你认为书法未来的普及会好还是会差?

我觉得,书法未来的普及肯定会比现在好。这是与传统文化强势回归的大环境相关联的。与管书法的组织关系不大。

三十年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没听说谁去学书法的。而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有很多从小开始上书法学习班了。我们那时,想学也没有教,现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只要想学,渠道很多。不但网上有名家讲座。就连小县城里边,都有很多书法学习班。这些教授书法的水平多高且不去说,但孩子们学过之后,书法的水平,总会提高一些的。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比如临《兰亭序》,它不但是一篇精美的字帖,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也传达出了魏晋风度和玄学精神。小孩学的时候,可能不会同时关注这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身上会越集越丰厚。

不但是小孩子有许多学书法的,既使是成年人,也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就能看到许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会在业余时间里,上网欣赏一点名人法帖,有空的时候,学着写上几笔,不求能成名成家。仅仅提高一下书写水平和欣赏能力,也是不错的。

一叶落而知秋至,从这些学习书法的人们当中,就可以看出,书法的普及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一点,我绝不怀疑。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我还是有些异议,我觉得,书法普及这样的提法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书法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复兴了,书法自然也会有长足的发展。想要它裹足不前,都是做不到的。可是,这并不说明一定要去下大力气普及它。普及是什么?就是普遍了解。若是有专门的机构去做这一工作,我觉得不但无益,反而有损。

书法这东西,好像很难定义,我觉得,它既是简单的书写方法,同时有时最高雅的艺术。他既具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写字人人都会,人人有法,但只有写出的字具有审美的价值,才叫书法。而艺术又是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人写的字都能成为书法,要是没有天赋,练一练,或许也能写的不错,但终归是成不了书法家的。及于这种看法,我觉得,普及书法的提法,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提从小学开始进行审美的教育与培养,我觉得应该更有意义。如果你懂得了书法之美,会欣赏书法了,就会忍不住想去学着写一下。如果没有兴趣的人,让他去练,那是一种折磨,而不是乐趣。

这种全民普及的事情,在社会道德或是法律的范畴下,是可以做的。但在艺术的领域里,就不太适用了。记得在革命的年代,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比如诗歌普及的工作。当时说是几亿人民几亿诗之类的。据说那一年全国人民做了几百万首诗。但这些诗,应该比乾隆皇帝的水平稍差半筹。我依稀记得看过一首说:堆谷堆的上了天,找撕片白云擦把汗,凑近太阳吸袋烟。现在,这些伟大的诗人们,好像都被人们遗忘了。

说法的学习也是一样,喜欢的可以学一学,有天赋的可以练一练,没天分的,看一看,欣赏一下,也不错。没必要全国人民学书法吧。

如果中书协以考级等方法来推动,我觉得更不同必要。他除了能够为某些单位和个人提供挣钱的机会外,对书法的普及和推进,未必有利。因为我觉得,考得等级高的,未必书法水平就高。就算是中书协,也未必能拿得出一个社会供认的,让大家服气的考核办法。

随着书法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全民书写与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江湖书法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毕竟骗人的把戏玩不了多久。同时,混迹在书法领域的现代艺术的审丑特质,最终也会被欣赏者所抛弃。以丑为美毕竟不符合正常人的审美趣味。而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孩儿体中表现出的稚拙之美,表现的是一种返朴归真的童趣。虽以“丑”名之,但不是真丑,是一种自谦之意。一种风格,与现代艺术的以丑为美的真正丑,是有本质不同的。其实,分别的标准很简单,一种是越看越舒服,一种是越看越倒胃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