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阴德就是福报,积阴德就是积福报,积福报就是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从身边的每一点一滴去努力修善,有的人心败坏,做的坏事太多,会损阴德,就是损福报,如果这个人做的坏事太多了,天长日久,就会损失很多的福报,导致身体生病或生活工作不顺利,遭遇灾殃。
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阴德是一个人自己悄悄去帮助他人,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也不能说出去,所做的这件事情就是阴德。不会沾上名誉名利。是一种纯粹的功德。也是无法摧毁的功德。比如像帮助他人来做一些公益事情啊,有可能被贪嗔痴所摧毁。但阴德没有这个因。
曾经中国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去美国参加一个钢琴比赛,希望从中获得名次,被他们的音乐名校录取。这次录取的名额非常有限,只有三位。但这个女子的钢琴水平很高,所以说她还有一种自信。
比赛的那一天到了,她以优异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美国的评委跟她说了一句话:“你要注重你个人的品德。”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根本搞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什么叫做个人的品德。她就回家静等录取书。
一天她所住的这个小区停电了。很多美国老人诚惶诚恐,问是不是又遭到了恐怖袭击?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美国老人因为没电而中暑,被临时救助中心,抬到一个简易的帐篷进行治疗。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正好悠闲转到了这个新搭的简易救助帐篷。救助中心的一个中国医生看见了这个女孩,就叫他赶快过来帮忙。又因为这个中国医生认识这个女孩,把药瓶塞到她手中。她心想自己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怎么救人啊?
这件事似乎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她手中拿着药瓶,站在那里发呆。中国医生说到赶快给他服用,她这才拿着药品看看里面的说明跟着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阵子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照顾这么多的美国老人,她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几次都想跟那个一个中国医生说她要离开,每次话到嘴边都不能说出去,只有看到病人进来,就没看过病人出去,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个中国医生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女孩儿在坚持中忙碌中终于透支了,“砰”的一声摔倒在地。医生们又开始抢救她,才发现她是个孕妇。
她的事迹被一个记者发现了,并知道她是个孕妇,还积极的抢救他人,打听到她的名字后,记者就把她的事迹报道了出去。
她康复后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有两份文件。一份说是她被录取了。另一份文件说是这次本来不打算录取中国人,即便是她获得了第一也不可能被获取。但是在看到报纸上报道她那个事迹,教授们同意了她被录取了。
积阴德和阴德文化到底是什么?
看了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大家都一起对阴德之事,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关心,有点在意,这非常好。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很发达呢,人们用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才去做某种功德的事情,做公益的事情,使原有的公益失去了很多的意义。现在的公益基本上都成了一种形式。全心身的帮助他人的那种精神,正在一点一点的流失。如果现在所做的工益不跟产品挂钩,不跟个人的名誉挂钩,那么公益的才有意义。
想起古代很多的人就是因为做阴德,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史和自己的命运。比如说非常有典型的典故就是在《莲池大师戒杀放生图文说》有一篇是“扫螺种福”的历史事件,是这样记录的:“礼部侍郎韩世能,江苏长州人,世代居住墓边平地,家境贫困,祖父韩永椿,喜好放生,但因家中无钱,每天早起,就持扫帚到河边,将两岸的螺蛳扫入水中,以免被人扑捉,有时忍着饥饿扫数十里地,如此不疲不厌四十年,从不间断。
到了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韩世能梦见金甲神明告诉他说:“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从此子孙世代贵显,当先使你荣享一品官位。
后来,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鲜,蒙皇上赏赐一品朝服,韩家子孙,果然累代贵显。”
一个普通寻常的人,他常常到河边,把爬上的大小田螺扫到水里去。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他知道杀生是不好的。当地的人们非常喜欢吃田螺,经常捕杀这些爬上来的田螺,于是大清早他用扫把把这些田螺扫回河里。它仅是一个善良的心吧,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期盼想要得到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俗语叫做上天有好生之德。爱护生命本来也是人的一个善良的品质。然而这个老人却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天天扫螺蛳,大清早起来去做,无怨无悔。别人来捕杀田螺的时候,认为现在但田中已被杀光了,已经没田螺了,以后就不出来捕杀田螺了。
被记录下来的还有《了凡四训》,袁黄(袁了凡)最后抉择自己要去行持善法,当然也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尽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叫做俞都俞净意的贤者。他们真实事迹被后人记录了下来。其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台湾也把这个拍成了八级的电视连续剧《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看都有很多感受。
还有一部40集的韩国的《医道》,也是值得人们去看的一个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太感人了,事迹也太生动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事件,而不是小说杜撰的。他本人成了韩国的医圣,他所著的医书也来利益中国人民。也是被中国的中医学界认可的。
保持一个善良的心态,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利益。然而,这三部连续剧中国人好像很少有人看,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搞不清楚,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就此度过一生。现在的人们没有时间去积阴德,也很少去关注公德,更少去修心养性。
不要因为我们做一点好事,被别人挖苦和打击后,就变成比任何人都坏的那种人。我们做好事有时候,被打击时应该看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你做好事,你肯定有一些私心杂念或者不够完善的信念,经过旁人以打击以后什么本性都露出来了。因为做好事必怀好意,在功德增上的时候,它有个极高的台阶要上,要跨越这个平台,就要受到打击,如果不能经过这场打击,根本上不了这个台阶。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自身修养不够,别妄想冲过这个台阶,跨越这个台阶。
积阴德也好积功德也好,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心最好。
不要以:“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的恶俗之语成为自己人生的至理名言,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心身,也会遭受报应的。所谓的好人曾经也看过无数次坏事,难道这样的好人就不该为他的过去的所做的坏事儿受到报应吗?同样的道理,现在的所谓的坏人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难道就不应该感受到“做善有报”对他的报答吗?好坏是相对的,谁都不要以这种有色的眼睛来关在他人,不然给自己的福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说只修自己德,不观他人过就是这个道理。
做阴德或者做功德是人生未来的保障,也是从光明走向光明的一个过程。不因为遭受了一点点困难,遭受了别人的打击,就放弃了,因为在这个后面隐藏着很多的福德福报。不经过风雨,如何见彩虹?为自己的未来,请大家努力积阴德,经过种种磨难之后,方能显现其功德。只管前去,莫问前程。
文/心智无碍 畅游虚空
图/来源于网络
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第一部分
什么是阴德?
阴就是暗,引申为:悄悄地、偷偷地、不为人知地、不图汇报地。
德就是善事、好事:对众生有好处的,正能量的,爱惜众生的,同情、喜欢、爱护、帮助、救护众生。
"阴德"就是"暗地里做善事"
积阴德,就是不为功名利禄地做善事、好事。
第二部分
积阴德有用吗?
古语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有人给我讲清朝大才子金圣叹的故事。
我认为这个故事讲得挺有道理啊!
是说金圣叹高中状元后,他的妈妈对她的家人说,她死后不要埋在祖坟里,要把她埋在乱坟岗上。
家里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家从祖上,到父辈并没有什么积阴德,却出了这样大的人物,是担待不起的。这不是个吉利的事,恐怕有祖坟被挖的祸事。
后来,金圣叹蔑视皇权,祖坟被挖了。
她的母亲的坟得以保全。
是她的母亲知道阴德的重要性啊。
第三部分
怎样积阴德?
修桥补路,从小事做起;
扶危济困,慷慨解囊;
扫地莫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远离财色,从骨子里向外的善;
不图回报,不想让人知道,没有目的性的做善事。
放生动物,素食,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天有好生之德,善待生命!
埋葬尸骸,收养救助需要的众生
😂😂😂
写到这里,我觉得该出家为僧了。
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积阴德就是自发的悄悄的做利于大众、帮助他人的事。不是为了图名图利,也不是为了福报。
现在有些人误以为烧香拜佛就是积阴德,就能得到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健康长寿,那是错误的,他那种做法是在妄想和菩萨做交易,不是积阴德。梁武帝、胡皇后等人天天烧香拜佛,却都没有好下场死的很惨。贪官们都烧香拜佛,却都被抓起来了。
古人认为看见两头蛇的人都会死,看相的大师说管仲会不但贫贱还会早死,一次管仲看见一条被打死的两头蛇后放声大哭,认为自己快死了……他想自己快要死了,可是别的人看见这条两头蛇后也会因此死去,为了不让他人也白白死掉,管仲就把那条两头蛇深埋了。。。数日后,看相的大师遇见管仲,对他说:“你最近做了什么积阴德的好事?骨骼气色都变了,以后不但长寿,还会富贵显赫。”
后来出生贫贱的管仲做到了宰相。
明朝有个姓袁的算命先生,看见自己的儿子气色不好 有灾难,就给他一些银子让他去吉利的方位避灾,袁公子在江边发现一个年轻妇女投水自尽,就下水把那个女子救上岸。
女子醒来后哭着说:她弄丢了给婆婆看病的银子,所以不想活了。
袁公子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银子都给了那个女子,让她给婆婆看病。
由于身上没有一分钱,袁公子只好回家了,他父亲见到儿子后大吃一惊,问道: “我儿最近做了什么积阴德的事?竟然晦气全退,满脸明黄,而且骨骼都变得富贵长寿了。”
第二年袁公子中了探花,后来做到封疆大吏,一生逢凶化吉,袁公子和他父亲都活了80多岁,子孙满堂,后代里面也人才辈出。
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老人所说的积阴德,实际上是一种迷信,但又劝人向善的说法。
积阴德什么意思呢?积是积累、阴是悄悄的、德是功德,积阴德就是说要悄悄地做好事,积累功德。
阴德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是去到了阴间,在那里,记载着你在阳世所作的每一件事,如果你在活着的时候,做的好事越多,那到了阴间,阎王爷就会论功行赏,反之,如果你做了太多坏事,那就要刀山油锅拔舌地狱伺候。
历史上很多名人,因为行善积德,让整个家族经久不衰,比如孔子,再比如范仲淹。
范仲淹,谥号文正,要知道,文正这个谥号,在古代是文官最高级别谥号了,死后能以谥文正,是文人一生的梦想。范文正公一生正直清廉,把“行善”写进家训,范家后代也谨遵家训,以至于范家横跨宋、元、明、清4朝,数百年,经久不衰,到清雍正年间,还有范氏后人行善积德不是穷人的故事。
与阴德相对的,是阳善。阴德是指悄悄做好事,阳善顾名思义,就是大张旗鼓地做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像中国首善陈光标,就是行阳善的代表人物。
但是中国历来就讲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你为了名利去做好事,是会被人鄙视的,不但不能积德,反而有可能遭到恶报。
这种思想就特别不对了,你做好事不留名,固然说明你品质高尚,但是凭什么做了好事留名,就是错误的呢?这里面固然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但毕竟是做了好事,对别人有了益处,获得一些名利,也无可厚非。
如果所有人都做好事,就算是为了名利,那世界不也变得好了一些么?
所以啊,有好事尽管去做,留名还是不留名,是个人的选择,都应该赞美。
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看了这个题啊,脑海里涌现出一句话:“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其实这句话改一下更好了:积德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
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老祖宗教导我们为人处世,要广积阴德,这样不仅自己和家人能有大福报,后世子孙也会跟着受益。
我们常常以为要积累阴德,积福报,就是要多做好事,善事,甚至于理解为多捐钱,帮助贫穷的人等,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
那么什么是积阴德呢?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
同样是善事,二者的作用差异非常大!
阳德报得快,做好事,被别人表扬,或发个锦旗,阳德就报掉了
阴德不一样,阴德福报大,积得久,福报越大。
所以《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讲的就是积阴德。
所以阴德的福报很大,甚至福泽子孙后代。
许多人自以为做了善事,但并没有善报,其实就是没有真正做善事!
第一,阴德要发自内心,不计回报的!计回报的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
第二,阴德不必记录,因为有“老天”给你记录!记录也会大打折扣的!
第三,阴德不要显扬。做点好事处处表白的人,目的必然非常不纯,是强烈的私心作祟,甚至阳德都算不上!
这也是为什么积阴功的人,不为五行、不为风水左右的命理原因所在。
如唐代的马周,明代的袁了凡,古往今来,身边周遭的例子很多,大家可以悉心体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