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项羽是英雄,下毒是小人行为,羽不屑一顾。
项羽入关进秦,对刘邦只是气愤,并无杀刘邦之心。因为,此时的项羽,降章邯,擒王离,已消灭了秦军主力,挺进关中。知刘邦已占据咸阳,一怒之下,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时,羽为人,邦为鱼肉。项羽如杀刘邦,犹如踩死一只蚂蚁,轻轻松松,不废吹灰之力。
鸿门宴时,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默然不应。无奈,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也就是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非羽之本意。是范增的三寸不烂之舌,才让项羽起了杀心。
项羽的妇人之仁,刘邦的示弱屈从。故而有了后来的: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鸿门晏上项羽本无心杀了刘邦,但经不住范增的一再劝说,陈叙利害,机会难得,项羽才勉强同意范增去做。至于杀了杀不了,项羽毫不在意。范增何曾没有想到在食品里下毒,这样做环节多,风险大,范增也知道项伯和张良交厚 ,张良保着刘邦智谋多,鬼点子多。一壶毒酒,一碟毒菜会让他们偷梁换柱,或者移花接木,说不谁能让项羽吃了,那可住闹大了。不如让项庄直接舞剑,伺机下手,这样精准得多。这就是著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料还是让张良给算计到了,让项伯上场,处处护着刘邦。
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古代杀人,下毒往往是下下策。
(鸿门宴)
我们先不提范增有没有这个权力下毒,毕竟他只是个谋士,关键是他要真想弄死刘邦,正常是不会想到下毒的。
首先,毒药的效果太差。古代的毒药都是从动植物或者矿物质中提取的,毒性有强有弱,虽然能毒死人,但不可能像电视剧里演的,喝完立刻口吐鲜血,倒地而亡。汉质帝当年被梁冀下毒,他知道自己中毒了,还向下属要水喝:
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水。”
你看这毒药,喝点水吐出来就能活命,效果该有多差……
《世说新语》里还有一个故事,说曹丕杀曹彰的时候,也是毒杀。
(电视剧里银针试毒)
为了成功率高一点,曹丕先让人把瓶瓶罐罐装水的东西全毁了,太后想救曹彰,还专门跑去井里打水……你看,虽然这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摆明了那时候的人知道,中了毒喝点水,吐出来还能救。
《旧唐书》中记载的,李世民去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喝酒,被下了毒,“心中暴痛、吐血数升”,然后竟然没死!这事儿历来争论不休,认为有可能是假的,不过考虑到那时候毒药的效果,还真有可能。
所以你看,真想弄死刘邦,人家肚子疼出去灌几口水,吐一吐又没事儿了,范增岂不是很没面子?这事儿传出去,项羽更没面子……
下毒这事儿,在古代也很常见,但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实力不够,只能用下毒的方式“阴”死对方;二是不想暴露身份,毒死对方又能撇清关系。
所以你看,真要是弄死刘邦的话,以当时的情况,还不如上去一刀捅了呢。
(《楚汉传奇》中的项羽)
当然,咱正儿八经的说一下,项羽这个人的脾气,玩不了阴的。他要是真想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那也是先甩几口锅过去,然后把刘邦一抓,当着众将士的面砍了——军法从事,这样才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所以范增真要选择给刘邦下毒,项羽大概率会立刻救人,而且很有可能救回来。那么,范增就真麻烦了……
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范增不用毒而用舞剑来杀刘邦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
1、怕误伤。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发明什么机关酒壶啥的,万一己方人误食了毒药怎么办。再说,张良肯定来之前交代过刘邦不要在酒席上乱吃乱喝,刘邦肯定有防备之心。再一个,时间仓促,估计也没时间去准备毒药。
2、不屑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项氏一族是贵族,虽然没落了,但昔日贵族气质犹存,不可能干这种没品的事情。比如当年项羽起事杀宋义,直接在厅堂上击杀,也没见下毒。那时候的古人还是要脸的,打个仗还要找个正当理由,不像现在,没脸没皮。
3、这个故事可能是假的,项羽根本就没打算杀刘邦。鸿门宴只是范增的临时安排。范增那可是老狐狸,他明白最高级的杀人是杀人于无形,用毒这种下三滥方法杀了刘邦,肯定会给天下人不仁义的口实,天下的诸侯肯定不服造F,但在席间用醉酒失手杀了刘邦,天下人就没有可说的了。比如后世的曹操就经常干这种事,梦中杀人,醉酒杀人。范增用舞剑不用毒药也是出于一部分政治考量。
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古代英雄豪杰多看重名节,投毒乃小人之为,为君子所不恥。况且当时项羽统兵四十万,灭刘易如反掌,不必采取这种悲劣手段。范增恐刘邦日后生事故令项庄舞剑造成误杀刘邦的假相,这样既灭心头大患,又在众豪杰面前有个交待,到时背黑锅的是项庄而非项羽。
鸿门宴里范增为什么不直接下毒,而非要舞剑来杀刘邦?
范增为什么不下毒这件事,要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当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后,看见秦宫富丽堂皇,金银珠宝无数,美女宫人无数,常年在沛县居住的乡间老流氓刘邦,一定是眼馋的口水边地,当时就想在秦宫中住下了,但刘邦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在张良和樊哙的劝下,封府库,还军坝上。
项羽这个人,就从来没瞧得起刘邦,当时想灭刘邦,并不是把刘邦当成自己的威胁,而曹无伤传过来情报说,刘邦将秦宫中的珍宝都自己占有了,还封子婴为秦相,相当关中王。是因为以为刘邦占有了财宝,想称王,所以才下令第二天进攻刘邦。
等到项伯到刘邦军中将相关消息告诉刘邦,刘邦说要和他结成亲家在刘邦的拉拢下,项伯回到楚军就开始为刘邦说话,说刘邦什么财宝都没有动,就等着项羽呢。狂妄自大的项羽听见了,心里自然就十分受用,想灭刘邦得直接理由就消失了。
尽管范增一在建议杀了刘邦,爱惜名声,又没把刘邦放在眼里的项羽,暗杀刘邦得动力就不在充足了。范增杀刘邦得意愿强烈,但毕竟只是谋臣,决定权还是在项羽手中,没有项羽的命令,范增一再暗示项羽,项羽就是不下命令。所以,范增没办法才叫项庄舞剑,由于樊哙的出现,项庄没有得手。所以,不下毒的首要原因是,杀刘邦得决定权,主要在于项羽,但项羽并不是非常想杀他从来没瞧得起的刘邦。
再一个原因,就关于毒药的问题。在很多影视作品和小说中,古代的毒药有什么鹤顶红、鸩酒、砒石、断肠散等,说的神乎其神,喝下就死。其实,古代的药物化学,特别是汉代的时候,并不发达,毒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草药等,提纯技术并不发达,想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几乎是不可能的。
传说中的鹤顶红、鸩酒,据考证都是不存在的。其他的毒药,比如砒石、番木鳖、夹竹桃等毒药,都是有味道,有颜色,放在酒里都是能看出来,闻出来的。
最后的一个,说说古代的酒,特别是明朝以前的酒,那时候蒸馏提纯的技术还没出现,酒精度数低,有点类似于米酒,都是比较清淡,这样的酒放了毒药,味道就改变了,刘邦等人是不可能看出来的。所以范增就是想擅自做主杀刘邦,也只能叫项庄去舞剑,趁机杀刘邦。
最后的一个,说说古代的酒,特别是明朝以前的酒,那时候蒸馏提纯的技术还没出现,酒精度数低,有点类似于米酒,都是比较清淡,这样的酒放了毒药,味道就改变了,刘邦等人是不可能看出来的。
所以范增就是想擅自做主杀刘邦,也只能叫项庄去舞剑,趁机杀刘邦。所以,真实的历史都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联系在一起的,很多影视剧拍摄的古装作品,为了剧情的需要在,在服装、道具、情节等方面的展示,其实有很多不符合实际的,平时只能当做娱乐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