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法国的事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去法国,并认识了一些传统的法国人。
对于婚姻,法国人的态度是慎重,慎重,再慎重!
法国是一个以天主教为基础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在法国人民心中还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婚姻神圣!这句话深入人心。
无论是男女,一旦带上了婚戒,都要做足心理建设,做足财产预期。
首先你得确认,特别想跟这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夫妻双方的感情也特别稳定。
在法国,很多夫妻在结婚前都曾同居过,有的甚至都有孩子了,才到市政府那里去登记结婚,再找牧师办个婚礼。
他们觉得感情已经水到渠成了,已经相当稳定了,所以两人要相伴终身了。
相伴终身的契约,也是非常牢固的,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产。
和精于算计的美国人不同,法国人不太喜欢婚前财产公证。因为他们作为天主教徒,觉得财产地位,应当低于感情地位,好多财务状况相差很大的人结婚,也不搞婚前财产公证。婚前财产公正,在教义上不太能够说得通。
当然另一方面。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大冤种,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比如法拉利的老板的千金,就曾经和一个不靠谱的社会青年`该溜子"陷入情网,最后进入婚姻,过了几年之后,让这个`该溜子"捞走了一大笔。
但是这样的事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因为很多法国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那个能够让自己放下一切戒备,携手进入教堂的人。
如果把两个人的关系比作外交关系,那么婚姻就是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同盟关系,这是非常高的外交级别。
比它低一些的也有。同居呗!
同居相当于领事级关系,甚至是代办处关系,反正俩人也互帮互助,但是没说终身绑死。
客观地说,法国的妇女地位,要比中国的妇女地位高一些。
这种高并不是政策层面上的。是传统意识里的。
在政策层面上,中法都把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但是,在传统意义上,由两国的历史原因,法国女性的地位要更高一些。
比如说,法国女人不会有结婚之后,要给丈夫家传宗接代的想法,她们觉得孩子就是属于自己的,很多法国女人也愿意在身体强健,风华正茂的年纪里生一个孩子,让他来延续自己的基因,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的爱情故事,是法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比如,我喜欢的朱丽叶比诺什演的[浓情巧克力]。
性别红利,在法国女性那里并不明显。这也是女性地位高的体现。
女人不会因为自己40多岁了,就觉得掉价了,结婚的时候,能不能要彩礼也得说说?当然她们那儿,就算是20岁大姑娘也没人给彩礼。
很多女性人到中年依然不愁嫁,而且也不想嫁。原因很简单,自己有吃有喝,自己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而且自己也能生孩子,如果没有找到特别靠谱的老公,那么还真不着急。
这种养育孩子的轻松,这种单身生活的底气,也是由法国比较高的GDP决定的,毕竟作为西方的主流发达国家,法国这种均贫富的社会体制,决定了它的福利非常好。
比如说母亲拥有八个月的产假,而且每年还有一个月的弹性休假时间,注意这个母亲,也包括单亲妈妈。
法国的失业救急也会像单亲妈妈倾斜。
比如说在租房,在保险,在医疗等等各个方面,政府会注意照顾到单亲妈妈的各种权益,让她们能够轻松养娃,轻松生娃。
90年代的时候,我经常看到那些风姿绰约的妈妈,骄傲的推着自己的宝宝在公园里散步,而陪在她们身边的,今天可能是张三,明天可能是李四,后天呢?王二麻子会去她家里,和她眉来眼去。
这是我妈妈的男朋友!
在法国很多小孩儿,都会这么介绍他身边的那个男性大人。
我在法国的时候,认识一个小咖啡馆的老板娘,叫朱丽亚。
朱大妈40出头,她儿子我见过一次,长的又高又帅,朱大妈特别以儿子为骄傲。
她很大方地告诉我:我儿子的爸爸是个美国人,那年来法国度假的时候,哎呀,他给了我一个神奇的假期。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我琢磨着朱大妈的宝贝儿子,就是这个神奇假期的纪念品。
后来那个美国人回国了,朱大妈就自己抚养着这个小男孩。开始是在外省,后来她觉得儿子天资聪慧,就搬来了巴黎。
当然,朱大妈不算是富裕阶层,也就是个小商小贩,她在药店当过药剂师,还开过小卖部,把孩子抚养长大,这期间也花了很多辛苦。
朱大妈和我说,她大概有过三个男友。但有的时候,她提起的某个男友名字,并没有出现在那`三个男友’的名单里。
这属于`第二梯队’的编外人员吧!人家也没仔细说,咱也没敢特别问?
按照我们这儿的传统,朱大妈这一辈子男朋友谈的太多了,不主流,这样的女人会被人说三道四的。
但是在法国,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没有人在后面指指点点她们的做法,在这里,是这样:
一生一世只爱一人!初恋男友和老伴儿就是一位。那是您的福气。
一生一世瞎胡折腾,今天找张三,明天找李四,那是你的运气!
反正无论是福气,还是运气,都是一辈子,女人就是不能亏待了自己。
真正能靠的还是孩子,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法国的单亲妈妈特别多,要比单亲爸爸多出五六倍,妈妈带孩子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
当然,随着这几年欧洲经济的整体下滑,10后这批单身带娃妈也苦了!
政府的补助不到位,物价又蹭蹭向上涨,娃们还得上各种补习班!
法国照样有鸡娃的家长,考上好大学,进入体制内,也是一般法国妈妈的望子成龙模式。
我认识的那位朱大妈就是这样的。
她为了儿子能够上个好学校,从外地跑到巴黎来,投靠一个男友,图的就是儿子能够上巴士底一中,我琢磨着这个巴中,是个重点。
反正最后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后来进了法国电信,唉,这算是端上铁饭碗了,当娘的心里也踏实了。(我怎么感觉朱大妈是山东人呢?)
我看到朱大妈的时候,她儿子已经都有女朋友了,儿子为了感谢当娘的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给她兑了一个咖啡厅。
这种咖啡厅卖早点,卖简餐,也卖点烟酒,生意还是不错的。
五十多岁的朱大妈,成天红光满面,插着个水桶腰,在店里进进出出,流光巧兮,顾盼生辉。
她和一个黑头发的意大利厨子打得火热,我听老顾客,有的时候在边上指指点点,说她早晚又得让那个意大利男人给骗了。
不过朱大妈觉得无所谓。用她的话说,没有爱情,女人还活个什么劲!
在法国,有好多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还梳妆打扮,谈情说爱呢,爱情是她们一辈子的追求,她们也许终生都没有进入婚姻,但是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们还是在翘首等待着那个,能够和她们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男人。
我在巴黎一区的一个教堂里,看到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和一个杵拐杖的老爷爷在那儿举办婚礼呢。
教堂婚礼是法国最隆重的婚礼了。
看来这位老太太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总算是找到同盟伴侣了。
老太太美的咧着嘴,眯着眼,笑容如花。
白白的头发配婚纱,挽着老头回了家。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老太太在进坟墓之前,总算是找到了爱情。拥有了婚姻。
我估计她是打算,攥着爱情,抱着婚姻,拉着老头儿,一块儿勇闯坟地了!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收到问答邀请,本来以为是一个不错的问题,点进来一看,好失望啊。
法国独居女性越来越多,独居男性也越来越多。独居现象在全球都越来越多,打光棍已经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果您问为什么,我只能回答不为什么,就是独居了,碍着你啥了?操心好你身边的人,操心你的电费、水费、暖气费、托儿费、物业管理费、学费、地铁公交费、汽油费、按揭利息等是不是上涨了,不必操心法国人是不是独居有意义多?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对与法国独居女性的问题,首先确定,我自己都不了解,也回答不了外国独居的事,望谅解。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这不是法国特有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近些年选择独身和独居的女性都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的两性观和婚恋观也在随之进化,婚姻逐渐从传统社会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在现代女性眼里,不管单身还是结婚,让自己幸福感更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正是女性受教育的意义,有知识才能经济独立,进而精神独立,最终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生活方式的空间。
法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国家,法国人的婚恋观也大约从这个时候起发生了很大变化。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身体上或者性行为方面的解放,其背后更多地牵涉到对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摒弃,尤其是对欧洲中世纪以来女性贞操观带来的束缚。另外,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日益降低,社会生产关系不再建立在牢固的家庭关系之上,两性关系所受的外部环境影响越来越小,大家在这方面自由选择度也越来越高。
法国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而这些女性并不一定是单身,只是不选择以婚姻方式与伴侣相处。而她们也不会把自己视为leftover women(剩女),因为剩女有被挑剩下的意思,而法国女人认为不结婚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随着世界范围内婚恋观的不断演变,或许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惯性思维。为什么离婚率逐年攀升?为什么选择独身的人越来越多?在我们旧有的观念中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视结婚为生活的目标之一,而不是把幸福视为目标,而二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划等号的。如果单身、独居也可以很幸福,婚姻一定是必走的路吗?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因为社会不同,法国开放行国家
法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独居女性?
怎么净问这些没头没脑的问题。什么中国女的(男的也有)为什么喜欢单身?为什么日本女的喜欢老来离婚?为什么韩国老男人喜欢独身?事实是,谁也不喜欢独居。也没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居。只是现在的人失去了温暖相处的能力。或者个人清楚个人的缺陷,没有能力改变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