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阿拉伯数字无论是0还是具体数字,是数量的表现,如同秦始皇"同文字同度衡",规定尺寸大小丶物体刻度,仅属于数学丶商品交换的标准,数字之间仅是递进丶换算关系。
而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的无,是宇宙变化莫测的形态,蕴藏着奇妙无比的风云变幻。地球春夏秋冬的转换,无一不是体现着"无中生有"的形态: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望梅止渴:希望在前方!
而宇宙变化莫测的形态也反映在社会发展的复杂多变上:政治丶军事上"无中生有"地罗列"莫须有“罪状丶暗度陈仓丶不战而胜等等,此时无声胜有声丶潜伏等等。
最著名历史典故,西汉初期的"无为而治"。
风尘滚滚,看破红尘,空空如也。就是归于道家的无。道家的无与千变万化的有是可以无限大地因果报应。数字是呆板丶如实地表现,而道家的无却是冬眠的万物,随着春风吹又生,生气勃勃,春意盎然,预示着爆发丶一鸣惊人。
茫茫长夜,只待旭日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第一缕阳光开始普照大地。生活形态从无到有丶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一切都从零开始地千变万化,充满着无限生机。
道家"无"既"有","有"既"无“,不断变化,所以既可以穷者思变,又可以居安思危,无欲则刚,有志竟成,"无中生有"充满着哲学精神,引人入胜!
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这个无,无限大,无限小,无物不包藏。任全人类撑开嘴很说也都在无内。你能认识道无是不是零己经很开悟了。一般道家也不一定悟到,也不一能守住这个零状态。还是在有的范围内,离无还差一步功夫。
无不是零,无既是道别名。是大口袋,它装天装地,装太阳系,装银河系。人想到那里它装到那里,人没想到的,它也装在它的口袋里,大小一窝都。都在道内,都不在道外。万物都在口袋里各行各的事,它也不干涉谁的自由行动,各有各规律。这个口袋又看不见抹不着,道处是口,又似乎没口,似口袋又没物质的袋皮。可它又存在。道大,大曰逝远反,老子给它起个代号曰道,具体是什么老子也不知道,你能知道吗?别瞎测啦,谁都不知道才对呢。
后来中国人称它为神,大大神小小神灵仙,到处都建有大寺小庙,寺寺有菩萨,庙庙有神仙。人们越想分辩认清楚越糊涂。又称迷信。老子弄个恍恍惚惚,反正搞不清楚,用无与有,道与德互弄人。总体看似,军,君,圣人,民人,弱变强,强变弱,不就是一混字吗。老子就是暗示后人,混纯未开才是要说的修道关键。
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回事,深究内涵,你会发现其实不是一回事,真正研修道学的人知道,道家的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
数字零是两个世界的临界点,既是一个世界的终结,又是一个世界的开始。从哲学的角度讲,零的出现事物质变的开始。没有一种事物的运动会是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过程,零就是一个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从数学的角度讲,零是无的意思,但此无与道家的无为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学的无是没有事物的存在,而道家之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
道家之无为是随从自然,不要强化人为干预。并不是让人没有作为,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与零所代表的无有着本质的不同。
数字零并不等同于道家的无,两者的内涵有着迥然不同的含义。所有我们不要把零当做是道家的无,也别把道家的无理解为数学的零。
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我父亲总财产一百万元。我总财产是0元。我儿子总财产是“欠账一百万”。
这样描述就是,父亲的财产比我多一百万。
我要再赚一百万才和父亲持平。我儿要赚二百万,才跟他爷爷持平。
我虽然是0元,却比我儿子多一百万。我们家族祖孙三辈,现在的总财产,其实是“0”元。但是,我们比负债10亿元的家族,又多“10亿元”。
数字0,并不是“虚无”。气温是0度,也是有温度,不是没温度。
考研究生,成绩是0分,也是个成绩,起码证明我来考试了。还有一种考研究生成绩的负1分,就是缺考,人没来考试。如果,这研究生招一个,两个人报考,他没来就负一分,我来了,零分也录取我。
数字的0是分0以前,和0以后的。道家的无,和佛教的禅宗,描述的是万物的起点,时间的起点,跟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很多地方,不谋而合。不是语言能讲清楚的,需要有悟性的人,偶然开悟。
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不
数字“0”等同于道家的“无”吗?
哲学的意义,很多情况下都是抽象的,说到实际意义上,不一定就是什么等于什么。
数字“0”,从抽象的意义上,可以说就是道家的无。但从实际上则又不一定。
在这个问题上,道家和佛家则基本上是统一的。
这里的无,不是没有,可以说包含一切。有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就是看是虚无,其实内中可以容纳一切。从这个方面,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什么都有的意思。
单说这个“0”,一般的理解,就是无,对应的是其他的任何数字中的有。但也可以抽象地解释为,一切除“0”之外的数字,都是从“0”中分割出来的。“0”在这里指的是整体,其他的数字都是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所以在这里的“0”就是包含一切的意思。
哲学研究的是事物的本质,不是表象。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大都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实质。表象看似有的事物,换个角度,或者改变一下时间,就成了无。比如说昨天发生的事,普通人的意识里会认为永远存在,而从本质来说,昨天的事到了今天就成了无。思想中的有,只是人的意念或者意识而已。意识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意念一停,什么就都没有了。
所以这个问题,数字“0”不能说等同于道家的无。在哲学上,没有等同,只有不确定,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