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许多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法律对待杀人犯,却不是非要让他们偿命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时候可能让当事人大失所望。
二零零二年七月,靖西市魁圩乡一林场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7月15日,警方突然接到报警说林场有人被砍伤,血流满地。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侦查。
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发现有一女子倒在林场一片草地上,身上多处被砍伤,血流一地。警方拍完照片后,马上对王某进行救治,发现她腹部、胸部有好几道刀伤。
警方赶紧把女子送往医院救治,可惜女子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根据现场的打斗痕迹和作案手法,警方初步判定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警方通过走访知道,这名女子叫阿珍,当时跟另外三人同在林场做工,其中有一名姓王的男子,他带着未婚妻蒙某,两人是阿珍的同乡,另一男子是袁某,王某因为家中有事中途回家。没想到未婚妻蒙某跟袁某竟然产生了恋情。
7月15日那天,阿珍想要和蒙某返回云南,袁某害怕阿珍把自己与蒙某的特殊关系告知他人,于是心生歹意,与蒙某一起合作,持刀将阿珍砍伤后逃离现场。
这一逃亡就是漫漫的20多年,在逃亡的过程中,两人一直没有跟家人联系,线索一度中断。直到2022年,警察在重点攻坚突破中,才将他们 抓 获。
此时,距离案发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20年,在法律上是一个重要的期限。因为在法律界有这么一种说法,杀人后,过了20年没被发现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真的吗?
这在法律上属于追诉时效的问题,是指司法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这个期限一般是20年。也就是说,犯罪行为已经过了法定追诉时效期限,可以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如果已经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宣告无罪。这规定,许多人理解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后,如果20年内没有被发现或者抓 获,过了20年之后,即使再被公安机关做 抓 获,法院也不能审判。
因此,这给了那些杀人犯一个潜逃的理由,让他们有了侥幸的心理,许多人杀人之后都选择了逃亡,他们或因一时冲动犯下命案,或跟某人结下仇怨,故意将对方杀害。
之后,各自踏上了漫漫的逃亡之路,特别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这些杀人犯有的人一旦逃到了茫茫人海中,就很难再被 抓 获,等到20多年后,警方通过现代化的侦查手段,才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
作为被害者的家属,他们的心情是沉一旦重的,当他们发现20年后,犯罪分子被抓获,案件水落石出时,家属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历经20年,心情平静,已经接受了事实,等待法律给予公正的判决。
有的人想到逝去的亲人,愤怒难平,想要让对方被判死刑,他们的想法是否可行呢?上面题主提出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外婆在20多年前被一男子杀害,该男子跟她的小姨有婚姻纠葛,双方矛盾升级,无法解决纠纷,男子抽出随身携带的凶器到他外婆家,将手无寸铁的外婆杀害。
作为外婆的儿子、外孙对这件事情一直愤愤不平。20年后,犯罪分子被抓获,没想到对方想要用金钱赔偿来解决,以逃避法律的严惩。作为外婆的亲属肯定不同意,他们希望犯罪份子被判死刑。
双方之间存在的矛盾,题主很想知道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
首先,我们来看故意杀人犯是否一定会被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要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可以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这一规定可以看出,袁某和蒙某杀害了阿珍,未必会被判处死刑,凶害题主外婆的犯罪分子也一样,他们面临的将有三到四种刑罚,最终会被判处哪一种,要看法官对案件进行详细的审理。
在法律中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判死刑,什么样的情况不判死刑,因此,是否判死刑,得看法院的审理。
在平时的审案中,法官往往根据以下几种表现来判断是否判死刑:
- 是否长期横行霸道,是村霸、路霸,作恶乡里。
- 是否是犯罪集团或者团伙杀人案中的主犯。
- 是否出于报复他人,消除对手而杀人的。
- 是否为逃避义务而故意杀死权利人的。
- 是否用特别残忍的手段,不顾被害人的哀求故意杀人的。
- 是否在杀人后肢解尸体、焚尸或者用其他方法销毁尸体的。
- 是否多次杀人,或一次杀了多人的。
- 是否在公共场合极度狂妄,故意杀人的。
- 是否杀害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活动人士或者,杀害特殊弱势群体的,比如残疾人。
- 是否在某一段特殊时期,顶风作案故意杀人的。
以上种种情况都可以被判处死刑,像题主提出的案件中,犯罪分子的情况,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比较大。对方向手无寸铁的老人下手,性质十分恶劣,可以被判处死刑。
而袁某、蒙某的情形是否会被判处死刑?就看对方当时的主观作案动机,如果对方非要致阿珍于死地的,而手段十分恶劣,理应被判处死刑,若是仅仅只是想伤害她,就不属于故意杀人了。
可是,如今案件已经过了20年,是否不再被追究刑事责任呢?这涉及到1997年的刑法和1979年的旧刑法的不同。不过在新旧刑法中都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就不再被追诉:
法定最高量刑不满五年的有期徒刑,过了五年后就不再被追诉;
法定最高量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过了十年不再被追诉;
法定最高量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过了15年不再被追诉;
法定最高量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过了20年不再被追溯。
因此,以上两件案例的犯罪嫌疑人都过了追诉时效,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这样,题主的愿望就要落空了。
但是在1997年的现行刑法中有规定,经公安机关、人民 法 院、人民 检 察 院 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也就是说,只要案情发生了,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了,无论犯罪分子是谁?都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犯下的罪行更是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在1997年以前犯下的罪行,应该按照当时的法律,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来处理。
这样很有可能过了20年后还会被追责。如果一定要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的,就要报最高人民 检 察 院 核准。
只要犯罪分子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按当时的法律,应该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就一定会被追诉。
如此看来,即使过了20年的追诉时间,也未必可以逃避法律的惩罚。对于那些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20年后,仍然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造成威胁的,一般都会按照法律进行严肃处理。
写在最后:凶害外婆的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判处死刑,要看当时的犯罪动机以及作案手段是否恶劣,如果犯罪分子态度顽劣,逃亡期间继续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实的,很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而如果没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只是一时冲动无意间失手杀人的,法院会从轻处罚。
至于用钱来解决事情的,法院一般不给予支持。若是这样,可以逃避惩罚,那么,有钱人就可以故意杀人了,这是不可能的。
总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一时冲动,而犯下了后悔莫及的案件。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作为被害者的亲属,要求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判处死刑,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法院有独立的审判权,不受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预。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现在的法治环境发生了部分变化,可以总结为:杀人未必偿命,欠债也未必还钱。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杀人,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认为犯了命案就是杀人犯,但事实上命案有两种罪名,一是故意杀人罪,二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不论是犯哪种罪,法院会根据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方面依法判罪量刑,同时法院也会看案件是否具有法定的减轻或者从轻量刑的情节,比如被告人有自首情节,有重大立功表现等,这样我们通常说的杀人犯就有可能不会被判处死刑,也就是说杀人未必偿命。欠债也未必还钱,为什么呢?现在法院审理债务纠纷时,一样重证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债务关系,或者过了追债时效,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债务就没法讨回,所以现在向懂法的人借钱,即使对方愿意借钱给你,也会要求你写借条,而且要写得规范的借条才有法律效力。
题主的问题是希望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判处死刑,给死者讨一个公道,心情可以理解。如果被告人能与被害者家属达成谅解,并积极履行相关经济赔偿,这个情节法院在量刑时可以考虑,比如原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就有可能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如果被害者家属不愿达成谅解,可以向法院表达受害者亲属的强烈诉求,要求判死刑,但最终怎么判是法院的事,因为法院有独立的审判权。如果被害者家属认为判决量刑畸轻,可以向检察院反映,希望检察院向法院提出抗诉。如果检察院认为量刑适当,那就无话可说了,只有接受法院判决结果。
题主提的问题还涉及一个刑责追诉期的问题,从题主的描述来看,追诉期不是问题。虽然有可能会被判处无期以及死刑的追诉期为二十年,但是刑法也规定了,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犯罪嫌疑人不受追诉期的限制。题主所说的杀人犯显然是逃避侦查二十多年,所以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判刑那是一定的,至于怎么判,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判罪量刑。这种情况,量刑往往会遵循”从轻从旧”的原则。比如说,犯罪当时的法律规定适用死刑,但按现行法律规定不适用死刑,那么一般不会判死刑。同理,犯罪当时的法律规定不适用死刑,按现行法律规定适用死刑,一般也不会判死刑。而且现在对死刑是“少杀慎杀的原则”,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危害后果极其严重等罪犯。
由于篇幅有限,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不能专业详解,见谅。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可以肯定地回答你,会!就这个案件而言,别说她潜逃20年,即便是潜逃200年,一旦归案,必被法律制裁。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简单讲一下你就明白了。
一、追诉时效
本案不适用追诉时效的规定,如果现行法律没有大变动,本案永远不会过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犯案结束后,始终没有被发现。经过一定年数后(重罪轻罪年数不同,你翻书看看,我就不说了),有可能因超出追诉时效而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即便过了追诉时效,如果司法机关认为还应当追究的,报请最高检批准,依然可以追究刑责。本案嫌疑人已经被通缉这么久了,所以我说她即便200年也不会过了追诉期,只要她能活到,逃2000年也照样判她。
二、从旧兼从轻
中国刑法并不是一程不变的,期间经历了两次大变动和九个刑法修正案。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综合水平的发展,有些罪名取消了,有些罪名被新增加进来,有的罪变重,有些变轻了。20多年后,她归案了,应该用现行刑法还是犯罪时刑法?刑法有明确规定:从旧兼从轻。意思从字面就可以看懂,我就不解释了。但有一点,司法解释是赶上哪个用哪个。
就这泯灭人性的女人,不杀她简直没天理。判死刑便宜她了,应该给她车裂!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追诉时效的概念。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不满1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说了这么多,简而言之,就是说,如果犯罪了,跑路了,没有被发现,没有被立案,没有被通缉,那么有可能过去很多年就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了。但是,如果你是被立案、通缉的人,那么你跑路了,不管你跑多久,都是要被抓回去定罪的。
介绍完概念,结合题主的情况分析一下,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根据描述,应当是涉嫌故意伤害(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加重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既遂)。那么法定最高刑是可以判处死刑的,那么过去了二十多年是否能继续定罪量刑,主要看当时犯罪嫌疑人实施杀人行为后有没有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者通缉。
根据案情不难发现,这个案件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是被公安机关通缉了的,不然也不会真的多年以后仍然被抓获归案,所以是一定会被审判,然后定罪量刑的。
至于能不能判死刑,由于犯罪嫌疑人从实施犯罪的时间到抓获审判的时间跨度太大,经历了很多个版本的刑法修改。而我国刑法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犯罪行为,有新旧两个条文有不同的规定,一般用老条文,但是如果新的条文对犯罪嫌疑人更有利,那么也是可以用新法条的。
但是对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这样的自然犯罪的量刑基本变化不大,所以在定罪量刑的时候,是存在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
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要点。
1、是否超过追诉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如果当时没有立案,最长刑事追诉期为20年。有三种情况不受追诉期限制,超过20年后仍要追诉:
(1)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在一般情况下,追诉时效的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超过追诉时效,经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3)批捕在逃的。一般来讲,故意杀人案件当时都已经立案,因此多数情况下不存在超过追诉时效的问题。
也就是说,本案犯罪嫌疑人逃跑二十多年后被抓获,绝大多数情况仍要追究刑事责任。
2、判刑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讲,故意杀人罪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具体量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被害人是否有过错、是否赔偿受害人损失以及是否获得受害人近亲属谅解等,所以说刑事处罚还有很多变数。如果犯罪手段极其残忍、造成影响极其恶劣,无认罪悔罪、赔偿损失等情节,一般应当判处死刑。如果认罪悔罪态度较好、被害人有过错、获得受害人近亲属谅解等,一般可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3、受害人怎么办的问题。如果当时受害人没什么过错,那么现在犯罪嫌疑人免死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得刑事谅解。
这种情况既然要发生了,就要正确面对。
人死不能复生,经过这么多年,对对方的仇恨估计也被时间消磨的差不多了,对方既然提出赔偿,那不妨和对方好好谈一谈,考虑对方赔偿的诚意和经济支付能力,不妨提出一个要求(例如,赔偿某某万元,价码可高些),他如果答应呢,可以考虑给对方出具刑事谅解书。对方付出一笔赔偿,也等于给他的一种惩罚,对活着的亲属是一种安抚,对死去的受害人也是一种告慰。
如果亲属对对方的仇恨无法消除,那么再多的钱也无法消除心中的仇恨,那就不妨拒绝对方的要求,坚决要求判处对方死刑。
所以这个问题,具体怎么选择关键还是受害人的态度。个人主张第一种解决方法。
一个逃跑了二十多年的故意杀人犯会被判死刑吗?为什么?
故意杀人罪一般自案发后超过20年的不再追诉,但因立案侦查后逃跑、隐匿的除外,或虽超过二十年,但有追究必要的、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的,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