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东汉末年,风云激荡。朝廷诏令天下勤王,各路英雄应诏而出。能遇到大哥刘备不错,肝胆相照,同生共死。

而求个一官半职,可读曹操《求贤令》。

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司马徽。为友为师都行,就跟他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遁迹江湖,纵情山水,只要不用发愁吃喝,爱哪是哪吧!

跟着司马老仙儿的原因,主要就是老夫子趋吉避凶的能力超级棒,知道哪块要有麻烦,好便于提前溜之大吉少惹是非啊!

至于那几个主儿,都不可死命效力!

曹操太狠辣,若你无才或者是才能低微者,以他雄霸中原人才济济的强大阵容,连弥衡那样天下皆知的名士都不在话下,连张松那样可奉整个西川之大利的高人名士亦难入其如炬法眼,何况我这种寂寂无名半瓶水的一介山野草民,难道会就因为我长得比张松帅几分就大加赏识委以重任啊?他也许敢说,但我却绝对不敢信!

另一方面,效力曹操风险太高:无才无名者,甚或有名有才他看不顺眼者,他必不肯用,更未必能容,诸如弥衡、张松!有才有名有能力为其所用者,大多没有好下场,比如荀彧、杨俢、官渡之战时的粮官(一时想不起名字,又懒得去查,如有需要,自己查啊)、得侥幸于万一的司马懿……雄才大略、心怀天下的陈宫不愿为其效命,正缘于此也!我若投曹,不小心多一句嘴、成了荀文若第二,偶尔抖个机灵、被杨德祖称了难兄,无缘无故学了粮官,出俩主意成了宣王……???这类投脑袋去问路的营生,咱可千万不能干,我也绝对不会傻到去装这大瓣蒜!

说白了,曹魏所用的人,不仅要是绝对的顶尖人才,更要是他们曹魏家里的狗,想活出你自己的风格、特色来,没门儿!不信的话,你看看在曹氏门中得意的,都是些什么人。至曹丕篡汉称帝时,抛开从战场上的刀山尸海中闯出来以功擢升的武将之外,在曹魏朝庭中任职最高的文臣主要为“曹魏三公”,以及在当时地位超然的“曹魏四友”:

一、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这几位不用多介绍,清一色全都是曹丕的铁杆心腹!

二、曹魏“三公”:

1·王朗(字景兴): 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司空),卒于司徒任上,谥号“成侯”。 此公即《三国演义》中被孔明骂死之老匹夫!

2·锺繇(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历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御史中丞、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大理、相国、廷尉,卒于太尉任上,谥号“成侯”。 汉献帝十分倚重而封之为东武亭侯,后因助魏篡汉有功,被曹丕封相国、廷尉等,位列三位!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三国后期大将钟会的父亲。

3·华歆(字子鱼) :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举孝廉任郎中,历任尚书郎、议郎、侍中、尚书令、相国、司徒,卒于太尉任上,谥号“敬侯”。此僚原为孙权部属,托辞往许都出差而归曹,蒙献帝封以高官厚禄,却带人闯宫逮捕伏后并交由曹操杀后,多次恃强逼勒君父,尤其是威逼强迫汉献帝协助曹丕篡汉禅位一事上,居功至伟,故深得曹丕信任,得以位列三公!

武将方面,曹仁、夏侯渊、张辽、曹洪等均功高无量,但最得曹操亲近信重倚为股肱的,仍然是其血缘关系较近的常败将军夏侯惇!

有了以上这些,诸公应该可以明白在下何以不效命与曹魏了吧?

效命于东吴孙权,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最为明智的最佳选择!但在我看来,却显然是大谬而不然也!其原因如下!:

一是江东六郡人文辐辏,智能之士多如过江之鲫,古之以来就不缺文才。以张昭、诸葛瑾等人为顶层的梯级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完善,且自成网络,外人很难渗透进入而为东吴孙权所用!比如“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其中之一的“凤雏”庞统,就曾久居江东,也曾四处求谒,多方寻求晋身之阶而未可得!若非吕蒙一再力荐、西蜀大军压境无人可挡,夷陵之战大破刘备一战成名的陆逊,也极有可能在吴中被埋没终生!我思来想去,似乎自己仍然有可能是智不过庞统、才未及陆逊,入东吴怕也是混不上一碗饭吃!

二是江东所缺的是吕布、张飞、赵云、许褚一类的悍勇之将,至少要对上曹仁、曹洪、张辽之流可确保战而且能胜之!我再三衡量之后,现在已经基本确认,就是真的生在三国时代,我也无法确保自己可以胜过廖化!

三是纵然夤缘入吴而能为其所用,也基本不会有什么好的出头机会,极可能也就是个五斗米的角色而已!经过认真分析、评定自己的臭德性,十有八九早晚得学陶潜,抛官弃职归去来!既然如此,何如不去?

四是在三国中,东吴终属偏安一隅的典型代表,既无曹魏图霸天下之大志,更无西蜀谋取中原之野心,开疆拓土攻城掠地之能力更是不足!若是当年孙策、周郎之军政组合,也许会有更加恢弘大气之局面!可惜伯符英年早逝,公瑾一战成觞!孙权、张昭、鲁肃之组合,守成或许尚可,开拓却明显不足!赤壁战后,刘备尚在跑马圈地占地盘,而损失较大的曹操则必需要有一定的恢复周期休养生息,而大获全胜、几无损失的东吴,周郎也好、子敬也罢,竟在此期间几乎无任何作为,只是整天围着荆州跟刘备、诸葛亮瞎泡蘑菇,很好地诠释着什么叫坐失良机!

吕子明白衣渡江夜袭荆州,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功在东吴,其实以愚见看来,此举实愚不可及,吕蒙亦诚可谓东吴之千古罪人!一是取荆州斩杀关羽与西蜀反目成仇,招致刘备疯狂报复,后虽刘备在夷陵惨败于陆逊,但之前东吴的损失亦是相当巨大的!以袭荆州为起点,导致吴蜀两国积蓄多年的综合国力均毁于一旦,后期实际上都已无力对抗休养生息日久之强盛曹魏,最终造成两国先后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实因吕蒙夺荆州斩关羽之过也!二者自关羽坐镇荆州始,慑于关公之威名,曹魏几乎不敢南下,有关公镇守的荆州以为屏障,东吴方得以长期安定,西线几乎没有受到过曹魏袭扰,综合国力因久无战事而大盛。自取荆州后,魏、吴之间的大小战争,几乎从未断绝过,其对东吴综合国力的损耗累计,绝对远远大于得荆州所得之利益!三是之后的夷陵之战对蜀国国力损伤过重,致使蜀国对魏的威胁明显降低,魏国才得以腾出精力多番征伐、侵扰吴境。四是夷陵战后虽然吴、蜀曾再次修复双方联盟关系,但破镜真正重圆,基本已无可能!所以双方后期的联合,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综上所述,吴之败亡,早晚而已!一个不思进取且阶段性军事思想、方针摇摆不定、多有偏颇的政权,某家安肯投身而事之乎?

原本打算效力于刘备的,因为相对而言,西蜀人才较缺,工作好找,且刘备虽颇多虚伪,但用人方面却也算是自有其长处,比如比较放权、手下部属自主性较强……等等!结果到那旮旯一看,不仅昭烈大帝使性子弄气地愣充大头蒜把家底基本祸祸光了不说,他还一蹬腿直接死翘翘了!留下个烂摊子,要人才没人才,要兵马没兵马,要战将没战将,要钱粮没钱粮……要啥啥都没有啊!

这且不说,继位的禅哥儿人倒也算是不错,整天装傻充愣嘛事儿不问,倒也好伺候!可手下那三几个歪瓜裂枣的所谓“人才”可就难摆弄了,荆州入川的有一小帮,蜀中当地的算一大派,整天那个撕啊咬的,啃得那简直是遍地的狗毛,鸡飞狗跳,瘴气乌烟!连李严这种曾经名动天下的人物,都不再好好干活安心工作,而整天忱忱于家谋私利!当臣僚已无公心之时,国家便注定已无前途!蹓达了几天看看,实在有些无能为力,这玩意儿连号称“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卧龙先生都搞不定,我再搅和进去,那岂不要成一塞牙缝的啊?况且,西蜀这块儿,吃饭的人虽然不少,可真正能干活活,愿干活、会干活儿的人太少!孔明都给累死了,我还是省省,赶紧拜拜吧!

又再看了几天,想了几天,最终还是决定“即从巴峡穿巫峡,便经汉川向颖川”,算拉那个倒吧,且去找司马老夫子蹭吃喝去也!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听老哥一句劝吧,别穿越了,尤其到三国去。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但有战争的远方,从来与美好无缘。

理想很丰满。金戈铁马,斩将夺旗,豪气干云。一本名著小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写尽名士猛将辈出,波澜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多少热血男儿、懵懂少年读之为快,心生向往,思遇明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现实却骨感。小说毕竟是文学艺术作品,真实的三国是什么样呢?

当时人曹操说: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当时人建安才子王粲(can)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攀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

据有关史料载,东汉未年,全国还有5千多万人口,经过黄巾兵乱、董卓乱京、群雄割据,火并不断,进入到三国时期,人口录于册的已不足八百万,这个数据有出入,不足尽信,但也侧面说明了战乱之时,人口暴减。战死者饿死者遍于野,催生疫情,恶性循环。史料中还记载有当时人们易子而食、吃死人的文字不少。

假使真穿越到三国,四目一望,千里无人烟,残砖断垣,荒凉之极,什么心情?这还好的,穿越到累累尸骨的郊野呢,怕吓也吓吐了。

乱世中人活着,第一自身安全,第二食物,至于谈理想谈人生那得这两点满足到了再说吧。

若穿越到底层人家去,四处兵乱,先考虑小命和充饥,就够你头就大了。还有空施展才能。要施展也是考虑身边的人不饿肚子。快速方法无它,一是抢,要么活要么死的去抢。二是当一阵子奴隶,下了力的出苦工,为了一天的可能就一顿的残饭,今天的你能撑住吗?

若穿越到大户人家,你发现你得时刻绷紧安全弦,殚精竭虑的动脑子,只为了保好自家的地盘,防止被人抢了。

曹操、刘备是枭雄不假,但他们一生真活的舒坦吗?创业之际,时刻得把生命别在裤腰带上,生与死之间至少都历经了三四回,刘备更多,常常让人打得枕着剑匣睡树林。曹操挟天子是占了便宜,但出了头,算计他的人也多。演义中不也说了,曹操睡个觉还得拎把剑。

就算穿越后,你跟了明主,运用了先知,得到了枭雄的宠信,那你还得提防同僚的忌恨小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太秀必遭诽,自古一理。 你本事再大,人际上,你不还得分出心来打理吗,一桩桩一件件事来烦心挠头,还是你要的那种向往的穿越后的意气风发的浪漫吗!

在上层,你得懂政治,会厚黑,这些就占了你沙场夺旗的豪情愿望。在下层,你得接受身边战友递过来的人肉脯,而不反胃。

降下一城或收服战俘后,你得考虑粮食不够分,兵变怎么办?你得考虑哪一家大户,粮食藏在哪儿,来不来得及抢。

有读君说,人家就是说说穿越,臆想下,当一乐儿,你较什么真呢。

这我真得为我的较真给题主、读君道声歉,有点瞎较了。不过还是有一丁点儿小想法,诚愿小文能在当今网络穿越文的风气、热潮下,起到一滴凉水的作用,就心达了。有时真的担忧,成人间侃聊穿越当乐趣,还好说,就怕凡热 过了度,影响到学校孩子,也热衷此话题,空耗了学习的态度与时间。

穿越,它真的不好玩儿。战争的残酷先不说,你想想,只喝水,得到井里河里去打;吃饭,半生不熟,品种不多,那有什么现今的八大菜系的花样。晚上七八点,天就黑呼呼一片,只能睡觉,点烛挂灯娱乐下,怕也只能是逢节才热闹下。最要紧的还是上个厕所,你肯定会为没有手纸,只能土法解决,而大皱眉头。说中肯的,三天,你怕都待不住。

当今,想吃什么有什么,钱多大吃,钱少,口福也误不了哪去。休息日,猫在被窝里,看着各地资讯、八卦,它不香吗?!

为避跑题之嫌,我也得出答案,真穿越回东汉未年,我首先想的是如何穿回来,没电没水没手机的日子,俺真受不了。再者,成名立迈,那得费多少脑细胞、心机,没得休闲,吃不了那苦。

古之英杰名士,多是栉风沐雨、屡遭磨砺,才闯出来一片天。常人不执,没那么好去当的。 珍惜好当下,愿多挣钱就多付出些,愿懒散就心淡些,才是至要。

图片取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以删。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孟获,绝对是孟获。中原势力几乎每个都财大气粗且人才济济,虽然我们作为现代人又熟读三国,但这些地方军阀有什么理由相信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又没啥背景还满嘴胡言乱语的怪人呢?

鉴于这种情况,现代人穿越回三国在中原肯定是没办法立足的,反而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对人才的渴望让穿越者有用武之地,而且对于我们这种“异人”他们的接受程度也肯定要高于中原那些家伙。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何选择孟获而不是北方那些少数民族。

孟获

不选择北方的原因

首先,自然是因为在北方将面对强大的曹魏势力,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纵使你熟读三国,有远高于古人的智慧,只要让曹魏感受到威胁,是很难应付的,而且统一中原就必须先过曹魏这一关,难度可想而知。这一点从整个三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势力都难以越雷池一步就能看出来。

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可比地图上显示的复杂许多

其次,是北方少数民族本身就有很多,相互倾轧也会大大消耗你的精力,意思就是选择在北方,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一统天下,而是要怎么先统一北方草原,这虽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但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太高,而且结合第一点来看,曹魏也不可能坐视你壮大起来。

再次,都穿越了,如果只是将目标放在统一中原上,眼界未免太窄,但若要从北方向其他地区扩张,首先就得征服中原,这个难度太大。

最后,也是麻花的个人原因,我是南方人,北方不管是气候还是饮食习惯都是我不会选择北方的很大一部分因素。

看上去也挺美味的,但就是吃不惯

那为什么是孟获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来倒推就是选择孟获的原因,首先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中有一定实力和中原势力抗衡的也就是孟获。当然,士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士燮的地盘北面就是强大的东吴,又没有啥地势上的防守优势,所以和北方少数民族一样,容易被东吴针对,扩张困难,尤其是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还不行,在实力不足以前,想从海上扩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士燮势力范围

其次,孟获是南中少数民族部族,南中的位置大概就是今天的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部,这一带被横断山脉所阻隔,虽然北方同样有着强大的蜀汉政权,但地形上的易守难攻,只要低调点发展自身,诸葛亮也不会轻易南征。

有了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虽然当时的少数民族部族大多都比较落后,思想也不够开放,但这肯定难不住穿越的你,利用你拥有的知识,发展云贵川特色产业,相信只要看到利益,孟获还是很容易接纳你的。

横断山脉

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将这种优势扩大,吞并其他小部族,只要动作不是太大,凭借地形优势,以当时的通讯手段,蜀汉政权也不太可能知道你在谋划什么。

接下来就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都穿越了,如果只是为谁效力,那么也太没志向了,所以我们的目标肯定是问鼎九五,甚至一统地球。

那么在帮助孟获站稳脚跟的过程中,你自然也就受到了孟获的信任,那么许多小动作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

孟获影视剧形象

就比如由于生产力落后导致少数部族多少都有点信仰或图腾啥的,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普通人对你产生信仰,毕竟是因为你,他们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的,你就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是救世主一类的存在,作为现代人,群众基础有多重要相信就不用过多赘述了吧!

当然,有群众基础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心腹来帮你完成一些你不方便完成的事情,这些人也将是你之后的班底。那么这些人要怎么找呢?第一自然是从普通人里找,其次就是在吞并其他部族的过程中拉拢,别小看这些小部族,由于他们才是地头蛇,在当地,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如果有了他们的支持,取孟获而代之就会顺利很多。

中国古代龙图腾

有了这两点之后,接下来自然是取而代之,成功上位后你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做大做强了,由于南中多山,粮食产量是阻碍你发展的一大因素,而北面的成都平原虽好,但那是人家蜀汉的地盘,凭借南中那点力量还是别去招惹为好。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南下和西进,南下自不必说,澜沧江及红河沿岸都是河流冲击出来的比较肥沃的土壤,通过你现代人的知识和技术,搞点高产作物相信问题不大。

云南水系分布

而且继续往南,东南亚虽然气候炎热,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但相信这应该也难不住你,这么大一块地盘收归己有后基本就有了和蜀汉对抗的基本盘。

这个时候就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向西,去南亚转转,先把南亚次大陆占了,再图中原,要么直取蜀汉,再取南亚次大陆,凭借这两块地盘的资源要和曹魏与东吴掰掰手腕也就有了可能性,此时在发展发展海上力量,那么不需要通过汉中或陇右地区也可以直接威胁到东吴和曹魏了,相信到时候一天中原也就指日可待了。

中原都捏在手里了,一统地球还远吗?

成为这里的主宰指日可待

结语

穿越这种事虽然很不靠谱,但偶尔娱乐娱乐还是不错的,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对于一万个人来说就会有一万种可能性,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三国。

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这还用想?当然是自己创业了。

伴君如伴虎,不管你选择为谁效力,如果不将他伺候好,你的脑袋瓜子随时可能搬家。

曹操不是什么善茬,虽然爱才,也有些奸诈,阴谋阳谋一大把,在他身边,你不能乱做决定,也不能乱说话;否则,他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把你的脖子“咔嚓”...

刘备虽然是位仁君,但是他前期东奔西走、颠沛流离,还多次投靠其他势力,一脸的郁郁不得志,他嘴上仁义道德天天挂,鼻涕眼泪哗啦啦,着实让人有些肉麻;不过他求贤若渴、重情重义和爱民如子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可以作为备胎。

孙策是位虎将,勇猛有余但是智商不足,而且他比较自负,容易被人抓住弱点,容易上当,不能长期跟着他。

孙权是个睿智的官二代,是个成功的守业先锋,也算是一位仁义的明君,他手下文臣武将如云,而且个个都比较阳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东吴的人都很英俊,你长得不够帅的话,确实有点不适合。

董卓不用说了,祸国殃民,坏事干尽,正义之士理应避而远之。

赵云之前跟着公孙瓒,遇到刘备后一见倾心,可见公孙瓒也没有什么很出彩的地方。

吕布有勇无谋,就算陈宫再怎么厉害也扶不起来,他亲信小人而远离贤臣,要是跟着他...那算是完蛋了。

陶谦、刘表、孔融、马腾、刘璋这些人庸庸碌碌,暂且不谈。

袁绍四世三公,家族地位显赫,他向来自恃清高,目中无人,遇到大事优柔寡断,对于谋士的计策真伪难辨,他就是那个手上有牌都不会打的糊涂虫。排除。

袁术就是个昏君,正事不干,打仗扣盟军粮草,对个人恩怨耿耿于怀,为个玉玺也大费周章,这个人没有很好的大局观,只在追求蝇头小利,跟着他没有明天。

...

既然你熟读三国,肯定对各个时间段的重要事件了如指掌。

既然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又有现代人的智慧,何不同刘备一样,先加入公孙瓒,结识张飞关羽赵云。

然后再研究一下刘备的父辈们的资料,以“皇爷”的身份自居,将他们全部收入麾下。

乱世出英雄嘛[大笑]。

以上都是胡思乱想,如果你觉得这个想法可以,那你去写一部小说吧😁

如果你熟读三国演义,又穿越回了东汉末年,你会效力于谁?

有穿越的机会到三国时期,还想着用效力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自己,那自己机会就有如同浪费了!

三国时期混乱不堪时局糜烂,社会上各种烧杀抢掠、欺善怕恶现象时有发生,假如穿越过去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效力于谁也是很难获得美好的生存,个人感觉何不学习《水浒传》里“混江龙”李俊呢?

学文以获得学问和智慧。

回到过去三国,当时要想获得尊重就必须有学问和智慧,应该想方设法拜一个好的老师,进行学问和智慧的提升,同时结交同学和文化界的人士,用自己的才学混一个好学和高智的名声,这个需要有文化根基和宣传。

回看三国大儒,个人感觉郑玄就不错,还是当时著名经学家,遭党锢之祸被禁锢不得当官,潜心研究和教授学问,弟子数千,可以去这里应该获得收录的机缘比较大。

学武以强身卫己卫民。

三国的混乱,游学四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可能会经常有杀身之祸,没有一个好的防卫手段,想四处游走储蓄能量有所成就也就真的很困难,要学武强身就非常必要了。

学武找师傅,三国武学大师童渊估计很难被看重,不过也可以试一试,人生最怕一个万一不是吗?

还有一个最保险的学武人选,就是在京城开馆授徒的三国剑圣王越的弟子史阿,是一个不错的学武拜师人选,只要手里有几个钱应该可以进入,以现代人的方式找钱还是容易的,那就进入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就好!

捐个边境军事或主政官,开始起步。

在京城用现代的赚钱手段赚点钱,就去大汉捐官处弄个官,最好是东南或者辽东方面的官,军事武官也好,文官主政官也好,开始走马上任。

个人感觉东南边境比较好,现在云南或者越南边都可以,开始保境安民、发展生产、鼓励贸易、培训武力等等来积累办政治理的名声,同时吸收流民壮大汉民族人口,储蓄能量等待机会。

脱离大汉混乱泥潭,向南发展建立根据地。

有基础后开始向南扩张,把士燮和南边都收服,最好拉拢与大棒一起,双管齐下收心于民,脱离大汉混乱的局面,为苦难民众寻求世外桃源,以汉民为基础融合少数部落民众,建立根据地。

主攻海外贸易和内部发展。

多鼓励稳定后根据地民众的生产和生育,建军队造海船进行东南沿海的贸易,从而增加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植物的寻找,特别是红薯的寻找和种植,这个可是高产保民利器,稳定内部和贸易为部。

加大汉民族人口的吸收。

大汉动乱会造成很多流民,可以排专人去中原迁移到根据地,把文化、人口等等都往根据地聚集,注意宣传根据地世外桃源般美好等等,慢慢发展逐步壮大,等待时机成熟再向本土输出力量,蚕食鲸吞慢慢来,最好建立根基厚可以无忧无虑过一生就好。

好吧!编到这里有点无聊了,不编了!这些都不现实,可以闲暇时畅想一下,不可以沉迷其中,毕竟这个世界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是努力活好自己的当下为好,加油!

我是“@荆棘皇冠1983”,一个迷途中寻找心灵灯光的行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