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1.假仁假义伪君子的陈宫

陈宫这个人的出场非常逗比,跟着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反而在知道真相以后把责任全都推给曹阿瞒。原文说: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结果后来杀错了人,陈宫又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就好像自己没动过手一样,是谁跟着曹操直入的?是谁跟着曹操拔剑的?又是谁跟着曹操一连杀死八口的?杀错了人就承认错误,有必要酸溜溜的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吗?伪君子啊。杀了人也就罢了,晚上睡觉还辗转反侧还想杀了曹阿瞒,我怎么觉得像假好人干了虚心事,想杀人灭口的感觉,怕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也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陈宫跟着吕布,去打曹阿瞒,结果被曹阿瞒打垮,赶出了山东,逃窜到徐州投奔了刘备,刘备好心收留了他们,结果这货竟然给吕布献计,乘机攻下徐州,前面还假惺惺地对刘备说“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这不是伪君子又是什么?

陈宫出场时,满口“义”字,一会为了“义”,救了曹阿瞒,一会为了“义”要杀了曹阿瞒,一会为了“义”为徐州的陶谦到曹操那里做说客,说客没做成,又为了“义”没脸回徐州,这家伙满嘴仁义,实际上一肚子刀枪。

2.有眼无珠不识人的陈宫

陈宫这个人运气真好,先后碰到的都是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先是碰到了曹阿瞒,曹阿瞒少时就已经名震天下,新近又刺杀过董卓,可谓一时之才俊,但是陈宫也只是放了他,跟他一起逃跑,没看出曹操的宏图大志。杀了吕伯奢全家以后,原文里有一句陈宫的心理描写,看了令人发笑,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曹操这样的“好人”敢去捋董卓的虎须?

陈宫离开曹操以后,回到老家东郡,后来赶上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陈宫但凡有点识人之明,就不用去做说客了,曹操连吕伯奢都不能饶过,能饶过陶谦和徐州百姓?可见陈宫没有识人之明。

后来陈宫跟着吕布,多次献计吕布不听,像吕布这样刚愎自用只知道逞匹夫之勇的人,有什么好辅佐的,再说,吕布对陈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惠,还死守着不放,最后把自己也赔进去了。

陈宫跟着吕布与刘备打过不少交道,如果有识人之明,就该舍弃吕布,投奔刘备,结果这家伙还给吕布献计阴了刘备,岂不知刘备这个人最善于隐忍,只要弄不死,总有后福。

陈宫此人,看不出曹操的大志,看不出刘玄德的大志,却一门心思用在三姓家奴身上,也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药了。他多次给吕布献计,吕布自恃勇武,不用其计,他忍不了曹操,却忍得了吕布。

3.小计小谋优柔寡断的陈宫

看看陈宫是怎么为吕布筹划的:陈宫曰:“不如请玄德还屯小沛,使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为先锋,那时先取袁术,后取袁绍,可纵横天下矣。”令人绝倒!笑!

陈宫跟曹操不假思索地就大开杀戒,要是说曹阿瞒疑心太重,你陈宫就不探查一番再动手?似此如何做个合格的谋士?后来杀人以后,半夜里自己还瞎捉摸,自己明明觉得曹操将来是个大祸害,还假仁假义的寻思“杀之不义”。想杀曹操又下不去手,如此优柔寡断,怎成大事?

后来跟了吕布,多次献计吕布不听,为何?计谋不足尔。

举个例子,曹操跟吕布在濮阳之西两军对垒,却说吕布于寨中劳军。陈宫曰:“西寨是个要紧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宫曰:“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我不备。”布乃拨高顺并魏续、侯成引兵往守西寨。这一建议吕布虽然勉强听了,但是没有具体的部署,只是分拨人去守了。明知敌人要来劫寨,不拿出具体的歼敌之策,结果呢?却说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后来还是靠着吕布亲自来救,才把营寨夺回。你计策都出了,没具体部署,你虽有计谋,可是计谋不足。难怪吕布有时候不听陈宫的。你光告诉我干什么,不教我怎么干,有个屁用?

曹操那边的荀攸就看出陈宫的问题来了:彼陈宫虽有谋而迟。

后来陈宫先是在徐州被陈珪父子玩弄于股掌之上,接着又被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吊打,勉强说起来,也只能欺负一下没有谋士在身边的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了。不说卧龙凤雏,只要此时遇到徐庶,刘备就能虐吕布。

总结起来,陈宫在三国群英荟萃的时代,只能算是三流人物,即便单说谋士,也只能勉强跻身二流末尾,毕竟辅佐的吕布在战场上实在是比较猛,多少有点加成。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谢谢邀请。荀攸对陈宫的评价是:夫陈宫有智迟。李贽对其评价:陈宫之智亦足与操相敌,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处。可以看出来对陈宫的评价还是蛮高的。在《三国演义》里陈宫是在第四回出现的,陈宫生性耿直,忠义有节操,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个人。当看到曹操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时,便毅然弃官而追随曹操,对县令一职无丝毫留恋,不在乎名利,不当国家公务员,陈宫的气度可见一斑。然后表示要和三国第一男猪脚同甘苦,共进退,一起携手走天涯。老曹正愁一路上没个人聊天解闷,谈人生,说理想什么的,看见这人连铁饭碗都不要了,好好的国家公务员都不当了,愿意追随自己,一想自己还是有号召力的,于是欣然同意陈宫跟着自己。陈宫原本以为跟着自己的偶像三国第一男猪脚曹操跑路很爽很好玩的,没想到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又喊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警句,陈宫此时才觉得曹操不是自己的同志,更觉得连哥们儿都算不上,偶像的形象在自己心中一下子瘫塌于是想杀曹操,又觉得不义,最后就弃操而投东郡。陈宫没想到是自己的一念之仁而成就了曹操,以致曹家代汉而得天下,最后还死在曹操手里,估计陈宫最后被曹操杀的那一刻肠子都悔青了,悔的是当初不应该呀真不应该,要是当初干掉曹操就不会到今天如此的地步,恨的是吕奉先不听自己良言相劝,不采纳自己的计谋,不然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观其一生,陈宫有智谋,显忠义,出场很早,去得也快。可惜没有跟对人,真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三国那个不缺英雄人物不缺谋臣良将的黄金时代里,陈宫亦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尔,由此可见,跟对一个好老板是多么重要。【沐容剑秋原创作品,敬请关注】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谢谢邀请!东汉末年的陈宫,是一个很有才的谋士,可惜他跟错了人,结局是很惨的。起先,追随的是曹操,帮助曹操夺取兖州,立了大功,深得曹操的赏识和信任。如果这样一直跟随曹操,结局是不会坏的,可是陈宫心地善良,言行仁慈,曹操心狠手辣,无辜杀人,陈宫对曹操这样的做人行为极为不满。陈宫离开曹操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从这件事,认为曹操不仁不义。吕家本来是说把猪杀了,杀猪是为了款待曹操,而曹操认为吕家想要杀他,于是杀了吕伯奢全家。就这件事,陈宫认为曹操生性多疑,尽管曹操非常爱惜他,也怕日后难免有不测,毅然背叛曹操,不久又追随了吕布。

吕布因为除掉董卓有功,受到天下人的赞扬,可是吕布虽勇,但谋略不佳。本来是有了陈宫这个谋士,加上吕布的勇力,也可以打出一片天地,而吕布不是完全听信陈宫的意见。曹操围攻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陈宫要吕布两手准备,军队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城外,而吕布坚持据守城池,被曹操围困,结果大败,吕布、陈宫被俘,曹操原本想挽留他们,吕布被刘备插言,曹操改变意图,在下邳白门楼将吕布吊死;曹操爱惜陈宫的才华,真不想杀他,可是陈宫认为,原本背叛曹操,现在若再降曹操,天下人肯定会笑话他没有骨气,在矛盾的生死面前,最后选择死亡,所以宁死不降,被曹操杀害。

陈宫虽然有才,但在选择主人上存在欠缺,显得不高明,关键是跟错了主人,不该背叛曹操,吕布也不可依附,就是选择孙权、刘备,结局也不会太坏。这样的结局,让人叹息!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陈宫有功于曹操,在关卡上演了捉放曹。但陈宫看不惯曹操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腕,无情将老友吕伯奢一家斩尽杀绝,因此情愿放弃荣华富贵而与之分道扬镳,心中多少是害怕多疑善变的曹操,会不会有一天将刀架在自己脖子上。

陈宫虽看不惯一代枭雄的所作所为,却出人意外地

选择了匹夫之勇的吕布,也实在是缺乏优秀谋士的大局观。因此,最终将自己绑在三姓家奴的战车上,小打小闹,生不能名震四方,死亦不能青史留芳。

假如陈宫跟随曹操,既有过救命之恩,且又有才干,是可以被委以重任,至少不比曾骂过曹操祖宗十八代的陈登差,可以列入曹操智囊团,在朝廷谋一官职,终其一生。

假如陈宫脱离曹操,去投奔东吴或刘备,无论在何方,都可以受到重用,也不会稀里糊涂地替人做嫁衣裳。

偏偏选择一个缺乏政治头脑且不讲信义的一介武夫,后期连建议都不愿采纳的人做主公,并甘愿为其殉葬,陈宫显然是极其不明智的,也是极其愚忠的。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演义中的陈宫的确与历史上的陈宫出入比较大。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文学人物理性看待。

中牟县释放曹操,有义。

不齿曹操杀吕伯奢,有情。

帮吕布多次陷曹操于险境,有智。

白门楼拒绝曹操招纳,有德。

估计作者罗贯中就是想设计出这么一个正义,善良,智慧,忠诚的正面形象。

然而。。。

这真的是罗贯中笔下一个非常失败的人物典型!

人设矛盾,智商捉急。

让我们好好回顾一下,这个陈宫先生的事迹吧。

一日,中牟县令陈先生奇迹般抓到了一个流窜犯——曹某。此人因涉嫌谋杀汉帝国权臣未遂而被通缉。陈先生似乎内心也有一股想要刺杀权臣的冲动,于是放了曹某。你说你出于公义,放了曹某也就罢了,你竟然弃官跟着曹某人逃亡?!

(你对曹某了解吗?就敢为了他抛家弃子,从抓人者变身被抓者?你就不怕连累家人?

显然陈先生不怕,一副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一般的潇洒模样。跟着亡命徒曹操跑了。)

两人逃到一户人家,这家人和曹家有旧。二人夜听磨刀声,由于正在亡命,就杀了吕家满门。结果发现他们是想杀猪接待他们。

(作为读者,我真的是服了,大晚上杀猪?罗老师您确定吗?)

然后又说二人遇到了正在返回家中的吕老头,曹某狠心杀了吕老头。陈先生对此非常不齿,还连连指责。

(杀吕家人时,您是光看着没动手吗?事后这锅要强行给曹某背?你作为一个谋士和副手,难道就不能建议和曹操在不杀人的情况下逃出“魔窟”?人都杀完了,还装什么好人呢,真是文学史上的白莲花,三国演义中的圣人婊。)

曹某在杀掉吕老头后面对陈先生的指责,说出了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某因为这句话,辗转反侧,最后决定自己单飞。这段后来改编成了京剧《捉放曹》桥段。

(曹某不过是说了句实话,想要宽慰自己宽慰你罢了。这竟然成了陈先生不齿曹某的原由,有点醉啊。难道要天下人负他,他也不负天下人才是对的?还是说您老先生本就是抱着要负曹某人的心态跟着他跑的?吕伯奢杀还是不杀,对于一个智商在线的人而言,肯定是要杀的。回去之后,两家就从世交变世仇了,何必留他等他复仇时再杀他?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当时在吕家不杀人直接逃跑不就行了。脑子有坑啊。)

陈先生撇下曹某去投了陶谦,在陶谦帮助下当了东郡从事。后来曹某成为了东郡太守。。。

(呵呵呵呵呵呵。罗老师,你的笔有毒吧。)

曹某后来又成了兖州刺史,一天他得知父亲被陶谦的手下杀了。于是要向陶谦兴兵复仇。陈先生赶紧去劝阻,劝说无效后,去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

(毒越来越重了。你早就不齿曹某人了,干什么还要在其手下干活?人家曹某爸爸被陶谦属下杀了,又不是你爸爸,你在不知内情真相的情况下,就去劝阻曹某不要复仇?我要是曹某,估计早把你推出去斩了。陈先生简直就是个严重中二病的团队祸害。)

曹某和陶谦正在厮杀,陈先生这边就去联络吕布给曹某人背后狠狠捅了一刀子——偷家。

(这叫有情有义?情义何在?陈先生小人嘴脸啊。再说了,你是不是瞎?联合吕布?当时吕布因为杀了董卓是有些好名声,但是你就从这么多枭雄中看准了吕布,也是挺牛掰的。)

曹某得知家被偷了,于是回来争兖州。这时候,陈先生似乎智商上线了,多次挫败曹某,其中一次成功引曹某入城,来了个瓮中烧鳖,然后差点烧死或擒杀曹某。

(有人说,智商在线,而我则说,脑子有坑。城不是你自己的?城中百姓不是自己的?你引曹某进来烧城?就算搞死曹某良心安吗?安的话,凭什么说你心怀苍生?!不安的话,你为毛出这种馊点子?!)

不过陈先生和吕布还是被曹某击败了。(真有点活该。)

然后陈先生和吕布给刘皇叔背后捅了一刀子,夺了徐州。

(陈先生这个角色,是背后捅人刀子上瘾么?)

之后的故事是,陈先生依然奉上“优秀”计策,并识破了陈珪陈登父子的阴谋诡计。然而吕布刚愎自用,不听,最后自取灭亡。

(如果真有智商,难道看不出来吕布是个莽夫?你选莽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好操纵吗?人家陈珪陈登操纵一下不行吗?真是报应啊。)

曹某在下邳抓住了吕布和陈先生,陈先生见到吕布后,一副“不听我的活该灭亡”的姿态。

(听你的背后捅别人刀子吗?look,坐在审判席上的两个都是被你捅过的。若不是你搞不好吕布还没今天呢。)

曹某爱惜陈先生的才华,还是想劝降,陈先生毅然拒绝。曹某人问,你的家人怎么办?陈先生说,明公是不会对家人出手的。。。。。。

(明公。。。陈先生你早了把曹某都当什么了?仇雠!大逆!这时候改口明公了,脸何在?这剧情里的曹某也是有问题的——陈先生当年跟你亡命的时候管过他家人死活吗?你拿这个能威胁得了陈先生?好天真。)

最后,陈先生在白门楼结束了自己奇葩的一生。

总评:像这种为了剧情而存在,智商捉急却硬吹是智力超群,明明没干正事儿却被评为正面人物的文学形象,我们一般可以称之为——阅读垃圾。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陈宫在三国早期,应该属风云人物。

人才分多类。一是全才,就是德才兼备,有勇有谋,诸葛,徐庶,鲁肃等;二是偏才,多指武将,有勇无谋;三是鬼才,这类人智力超群,鬼点子多,但人格有缺陷,比如陈宫,郭嘉,杨修等。

把陈宫纳入鬼才,有点屈尊,但事实如此。陈宫性情刚烈,做事不圆滑,不善变通,吃硬不吃软,拿今天来说,就是智商高,情商低。他遇上聪明人,就很难相处。他这类人最佳职业就是做师爷,也就国通常说的幕僚。

陈宫干的是谋士,是军师,这种职业必需要依靠一个雄主。但是陈宫放弃了曹操,曹操可是三国中的真英雄,真豪杰,曹操比起刘备的假仁假义,要自然得多,也就是说曹操的情商是很高的。曹操的文学作品清楚的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陈宫放弃曹操,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陈宫虽然计谋出众,无奈跟了一个胸无大志的领导,说明陈宫识人眼光有问题。做大事需众志成诚,把人才放到蠢才当中,结果大家都是蠢才,成不了气候,陈宫慨然赴死,已别无选择。天下之大,何处是容身之所?杨修临死前,可能也这样谓叹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