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的经典台词:“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这句台词,跟杜月笙的“夜壶论”一个意思,只不过这里嘉靖皇帝站在了蒋介石的位置,而不是夜壶的位置。杜月笙原话是这么说的:
“不是政府人士,永远不要去做政府的吹鼓手。因为吹鼓手在政府眼里永远只值一个夜壶铜钿。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你吹得越起劲,不仅公众看不起你,政府更看不起你。所以吹鼓手都没有好下场”。说到君臣之道,在宋代和明代,出现了文臣与皇家共治天下的局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这个君臣之道越变了味道,到了清代,臣就退化成了君的奴才,家奴。
这里嘉靖皇帝对君臣之道,已经看得很透彻,运用的也很熟练了。
首先就是给臣贴一个标签,对君有用之臣,就是贤臣,对君无用之臣,就是奸臣。贴标签的用处是,有打击的借口,堵清流的嘴,堵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袁崇焕就是个例子,昨天你是天下皆知的抗金名将,明日你就是天下唾骂的汉奸贼子。
其次,嘉靖在这里论君臣之道,并不是考虑的天下苍生,考虑的只是他们朱家皇权的维系。如果为天下苍生计,就不会说什么贤与不贤,而是能与不能,治世当然是用能臣而不是贤臣。商鞅之于秦孝公,就是最好的典范,商鞅不在乎什么贤名,秦孝公更不在乎,他们要的是秦国的强大。
那为什么维系朱家的皇权,要讨论到贤这个字,因为儒家思想啊。皇帝利用儒家思想驾驭百官,驱使百姓,必须讲求一个贤字。用贤臣,天下才能威服,才能收拢百官的人心。至于这个官,到底贤不贤,皇帝自己比谁都清楚。
所以嘉靖皇帝说“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这也是为什么天下都知道严嵩和严党是奸臣,是贪官污吏,嘉靖皇帝不舍得对他们动手,因为他们能给朱家敛财。
我用你,你就贤,不用你,你就不贤。贴个标签撕个标签还不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