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一开始买书是为了看,后来买书是为了以后看,这个花钱模式开启以后简直控制不住自己。

上学的时候穷,把生活费扣除一点买书,觉得自己那时候棒极了,买了书很快就看完了,没钱再买,就常去泡图书馆。甚至图书馆的老师都认识我了,有一次那个漂亮的图书馆女老师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我又见到你了,还是这个位置。记得那次看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花了好几天的晚自习时间。特别幸福。

那时候看书,看的都是文学历史杂类,还有各种杂志。后来还因为学校图书馆不再订阅《南方周末》,还傻乎乎地直接给图书馆长打电话质问原因。想想那时候读书真的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

工作以后,发了工资,有闲钱了,就开始买书,结果就堕入了买书不看书的深坑,至今没有爬出来。

一开始还只是零零散散的买,把以前听说的单本的好书都买了来看。谁知道自己不满足啊,开始买整套的了。《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这种文学类的大部头都收了,接着就是《全宋词》,《全唐诗》,《资治通鉴》,《史记》等等这些中华书局的套装古籍。

特别喜欢苏东坡,于是乎,把苏东坡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别喜欢李白,把李白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别喜欢杜甫,把杜甫的全集也收了一套,不仅如此,什么《杜诗详解》《杜诗镜铨》这类关于老杜的集子也收了来。

外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弄了一套。傅雷先生译文全集也零零散散收齐了一套。法国俄国大文豪的名著都各弄了基本代表作。

社会学的,历史学的,各种好书零零散散弄了几大箱。突然之间感觉房间里除了我和床,就剩下书了。

而且大部分都没看,完整如新,甚至《全唐诗》都没开封。家破人亡的节奏啊。

我觉得,买书,即便不看,也有一种快乐在里面,就像女人喜欢买衣服,买首饰,买化妆品。

即便我现在不读,或者没时间都读一遍,但是一想到以后有这么多好书在我手里,属于我,我就别提多兴奋,多幸福了。

时间是有限的,读书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读书里去。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经常买书,但买回来也看不完,翻几页就放到书架了上了。最后书堆满了以后,到了搬家、大扫除日,又会低价卖给收废品的,但很多书籍我都没有翻动过。

直到2016年我顿悟,开始努力读书以后,这种情况才有了转变。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有2个原因,让我做了“买书剁手党”。

第一,遏制不住的购买欲《断舍离》这本书你肯定听过,里面提到一个观点:不需要的东西千万不要买,即使你当时很冲动想买。比如前几天苹果刚发布了三款新的iPhone XS/XR手机,但你手里用的是iPhone X,就差了一代。如果你手头比较充裕,你可能就会想要买新款。但实际上,两代手机没差那么多,如果你用的还是4s,完全可以更新换代,但仅仅差了10个月,就没有必要了。但往往很多人控制不住,这就是购买欲。

同样,买书也是一样的原因,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很新、封面吸引人、纸张的香味”,就跟一盘大餐一样吊足了你的胃口。所以你就忍不住掏出钱包买回家了。但回家后发现,远看这本书如花一样美丽,但近看,这书真的是“如花”啊~

第二,假意惺惺的掩盖自己“知识的焦虑感”

很多人买书,可以说80%的人买书不看,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买一个心安理得”。我平时没时间看书啊、上班啊、忙啊,想学习但没空啊。

我买了书回家,我就安心了。我就不觉得自己没有不学习,我就觉得自己很努力很上进。但实际上呢?买回来书翻了总共五页就放下了,自己一点成长都没有。

以前我也“买这种心安理得”、“买回来书籍,掩饰自己的知识焦虑”。直到2016年我发现我“真的一点都没有成长”,买回来的书一点都没发挥作用,才痛定思动。要大量读书,4年读完1000本书,目前已经2年多了,读完了大概600本。

以上就是我的经历,估计很多人也和我类似。可能这是一个“必经阶段”。但最后还是建议,不仅要做买书剁手党,更要做读书脑残党,把脑袋读残,就成为“牛人”了。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买了不一定要读呀,读了也不定要读完,只是满足自己欲望和焦虑。

喜欢读书的人,都喜欢买书,看见好书就不想放过,一定要买回家。久而久之,买的书越来越多,就发现很多书都看不完,或没时间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吧。

还有人,买书也会上瘾吧,不一定要读,但一定要买。

还有人是喜欢藏书,我不一定要读,或要读完。买回来放在家里显得自己有学问、有文化,朋友来家里自己很有面子,这也是一种心理。

如今,互联网有催生了知识付费,天天说知识焦虑。

搞得很多人怕自己被时代淘汰,怕丢失工作,就不断的学习和看书,人们就买了很多书,但买了很多,又有多少人认真去读完呢?

买书,不过是满足自己的知识焦虑,怕自己被淘汰的心理危机,所以买了很多书,这样做以求心理安慰,不一定要去读完。

以上纯属个人陋见,如有任何的意见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感谢!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这大概就是“越不再坚持读书越要坚持买纸质书”的优势吧。

我爱看书。

我看到好书就喜欢。

我依然还会花钱买书。

一堆书放在眼前,有极大的满足感。

我只是忙,没空,一旦有空我就会看书,不然我花钱买这些书干什么?

大概就是这些吧。有付出,有自我满足,有借口。读不读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倒是特别能理解。

像我这样从学生到工作,从青葱到成年,从单身到已婚,宁可压缩睡觉吃饭时间,各种见缝插针也要读他四五小时,就没这种满足感和付出。

电子书的比例越来越高,几乎除非没有电子版,否则基本不再买纸质书了,单单庸俗的只为了省钱省地方便。

什么书都看,也没人能看出我的学问高低,也没人当我是个读书人,就一普通老百姓。

看的书,长的知识,得出的感悟,除了随便写点发到网上,大多数这辈子可能不会对我有什么别的影响和帮助。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书,可以读,可以观,可以抚,也可以秀;可以一目十行,可以精读泛读,也可以束之高阁,传以后人。最差也是尊重作者和出版社付出的辛劳。

总之,爱书,百益而无一害。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这个情况没毛病,因为买书有瘾。

既然买书就说明有需求,愿意看,需要看,哪怕当时不急着用,只要版本适合,或者内容经典,当时看不完也要存着以后看,这就是上瘾,见过老鼠没有,它每天倒腾的那些东西吃都吃不完,为啥也要倒腾个没完,储存意识浓厚,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在喜欢看书人眼里,好书就是宝贝,挖到手里就不撒手了,谁要借都心疼,借去不还他能追着你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