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进藏路遇事故全家丧生,自驾进藏有哪些危险?

千难万险,西藏自驾游便是迎了困难而去。

那年,我夫妻两人床车,“滇进青出”自驾西藏,我61岁,妻55岁。当时对于危险设想比较多,我制订了一些方法应对,也就是说预案,比如说出现实在走不下去了,那就往回跑。

(某年自驾游作者夫妻二人抵达珠峰大本营)

参加“关于自驾进藏有哪些危险”讨论,前面己经有不少朋友说过了自驾进藏的多种困难和危险,都说得很好。你想,西藏那么远,山那么高,一路上车那么多,危险四伏,我不打算在朋友们所说基础上再补上几点,因为永远有危险补充,增加与填充只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进藏的山道)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危险的主体一一人的弱点。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一下自驾西藏经常出现的由个人自身带来的危险。

有人问:人的弱点和危险有关吗?回答是肯定的:有关。

(行走在西藏高原之巅)

应该知道,绝大多数事故都来源于人自身的一些原因,本来可以避免的事,阴差阳错就出来了。故,总听到后悔,当时早一分钟或晚一分钟也就过去了,或者:当时如果不那样也没事......

(318某路段塌方 图片来源网络)

人,只要处于动态,就充满了危险,这是由于物质运动形式决定了的。且不说自驾西藏,路途遥远,即使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开车骑车步行也在危险中周旋。

(我的车行走在金沙江边)

在这里不举例子,因为实例太多,朋友们自己查看方便,现在只说“那事”本可以避免......而实际上没有避免的精神上可能原因,由此引出了我个人认为的几个原则:

1,在西藏开车司机必须对行程进行分段设定,即今天这一段要怎样走,明天下一段怎样走。

大部分人进藏在物资方面都做了详细准备,吃、用、衣服,药品、路书等等,却没有做路上怎样走的预案,漏了最重要的,甚至马虎大意的以为车照样开,注意安全就是了。

我认为这有点象被朋友邀去喝一杯,开了车就过去了,喝了酒后,车怎么办呢?到时候再说吧。或找代驾,或许没醉可以把车开回来。

西藏很远,路再长也是分段完成的,不会一口气走完。司机需要对明天开的那一段进行评估,作出时间上、行走方式上的安排。比如说前面要过一个城市,白天车多,堵的厉害,那么赶一个早,避开了。又比如要翻一个大山,晨曦中不好走,早上晚点出车,太阳出来了再过去。等等等等。看起来是随机的,其隐患实际上早己隐藏在那儿,但可以避免。

2,司机要建立自己原则:不开夜车不赶路等等。建立了便不更改。要守住。

多少事故出在这上面。车从一地到一地,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比如修路单向放行,比如拥堵,耽误了时间,都是不可预测的事,这个时候是住下来还是继续赶路呢?大多数人会选择赶路,直接破坏了自己制定的不开夜车不赶路原则,危险概率增大了。

原则不容破坏。

3,无论在西藏还是内地,要建立“交规第一,不可动摇原则”。这是保命法则。

走过路口了,走错道了,这是高速上常见问题。怎办?超车道上也停下来查导航,或者横走几道,倒车等等,后面车子一上来,大事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不能说这些司机不懂交通规则。是因为司机没有在心里建立交规第一不可动摇原则。

如果在心里,交规第一,不可动摇。司机则不会在快车道上停下来,也不会并多道线强进路口。他会往前走,而后选择路口。

高速上甚至普通等级公路上,无论西藏或内地,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来源于司机本人思想意识,防患意识。这是个大家似乎都懂,却没有办法沟通的话题,对于交规人人都熟背如流,也知道交通规则是安全基石,现场却不按规矩来。

(高原藏地,在山峦上行走)

我进藏从危险角度考虑,曾和内人啇量了如下几点,要求尊守,写出来供朋友们参考:

1,每天制定严格的行车距离,不赶路,

2,不开夜车,中午饭后40分钟内不开车,

3,弯道鸣笛不超车,道上速度永远不超过交通限速10公里,比如限速50,不会跑过60,

4,坚持交规第一原则,宁愿多走冤枉路也不违规并道抄近,

5,和前车永远保持可一脚踩死距离,

6,感觉疲劳就歇,车走到哪里算哪里,有路途规划,但没有必到要求,

还有一些关于吃饭、晚上睡觉安排,零零碎碎的不写了,但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出来,所约基本上都是精神上的提前约定,我认为这些甚至比物质准备都重要。

(路遇滚石,冲过去)

人是动物,难免出错,出错即出危险,甚至纠正错误更危险。

不安全定义文字表述为:“错误的行为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产生的交叉”。

(金沙江大湾,进藏的一个节点)

只有自律,大家都按规则来,才有可能不产生“交叉”,公路上危险会减少一半。

司机建立个人心理警戒线非常重要,人都有弱点,唯有预先自控才能避免灾祸。否则,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保命。

回答朋友进藏有哪些危险,我认为人们面对世界级大山、高反,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最大危险来自于个人自律。战胜自己,控制好自己则成功一半,这恰好也是人们乐此不疲进藏最主要的原因。

记住西方名言:忧着点。

(除一图来自网络外,本文图均作者自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