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啥?不扔原子弹,你这是抽了日本的梯子,成心让他们从油锅里趟过去啊!
人们时常有一种认知,即:日本投降是美国原子弹造成的,它给日本带来了惨烈的杀伤,也彻底打败了日本人。
这种认知不能说有错,但它让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正确的应该是:美国原子弹造成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在二战尾声促使日本政府投降,从而促进了战争的结束。
为什么不提“惨烈杀伤”?
因为,这两颗原子弹确实划得来呀,日本政府以两座城市的毁灭,换取了退出战争的阶梯。
原子弹之前的“李梅火攻”,造成的杀伤比原子弹还大。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美国人不把原子弹扔在东京?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东京已经差不多让燃烧弹烧光了,没有核武器试验的价值。
美国人丢原子弹,只是一种逼迫日本尽早投降的手段,也是二战末期临时插进去的一场核试验。
杜鲁门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多重政治目的,在战争末期推进了“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究进度,从而让原子弹有了投入战争的机会。
美国人在1945年7月16日才进行了名为“三位一体”的首次核爆炸实验,两颗被运送到天宁岛轰炸日本的核弹其实也只是个半成品。
杜鲁门本来计划在国际会议上曝出“原子超级炸弹”的信息,为美国赚取政治资本,但“三位一体”的试验资料被呈送到他面前时,他临时将曝光原子弹的信息压住了。
美军将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核试验诠释为“弹药库爆炸”,相关信息全部被保密,直到1945年8月6日和9日原子弹被砸到广岛、长崎。
杜鲁门的手腕让原子弹取得了几重功效,它震慑了日本人,也震惊了盟国和苏军,让美国变成了老大。
而且,正因为原子弹让日本快速投降,从而避免了美军发动对日的最后一击——没落行动。
“没落行动”(Operation Downfall)才是历史上美军为日本准备的大菜,如果原子弹的研制进度哪怕晚一点,它们便只能成为“没落行动”的一部分。
假若日本没有在遭受原子弹轰炸时就坡下驴,坚持死拼到底,那他们就真的要遭受日本岛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入侵式血战。
美军参谋为没落行动预计了100-200万人的伤亡代价,而登岛盟军将为日本带去1000万以上的代价。
这个行动简单诠释的话,可以理解为一次远远超过诺曼底登陆的超大型登陆战。
这不同于从法国进攻德国,日本是个狭长的群岛,盟军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用不惜代价的平推,像挤牙膏一样消灭日本。
为此美军选择的计划就是先从日本列岛最南端的九州开始,一路杀向东京。
伴随部队的北向推进,会有不间断的横向大规模登陆产生,帮助将日本有生力量切割围歼。
基于日本政府宣扬的“一亿人玉碎”观念,美军预计日本民间将产生3315万武装平民,他们将同400多万日军一起,对盟军展开殊死抗争。
再加上冲绳、硫磺岛等战役日本人那种滚刀肉一样的作战风格,确实让美军比较胆寒。
所以,在美军的计划中,盟军应该毫不留情地歼灭一切武装分子,坚决用拆迁式的炮火和绝对优势的航空力量,给所有敢于抵抗的日本人进行足以摧毁意志的杀伤!
还要修建大量的隔离集中营,将日本人转移看管,避免他们以游击战的形式对盟军的占领造成麻烦。
有必要的话连山都可以烧了,不要像菲律宾那样,给这些日本人钻大山里持续反抗的机会。
总之,美国人希望的是:1.快速解决战斗,节省人力物力。2.增大对方有生力量的杀伤,减少己方伤亡。
实际上,为了给以后的登陆作战做准备,很多行动事先就已经在开战。
比如美军会有意识地侦查并对日本的农田、仓库进行焚烧轰炸。日本所有的出海船只都被禁止,避免日本人通过捕鱼获得食物。日本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到了大规模空袭,以破坏其生产和经济,增加其国力负担。
美军连战舰都推到了日本海岸,直接用舰炮抵近对岸轰炸,打得沿海区域火焰升腾炮声隆隆。
还有之前的“李梅火攻”,为什么这种火攻会带来超过原子弹的杀伤?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人将日本的“人口”作为打击目标,有意识地在夜间凌晨对居民区进行高强度纵火。
就连两颗原子弹攻击都有这种意识在内,“小男孩”攻击的是人员、军队众多的港口城市广岛。“胖子”轰炸的长崎则是人口聚居、工厂众多的盆地。
而且就像前面说的,美国人始终希望能压迫日本人投降,他们需要日本人屈服。
日本的樱花自杀机
所以,没落行动如果真的实行下来,则必然是盟军一场浩劫式的屠戮,日本政府也将陷入无法指挥全国的混乱局面。
除了美盟军的行动,还有苏军的行动。
苏联早已承诺在对德作战完毕后,尽快投入对日作战。而早在对德作战还未结束的时候,苏联已经将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秘密调往远东,并且在远东悄悄囤积了大量人员和装备、给养。
按照盟军的瓜分协议,苏军将获得北海道的分区占领权益。
之所以苏联没有立即对日本动手,主因是他们想当摘桃子的人,希望美盟军与日本撕得不可开交之时插入战争,获得更大利益。
(恰恰这是美军不愿看到的,美国不愿苏联插手,所以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原子弹的投放)
历史上苏军在1945年8月9日0点发动了进攻,当天上午美军投掷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小男孩和胖子
也有很多说法认为,正是苏联这个被日本视为救命稻草的“希望斡旋国”投入全面对日作战,导致日本彻底丧失了抵抗心理,选择了快速对美军投降。
所以,也许“没落行动”那种屠宰局面不会产生。无论有没有原子弹,只要美军一上岸,接着苏军也从北面来个夹击,日本政府很可能直接就选择跪了,根本不会出现日本全民拼死抗战的场面。
根据日本人战后写的书,所谓的“一亿人玉碎”、“彻底抗战”其实并没有历史那么疯狂。尽管一些人确实红着眼睛叫嚷着要守卫天皇,灭杀米英鬼畜,但更多的人其实都只是在应付事儿,有些孩子还因为可以不上学而高兴。
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倭皇终战的“玉音配信”发布后,许多日本人陷入了深沉的悲伤,然后觉得未知的惶恐中夹杂着如释重负。
毕竟这种历史没有发生过,很难说真的遭遇盟军和苏军登陆作战后,日本人究竟能抵抗到哪一步。
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起被两颗原子弹轰炸然后投降,外国军队主动登陆日本后产生的死亡会多得多,日本人将会真正的体验一把何谓战争的浩劫。
按照盟军的划分,战后的日本将会像德国那样分区占领,以确保不会再次崛起成为危害世界的军国主义孽畜。很多国家都会参与到对日本的占领中来。
如果苏联占领了北海道,那么毫无疑问历史上会像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那样,出现一个南北日本,到时候津轻海峡会不会成为铁幕前线呢?关西地区会不会筑起“大阪墙”呢?挺让人浮想联翩的。
而且,虽然原子弹会迟到,但它们一定会被用到“没落行动”中去。当时的美军并不认为2颗原子弹就能解决日本,在“胖子”被扔出去的时候,还有颗叫“东京乔”的原子弹正在组装中。如果战争拖到1945年底,那么美军会有十几颗原子弹被投入战斗……
现实中的日本是幸运的,他们选择了在关键时刻服软,没有真的像武士道描述的勇士那般七生报国血战到死,从而让日本避免了更大的战灾。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会的,具体来说就是会个山药蛋蛋。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6分,美国“依诺阿盖依”号机组驾驶着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在原子弹于广岛上空600米处爆炸后,广岛瞬间被火海和浓烟笼罩,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和强光更是让广岛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在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广岛共有8.8万余人死亡,后续死亡人数增至20万以上,方圆14平方公里内共6万多幢房屋被摧毁,广岛瞬间成为一座死城。
不过尽管小男孩原子弹几乎摧毁了广岛,但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很快对民众隐瞒了真相,只宣称广岛遭到了陨石的袭击。他们顽固地认为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日本仍然有本土玉碎的资本。更重要的是,苏联还可以为日本调停。
但紧接着在8月9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当天就造成6万余人死亡。而在这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爆炸前的8月9日凌晨,150多万苏军从三个方向对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日本的后路被彻底斩断。
在日本朝野一片慌乱的情况下,美国宣布如果日本不投降,那么马上会有第三颗原子弹落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日本裕仁天皇终于决定无条件投降,并在8月14日录好所谓的投降诏书,随后在8月15日向全世界公布。至此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从二战末期日本被中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绞杀的情况来看,即便没有这两颗原子弹,日本也逃避不了一败涂地的命运。
既然结果都是失败,那么如果美国没有给日本种蘑菇,日本会有怎样的结局?会比现实情况更好吗?静夜史认为这当然不可能。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美国更愤怒
尽管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发明了“跳岛战术”并逐渐逼近日本本土,但越靠近日本,美国受到的抵抗就越激烈。
除了首次出现伤亡人数大于日本的硫磺岛战役,美军在三个多月的冲绳战役中更是伤亡超过10万人,而因日本神风特攻队造成的美军伤亡也越来越多。
日本的困兽犹斗,除了令美国惊骇,更令美国愤怒,否则杜鲁门也不会选择原子弹这样的大杀器。
而如果没有原子弹,美国的进攻势头毫无疑问不会减弱,除了李梅火攻会将更多的日本城市烧成焦炭,美国主导的代号为奥林匹克的日本登陆计划必将使日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
所以,原子弹作为美国对日本的怒火发泄,某种程度上说避免了更多日本人死于战火。
2、日本更悲惨
二战时期的日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虽然很多人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罄竹难书的,广大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但现实情况是“原子弹下无冤魂”,日本民众的罪行绝不比军国主义分子小。
作为地狭人稠且地质环境恶劣的岛国,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是全民性的,所以所谓的日本人民不仅为军国主义政府提供了数百万的兵员,贡献了大量的开拓团甚至慰安妇,他们还崇尚为天皇而战,为天皇而死。
到战争后期,日本军国主义更是强迫民众当炮灰,所谓的神风特攻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疯狂。
而随着反法西斯同盟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军国主义更是叫嚣着1亿玉碎,明显就是想着同归于尽。
所以,两个原子弹的最大作用就是彻底震慑住了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使他们意识到就是日本人死光了都不会胜利,于是日本最终选择了投降,避免了日本的彻底完蛋。
3、苏联更疯狂
原子弹虽然炸在日本头上,但却怕在苏联心里。尽管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上面对手握原子弹而洋洋得意的杜鲁门时表现得波澜不惊,但内心的惊讶甚至恐惧始终挥之不去。
而当美国将原子弹投向广岛和长崎,虽然苏联消灭关东军也是风卷残云,但却在军事占领日本问题上“迎难而退”。
因为美国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严厉威胁苏联不许登陆北海道,再加上当年的苏联海军力量相对薄弱,所以苏联在占据了南千岛群岛之后选择了罢战息兵,日本由此避免了德国那样被同盟国分割占领的命运。
可以说,虽然被美国单独控制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权,但日本也由此避免了成为美苏争霸的最前沿,可以说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客观上维护了日本的统一。
等到美军姗姗来迟并全面占领日本之后,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为日本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某种程度上说,虽然原子弹夺走了几十万日本人们的性命,但对于整个日本而言却是功德无量。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必须说明,美国政府的这两颗“山药蛋”必须得扔,扔的也是恰到好处。扔“山药蛋”的原因就是日本拒绝盟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如果不扔“山药蛋”,日本肯定不会投降,美国必须得进行本土作战,会失败造成大量伤亡,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减少伤亡。才扔的原子弹。更为关键是的,美国需要尽早结束战争,与苏联争夺欧洲控制权。为了快刀斩乱麻,也只有扔原子弹。这里要指出的一个个问题是,原子弹下无冤魂。
美军没有原子弹的话,可能会以两种形式出现。战争不可能在1945年结束,很有可能会延长,日本不会无条件投降,而盟国也有可能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投降。战后格局也不会是这个样子,而朝鲜半岛依旧殖民地,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就是日本彻底沦丧,灭亡于苏美两国军队的夹击之下,日本也会何德国一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苏联占据的是社会主义,美国的占据是资本主义。
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广岛原子弹,造成了8.8万人左右的伤亡,长崎原子弹造成了8.6万人左右的伤亡。再就是,美国李梅率领的轰炸300多架B-29投下了2000吨燃烧弹,一天就烧死8.3万人,烧伤10多万人。可以说明,即便美国不投原子弹,仅凭李梅大队的燃烧弹也足以产生原子弹一样的效果。届时,不仅仅美国军队要登陆,苏联为了不让美国独霸日本,也一定会出兵,而日本就会分裂南北两个日本。如果日本分裂,朝鲜半岛肯定不会分裂。日本的结局也一定和德国一样,被彻底地进行改造。如此一来就不会有日本军国主义的土壤,日本也会好好改造。不会像今天这样嚣张。
后来正式由于美国独霸日本,依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改造,而日本为了把战败的影响降到最低,就任美国当太上皇和干爹,从而让军国主义没有清算干净 。实际上,最初在日本本土面临威胁,日本军部提出:“一亿人抵抗到底,不为瓦全”不过是宣传而言,在德国投降以后,日本已经通过中立国提出和谈的要求,除去中国利益之外,其他一切都好谈,日本的最终计划是抛弃日本列岛,将天皇和国家主体转移至东北地区,再或者继续抵抗。再或者谈判条件。由于苏联突然出兵东北,让日本丧失了底牌。失去了谈判的筹码。坐以待毙就成为日本唯一的选择。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战败国,日本原本是最惨和最倒霉的一个,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爆发,让日本得以解脱。
如果没有原子弹,朝鲜半岛肯定是统一的。而日本则是的分裂,朝鲜战争不会发生。我们无需高估原子弹的作用,当时的日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了投降,现在如果回头再看原子弹的作用,原子弹在战略上挽救了日本,吃亏的是中国。中国丧失了在日本驻军的机会。原子弹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美国更是为了警告苏联,这个玩意你没有,还有美军不愿意承受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就日本而言,没有原子弹的日本会更惨,所以日本应该感谢美国的两颗“山药蛋”。这才是挽救日本的幸运之星。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别看日本人老哭着说自己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实际上二战末期如果没原子弹,日本只会更难看和更悲惨。
早在1944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其实已经明白没有任何胜算了。不过毕竟在战争期间作恶太多,裕仁和日本政府高层都担心遭到惩罚,所以不敢投降,反而决定负隅顽抗,鼓吹本土决战,希望以日本平民的“一亿玉碎”换取美军的巨大伤亡,从而迫使美国和日本和谈。
不过随着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政府终于明白他们的希望已经完全破灭,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盟国投降。不过实际上就算没有原子弹,日本政府的痴心妄想也不可能实现。
早在1944年11月,美国就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早期的战略轰炸因为航程太远,载弹量有限,加上高空轰炸受海风影响大,精度较差,因此对日本的造成的影响不大。
不过随着战线日益逼近日本本土,美国的轰炸力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加上美国空军从1945年2月采用了夜间低空使用燃烧弹轰炸的新战术,日本各大城市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到1945年8月,日本包括东京在内很多大城市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此外从1945年起,美国加强了对日本的海上封锁。除了使用潜艇进行破交战外,美国还在日本沿海大量布雷,彻底瘫痪了日本的海上运输。日本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岛国,工业所需资源大多需要从海外输入,国内城市间运输也很依赖海运。海上运输瘫痪以后,日本少数没有被炸毁的工业也被迫停产。
比如从1945年8月起,日本的TNT生产基本停止,其他代用炸药也陆续告急。这么一来子弹、炮弹的生产也跟着停顿,军工生产彻底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日本真的顽抗到底,也不可能杀伤太多美军。
而且美国必要时还可以让苏军参战,甚至可以考虑武装中国军队进攻日本。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美国不可能再让日本有条件投降。
所以如果没原子弹,日本也只有投降一条路。只不过战事会拖的时间更长,死的日本人会更多,因此他们真的要感谢美国那两颗原子弹。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答案当然是结局不会好看了。
从1945年初开始掌握了海空优势的美军对日本展开了著名的封锁战--“饥饿战役”,美国海空军在日本近海布置了大量的水雷,至1945年7月美军对日本实施了全面封锁的行动,日本对外海运全面瘫痪,这给资源极其依赖海外的日本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美国空军对日本持续的空袭造成了日本工农业生产严重的倒退,至此日本成为全面瘫痪的死岛。1945年7月日本居民每天的口粮只有二两,1945年7月18日,日本主要工业家警告军界人士: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700万日本人将会饿死。
当时美国也制定了登陆日本的“奥林匹克作战计划”,并准备了11万吨毒气弹轰炸日本。如果计划顺利实施,日本至少要死伤500万人甚至上千万人或者更多。
其实1945年中旬后,在作垂死挣扎的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其败亡的结局已经成为定局。美国对日本投放两个原子弹只是缩短了些日本全面败亡并宣布投降的时间。
美国对日本投下了两个原子弹之后,造成了20多万人的死亡,广岛与长崎被炸成废墟。核武器空前的破坏力给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民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加速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关于这一点日本天皇在其《投降诏书》中写的很清楚:“敌新使用残虐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若仍继续交战,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诏书。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个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时间,如果日本在1945年8月不宣布投降,那么日本会因战争时间的拖延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而且这并不能阻止日本的投降步伐;另外战争时间拖得越久,那么大和民族真的会有被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战末期假如美国不在日本空投原子弹,日本结局是否会好看一些?
武字的含义是止戈为武,说简单一点就是以暴制暴,二战末期美国如果不在日本投放两个原子弹,日本的结局会更难看一些。日本正是看到了原子弹的威力后,才选择不战而降的,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实战效果,日本将会负隅顽抗到底,地面战争会持续一年以上,日本与美国将会死更多的人。最终结局不会改变,日本依然会战败投降,但日本人的伤亡数字会远远超过原子弹杀伤的人数。
日本在二战晚期,制订了一个“一亿玉碎计划”,也就是将全国民众发动起来,跟美军打游击战,以十换一甚至以百换一的杀伤美军。一旦美军登陆日本,迎接美军的将是日本的全民战争,在战争过程中,美军必然会无差别的屠杀日本军民,而日本军民也会给美军造成重大杀伤。在这样一种循环之下,美日双方都会无底限的相互杀戮,最终的结果是日本将会伤亡数百万军民,并且变成一片废墟。
惨重的伤亡会给胜利方带来仇恨,战胜方会更加虐待战败方,日本是无力战胜美军的,最终结果就是日本沦为美国的附庸,能否独立建国都很困难。日本人疯狂,美国人残暴,两者相遇,最终的结果就是日本人付出数百万的伤亡而无条件投降,美军则付出数十万的伤亡而彻底占领日本。美国以血的代价占有日本,那么日本的结果自然不会好到那里去,很可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而且地位十分低。
1945年初,美军在拿下菲律宾和硫磺岛之后,把矛头瞄准了日本本土。按照原定的登陆作战计划,美国战争部部长史汀生预估认为,美军的伤亡人数将达到170万到400万,其中死亡人数高达40万至80万。日本为此预估死亡人数为五百万至一千万可以抵挡住美军的进攻。事实上美国的两个原子弹造成的日本伤亡人数不足百万,但效果让日本放弃了一亿玉碎计划,可以说原子弹是以最小的代价结束了日本的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