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两汉之间的王莽"新朝",武则天"周朝",宋大祖取代的"周朝“,李自成"大顺朝“,袁世凯"中华帝国"。
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还是很多的,关键还是要看题主如何界定,大一统王朝的短命王朝就是秦隋,都是二世而亡。建国伊始极为强大,但瞬间而亡。但却给汉唐打下了最雄厚的资本和财产。也就是说汉唐雄风是建立在秦隋的基础之上,秦隋都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大一统王朝的短命王朝就秦隋,但其他的短命王朝基本上都是割据政权。其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都是短命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时期就是南北朝大分裂时代。自公元304匈奴直系后裔刘渊灭东晋正式登基为帝。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生下的刘渊的祖父,而且基因如此强大,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天下一统,二百余年大分裂时期,南北朝一共立国24个。12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 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最短的是北周末帝宇文觉在位1年。登基时年纪最大的是南燕世宗慕容德时年63岁,登基时年级最小的是东晋孝宗司马聃时年2岁。全部都是短命王朝。
比如第一个立国的刘渊的汉,刘渊建汉称帝,到刘耀被俘,一共传了三代(刘渊,刘聪,刘耀)立国27年。灭刘渊的石勒于328年立国,到公元350年亡国一共立国二十四年。计四代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自己开国又几乎是自己亡国。南北朝以南朝为正统,而刘宋王朝刘裕所建的宋:历经7帝立国59年。而后是萧道成建齐,从公元479年立国,到公元502年亡国,历经7帝23年。再往后是大南梁篡位,公元557年9月梁敬帝禅位于陈霸先,梁朝亡国,历经四帝,五十六年。南朝最后一朝陈朝。也不过是经五帝立国三十二年而亡。北朝更是混乱不堪。但立国时间比南朝长一些。
唐朝以后就是五代十国,五代为正统。十国为割据。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分裂时期。自宋以后就没有短命王朝。五代是指梁唐晋汉周。以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开始,到公元979年赵匡胤篡位登基结束。五国合计72年。三国演义里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华夏始终是以统一为主线,而分裂毕竟短暂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一统王朝,一种是地方割据政权。
而对于短命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传位两三代之内的都算短命王朝吧。
在大一统王朝中,除了秦朝和隋朝,还有两汉之交的新朝,两宋之交的张楚政权,还有唐朝时期的大周王朝,这些王朝都比较短命,也几乎都没做的历史的认可。
在王朝政权割据中,短命王朝多的数不胜数,春秋战国时期有短命王朝,魏晋南北朝也有,五代十国依然,都是很多不知名的政权。
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南北朝的那些王朝。
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
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5年。
南陈(557-589年)历3代5帝。共32年,最终亡于隋朝。
还有五代十国(907-960年),短短的53年,出现了5个朝代。
后梁(907-923年),共历三帝16年;
后唐(923-936年),共历四帝13年;
后晋(936-947年),共历二帝11年;
后汉(947-951年),共历二帝4年;
后周(951-960年),共历三帝9年。
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导读:说起我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也许大伙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和隋。这个朝代虽然国祚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但是这两个朝代都是结束分裂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王朝。那么我国历史上是否还有其他短命王朝呢?首先我们要摒弃非大一统的王朝,比如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时期短命王朝多了但是不能作为本文介绍的范畴。其实历史上还真有两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篡位称帝的王莽的新朝和篡位称帝的司马氏的西晋王朝。大一统王朝中的秦、隋虽然短暂和残暴,但是都堪称伟大的王朝
我们在痛恨秦朝的暴政和隋炀帝的滥用民力的大工程时,又不能否认秦和隋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它们的建立和创建的制度深刻的影响着后代王朝,堪称伟大。
秦朝: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诸侯国相互攻杀、百姓陷入长年战争而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局面。从秦朝开始我国开始并保持了大一统王朝的习惯,这才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到了现在。
六国一统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使书同文、行同轨;修建直道,有效预防边疆事物;派出大军征伐南越,把两广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怀抱;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效避免了分裂割据势力的产生。大秦王朝敢为天下先,制定摸索出的很多制度到如今都一直在使用。
所以说虽然秦以法家治国,律法严苛导致农民起义。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隋朝:
隋文帝杨坚虽然也是通过篡位上台,但是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五胡十六国以来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使国家再次归为一统,人们终于摆脱了战争频仍的状态。随着隋文帝杨坚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出,隋朝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大力发展。生产的粮食屯到唐朝时期都没吃完。
隋朝正式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延续千年,到清朝时期还在使用。虽然隋炀帝好大喜功,但是他修建的大运河至今我们也在受益;而征伐高句丽也验证了其全局的视野。可惜隋朝不顾国力、好大喜功,生生把一个富庶的王朝搞得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最终轰然倒塌。
王莽的新朝和司马氏的西晋确实自己作死造成天下动荡、黎民图碳虽然王莽和司马炎都是通过篡位上台的,但这并不是王额朝短命的原因。我国历代王朝中通过篡位的多了:唐朝的李渊、宋朝的赵匡胤等都是,但是他们建立的唐朝和宋朝都是国祚绵延两三百年的国度。而王莽的新朝和司马氏的西晋都是自己作死造成的,不但对不起先朝更对不起历史赋予的这次开国的机会。尤其是西晋的皇室,不但自相残杀还引五胡进入中原终于造成文明的浩劫。
新朝:
两汉的强大毋容置疑,历史上早有定论历代王朝独汉以强亡。王莽篡位的时候从西汉手里继承下来王朝的一切,这可是相当不错的底子。西汉完整的版图、富庶的土地、忠诚的臣民。但是王莽这个败家子,仅仅十几年就败光了如此庞大的家业。
不切合实际的土地改革、币制改革以及其愚蠢的外交政策导致王朝内忧外患丛生。官僚体系的腐败,假借王莽改制上下其手贪腐成风;外交政策的自大导致匈奴和西域各国纷纷离心离德。不但如此,随着形势的恶化新朝大地上处处烽火狼烟。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官员和汉皇族后裔纷纷起兵讨伐王莽。战争再次降临到这片大地上,人们在此流离失所。
内忧外患之下,新朝国祚仅仅持续了15年就轰然倒塌。王莽被杀,人头还被保存了数百年。
西晋:
而同样篡位称帝的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更是让史学界诟病。西晋的存在一度让人感叹辜负了历史赋予的这次机会。西晋不但得国不正,而且不知道惜福。导致富庶的北方沦为五胡的天下,无数人被杀文明被摧毁简直是一场浩劫。如果不是衣冠南渡,华夏文明的传承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建立西晋。应该说晋武帝还是可以的,虽然在统一以后追求享受但是还不算胡作非为。但是他千不该传位给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当皇帝,这个只会问“何不食肉糜”的傻子能负担天下人的福祉吗?可以说如果不是晋惠帝这个傻子,皇后贾南风如何会夺权进而引发八王之乱。
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为了夺取政权引分封诸王入京。分封诸王为了争夺权力彼此征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的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八王居然引胡兵进入中原参战。早就垂涎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进入中原,从匈奴建立汉国开始各族纷纷建立政权。西晋的帝王成为傀儡,最终被杀后西晋灭亡。
西晋虽然也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但是西晋并没有给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带来什么好日子。西晋分封的诸王自己作死,最后王朝轰然倒塌。国祚仅仅51年,大一统仅仅昙花一下就在此分裂。分裂的局面持续了数百年,知道隋朝再次统一。所以西晋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大一统王朝。
小结:
虽然秦和隋朝都短暂的二世而亡,但是两个朝代都对历史有自己的贡献。但是西晋和新朝这两个朝代带给人们太多的苦难,远远不能让人产生好感。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除了秦朝和隋朝,历史上的短命王朝有哪些?
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我们说短命王朝,是指这个王朝的存在时间比较短,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影响的时间短。
在历史上秦朝和隋朝是两个非常著名的短命王朝。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对中国封建的王朝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但必须不得不提到一个短命王朝就是元朝。
我们知道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一中国全界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王朝。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疆域辽阔的王朝,也是一个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当时中国地区的版图达到了历史上最大。建立元朝的主要民族是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长期的游牧和打猎生活,锻炼了他们坚强的生存意志和斗争经验。在长期受尽宋和契丹的凌辱,对这来之不易的翻身机会非常的珍惜。所以当时的蒙古人人心起设立的机会就已经大大的增加。在当时的蒙古高原上,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指数,蒙古骑兵让很多国家都闻风丧胆。
元朝前期是一个军事强大后期,是一个什么都不行的王朝,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都比较差劲。但我们依然还要提出声明像元朝时期的戏剧小说,发展的比较好。
希望我的这个回答能使你满意
关注@百川杂货铺 不迷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