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是啊,世界会怎样呢?也许希特勒会跑去参观克里姆林宫,然后再发表一篇“我到河北省来”的历史性演讲?

也有可能斯大林坚持到最后,城破之时他躲在阴郁的地下室中,掏出一把仿54对着太阳穴连抠八枪?

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德军险些接近占领莫斯科——他们距离这座城市的核心不到20公里,前沿部队甚至声称看到了红场的尖尖。

因此历史诸葛亮做出了如此结论: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那么苏德战争德国就赢了一大半了,苏军会被赶进西伯利亚的寒风中,而德军会获得里海油田,最后打赢战争。

在我看来,指望纳粹在苏联获胜,其实是个比他们能占领莫斯科更牵强的历史错觉。

如果德国人成功占领并控制了莫斯科会怎样?其实并不会怎样,莫斯科的政治意义巨大,但实际意义并不大。这其实也是莫斯科战役前,希特勒与他的将帅们所争执的内容。

苏联仍然在乌拉尔以东拥有重要的工业基地,远东的大量军队也照样会奔赴战场。莫斯科城对德国的军事和战略帮助微乎其微,占领它什么也无法改变,反倒还会给德军制造大量的占领和防御成本。

曾经拿破仑也占领了莫斯科,可他最终一路屁滚尿流地逃回去了;死了一个斯大林,还有许多的赫鲁晓夫同志和贝利亚。

实际上,在德军打过来之前,莫斯科已经是座有准备的“空城”,苏联早在战前就大量迁移了工厂、人员和机关。而且大多数军事和文职官员在1941年10月14日至28日期间都撤离了这座城市。

留给德国的,仅仅是必要的战争物资、堡垒和空屋子罢了。苏军准备在这座城市战斗到最后一刻,所以如果德军坚持要攻克莫斯科,那他们即将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原本历史上,莫斯科城外的风雪和泥泞。

他们会提前遭遇斯大林格勒式的绞肉机战争,即便胜利,那也是惨胜,然后收获一片啥也没用的废墟。

至于诸葛亮们总在碎碎念的:“把苏军赶进西伯利亚的寒风,他们将在春季过半之前丧失对德攻击能力”,这其实也是异想天开。

别忘了,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真正被后勤所拖累的恰恰是德军自己,苏军的远东部队在12月5日投入战斗,他们可都是顶风冒雪一路机动过来的。

实际上,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苏联的计划是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层层屯兵,建立一系列的军镇,然后在最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发动反攻,夺回城市并驱逐德军。

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不错,但苏军的确不需要啊,铁路线在手,江山我有。

可惜汉斯们在11月的莫斯科城下就已经不行了,后续的一切都没机会发生。

真要发生了,说不准会让斯大林格勒那样的围歼提前发生,而随着德军被揍成狗头,可能斯大林格勒之战反而不会发生了。

我们假设德军提早一年丧失掉战略攻势,开始转入不断的退守模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德国会提早完蛋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了珍珠港,罗斯福终于找到了掀桌子的机会,这与苏军莫斯科反攻仅差2天。

德军真正差的并非打赢莫斯科这一仗,而是整体的战略大势存在问题。

如果他们之前选择去攻打基辅,那么可能的确会造成历史的变动,但莫斯科不会,苏联人为城破做的准备太充足了,德军的战略无益于之后的战略发展,相反世界形势却愈发不利于德国。

我们可以看看后来历史上苏联以外的胜利:

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大胜日军,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攻守。

1943年5月,英美军队通过突尼斯战役,打跑了德意联军并占领了北非。

德国人有什么机会?不提苏联的“十次斯大林突击”,1944年都迎来诺曼底登陆了。

所以,表面上看莫斯科是德军的遗憾,但实际上它却是德军的葬身之地,是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德粉们寻求心理安慰的借口。

除了伤亡数字之外,任何事情都不会真正改变。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并不会这么样。地球还在转动,希特勒和斯大林还在死磕!

1941年10月到1942年4月,德国法西斯和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周边进行了残酷的拉锯战,此战苏联以伤亡近200万军队的代价,消灭德军50多万人,迫使德军后退数百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英等昔日的对手对苏联刮目相看,随后美国的军援源源不断地运进苏联,苏联获得了艰难重生的宝贵时机,为最终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而苏联也通过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战争信心。最重要的是,此战让苏联避免了更大的国土沦陷,为苏联工业在敌后的重建以及保持战略纵深意义重大!

可以说莫斯科会战的意义非同凡响。那么,如果莫斯科保卫战没有取得胜利,德军如愿攻陷了莫斯科,世界将会是什么走向呢?静夜史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谓法西斯消灭苏联一统天下的构想,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战争性质早已翻天覆地

德国的前身,是军国主义的普鲁士。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普鲁士三战定乾坤,俾斯麦只用三次战役,就完成了驱逐奥地利、压制丹麦、暴打法国的目的。

对于德国而言,因为国家面积小,人口较少,因此对于战争的理解就变成了用几次关键战役取得整个战争胜利的“速战”思维,这种思维逐渐演变成希特勒的闪击战。

希特勒闪击战的精髓,就是以优势兵力对敌人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使其迅速被击溃进而投降。

德国的盟友日本也是这样,在1905年对马海战中击败沙俄迫使沙俄投降后,日本就迷信一战定乾坤,所以后来发动了对珍珠港的偷袭,企图迫使伤亡惨重的美国和自己谈判。

由此可见,这种思维的产生和小国寡民的客观事实分不开。

但是,从一战开始,战争的性质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战术战变成了战略战!

也就是说,德国和日本虽然前期很强,能够取得前期战争的胜利,但是在总体战略上,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取胜。此时的战争,早已经不是几场关键战役就能搞定大局的时候了。

所以即使莫斯科被攻陷,只要斯大林不投降,苏联就会一直抵抗。而德国要想取得消灭苏联的最后胜利,就需要不断取得胜利,最后彻底占领苏联国土,消灭斯大林集团。

而这,希特勒是办不到的!事实上,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就已经显出强弩之末的意思了。而莫斯科的身后,还有至少6000公里的直线距离要走!

希特勒:“你在逗我?”

希特勒发动莫斯科保卫战是没有错误的,错就错在他认为只要占领了莫斯科,就会摧毁苏联的士气,从而迫使苏联投降。然而,在苏联强大的宣传下,斯大林才是士气的核心,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斯大林还想过最坏的情况就是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

所以即使希特勒占领了莫斯科,也无济于事。所以,最后惨败的结局,希特勒无法改变,只不过是时间久一点而已。

2、苏德战争本质是两大阵营的较量

苏德战争,是整个二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是二战的组成部分,那么苏德战争就不简简单单是苏德两国较量这么简单。

在德国阵营,有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以及超过100万的苏奸军队。

而在苏联一方,除了苏联,还有美英的军事援助,莫斯科保卫战前主要是英国的援助。

另外,在莫斯科战役的同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拉入战争泥潭,从此美国和法西斯,包括德国正式成为敌对国。

德国闪击苏联前,德国空军还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和英国空军交战,所以苏联对德军的牵制对于英国而言至关重要,丘吉尔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了对苏联的军事援助。

美国虽然没有在莫斯科之战前大规模军事援助苏联,但是作为和英国同穿一条裤子的国家,美国迟早会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援助。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红军在远东地区威胁和牵制了大量的关东军,这对于减轻美国在太平洋的压力左右巨大,所以对苏联大规模援助是迟早的事情!

在莫斯科战役前,美国基本处于观望的状态,因为美国不想做赔本买卖,如果大规模援助苏联而苏联还是丢掉了莫斯科甚至亡国,那美国就亏大了。

所以美国直到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后,看到了苏联抵抗德国法西斯的巨大作用,所以才开始了对苏联的大规模军援!

因为是两个阵营的较量,以全球为战场,所以一个莫斯科的得失对于整个全球的战争而言虽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

因此,即使德国拿下莫斯科,拿下列宁格勒,拿下斯大林格勒,最后德军还是会输,而且因为深入苏联距离太长,德军后勤补给不力,会输得更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二战中即使德国占领了莫斯科,德国也必将失败。因为德国的国力无法支撑持久战和巨大的战争消耗。

1.苏联在二战前期就是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苏联的国土面积是德国的20倍,自然资源比德国丰富,人口是德国的4倍。因此苏联的综合国力比德国强大很多。

2.俗话说得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德国占领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那也只是惨胜。苏联可以凭借巨大的国土战略纵深,集中更多的军队反击德国入侵,来扭转战争对苏联不利的局面。

3.德国在二战中期就面临着粮食危机和石油危机。德国境内的工厂经常遭到美、英的轰炸。这破坏了德国工业制造能力。使德国在战争中出现消耗后,无法及时得到战略物资的补充。

4.而美国也不希望德国把苏联打败。因为希特勒是政治狂人,一个强大的德国比一个强大的苏联更可怕。因此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55艘航空母舰、29万架飞机、10万辆坦克,其中45%都供应给了苏联、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军使用。

5.战争就是一场对人口、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力的消耗战。德国的综合国力没有苏联和美国强大。因此德国在巨大的战争消耗面前,无法进行持久战最终走向了失败。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明白,元首为何要进攻苏联。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石油!石油!石油!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国,工业实力已经赶上美国,各项资源也很充沛,但就是没有石油。当时德国主要是靠煤转油工业和罗马尼亚油田来获取石油,但是产量太低,年产量好像还不够一千万,能源瓶颈是元首的软肋,更何况罗马尼亚紧挨着苏联,很危险。第二,一山不容二虎,打垮苏联,德国周边就再无敌手,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就足够辽阔了。第三,获得苏联的资源,主要是高加索的石油和乌克兰的粮食后,德国就可以发动整个欧洲的资源和工业打造一支无敌舰队,捏爆英国与美国争雄是完全可以的。

看清楚元首的意图后,反过来在看苏德战场,关键点就在于1941年的莫斯科会战。莫斯科是苏联铁路交通的总枢纽,苏联绝大多数的资源配置人员调配都是通过莫斯科来完成,丢掉莫斯科,基本上就可以确认,苏联的欧洲部分就陷入绝对的劣势。而且,苏联实际上是一个只有四个出海口的内陆国家,黑海的克里米亚、波罗的海的列宁格勒、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和太平洋的海参崴。克里米亚和列宁格勒就不多说了,本来就是内海出海口早就被德军封锁占领了,海参崴则基本上被日军的岛链封锁了。所以,二战中苏联也一直是依托摩尔曼斯克获取美国的外援。而一旦莫斯科被德军占领,摩尔曼斯克这条对外出海口被掐断也是显而易见的。至此,苏联就彻底被轴心国包围,对外失去了联系。

而德军则可以将莫斯科建立成为一个要塞和基地,一者抵抗苏联亚洲方向的进攻,二者可以向苏联发动下一轮的进攻,没错,就是南下斯大林格勒,然后获取高加索的石油。至此元首都是战略目标已基本达成,苏联被压缩到西伯利亚,对德军的威胁已基本可以忽略,慢慢花时间消灭掉即可。德军已立于不败之地,只需要慢慢消化东欧,整军备战即可。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不会怎么样,德军攻陷莫斯科,只能使苏德战争陷于更加残酷伤亡人数更多,二战时间延长罢了,并不能改变德国失败的命运。

一方面,德国闪击苏联,有一个致命弱点没有解决。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综合实力是要强于德国的,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德国都不能与苏联抗衡。这是因为德国经过了一战战败国的洗礼,在《凡尔赛条约》制约下,德国的军事力量受到限制,其发展空间也受到英法的监督。而同时期苏联却在大踏步前进,尤其是在军事上,不仅空海军得到空前发展,其装甲打击力量尤其是炮兵的建设更是欧洲无人能及。

1939年9月1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后,随即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进攻,这被视为二战的开始,但此时的闪击战德国自己也没底,到底能不能通过闪击战占领整个欧洲,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所以,在进攻法国时,德军采取了多路出击的办法,实际上,进攻法国既是作为闪击战效果的检验之战,也是为闪击苏联做必要的准备。如果我们把巴巴罗萨计划与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对比会发现,这两个方案有很多相似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1940年德军占领法国以后,虽然希特勒仍然认为英伦三岛问题没解决,德军进攻苏联的胜算没有太大把握,但他被前期闪击战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认为苏军在1939年苏芬战争中连芬军都差点打不赢,面对德军强大的闪击战苏军更是难以抵御,加上英法乐意看到德国祸水东移,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提前发动了苏德战争。

但是,德军发动苏德战争依赖于三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外交和舆论的欺骗,这个被苏军忽略了,德军做得天衣无缝,使斯大林错误地认为德军只有占领了英伦三岛,才会向东发展;一个是德军有能力依靠空中和地面作战力量快速机动,对这一点希特勒深信不疑,因为闪击西欧的成功为他树立了信心。第三个就是发动闪击战的保障条件。对这一点,德军认识 的并不充分,虽然巴巴罗萨计划意识到苏联疆域辽阔,并没将进攻终止线划分为整个苏联,但其装甲作战半径和战线太长对补给的要求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从这个层面讲,占不占领莫斯科,只是对苏军的士气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英美同盟国来说,莫斯科失守可能会对盟军援助苏联带来不确定性,但对苏德战场并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因为斯大林和苏联方面已经做了迁都的准备。

另一方面,德军进攻莫斯科时,苏军已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掌握了如何应对闪击战的方式方法。

在学习苏德战争史时,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德军只要占领莫斯科,苏德战争就会结束,或者说只要莫斯科失守了,苏军就会一败涂地。这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斯大林就签署了苏联政府机关和驻外使节迁都古比雪夫的文件,并将军队指挥职能部门也转移到后方基地,而斯大林自己之所以留在莫斯科没走,就是起到定盘星作用,树立莫斯科军民打赢信心。

但是,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并不是盲目地在打莫斯科防御战,按道理,1941年6月22日德军三路闪击苏联时,苏军北中南三路防御都没取得好的战果,中路白俄罗斯防线被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迅速突破,西方面军差点全军覆没,南线基辅一战,苏西南方面军也损失得所剩无几,就连北线的列宁格勒也被德军重重包围,可以说这个时候苏军已经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十字路口,如果莫斯科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苏军在前期应对闪击战中损失的将近200万红军并不是白损失的,他们也从中发现了闪击战的薄弱因素和不足,那就是战线太长、补给困难以及兵力不足。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苏军并没有急于和德军硬碰硬,也没有将大量预备队放在正面战场与德军硬刚,原因就是在前期作战中,苏军吃了这样的亏,德军依靠的是装甲快速突击,越与德军硬碰硬,苏军损失就越大,而战场反而对德军更有利。

为了把莫斯科战役打好,斯大林把朱可夫调来指挥防御,采取的就是正面加强防御,侧翼放置预备队进行牵制作战,而在战略战术上采取持久战和消耗战,这无疑对德军发动闪击战是个制约。因为气候因素和补给因素,德军耽搁不起,这才是德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闪击苏联的打法比较单一,离了装甲进攻就打不了仗,这是德军的短板,另外就是补给困难,装甲进攻需要燃油和弹药,士兵进攻需要粮食和棉衣,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即使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这些短板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其结果还是一样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事实,德军进攻苏联,无论占不占领莫斯科,苏联与英美的同盟关系是要维持的,因为德军还有个西线作战问题,只要西线在作战,东线就有反攻的可能。所以,莫斯科之战只是二战当中重要的一场战役,改变不了整个二战形势,也改变不了德国失败的命运。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首先一个莫斯科的得失不会影响苏联的抵抗意志,这是由于这个民族的性格决定的,也就是说德国无论如何打下去,都难以真正彻底占领苏联。失去了中心城市,俄国人会跑进山林里跟你打游击,如此德国国力再强,也在苏联耗不起,对此可以参考苏联打的阿富汗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时期的局势,已经是美国开始有意限制德国法西斯的进攻脚步。美国采取的先欧政策,也就是大量的美国援助开始运往欧洲,苏联也获取非常多的美国援助。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一个国家几乎养活了盟军三分之一的军队,苏联士兵就是在美国的午餐肉支持下发起的反攻。

所以一个莫斯科绝不会影响战争大局,退一步万步来说,就说苏联失去了所有的中心城市,但是只要斯大林有一口气在,抵抗就会进行下去。当美英稳住了步伐,那么德国再国力上完全不能抗衡,终究是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也就是莫斯科就算拿下来了,希特勒也无法使得苏联放弃抵抗。

当年拿破仑远征沙俄,照样是攻下了莫斯科,但是他依旧没有等来议和的使者,最终在沙俄的反攻之下,拿破仑迅速就败退了。希特勒发动二战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避免不了失败,因为他尝试改变世界秩序的做法,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总体战略上来说,德国从来没有真正获得过优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