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单纯讲弹药发射威力的话,很多重机枪与轻机枪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使用了一模一样的弹药。
比如二战时期的ZB-26“捷克造”,它使用了7.92x7mm的毛瑟弹,与德国MG08重机枪、MG42通用机枪的弹药体系是一样的,甚至毛瑟98k步枪打的也是这类弹药。
排除那些微乎其微的机械结构影响,采用同类弹药的枪械威力主要来自于弹药的各项性能,如倾彻力、存速能力、弹丸质量、弹头失稳情况等等。
一、二战时期这类情形很多,大多数重机枪都采用了与步枪一致的弹药体系,除了德军的MG08外,还有使用8mm弹药的法国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了美式30-06弹药的勃朗宁M19171919,采用了7.62x54R的苏俄马克沁1910,无不是如此。
日本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的确比他们的歪把子轻机枪要厉害点,毕竟歪把子采用了减装药子弹
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中口径机枪以外的大口径机枪,这类重机枪的口径普遍要大上一号,威力相当出众。
如美军传家宝似的M2重机枪,这就是种典型的大口径重机枪,是美军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准备研究出来打坦克的东西,采用了12.7x99的勃朗宁.50BMG子弹,至今仍奋战在一线。
大口径重机枪主要用于高一级的压制,对载具、建筑里的敌人进行杀伤,就连游戏圈里大名鼎鼎的“大狙”巴雷特,都采用了相同的.50BMG子弹。
类似的还有俄罗斯的重机枪,如著名的NSV和Kord重机枪,它们使用了12.7x108mm的弹药,性能比M2好得多,威力更是不掺水。
今天的机枪与二战时期不一样,中口径重机枪已经被通用机枪所淘汰,很多通机都继承了过去的全威力弹药,如美国的M60,德国的MG3,比利时FN MAG(美M240)等等,都采用了北约的7.62x51NATO标准弹;苏联的PKPKM系列,采用的也是过去的7.62x54R弹药。
大口径重机枪则留下了12.7x99mm、12.7x108mm、14.5x114mm等几个口径,单论威力,轻机枪根本没法与它们比拟。
今天的轻机枪以班用机枪为主,大多采用了与步枪一致的小口径弹药体系,如美军的M249,俄军的RPK-74式,以色列内格夫机枪等。
这些班机虽然对人的杀伤能力不差,但整体威力上比大口径重机枪差一截,做不到那种洞穿混凝土,生裂装甲板的事情。
曾经伊拉克的治安战时美军就闹出过换枪风波,许多官兵吐槽M249的小口径弹打不穿自杀汽车的门板,压制能力太差,由此换上了更多的M240通用机枪,增加部署了一些M2HB大口径重机枪。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重机枪、轻机枪,都叫枪,也都是机枪,实际上这是两款完完全全不同的枪,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的大,几乎就是两种不同的武器。
重机枪是一款防御型机枪。
轻机枪是一款进攻型机枪。
它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能打连发。
重机枪最著名的一次战例就是马克沁一天突突了6万英军。而这就是一次最标准的重机枪的使用说明书:先选好位置,挖战壕,前面部署散兵坑,把机枪架起来,周围沙袋再围上,旁边再有两个班的步兵掩护,身后一百箱子弹......然后静静的等候敌人的冲锋。注意,这个机枪阵地建好以后基本上就是不动了,固定位置。重机枪阵地想移动,那得等仗打完了,十几个人再把枪收拾起来,该装车装车,该人抬人抬的搬走。
从一战到二战到上甘岭到两山轮战,重机枪都这么用。
而轻机枪的使用则完全不同,它是伴随部队冲锋用的。
一个机枪手端着轻机枪,两个弹药手拎这子弹,快速机动,发现有敌人,立即卧倒,把枪架起来射击,通过机枪的猛烈火力压制敌人,然后自己的步兵冲上去,消灭敌人。打完这几个点射,赶紧起来,拎着枪继续行动。
这两种枪的使用方法就不一样,所以单纯的从性能、威力上去比较谁强谁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防御的时候,重机枪的威力大。因为它火力猛、射程远、射击稳、打的准,弹药充足。
进攻的时候,轻机枪的威力大。因为它轻便灵活,机动性好,可以跟着普通步兵冲锋,并随时提供支援。
但是,随着部队机械化的发展,重机枪也有另外的一条路在走:上车。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军和它的M2重机枪。
美军的重机枪大多是装在坦克、步战车、吉普车上,另外在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它也有传统的重机枪阵地。
重机枪装车上,无疑会极大的提高机动能力,把重机枪从防御型武器变成了进攻型武器,也可以跟随部队迅速冲锋。但重机枪装车,它的角色在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机枪阵地,只不过是可以迅速移动。跟轻机枪比,还是是不够灵活,很难在复杂、狭窄、拥挤的环境下紧贴着步兵提供支援。步兵班组依旧是需要轻机枪的加持。
重机枪,它就应该是这两种使用思路:构建固定的机枪阵地和上车。
追求步兵抬着重机枪跑,这是走上了邪路。
譬如我国号称世界上最轻的重机枪。
反正我个人的想法是以目前的情况重机枪这个东西必须上车,如果不能上车,那就不要。或者是有从容的时间去构筑长期坚固的机枪阵地。
我们的这款世界最轻的重机枪在使用中也得6个人来伺候,5个人抬枪,1个人拎着两箱子弹。而这两箱子弹也只有200发。200发子弹在高强度的战场上,太弱了。火力持续性太差,能打2小时?2小时以后这6个人是不是闲了?89式重机枪的射速就是每分钟450发,靠弹药手拎的200发子弹,你究竟能打多久?
要是装到地形车上,一个司机,一名射手,一名弹药手,3个人就能操纵这挺机枪,然后车上还可以装上十箱八箱的子弹,这啥效果?
上车的重机枪和人抬的重机枪,那也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个重机枪班12个人,2挺机枪,400发子弹,这编制就不如换成一个重狙班了,6支10式狙击步枪,6名射手,6名副射手,这12个人可以携带200发子弹。狙击班200发子弹可以持续作战2天,最低也得消灭150个敌军。机枪班的400发子弹也就是能打一两个小时,顶天能消灭40个目标。美军现在消灭一个敌军得消耗25万-30万发子弹,而这个数里是包括重机枪子弹的,所以咱们说400发子弹消灭40个目标,那得是相当乐观了。
我们现在的重机枪也大多装在车上,问题是你先前号称的世界最轻不就是没意义了嘛。30公斤的枪和60公斤的枪装在车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同。而把重机枪搞的过轻,是有后遗症的,精度、火力持续性、射速、可靠性、寿命都受影响。为了追求轻,在性能上做了牺牲,但上车以后,这种牺牲又变成了没有任何的价值。
另外,现在轻机枪是属于杀人的,但重机枪更侧重于:毁物。
敌人冲过来一辆自杀小汽车,重机枪一通扫射,直接把车打散架,让它冲不过来。前面有堵墙,墙后藏着人,重机枪再扫一通,直接拆墙,连墙带人全打碎。其余的还有轻型装甲车、吉普车、机枪阵地的沙袋、狙击手埋伏的阁楼......重机枪的作用就是直接把这些东西打零碎,至于里面的人则属于赠品。
而重机枪的这种使用,明显也是需要大量的子弹。靠人工拎200发子弹的机枪班肯定是舍不得这么干。设计世界上最轻的重机枪,然后靠人力抬着跑,这明显是在幻想在战场上,一群拿着Ak的土著向你冲过来。现在战场的复杂程度肯定要远远超过这个,重机枪的使用面也非常宽,杀人只是副业。
重机枪负责拆迁,轻机枪负责打人......
依旧是分工不同。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重机枪,轻机枪,通用机枪这三种自动武器之间的威力差距不是由上来决定的,而是由这种枪发射的子弹决定的。
传统上重机枪就是那种使用三脚架或者轮架,使用弹链或者弹板供弹,战斗全重较大,一般一个人扛不动的机枪,用重机枪至少2个人,通常是3-12个人。
而轻机枪是使用两脚架,使用弹链,弹板或者弹匣供弹,战斗全重通常在10公斤左右,一个人可以扛着跑,但是通常会有一个副射手的机枪。
而通用机枪是一般使用两脚架,但是也可以使用三脚架做重机枪使用,一般使用弹链供弹。
传统意义上,这三种机枪都发射全威力步枪弹,重机枪由于武器比较重,枪身的稳固性比较好,所以重机枪的有效射程比较远,通常可以达到2000米,而轻机枪一般是1000米左右,通用机枪在重机枪状态有效射程也可以达到1200米,轻机枪状态1000米左右。
这个似乎是玩具的俄国马克沁重机枪。
传统上,重机枪会配备一些光学观察设备,比如望远镜什么的,用来观察远程射击时的弹着点来进行修正。而轻机枪一般没有这个东西。
不过二战后,传统意义上的重机枪已经被正规军淘汰,重机枪的地位被原来的高射机枪取代,而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到2000米。
M2hb高射机枪而轻机枪和通用机枪中,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轻机枪比如ZB-26,DP-28这样的被通用机枪取代,而且通用机枪大部分时候是用两脚架,当然也有用三脚架的时候。苏联的DP28也叫大盘鸡或者转盘机枪。
ZB-26远一点的是大正11也就是歪把子。
但是轻机枪中还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发射中间型威力弹或者小口径步枪弹的轻机枪,这种轻机枪是作为步兵班的主要压制火力,不过由于使用的子弹的缘故,这些轻机枪的有效射程降低到了600-800米,不过苏联的RPD,美国的M249就是这种。苏联的RPD或者是中国的56-1轻机枪M249伞兵型,枪管比标准型短一些。
不过,中国还研制过使用小口径步枪弹的通用机枪,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军方感觉压制效果不佳,所以没有大量使用。
88式通用机枪重机枪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在二战之前,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别还就真在体重上,因为重机枪有三脚架,有水冷套,有水箱,有更沉重的机匣,基本都在60公斤以上,几乎没法移动,所以都是作为固定火力点或者车载武器。但那会的机枪打的子弹就是常规的中口径步枪弹。
而轻机枪的话和那会重机枪口径一样,但是由于需要让单兵可以携带设计。因此水冷套是不能要了,三脚架也不能要了,机匣也尽可能弄薄,枪管也尽可能薄。总的来说就是在满足能携带的基础上各种减重,因此轻机枪尤其在火力的持续性,射击的稳定性,子弹的散布,有效射程上都不如重机枪。
但注意这个时期,由于轻重机枪用的都是一种子弹,而且枪管长度的差异也不大,因此从单枚子弹杀伤或者射速来讲,其实两者没差异。
但二战之后就不一样了,战后原始的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功能被通用机枪包了~而重机枪原本的位置被12.7mm口径以上的大口径机枪取代,轻机枪的位置则被中间威力或者小口径步枪弹取代并下方到步兵班。 这下两者的威力就天差地别了
大口径机枪在2000米依旧还有优秀的存能、杀伤力。将近两万焦耳的动能穿土墙、轻型装甲车辆和玩儿似的,还能拆各种雷达站、小艇、直升机等目标。而中间威力弹和小口径步枪弹在400米外基本就没啥力了,2000还不到的动能往往对轻型掩体也缺乏足够的穿透力和穿透后的动能。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重机枪,一度主宰了一战战场的阵地战,德国根据马克沁重机枪研制出那款名为MG08式的德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役中,曾经创造了一天内射杀将近6万英法联军的惊人军史纪录。
马克沁MG08重机枪,采用标准的250发金属弹链,理论射速每分钟6000发,重量一般都在60公斤以上,枪械操作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操作MG08式机枪时需要4人,不常转移阵地,作为防御战的最主要打击火力,特别适合拦截集群冲锋的对方士兵。
轻机枪,一般重量在10余公斤,大都采用20/30发弹匣供弹,事实上一个人就能携带并操控,但基本上都配有一名副手,为射手提供实弹匣,负责给空弹匣压弹,并随时接替负伤或牺牲的射手。
二战是轻机枪装备的黄金时代,多数国家军队能够装备到步兵班,成了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当时的步兵大都使用5发栓动步枪,因此步兵班火力比较稀薄,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就成了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输出武器。
日军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是个特殊案例,采用敞开式漏斗供弹,用6只5发桥夹一次性塞进,故装弹比较复杂,且由于敞开供弹风沙雨淋等因素,都影响了此枪的射击性能。
当时,轻重机枪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步枪弹,与步枪弹是通用的,便与战场上子弹供应,轻重机枪缺弹时,步兵携带的步枪弹都能保障轻重机枪优先供弹,日军携带的子弹中,其中有一半是提供给分队的轻机枪使用。
一般轻重机枪的威力,体现在火力的持续性能上,弹链供弹的重机枪威力肯定在弹匣供弹轻机枪之上;在射速和射程上,使用同口径的步枪弹,重机枪的有效射程为1000米,轻机枪的有效射程为600-800米,这就是同样的子弹,从轻重机枪中射出来时,射程有所不同,显然重机枪的威力在轻机枪之上。
重机枪一般采用100发以上的弹链供弹,以保证射击的持续性,当然,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则用30发保弹弹供弹也是个特殊案例,火力持续性和30发弹匣供弹的英军布伦式轻机枪就没啥区别了,但有效射依然在布伦式轻机枪之上。
战后,关于重机枪概念又有所不同了,一般将12.7毫米和14.5毫米的原高射机枪,也称大口径机枪定义为重机枪;以前的重机枪事实上大都被7.62毫米的中口径机枪,即中口径通用机枪所取代;轻机枪则相应地被命名为班用机枪,资深军迷对此都很清楚,一般读者还真搞不清楚。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威力有多大的差距?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这二位虽然都挂着一个机枪的名头,但有着爷爷和孙子的区别,虽然是一个系统的,但用途还真就不同。
这重机枪过去那是重在防御,轻机枪重在进攻,侧重点不同。
您别看都挂着机枪二字,但这二位在使用过程中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重机枪重在持续不断的输出火力,形成压制性的火力,不管打的中打不中,可劲的吐子弹就成,别人对方冒头打你,进而进行冲锋。
所以重机枪阵地一旦出现,围绕这位什么小钢炮,大钢炮,甚至是飞机都喜欢往这位身上凑,恨不得一击毙命。
那么轻机枪就不同了,他是用来进攻的,火力优点是点射,特点就是快准狠,形成一个扇面弹弹咬肉,必要的情况下,提供一个小段时间的持续火力支撑,帮忙扮演一下重机枪的角色。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就要问了:“为嘛是一小段呢?”
很简单,这家伙持续时间长的话,这枪管指不定就给你揍的通红,整个就变成了一烧火棍了,您不更换枪管他不炸膛那都是老天爷特别照顾您这个宠儿了,像俺这样的,指不定枪管还没红就炸了,镶嵌一脸的碎渣滓。
重机枪就没有这臭毛病,你不看那枪管的粗细都赶上小钢炮的大小了吗?目的就是解决持续火力下枪管爆红的问题。
而且重机枪的射程也远,毕竟体格就搁那不是,大约有两千米的距离。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两千米?这能看到目标吗?”
哎!重机枪可不重在看见看不见,他的重点在于阻止对方的进攻,形成弹幕绞杀的局面,而且胳膊长了,也可以防止敌方的小炮的骚扰不是。
当年重机枪最出彩的一战就是索姆河战役。德国人也是够狠,面对英国人的进攻,搁个二百米就伺候一挺重机枪,“突突”这顿扫,一天下来英国人就损失了六万多人。
说也奇怪,重机枪这玩意其实是英国人发明的,但英国人自己瞧不上这东西,认为这就是个浪费,一秒钟干掉这么多子弹,打半个小时,这都够一支部队打一场小型进攻战了,把英国人心痛的,就没有装备。
结果被德国人捡了个便宜,不仅装备了,还装备老鼻子多了,这家伙把英国人揍的知道痛了。
重机枪也就一战成名,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密集冲锋的队形,战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德国人在战败之后也背勒令不允许使用重机枪,那么二战的时候德国人就想了个办法,他们整了一种叫通用机枪的玩意,来代替重机枪。
你还别说真好使,怼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怼上两脚架就是轻机枪。
而且这玩意移动起来也方便,不至于打上一阵子就被人给盯上,一颗炮弹就给你一锅端了。
所以通用机枪是兼顾重机枪和轻机枪之间的一个版本。
当年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一个德国士兵就是使用一挺MG42的通用机枪,射杀了超过四千名的美军士兵,就这人数那可是几个团的兵力。
所以重机枪这个角色在进行防御的时候,是最好的矛,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乌龟壳,不然啥重武器都喜欢往他的身上砸,砸不死都不成。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重机枪这么好使,为什么只是让他用来防御,进攻不好吗?”
不好,或者是不理想,因为重机枪不仅重,而且他的特点是持续输出火力,您感觉他要是冲锋的话,您能带几梭子子弹?二百还是五百?
这都不够重机枪一顿糟的。
子弹一糟完,得,这比烧火棍还不如。
所以轻机枪这就上场了。
那么现在战场上车辆比较普及了,这重机枪一般就被装到了坦克,装甲车,或者直接整个皮卡,这就解决了重机枪子弹不够,难以移动的确定。
当然现在那些个皮卡不怎么喜欢重机枪,他们更加青睐于高射机枪,这玩意比重机枪的火力更猛。
但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这重机枪依然受到了压制。你比方说山林,丘陵地带,这车辆就不好使,轻机枪还是有用武之地的,重机枪还是算了,除非是固守一个地方。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