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脆吗?我反正觉得是不脆的。

二战日本海军中最不脆的应该是长门号。别人挨鱼雷,它挨的是原子弹,还连着挨了两发。

1946年的比基尼环礁,美军为了测试原子弹对舰队的威力,特意拉了一支双航母特混舰队出来,被缴获的长门号就赫然在列。

美国人将这艘曾经的日本旗舰(后被大和顶替)放到距原子弹爆心900多米的位置,分别在7月1日和7月25日进行了空爆(600米)和水爆(水下27米)的核试验,原子弹当量与轰炸广岛和长崎的无甚区别,技术都是一样的。

结果,长门硬是顶住了两枚原子弹的轰炸,第一次核爆造成了部分火灾,但问题不大;第二次造成了舰体进水和巨大的核污染。

美军官兵不愿冒着辐射为这艘日本战列舰损管,因此长门号就这么被扔了。它从25日活生生飘到29日,终因进水量过大而沉没。

长门这叫脆吗?很硬了好不好。

而且,战争时期长门也没少挨揍,它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挨过炸弹,轻损。

24日锡布延海战,长门被美机命中2枚航弹,死亡52人,炸坏锅炉风机。

25日萨马岛海战,长门炮打美军航母,结果被航母撵着揍,吃了航弹2枚,次日又挨了4枚,硬是溜了。

长门整1个月才回国,回去就在横须贺趴窝了,随后变成没燃料的浮动炮台,开始顶着美机的轮番轰炸,45年的美军吴港大空袭中,连舰长大冢干大佐都给干死了。

但长门就是不沉,最后居然变成日本唯一幸存的且可以开的战列舰。

美军见它这么硬,干脆就把它拖去做核试验了,炸了个爽。

时间再拨回当年莱特湾的萨马岛海战,粟田舰队当时整体表现得不是很酥脆。

日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武藏,大和被重创,长门被重创,战列舰金刚、榛名,轻巡矢矧、驱逐舰浜风、清霜一定程度受伤。

但他们干掉了两艘美军航母,三艘驱逐,一艘护卫舰。

美军航母“普林斯顿号”(CVL-23)在战斗中让一架彗星舰爆盯上,挨了发250kg穿甲航弹,随即燃起大火,弹药库爆炸,舰长腿都给炸断,之后美军选择了旗舰自沉。

日本重巡“妙高”在战斗中挨了一枚鱼雷,退出战斗成功跑路。

战列舰“金刚”在萨马岛之战中表现的非常勇猛,它干掉了美军的护卫舰“塞缪尔·B·罗伯茨号”,还弄死了另一艘卡萨布兰卡级航空母舰“甘比尔湾号”(CVE-73)。

“甘比尔湾号”航母在战斗中不幸被日军发现,随即遭到“金刚”、“榛名”、“羽黑”、“利根”、“筑摩”的靶子,被成百上千发舰炮笼罩,然后被金刚的两发大口径炮弹打废,继而又多次中弹,不得不弃舰。

这场战斗著名的大和、武藏也都有出场。

大和号被两条鱼雷咬住,绕了10分钟才脱身。

然后,大和被美机炸弹丢中右舷,炸弹炸开前甲板锚机舱,造成3000吨的进水,舰艇不得不在后面灌入2000吨水平衡。

25日大和挨了两枚近失弹,还没等解决进水问题,26日又挨了两枚直击的大型航弹和若干近失弹,硬是开了回去。

说实话,大和挺能捱的,尽管没被鱼雷捅腰子,却连续扛住了炸弹,不像同级的八嘎信浓,1944年处女航仅20小时就让4发鱼雷给宰了。

武藏号是大和级中创造酥脆记录的船,这艘战列舰在24日的战斗中成为了美军航母的活靶子。

24日上午,武藏号在1个多小时的连续攻击中被打成了废铁,支撑到晚上7点35分沉没。

美军对其发动了高密度的联合打击,武藏挨了19发鱼雷,17颗航弹,还贴了18发近失弹,够硬的了。

几个月后,大和号灌上了日本海军凑出来的4000吨油,开始决死的“天一号作战”。

这次出击大和注定回不来了,还没等它援助到冲绳的日军,美军就已经发现了这坨酥脆的脚盆鸡,随即大批飞机冲了过去。

战斗中大和连续挨了10发鱼雷,被命中中型和重型炸弹24枚,舰体再次进水侧倾,旋即舰上弹药发生噼里啪啦的殉爆。当时鬼子正在弃舰,还没等人员撤走,爆炸就将2000多人变成了鱼饲料。

金刚死在回国的路上,它与轻巡“矢矧”、战列“大和”、“长门”一起编队从台湾附近经过,两侧还带了驱逐舰,“浦风”、“雪风”、“矶风”、“浜风”,祥瑞无比。

因为祥瑞御免,1944年11月21日,金刚被美国潜艇“海狮号”(SS-315 Sealion)盯上。

“海狮”本来瞄的是“矢矧”,中途却突然变了想法,它在2700m距离上对着金刚连喷了6发鱼雷,3分钟后又喷了3发。

2发鱼雷命中金刚舰首锚链库和二号烟囱附近,3分钟后的3发鱼雷从紧急摆舵的“长门”舰艏险险划过,一头扎死了驱逐舰“浦风”。

“金刚”的水手用副炮和机枪猛烈扫射了水面,然后它保持着航速以规避潜艇,但因为船体太老旧了,到处都是松动的铆钉和裂口,最后因为无法管控进水发生严重侧倾。

当舰体侧倾达60度的时候,金刚的舰长才命令弃舰,“海狮”这时候又冒了出来,用装填完毕的鱼雷给日本战列舰又补了一发,1300多鬼子见了天照大婶。

金刚的舰上人员素质很高,一直到最后都在用敢死队的方式损管,但这艘船实在太老了,它在英国建造的时候大清还没亡呢。

实际上,日本战舰后期被大量击沉,完全是一场军事变革带来的灾难。

自中途岛以后,日本海军就已经失去了大洋掌控权,而美军的航母却在疯狂地往海里下,这愈发促进了战略的不平衡。

而且日本自1939年以来的资源荒越来越严重,他们一开始就无法与美国打资源消耗战,哪怕抢夺了婆罗洲的石油也不行。

美军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他们的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封锁了7-9成的日军运输船,让日本根本无法将资源转化为战斗力。

长此以往,日海军到1944年以后已经彻底给拖废了,无论是航母数量,还是战舰数量,飞机数量,以及相关装备的技术含量,都被美军拉开了极大的差距。

日本海军虽然还拥有相当多的舰船,却严重缺乏航母,有航母也缺乏飞机和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不敢出港的庞大战舰群,被航母们讥笑为“柱岛舰队”,这些巨舰大炮不太敢出去打仗。毕竟海战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不管顽固派们是否死硬地坚持大炮巨舰,它们打不过航母战斗群是事实。

当航母们死光或趴窝以后,日本海军只能硬着头皮将“大和”等战舰派出去送死,然后看着它们被美军的马蜂一样多的飞机蹂躏。

当然,鱼雷攻击军舰也是有很大优势的,尽管鱼雷机速度较慢,航线死板,极容易被击落,鱼雷的航速也是个大问题。但鱼雷威力巨大,杀伤的又是军舰水线下的部分,因此一旦得手,常常就能带来令人惊喜的战果。

虽然当时的大型军舰不少设计了防御鱼雷的舯部,以及分层的船壳,但在多枚鱼雷面前还是不够看。无论美国还是日本的军舰,被多枚鱼雷攻击,都会是个酥脆的大结局。

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能这么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际上,日本海军比较弱的就是航母,防御力强悍的则是战列舰。

我们看看战列舰的防御能力。

日本有两艘超级战列舰,武藏号、大和号。

这两艘战列舰的防御能力,都算是逆天:

以武藏号为例:

对于敌人的舰炮,战列舰可以抵抗2000到3000米距离射来的敌人460毫米重炮弹。

对于敌人的炸弹,战列舰可以抵抗3900米高度偷下的800公斤重型航空炸弹。

对于敌人的鱼雷,战列舰可以承受高达400公斤TNT爆炸的当量(美国标准是300公斤,德国是250公斤),即便续被2到3枚鱼雷击中,不能击沉战列舰。

武藏号全舰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

为了实现这么强悍的防御能力,武藏号一共安装了22895吨装甲和防御板,占全舰正常排水量的33%。

大家知道2万2000吨装甲是什么概念?

我军最强的055大驱,标准排水量才1万1000吨。

最终,武藏号在菲律宾海战中,被美军飞机炸沉。当时日军舰队没有空中掩护,完全是单方面被炸。

武藏号被狂轰滥炸整个白天后,在夜晚沉没。沉没前,它曾被20枚鱼雷、17颗炸弹和18发至近弹命中。

武藏号的姊妹舰大和号也差不多。大和号被10枚鱼雷命中,24枚220公斤到450公斤航空炸弹命中,前后历时2个小时,最终弹药库被炸殉爆沉没。

可见,大和号武藏号防御力都是极强的。

但日军航母就不同。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没花费什么力气,就炸沉了日军4艘航母。

以赤城号为例,他遭遇了3架SBD式俯冲轰炸机的投弹。

其中2枚炸弹击中赤城号,但其中一枚只是擦过舰艉后方甲板并破坏了舵机,并没有直接命中。

但是,另外一枚则命中了中部升降机附近并贯穿飞行甲板于机库引爆。

就这一枚炸弹,就将赤城号送到了海底。

资料写:当时机库内正在进行舰上攻击机的加油与将陆用炸弹改换装攻舰炸弹的挂弹作业,炸弹带来的连锁爆炸使得舰上火灾失控,但是火灾并未延烧到赤城的下部结构,因此火灾于中午12点一度已被控制,由于航空汽油着火,赤城号上的状况持续恶化,7小时候被迫弃舰。

其他3艘航母也差不多。

为什么航母这么脆弱?

这同日本的军事战略是有关系的。

日本认为,航母是攻击型武器,而不是防御武器。航母的作用就是进攻,尽全力摧毁敌人,就是最好的防御。

所以,26900吨的赤城号首要的目的就是配备60架舰载机,其次是保持32节的高速。

它的150毫米以上口径舰炮,仅有6门而已。

更重要的是,赤城号几乎没有装甲防御,使用无防护的木质飞行甲板和无水平装甲保护的双层机库。

当时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级航母,虽然也使用了无防护的木质飞行甲板,但单层机库使用了50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动力舱和弹药库上方的装甲则更厚;而同样采用木质飞行甲板的“约克城”级航母,因为吨位的限制,机库铺设的装甲略薄,但不是没有。

所以说,美军航母都有一定防御力,但日本基本没有。

这就决定了,日本航母遭遇攻击以后,必须依赖舰载机将敌机击退。一旦敌机开始攻击,航母其实就颇为危险。

不过,中途岛惨败以后,日军认为只顾进攻的战略是不对的,开始注重航母的防御。

日军新一代的大风号航母、信浓号航母,都是全封闭式舰首、带装甲飞行甲板,以提高防御力。以大风号航母为例,不仅在飞行甲板上铺设了75毫米厚的装甲,其下还有20毫米厚的特种钢板,足以抵御500公斤炸弹的攻击。

讽刺的是,大风号航母是考虑到轰炸,却还是不考虑被敌人炮击和水下攻击。

大风号航母第一次出战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军潜艇发射了区区几枚鱼雷,就导致油气泄漏大爆炸中沉没。

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小挖客说:其实军舰并不脆,所谓的“脆”都是人为因素,能造但不好好使用真是悲剧。

虽然有点脆,其实并不严重

一战后到二战前,海军是类似后来核武器的存在,需要严格管制。各国签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每个签约国的海军总吨位、舰种标准、舰种数量及吨位等等。当时日本海军分到的总吨位只有美国的60%,于是几十年来绞尽脑汁想的就是怎么凭借这60%的吨位、弱小的工业能力还要战胜美国海军!

于是,这期间日本海军想尽各种办法:隐瞒吨位、焊接代替铆接(省了不少铆钉的重量)、装甲板当做承力体、少带压舱水、多装武器……搞出来的一票军舰都有严重的隐患!后来经历了“第4舰队事件”和“友鹤事件”(如下图,牺牲了稳性造出的军舰弱不禁风)后,才急急忙忙打补丁。

所以战前日本的很多军舰其实“有点脆”,但经过补丁后问题不算严重。

打疯了就不顾一切了!

日本海军重视训练、士气,但打疯了就乱来是有传统的。甲午海战的时候,旗舰“松岛”上水兵操作速射炮打得发狂了,拼命提升射速,把炮弹从弹药库提出来堆在炮位边上,结果被北洋旗舰“定远”号一炮命中这里,“如百电千雷崩裂”(如下图),狼狈逃窜才勉强保住一命!

到了中途岛,又来一遍!三艘航母之所以“脆”,就是因为舰上堆满了来不及送回弹药库的炸弹,还有挂了鱼雷、炸弹加满了油的飞机!“赤城”号就是中了2弹(日方记录,还有说1弹的出自日本目击者),就因为殉爆救不回来了,“加贺”“苍龙”也是一样。而最后一艘“飞龙”也是准备放出最后一波飞机时中的弹。

所以,日本军舰的“脆”,原因之一是打疯了自己作死。

轻视安全操作

巨舰“信浓”号之死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处女航,舰上水兵没有经验,结果大部分水密门都没有按要求关闭!一旦中雷各个舱室进水导致最后完全无法收拾!7万吨的巨舰就这样窝窝囊囊地上了西天!

还有个更典型的对比,还是中途岛之战,有个插曲:南云战败后,山本派出栗田舰队当天夜里去炮轰中途岛,后来又撤了命令。栗田返航时是最高速——他没有航母,怕岛上飞机天亮了反击。结果在躲避潜艇(很可能没有潜艇,自己吓到了)时发生混乱,“三隈”号重巡把姊妹舰“最上”号严重撞伤,闯祸的“三隈”留下来陪着“最上”慢慢晃。“最上”号果断抛掉了鱼雷,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但“三隈”没有。天一亮美国飞机上来了,两舰都受到攻击,但之前就重伤“最上”反而逃掉了,而“三隈”成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损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舰,如下图!可见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轻视损管

其实损害管制和安全操作是一体的,只不过损害管制更倾向于受伤后的抢修。这方面初期美军也吃过亏:珊瑚海海战“列克星敦”号航母就死于损管不力,大火引爆了汽油气体最终沉没。不过从此美国损管人员就开始开挂了,他们每次在敌机来临前就清理好易燃易爆物,清空加油设施还往油管里注入二氧化碳!这些都成为美国航母打不死的最有力保障!中途岛时“约克城”就靠这个硬扛了两波攻击,如下图,以后直到冲绳之战时,损管越来越强大,美舰被自杀机这么强大的“武器”(比炸弹重得多)袭击多次,但沉得都不是主力战舰……

反过头来日本被炸得也不少,但都没怎么吸取教训。马里亚纳海战,初次出战的装甲航母旗舰“大凤”号,竟然只中1发鱼雷就沉了!1发鱼雷!沉没的原因和“列克星敦”如出一辙,高挥发性的汽油气体爆炸!小日本是缺二氧化碳吗?不是!是他们从来不重视这个,活该!

最后结论

日本军舰是有点脆,但之所以这么容易损失,还是因为人为因素!尤其是不重视安全和损管,这让他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他们给这世界最生动的反面例证!

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军舰那么脆弱 ?我是雪松,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二战期间的日本的确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 ,他的航母群,战列舰,巡洋舰武装的海军是一支世界最先进舰队之一 。但是,日本毕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 ,他在制造工艺上也是尽可能节省原料 ,所以在军舰上就省出弱点了 ,他们的军舰比美国军舰钢板要薄 ,省出材料及重量装备大型舰炮 。这一省一薄就给日后海战留下致命隐患了 ,炮弹或鱼雷都可以轻而易举炸开它的舰甲 ,使其涌进大量海水沉没 。

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谢邀,并不脆,算是平均水平。

如果说二战末期日本海军“脆”这个概念,很多的人要说的是信浓航母的问题了吧?

这是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艘船,在二战后期建设过程中被临时改成了航母。

但是要知道的一点是,信浓号在被击沉的时候还是处于未完成状态中,中了四枚鱼雷后,信浓号内部的水密舱因为管线的问题无法关闭。才导致这艘船沉没的。

即便如此信浓号也在中了鱼雷后8个小时后才开始逐渐沉没。

当然了说脆或者不脆,还得看看其他国家的军舰:

例如在中途岛海战中的约克城号航母,在1942年6月4日,被3枚航空炸弹和两枚鱼雷命中后不是也沉了吗?

从本质上看,军舰的防护力发展在一战之后就已经开始趋近于瓶颈了,对比武器系统的打击能力来看,“大船”往往依然是承受不了现代武器的打击。

并不是日本的战舰“皮脆”,而是在二战结束期所有的战舰都不禁打了。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结束后战列舰和巡洋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个国家海军着重发展驱逐舰的原因了。毕竟,造再大的船也禁不住打了。

为什么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军舰那么脆,中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就会沉没?

什么叫“几枚炸弹或者一两个鱼雷”?你是不是对炸弹鱼雷有什么误解?

二战各国俯冲轰炸机常用炸弹为250KG级(500磅?),装药多在100KG上下。一般一机一弹,后期发动机技术进步机体结构加强可以携带两弹(也有用500KG甚至1000KG以上重磅炸弹的,因为使用高空水平轰炸方式,命中率很低使用不多)。一般俯冲轰炸机俯冲至500-600低空投弹,炸弹脱离机体的初始速度大约150米/秒(约500公里/小时),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十多秒后接敌速度达到或超过250米/秒,与战列舰重炮末段速度大致相当,而炸弹装药五到七倍于炮弹!(战列舰巨弹岁重达半吨,但百分之八九十是发射药,爆破装药甚至只有十多公斤)

哪怕其动能不足以直接击穿战列舰装甲盒,其爆炸力也足以严重损坏装甲结构。而航空鱼雷重量达到或超过一吨,装药在200-300KG,而且鱼雷是在水中航行的,攻击的是舰船水下无装甲部位!你说为什么不在船底安装装甲?你知道这得多重吗?

至于航母巡洋舰驱逐舰之类轻装甲甚至无装甲的舰船,不管挨上什么弹都是重创!水密舱设计好损管能力强的可以迅速自救,不然就要看老天爷心情了。

你知道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超军旗”飞机发射的飞鱼AM39只有40公斤装药,而这就搞掉了4000吨级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二战可以算轻巡洋舰体量了)。

舰船面对空中打击都是脆弱的,应该主动防卫避免被击中,而不是靠皮糙肉厚死扛。

附带说一句,鬼子的大和号挨了10条鱼雷和20枚以上炸弹沉的,武藏甚至挨了20条鱼雷!真不能说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