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很遗憾,这种手枪现在已经有了,但安不安全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给手枪安装一体式的指纹解锁相当麻烦,目前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给手枪配备可安装的指纹解锁套件。
比如上图这个,它是美国一家名叫Identilock的公司推出的枪械智能指纹锁安全配件。
这种“智能枪锁”通过外挂的指纹适配器来完成枪械上锁,在没有通过指纹验证之前,这支枪锁等于将扳机带护圈整个给包进去了——没法扣扳机,就没法开枪。
通过指纹锁的解锁后,这个指纹锁就会解开脱落,然后持枪者便可以正常的使用枪支了。
这东西其实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更谈不上“智能”,它不过是电子技术为基础制造的一种简单小机关罢了。
缺点很明显——开锁后枪与锁就已经分离了,指纹功能也就这点用。本质上智能指纹枪锁与一把挂锁没有任何概念上的区别。
厂家在宣传中也说了,智能锁的目的在于用户可以将枪械放到相对容易触及的地方,而不必担心小孩或某些跃跃欲试的外行把它玩响。
总之,虽然它没法让你把枪放在咖啡桌上给孩子玩,但至少它比保险柜和枪盒还是方便了不少。
这样的一把锁售价需要300多美元,通过Micro-USB数据线进行充电,电容足够它待机6个小时,如果待机期间没电了,可以通过下方的钥匙口直接拿钥匙开锁。
如果需要那种可根据个人信息智能化使用的枪的话,就需要深度订制了,起码枪械厂家暂时是不负担这些内容的,它们一般源于个人和小型私企的开发。
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个叫Kai Kloepfer的17岁高中生,他搞出了一种名叫“kai kloepfer smart tech”的只能枪械系统,不仅赢得了美国“Smart Tech for Firearms Challenge”(智能武器技术挑战赛),获得了5万奖金。
他的发明其实也只是个一个概念,目前只完成了塑料工程模型。Kloepfer为枪制造了一种智能枪身,其中包含有集成电路和指纹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录入指纹的方式将枪械开放给固定人群并保存用户数据。
这意味着Kloepfer枪实现了ID式管理,它可以将枪械开放给特定的人群使用,比如美军的连队,使用过枪的人都会留下电子信息,指纹不再数据内的人统统无法使用该枪。
Kloepfer枪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与枪械进行实际的结合,它证明了赋予枪械电子化集成是完全有可行性的,但枪械厂家却要为这些容易故障的、填充了枪身空位的电子元件兼容性发愁,所以要等人买账可能得到22世纪。
上图.Kloepfer枪现在已经能与格洛克手枪实现共融了
如果有一天这类武器真的深入到枪械结构中去,并与战场数据链、5G网络等结合起来,无论对于控枪还是战场枪械管理都是将是革命。人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指纹解锁,还有枪械使用功能开放、枪械权限、使用信息管理,甚至战场枪械自毁,比铁血战士自杀还方便。
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解锁失败,请重新录入指纹
解锁失败,请重新录入指纹
解锁失败,请重新录入指纹
对不起您的手枪已锁定,请24小时后再试
这时候你已经成了筛子
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深秋的一个夜晚,你走在德克杀死共和国街头,突然一个金发美女装你了一个满怀,“Help me,sir”,你看着她那花颜失色的眯眯眼道:“Don"t be afraid, my dear”。只见你左脚向前迈出250mm,与右脚成黄金的75度角,右手掏出私人订制的指纹识别24K黄金手枪,指着追上来的三个布莱克曼说道:Get out of here!
“指纹识别失败,请重试!”
“指纹识别失败,请重试!”
“指纹识别失败,请重试!”
“靠,昨晚撸多了,指纹磨掉了”你心里急得不行。
呯的一声,你卒,享年250岁[看]
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安全,你的所谓安全是要拿枪的人安全还是被指向人安全,如果是指向人安全那持枪人就惨了,如果持枪人安全,是不是应该告诉目标,你等会,我把手套摘下来,再擦擦手上的汗和泥土,不然可能指纹识别不出,到时可能需要输入密码才能开枪,你等我5分钟。
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不行不行,应该加上键盘和语音提示:保养请按1,观赏请按2,拆弹夹请按3,装弹请按4,瞄准请按5,人工服务请按0,对不起,系统繁忙请稍候再试!打靶请按1,打猎请按2,打人请按3,打自己请按4,打老婆请按5,人工服务请按0,系统繁忙请稍候再试~~~![大笑][大笑][大笑]
如果发明一种手枪,扳机上带指纹解锁,会不会更加安全?
华而不实!看看有时候手机指纹解锁的情况,应该知道。在手指指纹不清晰或者受损的情况下,偶尔会解锁失败。
这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上是可以发生的。因为没有大碍!但是枪支要求的是实用可靠。
如果到了在必须使用枪支维护自身安全或者敌对关系毙敌的情况下,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关乎生死的错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