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韩信身世落魄,双亲早亡,举目无亲,只有一把祖传宝剑像征没落贵族身份。他除了看兵书,几无手艺,饿得不行就跑到江边发呆。有一好心浣衣大妈,看他可怜,分半盒饭给他。后来韩信像饿的野猫,时不时噌饭。

有一次韩信在江边号淘痛哭,众人围观,不时洒下同情泪。

浣衣大妈听了,拿出十个铜板塞到韩信手上,然后神情严峻,大嗓子叫骂,五里外都可听见:信子,你这么大人了,没有本事何必整天佩带宝剑,让人叫到钻胯下?你不怕坍台,老娘噌饭给你吃,老娘也感觉脸上无颜,今后你不要再来噌饭了,快离开这里吧?

旁边有人小声说,去当兵吗,项将军正招人呢。韩信闻言,擦干泪水。然后神情凝固般望了浣衣大妈一眼,跪下三叩首,起身,转身,头也没回连走带跑丶摇摇晃晃走了。

一直到韩信衣锦返乡,他特请了浣衣大妈和当年逼他钻胯下的混混,在大饭馆吃饭。给了浣衣大妈一百两黄金,并再跪三叩首。

而当年混混早已声泪俱下跪着叫韩公饶命!

韩信叫向他致谢:谢当年激励之恩!

众人皆惊愕!韩信还给他一个小官当当,去镇守边关,领导一个边防队。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这个成语的由来就是说的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想起当年自己快要饿死的时候,有位太太把自己的午饭分给他吃,连续好几天都是如此。他当初承诺过有朝一日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老太太,于是多方打听找到老太太后,给予了她黄金一千两的报答,践行了当年他许下的承诺!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韩信在投奔刘邦,得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之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教课书式的经典战例,素有“兵仙”的美誉。

韩信堪称典范,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什么国士无双、多多益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拔旗易帜等等,有数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个就和曾经帮助过韩信的老妇人有关,这个成语就是“一饭千金”。

韩信在投奔项梁起义军之前,家贫,吃饭都成问题,常常要到乡邻家里去蹭饭吃。因此,乡邻都很厌恶他。

韩信曾经到南昌亭长家蹭饭,一蹭就是数月。最后,亭长夫人实在是厌恶韩信,就赶早做饭,早早吃完。等韩信到的时候,亭长家人早就吃过犯了。韩信还是有点自尊的,得知缘由之后,大怒而去。

可是,韩信不在亭长家吃饭,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肚子饿呀。怎么办?韩信想到了一个办法,去钓鱼。韩信希望能够钓到鱼,填饱肚子。不过,韩信钓鱼的水平实在是太次,鱼就是不上钩,而韩信的肚子则是咕噜咕噜直叫。

恰好,韩信钓鱼的地方,天天有一群漂母,即浣洗衣服的老妇人,在那里洗衣服。其中一位老妇人,听到正在钓鱼的韩信饿的肚子咕咕直叫,就将自己所带的饭分给韩信吃。老妇人给韩信带饭,一带就是数十日。

韩信当时非常感动,就跟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意思就是,我以后一定要重重报答您。

漂母听后,怒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老妇人的意思就是,你不能养活你自己,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并不是希望你报答我才这么做的。

可见,世上还是有心底善良,乐于助人,且不求回报的好人的。而且,刚好还让韩信给遇上了。而韩信也并未忘记漂母的施饭之恩。

等到项羽已灭,天下平定之后,韩信被从齐王位徙为了楚王,又回到了家乡楚地。韩信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兑现自己当年对漂母许下的承诺。他让人找来了漂母,“赐千金”以为报答。可以想像,当漂母拿到韩信所赐的千金之时,有多么的感动。

善良之人,就应该得到好的回报。只可惜,有时候,却恰恰相反。韩信就是一个极端的典型。

韩信绝对是一位善良之人,他知恩图报,而且不计前嫌。韩信不仅仅感谢了漂母,还找来了南昌亭长。韩信告诉亭长,您是做好事有始无终呀。但是,韩信并未记恨,还是将亭长曾经的饭食之恩给报答了,赐了南昌亭长百金。因为在韩信看来,你付出了,那我就应该给与回报。

甚至于之前曾让韩信遭受了胯下之辱的屠户少年,韩信都没有计较,而是任命他做了一名中尉,在军中效力。

韩信的知恩图报,也绝不是装出来的。曾经,谋士蒯通劝韩信造反,不要再追随刘邦了自行夺取天下,成为天下之主多好。韩信却告诉蒯通:“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共患难的意思),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替人分忧的意思),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吃了别人的东西就要替人卖命),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韩信不可以见利忘义,坚决不肯造反。

只可惜,韩信的善良,导致了韩信的天真。在权力纵横的朝堂之上,天真之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韩信始终抱着我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得一个王爵之位是理所应当的。但在刘邦看来,天下已得,所有善战的将领都是威胁,是必除之而后快的。

韩信的善良,最终也害死了韩信。所以,善良还是要用到对的人身上。善良也要有可以保护自己的牙齿,在与人为善之时,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才好。希望天下的善良之人,都得到类似漂母一般的好报。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知己一人,生死俩妇人!哈哈,千万别得罪女人!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千金酬一饭。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韩信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本是秦末淮阴县一介布衣,年轻时因为性格放纵、不拘礼节,因此名声并不是很好。不仅如此,韩信虽然书读得很多,并且满腹韬略,但由于无官无爵,加之又不懂得经商之道,因此生活过得异常艰难。起初,韩信靠变卖家产为生,但等到家什都被他卖得精光后,便只能到处蹭吃蹭喝,因此乡亲们都很鄙视、嫌弃他。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见《史记·卷九十二》。

韩信因为吃不上饭,便去投奔在下乡担任南昌亭长的老朋友,在他的家里蹭饭吃,一连数月天天皆是如此。时间一长,亭长倒是没有嫌弃韩信,但是他的妻子却忍受不了,便故意在大清早便做饭、吃饭,等到韩信踩着先前的饭点儿赶来时,却发现锅里连一个米粒都没有给他剩下。韩信虽然人穷但志不短,因为受不了如此羞辱,便一怒之下甩门而去,此后便再也没有登门。

可是志气毕竟当不了饭菜,如何填饱肚子依旧是令韩信头疼的大难题。为了搞到食物,韩信便天天到城外的河边钓鱼,但或者因为天气糟糕,或者因为运气不好,经常是两手空空而回,难免要饿肚子。某日,韩信再一次失望而回,不停地唉声叹气,恰巧这一幕被在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漂母”)看到,后者因为可怜韩信,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出一半给他吃,此后数十天皆是如此。

漂母的同伴瞧不起韩信蹭吃蹭喝的行为,难免会对他进行冷嘲热讽,并笑话漂母傻,但漂母却根本不在意。韩信觉得不好意思,便跟漂母讲:“多谢老人家的救命之恩,等到哪天我发迹了,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漂母听后非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立马变得怒气冲冲。

只见漂母指着韩信的鼻子数落到:“你身为堂堂七尺男儿,竟然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真是丢人啊!老身不想看见公子被饿死,所以才给你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才这样做呢?”韩信听后,心中甚是惭愧(“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引文同上)。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韩信既然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又被漂母数落一番后,果然便滋生起走出淮阴县,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恰巧不久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响应陈胜,当他们率军渡过淮河后,得知消息的韩信便带着一把剑离开老家,投靠在项氏叔侄的军中,由此开启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逆袭之路。

然而韩信并不被项梁叔侄所器重,在军中效力多年,最终只做到郎中(侍卫官),并且多次献计均被项羽无视。韩信不想就此蹉跎一生,便转而去投奔刘邦,经相国萧何、大将夏侯婴的荐举,得到刘邦的重用,被任命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军消灭西魏、代、赵、燕、齐等国,并参与汉军对楚军的最后总决战,在垓下大败项羽后,又逼迫他在乌江自刎,由此结束楚汉之间长达4年的争霸战。

由于韩信在汉朝的创建过程中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在称帝前已册封他为齐王,等到天下一统后,又在解除韩信兵权的情况下,改封他为楚王,统治包括老家淮阴县在内的大片地区,定都下邳。当年连饭都吃不上的落魄汉,如今竟逆袭成为钟鸣鼎食、万人膜拜的王爷,韩信的经历实在是过于传奇。所以当消息传至淮阴县时,当地人无比感到震惊。

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就任楚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派人以上宾之礼去迎请当年曾周济过他的漂母,不仅在宫中设宴款待她很多天,而且在后者辞行那天,赏赐给她一千斤黄金,以作为对当年恩情的报答(“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引文同上)。这则史实,便是成语“一饭千金”的典故由来。俗语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韩信的举动令世人称赞,千百年来都被传为佳话。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