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如此害怕苏联军队?

认为二战日军怕苏军,这恐怕是一种误解。

二战的日本面对苏联确实有点“怂”,但日本军队在与苏联军队的交锋中表现的相当不错。

否则后世也不会有“日本拿打太平洋战争的精神与苏联开战,苏联就完蛋了”的假设。

与不少人谈论过类似的问题,许多人在二战的日苏问题上存在相当的认知缺失。

有人认为苏联与日本整个二战都在打仗。

有人觉得苏联一直在帮助中国对抗日本。

还有人表示,日本是苏联打掉的,理由是关东军被苏联PK了。

然而,苏联与日本二战就打了两场,一场是1939年的诺门罕冲突,定义是“冲突”而非战争。另一场则是1945年8月9日的全面攻势,当时日本都挨第二颗原子弹了。

诺门罕冲突虽然达到了战役级,但日军实际顶上去的只有一个很普通的23师团,此事涉及到日军内部的政治斗争,因此大部分精锐都在看戏。

苏联为打这个23师团,耗费了巨量的弹药,调动了10万大军,最后一清算战损比,比日军损失还多些。

苏联也没有一直帮助中国对抗日本,77事变以后,苏联确实帮助中国进行了抗战,对孤立无援的国民政府输出了大量的军火,还出动了援华航空队,直接帮助中国抗战。至今武汉解放公园里还有牺牲苏联飞行员烈士纪念碑,这点中国人确实应该感谢。

诺门罕冲突过后,日苏关系很快重归正常化,都显得比较客气,双方通过《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把中国出卖了。

苏联不再对中国进行援助,日本也不去惹苏联,苏联把库页岛北边的油田“租”给日本开采,这成为日本战时的生命线。

人们常常大谈诺门罕之战让日本吃了亏,胆战心惊之下断了打苏联的念头,可实际上这场冲突也让苏联大吃一惊,苏联这才发现轻视了对手,日本非常可怕,这才有了双方对等的合作。

至于1945年8月的战争,纯粹是苏联摘桃子的一场战略,当时日薄西山的日本已经是大厦将倾,一推就倒。

大量精锐部队不是送去太平洋被美军歼灭,就是送回本土搞本土决战,关东军徒有坚固的要塞,部队却成了空架子,以至于饥渴到把残疾人、老人、中学生都往部队里忽悠。

即便这样的关东军,仍然给苏联带去了严重的杀伤,以至于后世许多人拿“华西列夫斯基的军队都是质量不高的囚犯”来狡辩。

日本在投降前,一直都把苏联当做救命稻草,急切的希望苏联能帮助日本同盟军“斡旋”,进行有条件的停战,这都有赖于之前比较好的日苏关系。

但苏联却出卖了日本,他们秘密调集多路大军,准备等待美国攻日时发动攻势摘桃子,哪想美国动用了原子弹,吓得日本赶紧投降了。

苏联在当年更像个贪婪的趁火打劫之徒,日本人开始是真没感受到什么苏联压力,以至于8月9日苏军0点进攻后,关东军司令还沉浸在歌舞剧和宿醉中。

非要说怕的话,日本怕的是美国,那是真的被打怕了,又是火烧,又是轰炸,又是原子弹,连饿带憋屈的把日本人往死里整,整到乖乖投降为止。

到8月15日投降,日本基本听话老实的将美军迎上了海滩,而对苏的战斗打到19号还没结束,到22日仍有零星战斗,搞得苏军几次愤怒的抗议“日军没有放下武器”。

所以,真不要把苏军吹上天,把日本鬼子说成废物胆小鬼。苏联为抗战做出了一定贡献是事实,却也一度出卖了中国;尽管苏军打关东军势如破竹,日本却也没像畏惧美军那样害怕他们。或者说,还没来得及畏惧,战争就结束了。

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如此害怕苏联军队?

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如此害怕苏联军队?

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从苏联当时的政治层面考量,苏联的最高领袖和最高决策层,从来对日寇就没有抱着什么幻想,一直把日寇当做最重要的战略敌人来对待,从而确定了整个以攻击为主的战略核心思想。不给日寇留下任何可投机取巧的机会,也就是放下幻想,随时准备斗争。

第二、从军事层面来讲,当时的苏联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制服日寇。

第三、优秀的战争指挥人才众多。苏联拥有许多战略战役方面的高级指挥人才,比如朱可夫大将等等。这些拥有战略战役级的高级指挥人才,能充分贯彻最高领袖当局的战略思想战略意图,以及充分发挥好军事方面的优势,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战略战役手段,毫不留情地来反击日寇。

第四、勇猛无畏的战斗官兵。

在整个苏联的战争期间,苏联军队的官兵都是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在历次作战中都斗志昂扬,勇猛无畏,视死如归。对待日寇手段多样,杀伐冷狠,不给日寇留下任何反击喘息的机会。从而给整个日本鬼子精神上,心理上以及其他的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日本人为什么害怕苏联军队的原因。

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如此害怕苏联军队?

因为苏联没有忧待想要自己命敌人的规矩

二战时期的日军,为什么如此害怕苏联军队?

德国人都怕,日本人还不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