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斗机发动机什么时候能实现国产化?

这个问题是开玩笑的吗?中国的战机发动机什么时候没有实现国产化?

中国的战斗机发动机不仅早就实现国产化了,而且技术水平还不低,前提是你别拿美俄那些顶尖的发动机来比。

我国50年代就已经在自主生产战斗机发动机,沈飞为了生产歼-5战斗机,由苏联BK-1φ发动机仿制了涡喷-5发动机,这款发动机1956年就已经开始了量产,共生产了9658台,装备了歼-5、轰-5等战机,其代表我国已经进入了喷气式飞机自生产时代。

后来沈飞又生产歼-6战斗机,从苏联米格19上开发仿制出了涡喷-6发动机,1959年涡喷-6投产,1961年完成量产,1962年成飞也开始了量产工作,使之成为我国制造最多的航空发动机,一共生产了29316台。

不过当年国家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由Pд-9Б生产来的发动机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之后来与苏联翻脸,技术上出现了断层,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由此产生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停滞期,一直到80年代才开始再次发力。

这段停滞期内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也非完全止步,国内科研人员完全吃透了Pд-9Б发动机技术,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发动机产研链条,还积极研究改造,将原机100小时的首翻期提高到200小时,继而还研发出独创性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搞定了Pд-9Б的振荡燃烧问题,这是一项大进步。

后来沈飞又双开发了歼-7战斗机,在苏联Р11Ф-300发动机上山寨了涡喷-7发动机,涡喷7于1967年定型,生产了3378台,成为七爷、八爷的心脏。

后来沈飞又双叒开发了轰-6轰炸机,按照苏联РД-3М发动机图纸山寨了涡喷-8发动机,该发动机1967年定型,生产了1020台,是我国喷气式轰炸机的心脏。

除了这些涡喷发动机以外,这段时间我国还从英国劳斯莱斯引进了“斯贝”MK202发动机,并开始试制涡扇-9发动机(秦岭),这是我国首次接触涡扇发动机。MK202是英国60年代西方设计的先进发动机,装备了F4“鬼怪”战斗机和A-7攻击机。

因为底子薄,WS-9自1975年引进,到1983年才在英方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仿制开发工作,中国也为此进一步认识到了航空发展之艰难。人家一台60年代的发动机,我们拉上冶金部、机械部、化工部、航空部及下属74个厂、所,购买专利花费4150万英镑,辅机专利432.5万英镑,整机购买3097万英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英方资料137份,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用原毛料加工,搞到80年代才解决第一阶段问题,实在是艰难又痛苦。

1999年,因为“飞豹”新战机的需求,WS-9又开始了进行全面国产化,在连续攻克了数控系统、精锻叶片等多个问题后,终于在2003年7月完成了斯贝MK202的全部国产工作。

涡扇-9也算是能开花结果的事物了,前面还有款涡扇-6才叫可惜,60年代立项,憋了20年硬是憋不出成果,到改革开放时完全下马了。

还有涡扇8,它可惜在是大飞机运-10的动力系统,也跟着运-10的下马而废弃了。

再回到80年代,我国在这段时间开发成功了涡喷-14“昆仑”和涡扇-10“太行”两款发动机。

涡喷-14的研发主要是源于歼7、歼8两款战机的需求,沈飞自1983年立项,1986年开始定型研制,到1993年才开始进行装机试飞,2002年方完成全部的研发定型工作,可谓是完全国产自主发动机研制的一段漫漫长征路。

涡喷-14是按照国家军用标准研制生产的,完全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一款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技术的一次大发展,也就从这台发动机开始,中国人才可以说“自己可以独立研发战机发动机”了。

但尴尬的是,这段发展绝对谈不上“突飞猛进”,它耗时太长,媳妇熬成了婆,本来当年还兴致勃勃嚷嚷给“超7”装备上会如何如何的,等到2002年出炉的时候,连刚刚在搞的FC-1“枭龙”都看不上“昆仑”了,转而去买俄罗斯的RD-93,不得不说“发财1号”装备毛子发动机让许多人暗恨了很多年。

实际上当年还真有测绘米格23发动机的涡喷-15项目,国防科工委据说还因为它给“太行”投了反对票,但因为多方面的反对,最终还是WS-10上马了,WP-15仅做了个短暂的测绘研发。

另一款WS-10“太行”就争气多了,当时WS-6下马,WS-10成为中国航空界不能输的一颗独苗,1987年WS-10作为歼-10的配套发动机立项,1993年完成验证研究,1997年开始飞行研发,我国为此专门划拨一架新锐的SU-27战机配合技术验证,在2002年完成了首飞,2003年WS-10先后被装到歼-11和歼-10战机上试飞,之后开始部分向海、空军交付,目前仍处于可靠性的研究发展之中。

WS-15“峨眉”是现在最被看好的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源于1995年从俄罗斯协议转让来的R-79发动机技术,因为苏联解体,其研发的雅克141战机无奈流产,R-79发动机失去了装备价值,这才让我国抽冷子给敲了过来。

R-79发动机技术购买的极为划算,不仅得到了全套图纸,还得到了相关核心机的工艺说明和生产设备,甚至得到了R-79的矢量喷管技术。我国在1996年开始了R-79发动机的测绘仿制技术,由此得到了大量的技术进步和一系列的跨越,由此产生了新发动机WS-15的研发。

因为国家经济走上了快车道,这次的研发速度走得很快,2005年核心机CJ2000完成点火,同年7月WS-15原型机完成试车,2006年验证机完成试车,2009年完成飞行前实验,2013年设计定型,然后,我们在歼20上看到了它风骚的身影。

路一步步走,饭一口口吃,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崎岖的,艰难的,有过无米下锅的窘境,犯过闭门造车的啥事儿,更产生过不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迷途,但中国人的独立自主之路虽然在前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在后期迎来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谈不上后发先至,却已经跑到了不少国家的前面,而且后劲十足。

如果把世界航空工业比作一场马拉松的话,我们是在别人已经跑完半程时才进入赛道,整体工业能力和科学水平更是差了不知凡几,但我们现在所缺的,也不过是时间罢了。

中国战斗机发动机什么时候能实现国产化?

实际上中国航空发动机在战斗机方面已经完全国产化了!从轻型到重型都可以了!

诸如中推WS19推重比超过10单台推力据说也已超过10吨!在国际上媲美英国最顶尖的EJ200涡扇发动机!

重型的WS10太行也几经成熟!其最新改进型号被广泛的用在了歼10系列!歼11系列!甚至是歼16系列!据说四代机用推重比11的全向推力矢量型WS15峨眉也成功了……值得骄傲的是战斗机用重型涡扇发动机只有美俄中可以制造!

当年号称机库皇后的F15最终通过摔死飞行员!砸钱之后终于成功了……!中国只能砸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