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79冲锋枪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存量巨大,而且配套的子弹多的要命,不消耗出去实在是划不来。
从1979年定型,到1992年停产,79式冲锋枪生产了20多万支,产量高的年份1年就能搞出3万支,完全是当做廉价武器疯狂制造的,非常符合它的定位。
生产这么多当然也要用出去,除了战争时期的部队装备外,79还被大量装备给武警、公安队伍和民兵,成了除56式冲锋枪外,地方上火力最猛的轻武器枪械。
当然,因为设计上的原因,79式冲锋枪的问题相当多,主要集中在故障率频发和射速过高问题上。这两个问题实际又是一个问题,过高的射速造成了频繁的卡壳,偏偏因为它是款从56式上微缩而来的奇葩“导气式冲锋枪”,连供弹结构都设计的比较玄幻,采用了一种本应是工程性故障的,名为“偏火”的方式帮助降低枪弹卡壳问题。
可想而知,这种凑合搞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好名声?79式的装备历程基本就是一路挨喷的历程,什么老卡壳啦、拉机柄割肉啦、射速过高啦、弹匣容量小啦、连发无准头啦、弹匣一摔就完蛋啦,很多很多。
除了结构设计问题,还有很大部分责任应归罪于79式的生产工艺,相当一部分79都因为生产不合格而浪费了,而通过装备的部分,则也有很多加工不到位的情况,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弹匣,稍微变形就对不上口,实在太娇气。此外卡壳与51式手枪弹的关系也很大,许多子弹的底缘制作的并不标准,而质量高的弹药确实可以显著降低79的卡壳率。
但当时国家的条件也就那样,不用79用什么?有段时间西方还真对我们敞开了怀抱,要什么可以买什么,轻武器也都送过来一一过目,但最后有哪种武器被选用了?一个也没有,国家更愿意把紧缺的外汇用在重武器、战斗机、先进技术这些方面,冲锋枪这种玩意儿能凑合也就行了,实在没闲钱摆弄什么MP5、UZI了。
再说了,战争中79式表现的也不算太烂,出侦查任务时79往往是标配,它轻便,在山野中比较节省体力,发射也简单快速,熟练者可做到掰开挂上火就打,高达1000发/分钟的射速也保证了近距离时恐怖的弹雨泼洒能力。所以,难用归难用,79还算是能用得下去。
公安、武警队伍也是没办法,执行的都是治安任务,总不可能掏出56式冲锋枪把人往死里打吧?那玩意儿喊着是冲锋枪,实际是突击步枪。而64、54这些手枪的威力又实在镇不住邪,没法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优势,那么79冲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对公安武警来说,79冲也有个好处,它单发精度还可以。虽然使用的是手枪弹,但54、64这类手枪没谁能做到79那样的射程和精准,当用出经验之后,许多时候79冲都担任了“狙击枪”的角色,用来在不近不远的距离射杀嫌犯,表现的还挺好。
51式手枪弹的存世巨大也是79冲被长期使用的一大要素,这种手枪弹仿自苏联托卡列夫7.62X25mm手枪弹,50式、54式冲锋枪都是采用这种弹药,简直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早年还都是黄铜弹壳的,后期才换成了覆铜钢,每年光处理过期弹药都费劲,不赶紧打出去留着作甚?
当然,64、85式也都是使用51弹的冲锋枪,但它们的覆盖面是远不及79式的。64式只是一款一体化的微声冲锋枪而已,它如果想达到较好的微声性能,则不能使用51式手枪弹,需要更换专门的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弹,所以这注定了它的局限性。
不过64冲在战争中表现的很好,它的微声特性得到了一致的赞扬,所以这把武器的名声真的比79冲要好得多。但同样我们要看到64冲不好的一面,毕竟它是种结构复杂的老武器,重量较大,使用场景限制太大,且由于采用了一体式的消音器,它会因为消音器内部燃气积垢问题,打着打着就炸了。
所有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无语的场景,某些消音器损坏得不到补充,或者消音器寿命到头的64冲,会被战士们拆掉消音器继续使用,这显然违背了微声冲锋枪战术本意。
因为79、64冲都表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加上它们的研发年代也实在太久远了点,所以军工部门干脆就想重新设计一款冲锋枪,再加上文革结束,为了新起炉灶,这才有了85式系列。
85式包含了微声系列和常规系列两种,且零件可以互换,但它的设计其实并无新意,仅仅只是为设计一款比79更“正常”,比64“简单”的冲锋枪罢了,标准相当低,虽然也有一些厂家的竞争,但这会儿的中国军工水准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上图.PM63
85怎么上马的呢?那会儿也就9616厂和208所正经拿出了一个自己的联合设计,而其它厂的东西要么是仿制波兰PM63,要么是仿制以色列UZI,甚至连芬兰刚刚生产出的杰迪-玛蒂克GG95 9mm冲锋枪都仿制了。
上图.仿制的GG95
所有的这些仿制冲锋枪都有一个特征——小。它们几乎都是基于当时“时髦”的PDW潮流搞的东西,便于单手握持,小巧可以藏住,特别适合做副武器。
但这恰恰是他们竞争不过85冲的地方,在那会儿比较保守的大佬们眼中,也就85式像把枪了,其它玩意儿都更像手枪的翻版:“两只手都捏不好,还打什么仗?坚决不要!”
而且85冲还走对了条路子,他们绝不赶时髦,直接套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技术,还尽量简化构造,这反倒与冲锋枪的本质不谋而合,于是85冲在后来的靶场演示时,性能没说多好,但可靠性都优于对手——山寨的波兰、芬兰枪都因为可靠性自动退场了。
山寨的UZI据说表现的也不错,但还是上面那个意思,大佬们看不惯这种武器,还嫌它重,所以就把UZI拐到外贸武器那边去了。
85当然也有缺点,它极端简化,连热护套都省,搞得极其容易烫手,过短的枪机行程加上比较快的射速,让枪支的握持设计感很差,与打56冲差不多,它只是比79强那么一些罢了。
所以,85式确实很有点矮子里拔将军的意思,也确实承载了部队冲锋枪换装的意味,但85没赶上好时候,这款“中国版斯登”1985年定型,而自1983年开始军工都在铆足马力生产另一款经典武器“81式突击步枪”,比起弱一个级别的冲锋枪,显然突击步枪才是战时全军换装的大头。
就这样,85冲的生产和装备给耽搁了下来,大规模投产延后了很长时间,也就加快生产了部分微声型号先期提供部队换装。与此同时,79冲还在发疯的生产,一直产到1992年才停下来。有意思的是,越到后面79式的产能越嚣张,那个3万1月就是1991年爆发的,要不是92年给停了,它还能生产这个数字,这其中的问题就耐人寻味了。
战争一打完,武器生产自然就得给经济建设让道,85冲也就更没法得到快速的生产了,再加上79冲数量这么多,还都是崭新的,怎么可能不再拿着多耍几年呢?
本来由着正常的脚步,85冲迟早也会换装到部队,但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件事——海湾战争刺激到了国内的军界,大量先进的武器、战术被运用,多国部队杀得伊拉克人屁滚尿流,部队结结实实的给上了一课,一番内部探讨的风云之后,新的强军理念替换了旧有的某些思路,冲锋枪这种被证明淘汰的武器是不适合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的。
而且当时还有个新武器在酝酿中,1989年208所已经开始着手研发95式自动步枪,国内这段时间前后轻武器界都在为新一代小口径步枪忙得不可开交,之前就有87式等多种步枪设计,你85冲一个“中国版斯登”谁看得上?
于是,85冲的大规模换代便不再可能,虽然它在05式换装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装备和生产,却始终没能取代79的数量地位,甚至连“脸熟”都没混到就黯然下场了。
05式冲锋枪则是另一种不同的概念,它一种5.8mm的“枪族式”冲锋枪(尽管这个‘族’有点名不符实),连外形都造得与95系列近似,性能也是杠杠的,更适合部队装备,错过时代的85冲也就只能卷起铺盖走人了。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79还能继续装备是因为它在警用领域还能发挥特长,尤其是它采用的是与AK一样导气式自动原理+转栓式闭锁,精度上比64以及85(不管是微声冲还是轻冲)那票自由枪机的惯性闭锁冲锋枪要好得多。
当然,这货连发不行。射速太高,弹容太少,整套活塞+枪机的后坐冲量也大,hold不住。但这并不影响79的单发精度很出色,51式手枪弹的弹道也不错,穿透还行,即便遇到下山野猪,单发打穿脑壳子也没压力。
卡式血统↑
另一方面,79比85微冲和64微冲的产量要高,毕竟是一支标准的丛林冲锋枪而非特战用的微声冲。而85轻冲本来是为了弥补79的不足,但80年代,这种自由枪机原理的冲锋枪已经快从军用领域滚出去了,因此79最后还能靠精度在警用领域混饭吃,而85就很尴尬了。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79式冲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而著称,当初,称其为“丛林冲锋枪”,装备我陆军步兵侦察兵,能实施单发和连发射击。
此枪,发射7.62 x 25mm手枪弹,空枪重1.75公斤,即便折叠式枪托打开,长度也只有0.74米,因此,易于携行。
采用1只20发弹匣,由于射速非常高,超过了机枪的射速,因此,对于一把冲锋枪来说,显然是非常致命的,连发射击时,仅1秒多点时间,就能打光弹匣内的20发子弹,火力持续性能非常比较差。
此外,此枪存在拉机柄设置过于尖锐,容易划伤射手手指,且没有空仓挂机结构,弹匣内打光了子弹,射手仍然浑然不知,在战场上,确实是个致命伤。
79式冲锋枪,装备部队时间并不长,部队在使用中,由于故障率高、威力不足等原因,对其并不满意,因此,此枪早已从军中退役,目前,仅装备地方公安和武警等。
85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口径7.62mm,装备我军特种兵,实际上是一个系列两把枪,即85式轻型冲锋枪和85式微声冲锋枪,二者组成一个小的枪族,前者空枪重1.95公斤,后者空枪重2.5公斤,都采用30发弹匣供弹。
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的战场有生目标,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85式冲的战术地位非常明显。
此后,我军装备了05式冲锋枪,采用5.8mm口径,有1只4排供弹的50发弹硕大的供弹具,火力持续性能非常好,可发射亚声速弹,当枪手射击时普通人是听不到声音的,因此,特别适合军队中的特种兵、侦察兵等人员使用。
在我军有了05式5.8mm冲锋枪以后,军队中的85式冲锋枪,也几乎销声匿迹了,至于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20发弹匣供弹口径7.62mm、空枪重3.5公斤的那把以前军中非常有名的64式微声冲锋枪,早就退出现役了。
除了05式冲锋枪,军方对64式、79式、85式轻型和微声冲锋枪,都是不十分满意的,因此,64式微声冲锋枪早就退役,被79式85式系列冲锋枪所取代,05式冲锋枪又将85式冲锋枪从军中挤走,这是枪械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枪取代旧枪,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对于步兵手中的枪械,何尝不是这样呢!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图片里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我军的一个侦察分队,仔细看里面有64式微声冲锋枪、79式轻型冲锋枪、56–1式突击步枪。
其中64式微声冲锋枪是我军第一代配备给特种分队作战的武器,分为64式轻型冲锋枪和64式微声冲锋枪,但主要在特种分队服役的还是64式微声冲锋枪,该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表现良好,多次随侦察分队完成渗透、捕俘、奇袭…任务,在作战时由于它使用专用微声冲锋枪子弹距离枪口1.5米只有84分贝,只相当于在30米处听到气球爆开的声音,隐蔽性能非常好,多次近距离开火使敌人辩不清声音的方向。
79式冲锋枪也是给侦察分队配备的装备,它的特点就是射速快,理论射速达到了1000发/分钟,这么快的射速在丛林战当中有很大的意义,林密的地方敌我双方在十几米内都不一定被发觉,突然遭遇之后就要看谁的火力密集,比拼的是就是射速,79式冲锋枪虽然只有20发弹匣,但是扣动扳机之后一秒钟多一点,就把子弹全部打出去了,十多米内要是四五支同时开火就有可能将对方的一半兵力打掉了,再加上其它火力几秒钟后再次齐射战斗也就结束了,也许连五秒钟都没有…要是不在极短时间将敌全部消灭自己有可能受到巨大的损失。
前排右一哪位战士就端着79式冲锋枪,总得来说64式和79式搭档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较大的战果,虽然说它们有这样那样的设计不当之处,但算是两件可用的装备。
85式轻型冲锋枪/微声冲锋枪,是我国在1985年定型的特种枪械,它研制的目的是替代服役时间很久的64式冲锋枪/微声冲锋枪,85式冲锋枪从外观上很简洁,内部机械结构也很简单,从理论上来说它们要比64式系列更加适合在热带雨林和风沙较大的地域作战。
85式冲锋枪/微声冲锋枪,由于设计时间较晚,可能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但数量太少,没有起到全面替代64式系列的作用,实事求是的说,我国在枪械研制方面要比世界上那些老牌的枪械研制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正所谓“轻武器不轻”,所以64式系列、79式、85式都存在设计缺陷较多,枪械在制造材质的性能较差、加工精度较差这些问题,原则上不太适合在军队中服役,所以进入到2000年之后它们都从部队退役、封存了。
但是这三型枪当中79式由于在1980年代中后期人民公安系统开始大量换装的需要,它虽然达不到部队的使用要求,但是在公安系统当中由于使用环境大部分在市内市郊,加上使用次数不多,79式的故障率不高,再加上它进入到公安系统主要是处理内部矛盾,火力持续低的问题也不凸显,在没有其它枪械可选择的条件下公安系统(含武警)较大量的订购的该枪,使它的总生产量达到了10万支左右(含部队订购的),这个数量远多余64式系列和85式系列,再加上它与54式手枪同样使用7.62×25毫米子弹,所以还是有必要让它继续发挥作用的。
当然现在的79式冲锋枪已经安装了激光指示器、战术灯、“鱼骨导轨”、光学瞄准器材…等辅助装备,射击的准确性大有提高,也更加符合新时期警用装备的需要。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当中,女民兵方队的检阅枪就是85式。
相比较于79式在公安系统当中的“第二春”,64式早已经全面退役了,85式冲锋枪也已经停产多年了,由于制造量不多它不作为部队和公安系统的主力装备使用,但枪械还处于完好状态就不能销毁只能是封存,一旦有需要它还会重新启封继续使用。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七九式轻冲,当时应该生产的比较多的原因吧,部队早已淘汰,地方公安和武警应还有装备。这枪除了单发准头还好外,一无是处,地方公安装备也是吓唬人的,谁会用?我用81_基本上都处连发位置,一样可打单发。而79轻冲(警察叫微冲,其实微声冲锋枪才叫微冲,侦察兵特装)稍为掌握不好,20发1.3秒左右全光,不伦不类,还没有护木,两个长连发后,没法握枪,烫手。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64式和85式却看不到呢?
因为特警队出镜率高 仅此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