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坦克侧面是复合装甲吗?

当然不是,只是普通的RHA均质轧钢装甲而已,侧面的空间有限,也不处于主要接战部位,所以该处一般是不做复合装甲的。

另外,我们也要初步了解下复合装甲的概念,无论是美英的乔巴姆三明治,还是以色列的多层间隙钢加玻纤,还是苏联当年的氧化铝陶瓷等石英砂复合,复合装甲的概念都已经不属于我们印象中的某种成型材料了。

“复合装甲”≠一整块坚硬的板材,它其实是一种多材料组合的工程结构,通过不同材料间的辅助作用,以及结构力学上的设计,达到帮助坦克抵挡炮弹的攻击的目的。

简单的说,“复合装甲”可以理解为拼装出来的一个元件,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现代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攻击。(所以现代复合装甲谈“等效”厚度的时候,基本就是以APFSDS攻击为穿甲参照标准的。)

上图.T80坦克的复合装甲分布

二次大战以后,坦克发展曾经陷入了一段低谷,聚能装药武器的出现让所有的坦克装甲都有点挡不住炮弹了,再加上APFSDS的发展,传统装甲彻底歇菜。所以,人们干脆发展起了装甲相当薄弱的机动性坦克,差点就让坦克退出舞台,反正无论重型还是中型全是炮炮穿,跟坦克世界普及金币弹一样,那还要装甲干啥咧?

上图.T-55剖视图,可以看到首上的装甲结构,其中采用了一种合成树脂填充

复合装甲的出现拯救了坦克,人们改变过去依靠整块纯金属材料“硬碰硬”防御的做法,有策略的应对APFSDS,以工程结构加复合材料应对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这才有了现代的复合装甲主战坦克。

上图.一辆加挂了附加装甲的伊拉克T-55坦克

复合装甲本身具有很大的厚度,它需要间隙和填料来完成整体的防护,所以这种装甲不可能做成整块的板材给坦克安上,它只能“内置”或“外挂”到坦克的重要部位。

上图.T72坦克的内部复合装甲结构

比如今天的主战坦克,不管是美国的俄国的还是谁家的,它们都只在炮塔和车首进行主要的复合装甲防护,车体侧面、后方有条件的做点局部防护,没条件的也就那么裸着了。

以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为例,它的复合装甲全安在了前方,相当厚重,甚至还在重装型号上添加了贫铀装甲板(主要做结构约束用,占比不大)。但M1的侧面非常薄弱,覆盖的是被称为“基础装甲”的RHA均质轧钢装甲,而且厚度也只有75mm,没有任何复合装甲的成分,也不存在内置安装复合装甲的可能。

但这不妨碍M1坦克在外部外挂装甲,比如裙板,裙板本身具备5MM的厚度,如果被击中,可以与内部装甲、负重轮等形成一个防弹间隙,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护力。

德国豹二坦克对侧面的防护比较具有代表性,它们使用了轻重可选的裙板配件,最高可安置5cm厚的“加重裙板”,这种装备需要辅助设备才能抬起来给坦克挂上。

上图是日本10式战车的裙板,他们也采用了厚板悬挂的方法,以提高侧面防护水准。实际上正常作战的坦克侧面投影很小,再加上弹道特性,这个位置并不是很容易被打到,仅在巷战、复杂环境作战中会受到一些影响。

除了裙板以外,坦克还可以在侧面附加爆反装甲,比如上图,这是2017年2月28日,驻扎德国格拉芬沃尔训练区的美军66装甲团(巴顿曾经的部队)1营在给M1A2坦克加装外挂反应装甲。这种装甲被称为“ARAT”,美军希望它们能为M1A2SEP坦克提供额外的城市战生存能力。

上图.M1坦克的全车装甲情况,裙板勉强算是复合结构,防御重点在炮塔和车首

而且美军还在M1A2 SEP上安装了一些特殊部位的聚碳酸酯材料,用以保护主要缝隙,使坦克在遭受简易燃烧瓶袭击时,能够拥有更大的火焰、燃液抵抗能力,这也算是一种细小的复合装甲,尽管它不负责防炮弹。

其实最喜欢外挂爆炸反应装甲的是苏式坦克,苏联对火箭弹、反坦克导弹攻击的重视,很早就行了爆反装甲的研制,如今的俄军在车体上挂满反应装甲已经是一道景观了,依靠“接触”系列装甲,坦克能获得不错的对HEAT防御。

上图.叙利亚战场上用石头、砖头做的T72侧面装甲

坦克毕竟是一种正面向敌的作战单位,除了复杂地形作战,很少有武装人员能在近距离产生对坦克侧翼的威胁,坦克相互作战更是强调正面突击,所以为了照顾正面的“盾牌”厚度,侧面也就只能放弃掉了,一面强总比处处弱要好。

现代坦克侧面是复合装甲吗?

由于反坦克武器的飞速发展,对现代坦克而言,侧面的防御基本上是无效的。即使是装备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也达不到硬扛坦克炮或导弹的水平,干脆放弃治疗,减轻重量,加强火力和机动性,将防御集中在前部,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就算真的有需要,也可以在侧面加装反应装甲。

如上图,99A的侧面只配备了裙甲。

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