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IS2坦克没有驾驶员舱盖,驾驶员在平时怎么看外面的情况?

IS-2坦克的前方拥有可开关的驾驶窗,可以刚好露个脸出来,即便关上窗盖,也能通过上面的开口看到外面的情景,当年许多坦克都是这样操作,并不存在什么驾驶难题。

有不少IS-2坦克连驾驶窗都给省了,直接在前面开个观察口了事,所以伸不出头,据说这样的坦克能节省工时,还能增加前部防御,避免舱盖成为被击破的弱点,再说那个观察口也开得比较大了。

所以IS-2坦克的驾驶员进车方式比较特殊,因为驾驶员不能从前部进入,他们只能从车底的安全门爬进坦克。当然,如果不愿意爬泥浆,想体面点钻车也可以,跟着车长从炮塔处钻进去就行了。

说起来,IS-2驾驶员的观测能力其实是最差的,他只有小小的首上观察口,而车长却拥有专门的6镜观察窗,甚至装填手都有个潜望镜,谁叫车长、炮长、装填手都在炮塔内,只有驾驶员一颗独苗在车内呢?

到IS-3就好了,直接开了个能进出的大型舱门,位置也放在了窝弹区,比-2还悲剧。不过坦克是个整体,需要人员的密切配合,驾驶员的视野虽窄,却可以通过队友的辅助和训练来弥补。不是有句话么——长了眼的坦克,瞎了眼的汽车,都多的很。

二战IS2坦克没有驾驶员舱盖,驾驶员在平时怎么看外面的情况?

你的意思是斯大林二型坦克,驾驶员在非战时驾驶,不能像我们常见的坦克那样,把自己舱盖打开,露着脑袋,甚至露着上半截身子那样开坦克,对吧?没办法,IS2坦克就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赶着赶着设计制造出来的,苏联制造一贯的作风就是无论设计还是制造,都简单粗暴,勇于大刀阔斧的劈砍一切可以或不可以的地方,在那个坦克车组成员就等在生产线边上,等着坦克下来,直接开着就赶赴战场的时刻,这种作风会发展到极致,也很好理解。坦克原则上会给每个乘员都设计进出舱门,作用是大家各走各路,紧急情况不至于互相干扰各自进出—— 主要是出。题目里说的,就是我们平时电视新闻里看到的;一辆坦克或一队坦克在行进,炮塔上是车长露半截在观察四周,车体上是驾驶露半截身子看着外面在驾驶,很悠闲的样子,这样子驾驶确实很有好处,前面一百八十多度的视界比开车还开阔,远比缩在坦克里靠观察孔看着开舒服。不过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上,不用考虑这个,那时第一要保证的是胜利,连“活着”、“活下来”,这些都是不能放台面上说的事,苏联红军的胜利里,坦克部队的胜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苏联坦克兵的胜利真的是“堆”出来的,一直到库尔斯克战役,还有被德国坦克兵大规模的打出10:1的战损比,然后惨胜的纪录,在库尔斯克之前,就更别提了,苏联坦克赶赴战场,就是赶赴生命倒计时,那些从生产线直接开向战场的坦克,存活时间都是按小时计,那还有、还需要考虑“平时”开坦克怎么看的问题?反倒是直接取消驾驶员用的正面舱盖,坦克正面整体强度得到提升,制造工时可以省出来好多,这比方便驾驶员进出重要多了,何况一辆坦克开上战场,驾驶员其实连观察孔都不要也行,他本来也没法自己掌控方向,得听车长的要求,根据车长指示移动。进坦克没什么问题,先于炮塔乘员,从他们的舱口进入即可,真在战场上,受到损伤,人还有机会逃生也不要紧,可以通过坦克底上的逃生门跑出来,那种谁先抢到逃生门出来,就可以生存,后一个会送命的戏剧性情况,真的还不至于必需考虑,坦克一旦受伤,里面乘员能不能活完全不是靠抢逃命速度来决定的,重伤坦克里的乘员活下来的人里,被战友救出来的远比自己逃出来的多,尤其重型坦克,坦克没什么事,里面乘员震晕震死都很常见,到坦克受伤…… 所以,IS2没设计驾驶舱盖,里面也很有残酷的意味,不过很多人说那时其实有很多坦克都没专门的驾驶舱门,也不是不对,当时是很多型号的坦克这么设计,但多为轻型坦克,是结构和强度上影响过大,真不方便多设计一个舱口,跟IS2没做这个舱口性质不一样。这个影响真不能小看,后来IS3上装了驾驶舱门,特么还就在炮塔下窝弹区,在红军坦克兵中一直有要求去掉这舱门的呼声呢。

二战IS2坦克没有驾驶员舱盖,驾驶员在平时怎么看外面的情况?

没有舱盖但观察窗还是有的呀……如图

二战IS2坦克没有驾驶员舱盖,驾驶员在平时怎么看外面的情况?

坦克驾驶员前方都有潜望镜,装在车体上的,也就是驾驶员的前方,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前方的道路和战场情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