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坦克具有哪些优越性能和战略用途?
水陆两栖坦克最大的价值就是“两栖”性能,特别是面对一些对长距离涉水有需求的场面时,它们将负担起从水面到岸上的攻击矛头任务,是一种能在水中进行突击的机械化装备。
可不要小看从水面到陆地的这段距离,在抢滩登陆战中,水陆坦克的能力真是极重要的。
受装备性能限制,抢滩登陆时,沉重的主战坦克根本无法浮在水面上,必须通过坦克登陆舰的冲锋输送,将其硬性的送到海滩上,继而还需要将其指挥、引导下船,一切无误后才能投入作战。可谓是工序多、手段杂,在激烈的抢滩战场上,它们既不能迅速投入火力,也不能在推进途中参与压制。
而水陆坦克就不一样了,拥有浮渡和水面推进能力的水陆坦克,可以直接通过两栖攻击舰下水进行编队突击,不需要坦克登陆舰将其一路送到滩头,自己就可以边发挥火力一路杀上岸,无疑是登陆部队中的利刃,非常利于高强度条件下的抢滩登陆。上岸后的水陆坦克可以不间断的战斗,持续提供直射火力和重装甲支援,为后续更高级别的武器上岸提供机会。
在水网、湖泊较多的地方,水陆坦克也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机动能力。普通主战坦克只能完成一定深度条件下的潜渡,水太深、水底情况太复杂,就必须通过舟桥部队进行架桥作业,如果战役中持续受到此种条件干扰,毫无疑问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将大打折扣。
而水陆坦克就没这种烦恼了,水越多它们越撒欢,假设两支坦克部队在武汉打仗,那么水陆坦克毫无疑问将占尽先机。因为它们随时可以渡过长江、汉江、东湖、汤逊湖、南湖、后官湖....天堑在它们面前完全不叫事儿,顺着水路横着就穿越了,顺着江往下漂都没问题,水路就是它们的通路。
而主战坦克必须靠桥梁渡过长江,这项工作恐怕需要一整只舟桥旅来工作,浮桥架设过程中还需要防范攻击、轰炸,部队将长时间被瘫痪式集结在岸边。即便过了江,如果还要再回来,那么又需要走固定的浮桥。更别提水陆坦克的穿湖能力,主战坦克只能苦着脸说声:“臣妾做不到呀!”
水陆两栖坦克具有哪些优越性能和战略用途?
水陆坦克不仅能在陆地上行驶、作战,还可在水上行驶、作战, 主要用于强渡江河、泥沼地和近海登陆作战。因为水陆坦克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所以能在水中浮动。有的利用特别履带划水前进;有的用螺旋桨推进;有的用喷水式推进器喷水前进。每小时可超过10千米,能抗三四级风浪,被称为“水中蛟龙”。现代坦克都具有潜渡性能,一般只需15—30分钟的改装,就可以通过水深4—6米、流速每秒1.5米的水障碍。坦克潜渡时,由炮塔顶上的气筒供给车内空气。车内每个人都备有潜水面具,当坦克因故进水时,仍然可在车内坚持一二小时。有些中、轻型坦克还备有围帐, 防止水透入车内。坦克排气主要靠单向活门,发动机的废气就可直接排出,排水过程中不能倒流进入发动机。在水中驾驶坦克,虽则有罗盘装置,可以大致找到方向, 但主要靠岸上指挥。一般使用坦克车内的电台,由指挥台直接指挥驾驶员。先进的坦克还可以用闭路电视系统直接驾驶。
坦克浮渡时是靠什么装置推进呢?有的是靠水上推进装置;有的是直接利用两条履带划水;有的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水上推进装置是用来将发动机传来的动力转变为喷水推力,使坦克在水上航行的装置。
坦克的水上推进装置有两个,分别装在坦克后部的左、右两侧。坦克入水前,打开水门,挂上水档,发动机动力由分动箱传来,带动左、右推进装置中的推进器旋转。入水后,水由车体底部进水道吸入,经叶轮进入推进器体,在导流片的作用下,水的螺旋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以高速从尾喷管喷出,产生推力,推动坦克前进。倒车时,水门关闭,水由倒车水道向侧前方喷出,使坦克倒退。关闭一侧水门时,从倒车水道喷出的水流与另一侧水道往后方喷出的水流形成力偶,使坦克以最小的转向半径向关闭水门的一侧转向。
坦克也可以利用履带划水前进,其简单原理如下:履带转动时,下支履带划水产生推力;上支履带与翼子板形成水道,翼子板前低后高,后部翼子板有导向水栅,下支履带转动时带动的水流通过水栅也产生推力。上支履带划水虽产生阻力,但与下支履带和导水栅产生的推力相比小得多,使坦克得以在水上行驶。用履带划水推进的坦克,在水上转向、倒车的操纵与坦克在陆地上行驶时的操纵相同。
能浮渡的坦克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越渡江河的。浮渡前,需对车辆密封。选择浮渡场地,使坦克的入水角不大于20°,出水角不大于25°,涉渡河岸的坡面土质应坚硬。河道水流速度应小,水面窄。在浮渡的线路上,不得有凸出的礁石、浅滩及水生植物等障碍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浮渡迅速,而且可以保证浮渡安全。现代坦克浮渡的最大速度一般为6~12公里/小时。
大多数主战坦克由于太重而采用潜渡。潜渡是利用辅助设备,坦克沿水底行驶,通过水深没过车高的方法。现代坦克都自带潜渡附加设备,如进气筒、密封装置、救生衣和潜渡呼吸器等。
坦克潜渡前也需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对坦克进行密封,如必须将门、窗、孔、口等处用的密封装置安好。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如座圈等,都要用橡胶充气带加以密封。将3~5节直径不等的圆筒组合成进气筒(一般高约5米左右),安装在车长出入窗口的座圈上(也有的安装在装填手出入窗的座圈上),四周用钢丝绳拉紧。空气则由此进气筒进入战斗室,供乘员使用,并通过发动机隔板上的活门进入发动机室,供发动机使用。发动机废气通过排气管上的单向活门排出,单向活门保证当废气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将活门顶开。当水下停车时,废气压力下降,活门自动关闭。并且要勘察水底,选定潜水地点,水底土质应保证坦克有足够的牵引力。坦克在水底运动时,不易掌握方向,需加强指挥、联络,并安装航向仪。此外,由于水浮力的影响,压在河底的重量减小,使转向阻力减小,在急流中易产生自动转向而偏离预定方向。也有可能使履带发生滑转,而使坦克难于前进或上岸困难,这些,也是坦克潜渡时必须注意的。
潜渡时,一般车长位于进气筒上部,通过车内通话器和无线电台,与车内、外保持联系。一旦车内进水,车内乘员可用潜渡呼吸器进行呼吸。同时在战斗室和发动机室内,还装有排水泵,用来排除潜渡时进入车内的水。
水陆两栖坦克具有哪些优越性能和战略用途?
百夫长来回答你的问题
水陆两栖坦克的优越性和战略用途有哪些?
两栖坦克的优越性是相比陆战坦克,其独特的性能注定要比陆战坦克拥有更多的使用价值。
显而易见的就是两栖坦克可以涉水泅渡,对地形的适应性更为强悍,战略用途这一块主要是登陆作战,相比冲锋艇拥有更高的防御性和攻击性,登陆后又可以作为陆战主要火器使用,战略价值非常高。
当然,水陆两栖坦克也有一定的缺陷性。
一是作为两栖坦克,其质量一般不高,也就只能作为轻型坦克,皮薄馅大是所有轻型坦克的通病,防御性能相对较差,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反器材狙击步枪都可以穿透它的部分装甲,更别提一些主流的反坦克火器了,这在登陆后的作战里边会造成一些伤亡。
二是作为两栖坦克,其在具备装甲防御性的同时,在水中就失去了快速机动的能力,转弯等一些规避动作做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在渡海或者渡河过程中容易遭到地方重火器打击。
三是作为两栖坦克,为保证其良好的浮力,通常体积要比一般的轻型坦克要大一些,作为作战目标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隐蔽了,也增加了其受攻击的可能性。
目前很多军事强国都在针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加强整改,比如采用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装甲,减轻重量的同时又增加了防御性能,还有就是采用更为强劲的水上发动机,增加两栖坦克的快速机动性等等。
整体来说,水陆两栖坦克算是一种很好的渡海登岛作战力量。打个比方来说,在渡海登岛战役中,你是喜欢坐冲锋艇还是坐水陆两栖装甲车或坦克?答案显而易见。
百夫长答题完毕,抱拳致敬!
水陆两栖坦克具有哪些优越性能和战略用途?
“水陆两栖坦克”故名思意就是陆地和水中都可以使用的一种军事武器装备,关于这个问题,在此我也想和大家共同交流略谈一二!
一,随着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武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坦克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其中水陆两栖坦克就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它是靠自已的浮力飘在水面上的,然后靠自已的另一套独立的推进器前行,它有密封的车体运作系统等,号称“水中姣龙”,是抢滩登陆的尖刀利器,攻防兼备于一体的军事装备。
二,它本身自带的有高空平射机枪,突击防御周边及低空移动目标,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突击性,密封的浮力系统,可以在任何水域里行进作战,车载炮塔可360度旋转,炮口能上下摆动,履带,车轮均可灵活转动,所有舱门均可转动打开,防浪板可以自由打开或关闭,远距离可重炮攻击。它由于体形大,不便于隐蔽,水中行驶速度慢,防护能力弱等也容易受到功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