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一下俾斯麦级的380mm炮吗?
俾斯麦是二战全面爆发前,1932年设计的一型大型战列舰。德国人设计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海洋上抗衡法国海军,并能在大西洋范围独立进行远洋行动。德国人为造这艘船,动用了极大的政治力量,他们在1935年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要求英国放开限制德国海军的总吨位到英国舰队吨位35%,此时让绥靖政策冲昏了头脑的英国人居然答应了。
德国随即马上加大了俾斯麦战列舰的设计吨位,并将此前“德意志级”和“沙恩霍斯特级”的一些造舰经验应用起来。比如俾斯麦的380mm炮,最早德国人是准备应用在“沙恩”上面的,但因为受到条约限制和国际压力,最后不情不愿的换成了9门280mm主炮。
俾斯麦最终圆了德三的战列梦,52倍径 38cm SK/C-34主炮采用双联装炮塔放置,全舰共布置了8门,炮塔为前2后2均衡放置,每座炮塔重1100吨。同样口径的舰炮上一次在德军出现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伐利亚级,它也采用的是双联380mm,不过长径比为45倍,二者没啥关系。
(顺带说句,网上有些地方说俾斯麦炮是47倍,实际上此炮英制换算是48.5x,德规是51.66x,四舍五入算是52倍)
其实从俾斯麦380mm主炮那三节套管的风格就能看出,这又是克虏伯公司的杰作。克虏伯公司善于做巨炮,1934年他们接受了研制巨炮的订单,1939年成功生产出符合规定的产品。仅这一门火炮就单重110700公斤,长约20米。
不过克虏伯三节套管结构也带来很多问题,这种制造方法其实是降低工艺难度与节省使用成本的做法。像“多拉”、“古斯塔夫”大炮也是这种结构,只要打坏一段,可以单独更换那部分节管。但问题也极为突出,火炮接缝会造成极为麻烦的膛内污浊与腐蚀,还会挂铜。380mm SK/C-34炮的膛线为90条,深度4.5mm,宽度7.76mm,长为15982mm,整个火炮身管长17.86m,内膛容量31.9L,一次可装发射药212公斤,承受180-210发的炮击。
对了,这门炮因为高仰角,所以具备对空射击功能,可以通过主炮发射定高炮弹攻击空中目标。
等到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正式竣工,俾斯麦刚下船台就开始了急切的战斗准备。但与同期的超级战舰相比,380mm的“德意志之梦”在口径上已经落伍了。不过,秉承着德国人的工业精神,这门口径稍小的380mm反倒拥有同期最高的3发/分钟射速,再加上德国人一贯的快速轻弹丸,俾斯麦成为一艘威力稍低,但可以靠精度、火力来补的战舰。
这也是俾斯麦能与多艘战舰长时间周旋的因素之一,依靠主炮快速精准的火力,再加上优秀的抗沉性能,俾斯麦在尾舵被航母载机打坏,几乎失去航速的情况下硬怼了“英王乔治五世”、“罗德尼号”、“皇家方舟”等大群英国海军围攻。
5月25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俾斯麦更是通过380mm大炮,在开局6分钟内就击沉了大英皇家海军的骄傲,功勋战巡“胡德号”。一战时期的老船胡德号脆弱的装甲没能抵挡住德国巨炮的轰炸,被直接命中弹药库造成殉爆,化作漫天飞雨。
不过俾斯麦自己的表现其实也不算太好,5月27日的最后一战中,它的炮塔在15分钟后就开始纷纷被炸飞,30分钟后基本失去抵抗,然后英国军舰围着俾斯麦炸了几小时,绝望的德国船员自己打开了通海阀。
弹丸性能上俾斯麦的380mm相当吃亏,德国弹丸普遍过轻,同时期英国海军的15英寸弹丸普遍超过1900磅,意大利、法国等国都一样,美国的16英寸足有2700磅。而俾斯麦的只有1700多磅。
俾斯麦沉没后的德国海军遭受到重创,元首大发雷霆。无奈的德三海军只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当时俾斯麦的姐妹舰“提尔皮兹”还在继续建造,因此德国也铸造了不少同型380mm炮。有6门预计为沙恩级的“格奈森瑙”号装备,但格奈森瑙后来与沙恩霍斯特号在6月份的军事行动中先后被鱼雷重创,匆匆拖回港的两艘军舰最终都没有来得及被改装380mm。
这个时候邓尼茨的“狼群战术”闹得正欢,他让元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廉价却能效比更高的潜艇成了座上宾,靡费颇大却无法对交通线造成太大威慑的水上舰队让元首愈发的厌恶。
到1942年,格奈森瑙号在港口中遭遇英军大规模轰炸机群攻击,船头被整个炸烂。这次维修花了1年时间,德军曾经希望能加长船身,然后直接换上380mm炮,但上面没人下面谁能办事?哪怕大炮造出来也白搭。
更倒霉的是1943年12月26日沙恩霍斯特号在阿尔塔峡湾被英国舰队围殴沉没,格奈森瑙号从此成为被冷落的废物,再也没有380mm炮等着它。
为了不浪费造出来的大炮,这些为格奈森瑙预备的380mm炮便被移送海防,作为“大西洋壁垒”的一部分。德国人将这种巨炮稍作修改便制造成岸防炮,寄希望于它们能对付登陆时的盟军船舶。
然后,没然后了。
王司徒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能介绍一下俾斯麦级的380mm炮吗?
根据下列书籍中的记载
在820m/s 初速度下,当炮弹质量为800kg时,该380mm火炮的射速为2.4发/分钟
仰角最大30度,射程34.2km,在10km的穿透深度为510mm,20km的穿透深度为364mm
25km的穿透深度为308mm,其中穿透为350mm时的距离的21km。
下面是对于280mm,350mm,380mm炮的对比
谢谢阅读
能介绍一下俾斯麦级的380mm炮吗?
首先很感谢你的邀请!
说炮之前,咱们先聊一聊这艘战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保守的技术因此依然采用了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总体设计,原计划使用350毫米口径炮,但元首希特勒要求使用380毫米口径炮。因为俾斯麦采用穹甲布局,导致舱室利用率不高,核心舱高度很低。为了完成航速指标必须拉长动力舱段,座圈就会往首尾方向挤,为了保证防雷层深度只能压缩座圈,使座圈的宽度不足以上3联装15寸炮,且设计俾斯麦级时为了尽快拿出能立即开工的设计,重新设计一个三联装15寸炮塔显然也是不允许的,直接照搬一战现成的设计就成了最省事的选择。因此俾斯麦号最终设计单炮塔是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共4座炮塔的战列舰,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甲板各布置两座。
俾斯麦级主炮可发射重800千克的被帽穿甲弹和高爆弹,穿甲弹和高爆弹的长度均为1.672米,其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主炮最大理论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为3发/分,最大仰角射速为2.3发/分,达到同期战列舰的前沿水平,最大射程为36520米/30度,炮口初速为820米/秒,在射程为35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170毫米的德制水平表面硬化装甲。主炮俯仰角度为-5.5~+3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5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6度/秒,射击时的火炮后座距离为1.05米。装填角度为+2.5度,装填机构采用的是半自动装填方式装填。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性能并不优秀,威力在各国列强的15吋舰炮中基本垫底。
能介绍一下俾斯麦级的380mm炮吗?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建成的最大战列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哪个战场与军种,都崇尚巨舰大炮,而卑斯麦作为同时代冰继承一战理论的战舰,在二战中,甚至比大和号和依阿华级的战列舰还要好。
塔最大的亮点就是他的4座SK-C34型52倍口径380毫米双连装火炮这些主炮的射速能达到三发每分钟,在海战中这些都能取得获胜的优势,性能很先进,在中远距离交火都能占上风,很可惜德国海军在二战开始才开始重新实践,导致经验不足,结局和大和一样,独自一艘被敌空军狂轰滥炸,最终结束了它短暂的辉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