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不是完全不能挡,人体挡子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指望理想的射击情况下人体能挡住枪弹,纯粹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罢了。影视剧是为了情节和动作语言,这与电影里几乎颗颗地雷都是松发一个道理。
比如上图的230格令.45 ACP弹,这型子弹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11.43mm 柯尔特手枪弹,勃朗宁1911用的就是此物,属于杀伤力比较大的手枪弹。
可以看到.45 ACP1枪穿透了13英寸(约33厘米)的模拟硅胶,5枪中有一枪产生了击穿,达到了16英寸(约40厘米)的距离。
上图的为124格令的9mm帕拉贝鲁姆弹攻击图,这种弹速度有320~344米/秒,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手枪弹,9mm的鲁格或帕拉贝鲁姆被大量应用在各种手枪、冲锋枪上。我们看到它的穿透能力比11.43mm的要强,5枪数据达到了19英寸(47.25厘米)的长度。
但勃朗宁M1911正是因为弹丸出色的停止能力出名。
要是按照美国的USA NIJ 0101.04 防弹衣标准,从弱到强分为Ⅰ级、ⅡA级、Ⅱ级、ⅢA级、Ⅲ级、Ⅳ级,上面两款子弹最多达到Ⅱ级,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勉强打穿ⅢA级防弹衣。
然后我们可以参考下人体的厚度,可以看到,平均男性胸厚为261毫米,女性为260毫米,还不够一张A4纸长(210x297毫米);这要是遭到勃朗宁M1911或者92F的射击,在比较优良的有效射程内,无论男女,胸部都会被子弹轻易贯穿。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概念,为的是让大家能更直观的了解下子弹的穿透能力。如果有港片中那种近距离的室内对战,人体盾牌根本毫无价值。
我们结合上面两款子弹的数据,可以粗略的设定几种枪支和穿透数据:
.45 ACP的M1911、HK45 穿透能力330-400厘米
9mm 鲁格弹的M9、MP5、G18 穿透能力470厘米
好吧,人体挨这些枪的有效距离射击,无论如何都是挡不住的。
之所以强调有效距离射击,是因为子弹射击并不光靠理想穿透数据来算,还应该参考入射角度、射击距离、弹头类型等等数据。譬如射击的是一把莫辛纳甘1944步枪,50米距离你拉仨人都挡不住。或者射击你的是一把采用空尖弹的M9,那么距离稍远点,这枚子弹多半会在盾牌的体内形成大蘑菇,打不到你身上。
此外采用霰弹的霰弹枪也很难穿透人体打伤你,不过你怎么知道那枪里不会射出独头弹呢?或者我选用一把14.5mm的58式高射机枪,你站1000米外拿两头猪挡着都没用。
其实战场上许多拿尸体挡子弹的情况很多,但这种行为许多都是没办法的事,且大多是为了形成战术遮挡的目的,因为敌方在找不到射击目标的情况下,杀伤效率会减低,甚至会因为战事急迫,迅速的转换射击对象。
所以说啊,枪战片信不得,电影只是为了卖帅而已。车臣战争时俄军的BTR70装甲车连AK的钢芯弹都防不住,吓得士兵们宁可坐车顶增加闪避几率,也不愿意躲车里来个防御力+9,人体难道比装甲车还靠谱?
1997年的洛杉矶银行劫案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手持AKM的劫匪与32个警察正面枪战,结果付出了10名警察,7个市民受伤的代价才取得胜利。
劫匪使用了弹鼓和非法途径弄到的钢芯弹,躲在汽车后面根本没用,许多受伤的警察都因为这个原因负伤。试问人比车还硬么?
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人体挡子弹、或者站在树后挡子弹、又或者用桥车挡子弹,这些场景有一定道理,但是过于扯淡了!
这些桥段用于挡挡普通手枪子弹还是有可能的。就拿54式手枪来说25米内能击穿3毫米的钢板,10厘米的木头,击中人体内部的骨骼是穿不透的。如果是近距离就能贯穿,你看那些手枪走火的事故近距离都能击穿大腿。看过美国人做的实验,10米距离用手枪击穿了3块5厘米厚的木板,最终嵌入第四块木板。
步枪威力大,基本上都能穿透。拿AK47来说,近距离防弹衣都给穿透了。看过美国做的一个实验,用AK47打两头猪,大概30米距离,子弹完全贯穿第一头,第二头也差点穿透;还有一个实验,用苏联二战时候的纳甘步枪(苏军主力步枪)对着10米开外人体粗细的树木开火,最终子弹没有击穿。不同威力的步枪,穿透力不同。一般要想用树木躲避子弹你怎么也得找个20厘米以上的。木门是肯定挡不住子弹的。
再说说用轿车挡子弹,很多人觉的轿车应该很硬,其实轿车很容易就穿透,只要别击中发动机这种地方。我以前在生产轿车内外饰的公司上过班,轿车内外饰基本上都是PP料做的,就是塑料,车门外面就是层很薄的铁皮,里面就是塑料,用手枪都很容易贯穿了。别说大口径步枪了。用自动步枪能把轿车打成筛子。普通桥车基本上挡不住子弹,手枪离远点有可能,毕竟手枪威力小点,穿透力相对要小。
电影中的场景就是为了达到视距效果,让人看起来过瘾。如果像某些神剧,被子弹击中主角屁事没有,照样拿枪突突就显得智障了!
我是铁血步兵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一些枪战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桥段:当敌人的枪口已经锁定住主角,就在开枪的那一瞬间,“负责”挡子弹的那个人及时发现,迅速扑向主角,为其挡住了致命的一发子弹,自己却因此丧命。
其实这样的桥段可信性并不高,我们先不说人体是否能挡住子弹,就拿反应速度来说,一般人也不可能那么快,毕竟手枪的初速一般都在200米/秒以上,用它击杀20米左右的目标子弹只需飞行0.1秒,所以说当子弹射出去的时候,一般人是反应不过来的,更别谈去挡子弹了。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某人事先发现对方有开枪的意图,然后下意识的反应过来,还是有机会完成挡子弹这个动作的。
人体能否挡住子弹,也是一个应该讨论的话题。子弹的杀伤最主要是靠动能传递的,有一项试验表明,拿5.8毫米子弹对距离七百米处3.5毫米厚的A3钢板射击,穿透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人体不能挡住子弹,随着枪械的进步,现在最先进的防弹衣都无法挡住现代突击步枪中近距离射击。在抗战时期,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穿透力很强,击中人体后往往一穿而过,形成贯通伤,此枪一发子弹在一定距离内击穿几个人都不在话下,这样看来,人体挡子弹的桥段根本经不起推敲。
当然,人体还是可以挡住手枪弹的,毕竟它的威力有限,一般来说,子弹击穿人体后是处于翻滚状态,威力受到削减,而且人体的结构不同,子弹的弹道还会因此而改变,所以被击穿人体后的子弹击中后,往往不具有致命性,这么说来,人体挡手枪弹还是可以的。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这种滥俗桥段只存在于低成本影视剧中。被挡子弹的一般都是影片中的主人公,而挡子弹的要么是主人公的情侣,要么就是主人公的下级,总之,为了凸显主人公的伟大人格魅力,并使剧情得以延续,导演一定会指定某个角色慷慨赴死,去挡这一枪。
且不说人体挡子弹的物理可行性有多大,单就封堵射击线路这一步而言,没有丁俊辉那样的预判能力和博尔特那样的起跑反应速度,就根本做不到。因为普通人从视觉到动作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在事先不知道敌人何时开枪以及向何方射击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必然会成倍增加。而职业枪手从拔枪、瞄准到击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0.5秒,挡子弹的人即使具备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也很难在0.25秒的时间内飞身到位并准确封堵住子弹飞行路线。
某些神剧里面的挡子弹桥段就更加离奇了!只见敌人的枪口已经牢牢锁定主人公,然而,就在枪响的一刹那,负责挡子弹的角色仿佛施展了“凌波微步”,从几米以外的地方飞奔过来,准时出现在枪口与主人公之间。这就明显是在愚弄观众了!要知道,步枪的初速一般都在700米/秒以上,手枪初速最慢,但也都能达到200米/秒以上,这说明子弹飞过10米射程最慢只需0.05秒,而人类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在0.05秒时间内飞奔10米以上距离的。所以说,从相对速度的角度来分析,挡子弹桥段根本经不起推敲。
此外,挡子弹也要看清敌人用的是什么枪,不能毫无顾忌地一概封堵,有的时候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对于9毫米以上的大口径手枪,舍身挡子弹的做法是可行的,因为这种子弹击中人体后存速很小,不会形成贯通。但对于步枪,特别是小口径步枪,配角挡子弹有可能给身后的主人公造成更大的伤害。由于具有较大存速的步枪子弹在击中前面的人体时,仍能维持其飞行稳定性,仅仅给前面挡子弹的人留下一处贯通伤;而当子弹穿过前面的人体,击中影片中的主人公时,飞行稳定性已经丧失,子弹进入体内迅速发生翻滚,形成空腔效应,使后面的人瞬间毙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或许小威力远距离的某些子弹不能穿过人体,但绝大部分近距离(挡子弹一般也就是几乎面对面的距离)发射的子弹足以穿透人体。有视频用手枪射击模拟人体的猪肉和明胶,完全可以穿透。所以挡子弹成功概率很小,除非是小威力子弹或者某些通过变形或破碎刻意降低穿透力的子弹,比如空尖弹,又恰好击中骨头。
你是如何看待影视剧里人体挡子弹桥段的?
身不由己。为了战争的胜利。总会有牺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