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战斗强悍的日本零式战机为什么现在会不受重视?

瞧这问的,二战时代的零式现在为何要受重视呢?一没技术二没颜值三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要重视也就一些日本人重视。

况且零式战机并非现在一些文学和影视中宣传的那么“二战无双”,这种战机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技术,设计师掘越二郎是一个崇尚“轻量化”的设计师,它从鲭鱼的骨架上获得灵感,将极端轻量化的设计风格应用在新战机上,通过使用新型硬质铝合金和在机件上疯狂打孔减重,这样才诞生了后来的零战。

所以说,零战是一种非常极端化的战机,过分追求轻型获得优越机动性的同时,它的机身也脆弱不堪,很容易被大威力的机枪机炮撕裂。甚至某些高过载的机动零战飞行员必须拿命来做,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让机身解体。

零战的最初试制版本A6M1十二试舰战,就出现过实验中的飞行解体问题,飞机在空中整个垮成了零件,试飞员当场摔死。日本人是至今都没有查出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但觉得“轻量化”搞过头的日本海军又舍不得新战机下马,随便让掘越二郎等人找了个小翼平衡片的过错,做了个强化后翼梁就把问题揭过了。

当时的的日本海军急着需要96式的替代品,还希望能把陆军压一头,所以为战机的研制一路开绿灯。同时三菱公司也希望能强化自己在造舰和舰载机方面的配套影响力,顺带踩中岛公司,故而任由掘越二郎发挥“天才”,可以说零战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作为日军主要的舰载机,零战在二战中确实辉煌过一段时间,一度造成了“零式的灾难”。但随着世界强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力,日本人的工业短板很快就显露出来。笑傲江湖的零战也就嘚瑟了一两年都不到就让人踩得稀里哗啦。

而且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遭遇零战的惨败并非战机之过,陈纳德的飞虎队在中国通过老式的P40战机证明了战术对飞行作战影响很大。正是因为采用了一战式的落后空战方式,盟军才在零战面前翻了大车。后来改进战法,战机也更厉害后,零战系列基本被揍得满地狗爬。

自从零战二一的神话过去以后,这个系列的战机仍然研制了很多新的型号,也统统将“零式”这个名字挂在上面,以至于这个名字渐渐的图腾化,成为日本人心中的一种情结。

所以日本人一见到零战就会想起那些二战虎虎生威的日子,继而间歇性的挺起被锤断的小腰板儿,满面嘚瑟的吹:“看!咱当年牛逼的时候把爹都揍趴了!”

日本人这种零战情结从二战绵延到今天,没有一刻停息过。当年的A7M“烈风”战机,日本人硬要哭着说这是“零战再生”。十几年前仿F16造出国产的F2,日本人又嚎嚎的说这是“平成零式”。21世纪“心神”战机还没憋出一半,“五代零”的喊法已经出来了。还有民间吃的喝的用的看的,总有日本人想方设法的将“零式”文化拿出来摆弄一番,似乎这样才能彰显“昭和魂”。

倒不是说全部的日本人都在搞军国主义复辟,没法子,神风敢死队接日本的地气嘛。安倍首相不是还宣称看完《永远的零》后泪目了么?对于日本一小撮军国主义复辟分子而言,“零式”可是必须重视的“军魂”。

二战时期战斗强悍的日本零式战机为什么现在会不受重视?

笔者与国内最专业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史作者Luda老师(《从零到零-日本海军战斗机史》)多有交往,对于零战有过许多探讨。因此笔者不太确定这个问题含义到底是什么?

零式战机是二战时的战机,二战还没结束时基本已经落伍,事过七十余年,从实用角度来说当然没有人会再去重视它。但是从战斗机研究的角度来讲,自新世纪以来零战不断掀起热潮。不但是在历史军事研究界,而且零战还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出现了N次,很多玩着手机游戏的年轻人都对零式如数家珍,哪里有不受重视了?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呀。

2013年日本上映的小说改编电影《永远的0》,想必大家仍然记忆犹新。从一个军事迷的角度来说,这是近年来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优秀空战影片,对于零式战机、日本航母和盟军的各种武器装备还原程度非常认真。当然,这部影片的故事基调是不怎么三观正确的。但是影片在日本掀起的观影热潮,以及本片于2015年在第3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荣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充分说明了零式的魅力。

二战时期战斗强悍的日本零式战机为什么现在会不受重视?

二战同样著名的震电风扇机不是一样没落了吗

二战时期战斗强悍的日本零式战机为什么现在会不受重视?

这都过去多少年了,难道要拿老古董放到现在来充当战斗力吗?螺旋桨时代,喷气机时代,超音速时代,隐身时代,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眼烟云,不用它也罢了,顶多可以作为博物馆收藏品或者军事发烧友收藏之用

二战时期战斗强悍的日本零式战机为什么现在会不受重视?

因为时代不同,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时的零式战机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先进战机,随后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就开始落伍了,再和现代的三代机,四代机相比就是成年人再打一个还在爬行的小孩,不过回顾历史,零式战机当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螺旋桨式战斗机,令人闻风丧胆,战力超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