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1.法国人作战思维陈旧,在军事学科的研究和新型战法的研究上落了下乘,他们始终紧抓一战的“堑壕战”思想不放,结果德国人通过从阿登山区的闪击战,轻易的绕开了法国人的工事群,又通过大规模的装甲突击应用,以“闪电战”将法国一切两半,失去纵深的法国背面是大海,正面是德军,英国人只想着跑,根本没法继续战争了。

2.食古不化的法国高层一门心思的搞鸵鸟政策,跟在英国人屁股后面“绥靖政策”。德国人扩军的时候他们发呆,德国人偷偷造新武器的时候他们装不知道,德国人出新的军事科学的时候他们拒绝,反倒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马奇诺防线”。

本来一战就没从德国那捞到什么好处,占去的工业区最后成了亏本的负担又还给德国人,一来二去法国人时间耗了、钱花了、力气使了,却没有真的强大自己的国防,更没有遏制住德国人,建设的马奇诺防线一点用都没起到,反倒把自己搞弱了。

3.法国人战争准备不足,他们先是希望绥靖政策能把法西斯的灾祸引向苏联,与英国一起出卖了诸多原奥匈帝国分离国的利益,压根就没想到德国人会如此快的发动大战。而且希特勒与斯大林都不是傻蛋,他们直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段时间内好得蜜里调油,这让英法的算盘全部落空。

他们更没想到德国人的如此迅速而且攻势毫不留情,那边刚刚还在吞吃波兰,这边顺手就是一耳光扇上了不服气的高卢鸡。法国人与德国许多军事将领一样,认为德国现在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起码得撑到1945年去,然而希特勒从打波兰开始就已经预计到英法会插手干预,抡出去的巴掌早就给法国留了位置。

4.虽然说民族特性有点扯,但历史上德国人的确是逢法必兴,法国则是遇德必跪。无论是拿破仑战争还是普法战争,法国人遇到德国人几乎就吃不到好果子,每每被搞得不是改朝换代就是改朝换代,日耳曼人似乎天然的就存在着对高卢人的种族压制能力。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普鲁士―日耳曼人尚武、服从,国家意志高于一切,远在拉丁系的法国人之上。一战后德意志蒙受耻辱,在纳粹煽动下民族主义空前高涨,举国一心雪耻复仇;同时,德军的参谋部、军界高层有先进的作战理念,装甲部队+俯冲战机、闪电战等模式屡试不爽。

反观法国,绥靖政策下国家有备无防,军事战略缺失下思想保守,战术陈旧,没有战事准备,没有强力指挥,三军没有合力,失败是必然。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1、战术理论超级落后,坦克的出现,注定法国以“马奇洛防线”为根本的防御思维注定失败。2、战斗意志,德国纳粹主义让德国士兵打了鸡血,没有打鸡血且喜欢浪漫的法国人怎么可能挡得住。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孙子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向我们展示了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然而,历史上这样的实例很多,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二战中法国是怎样被德国打败的?

一是军事思想落后,寄希望于马其诺防线

我们都知道,马其诺防线是二战中法国的一个笑话。法国潜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全长约390公里,整个防线共构筑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可谓是“固若金汤”。

法国把在一战中取得的经验——“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最佳实践。殊不知,德军出其不意,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插法国纵深。虽然有德国的“闪击战”的成功运用,但是法国不加强自己的防御准备,而把希望寄托于死板的单纯防御,则是最大的失误。

二是《凡尔赛合约》后,放松对德国警惕,军事工业发展缓慢。

英法等国为了遏制和惩罚一战后的德国,与战败的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陆军只保留十万人,把德国分的是七零八落,还要索赔巨额的经济赔款。通过这样的手段来阻碍其军事工业的发展,避免再一次的战争。有了这些制裁,法国可以高枕无忧的生活,于是放松对德国对戒备,尤其的军事工业的发展。以至于二战爆发时,法军的装备很多是一战时期的装备。

反观德国,《凡尔赛合约》让高傲的日耳曼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掠夺性的制裁严重伤害了德国人的感情,从而激起了全国上下的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遭受打击最重的军人、军工企业界和军事科学家更是不约而同的朝着反抗条约、重振德军的目标开始奋斗。科学界优先向军事和兵器工业倾斜,他们优先研发兵器,德国人就是想通过再一次的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恢复民族自尊心。

三是部队建设落后,兵员素质差。

德国入侵法国后,法国上下顿时手忙脚乱,由于法军兵员严重不足,法国就临时征集了150万士兵,紧急调往对德前线。然而,这些新征集的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军事训练上严重不足;另外在装备上,差距也很大,平均两名士兵才有一把枪,弹5发。空军更是严重落后,与德军战机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由于法国没有制空权,在德军闪击战的进攻之下,法军一败再败,最终投降。

结语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早在2000年前的孙武就已经告诉后人,重视战争,重视对战争的研究和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胜负往往在一错之间,最薄弱之处却往往是最被忽视之处,古今中外,在这上面失利的战役不可胜数。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法国人不想让战争毁坏家园,让人民生灵涂炭。所以一但阻止德军入侵的军事防线(马其诺防线)失去作用,法军就在政府的授义下放下武器投降了。这才得以让法国没有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

二战时法国拥有140多万军队,为何对战德国一败涂地?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损失惨重,国民经济一路下滑,政府和老百姓不愿意再打仗,他们希望容忍一点,退让一点来换取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都伤亡惨重。英国和其他战胜国一样坚决要裁减军备,因为他们以为再也不会有敌人出现了,发展经济才是当前的第一要事。

二战之前,法国是世界第五强国,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实力都非常强。当时,只有美国和德国能打败它。二战之后,法国的态度就是消极避战,直到被德国以“闪电”的速度打败,英法联军德盲目自信,德国先进德战术,使得英法联军节节败退,被赶到了英吉利海峡,之后法国就投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