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二战时期的燃烧瓶,有个独特的名字“莫洛托夫鸡尾酒”(Molotov cocktail)。

话说当年苏芬战争,苏联采用采用了一批飞机投掷的燃烧弹轰炸芬兰,要挟芬兰屈服,这些燃烧弹不少伤到了平民。但当时的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却当着记者的面扯淡,说苏联没有空投什么燃烧弹,那些被空投下去的东西都是面包篮子。

缺少反坦克武器的芬兰人,为了回敬苏联人的“面包篮子”,便参考了西班牙内战扩散出去的一些经验,使用玻璃瓶装的汽油,加上一些白糖、橡胶、黄磷,美其名曰“敬莫洛托夫同志的鸡尾酒”,结果后来有些记者发电报嫌长,便缩短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以讹传讹,名字便被固定下来。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其实遭遇了两次“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损害,一次是苏芬战争的林海雪原,被点燃的苏军坦克让树林中充满了烤肉的味道。

另一次则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苏军第11坦克旅与第149摩步团,以及1个蒙古骑兵师奉命进攻日军,但部队轻敌冒进,遭遇了破釜沉舟的日军64联队的伏击,坦克部队在燃烧瓶下损失惨重。

日军64联队当时侦察到数百辆苏军坦克滚滚而来,大草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他们情急之下用搜罗到的玻璃瓶制作了1200个个简易燃烧瓶,并在苏军的必经之路两侧挖了无数个埋伏的散兵坑。等到苏军人马一到,日军燃烧瓶配合前方总攻纷纷甩出,顿时拥有133辆坦克的11坦克旅有77辆坦克化为灰烬,坦克旅的旅长雅克夫列夫和149摩步团团长苏米偌夫统统做了冤魂。

吃了这种大亏的苏联,哪里还会把“莫洛托夫鸡尾酒”不当事?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他们迅速的将这种简易燃烧瓶生产并普及开来,成为步兵凑凑合合的反坦克手段。这些东西可以工厂制作,也可以阵地前临时做,连儿童都会生产。

但是“莫洛托夫鸡尾酒”对付德军坦克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德军的“闪电战”对突击速度要求的非常高,装甲掷弹兵与坦克的配合超过了之前那些缓慢的“坦克支援步兵”战术。再加上苏军并不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战防炮、加农炮、自行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地雷、手雷多的要命,坦克的数量更多,小小燃烧瓶,只能算是战争中的一些添头罢了。

不过苏联仍然在战争最艰难的时间里制造了大批“莫洛托夫鸡尾酒”,它们不少并不像我们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点布条再扔。工厂封装的鸡尾酒不需要点火,只需要摇一摇、晃一晃,均匀那些溶液和沉淀,然后使劲砸出去就行。靠布条点火的多半是阵地上临时制作的。

瓶中的黄磷遇到空气会迅速自燃,碎溅出去的汽油、煤油会迅速被点燃,融合在其中的橡胶会产生令人窒息的浓烟和附着力。这些东西即便烧不穿坦克装甲,也会随着坦克的缝隙往内部滴漏;浓烟会阻隔视线,并造成强烈的窒息,逼得他们不得不钻出车外。如果火焰不幸引燃坦克的燃料或发动机,这辆战车神仙也救不了。

另外一种“鸡尾酒”采用的是更简单的浓硫酸点火法,安全性方面稍稍高出黄磷瓶不少。它的瓶身外缠了一些薄薄的铝管,管内填充浓硫酸。瓶内装的是汽油和成比例的水,当瓶身砸到硬物上破碎时,铝管破裂,硫酸溢出,遇水放热,高温点燃汽油。(总感觉不靠谱)

德国坦克与美国一样,多使用汽油发动机,而且不少车喜欢发动机前置,这位“莫洛托夫鸡尾酒”的使用带来了非常多的有利条件。然而不少苏联兵认为燃烧瓶拿来对付坦克很危险,在敌方有优势步兵伴随的情况下,远不如其它反坦克手段灵活。

苏军自己的统计后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燃烧瓶太重,投弹需要靠近到至少10米以内,这种距离与送死根本没什么区别,无论是坦克机枪,还是掷弹兵们的MP40都能轻易让这些燃烧瓶投掷手见阎王。而且一辆坦克起码需要平均4-5个燃烧瓶才能真正烧毁,10个投掷手只能回来一个,这样一辆坦克需要派出30个战士去烧,太得不偿失了。

所以后期燃烧瓶渐渐淡出了反装甲视野,面对坦克冲击时你根本无法使用。堆放在战场上的燃烧瓶,还会很轻易的在炮火袭击中碎裂,制造出不必要的伤亡。

美英军倒是也用上了这种武器,毕竟对付坦克的手段多一种是一种,而且它拿来烧人也不赖。

苏军就喜欢拿燃烧瓶对付德国的步兵,烧人和烧车没啥区别,特别在一些狭窄的巷战环境中,燃烧瓶拿来打坦克?简直浪费!这些大火和浓烟能一口气做掉好几个德国兵,用起来无声无息,只需要从高处往下丢个瓶子而已,倒霉蛋不一定被烧死,但半死不活浑身焦黑岂不是更好?

因为经常性的遭遇苏联人燃烧瓶的袭击,德国人对这种行为非常愤怒,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也只能以瓶对瓶互相扔咯。

英国人在1940年的时候被打得一穷二白,正在奋力爆兵中,因此燃烧瓶也被当做了重要的武器生产。上图是英国44步兵师的工程师们用本土的啤酒瓶生产“莫洛托夫鸡尾酒”,就靠这些东西抵御德国入侵了。

因为燃烧瓶对付坦克越来越没用,二战后美苏就已经停止这方面的研发,反坦克武器丰富起来以后,更是没用了燃烧瓶的用武之地。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坦克、在二战时期“闪亮登场”是现代机械化机动作战的发展初期阶段、二战时期的坦克具备了防弹性能、但是,那个时期的机械制造整体水平也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坦克的“三防功能”远达不到今天主战坦克的水平。二战时期的坦克动力大多数采用直列式水冷汽油发动机或者柴油机、坦克发动机舱防护性能较差、甚至于为了给发动机降温还开了散热百叶窗、这就给“燃烧瓶”打击坦克创造了机会……燃烧瓶-一种简单的攻击性“土炸弹”由汽油或者酒精以及可燃烧液体为主要“可燃物”组成。“燃烧瓶”对二战时期坦克造成损害主要集中的有效部位、发动机舱、外挂油桶、油箱,“燃烧瓶”与坦克碰撞破碎燃烧液体顺缝隙流入发动机表面可引燃发动机电器线束、各种管路进而引燃整个发动机、二战时期的坦克自动灭火功能基本上不具备、坦克成员一旦忙与救火🔥或者下车失去防护、非死即伤……(俄罗斯二战战场“出土”的燃烧瓶)二战时期“敌我双方”都采用过这种简单防御+主动攻击的手段对付对方的装甲集群。“燃烧瓶”虽不能直接对装甲车、坦克造成杀伤力、间接辅助打击敌方坦克还是起到巨大作用。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大规模的坦克战,就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双方动辄就是成百上千辆坦克的大决战,打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

航弹、地雷、战防炮、火箭筒,甚至大口径高射炮等都是坦克的天敌;此外,土制的燃烧瓶,被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也成了对付坦克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在巷战中无处不在,被其摧毁的坦克多到不计其数无法统计。

在一瓶欧洲就地取材的烈酒中,塞进一段浸过油的布条做引火,待来犯的敌坦克经过时估计好时间,待点火以后,即可把燃烧瓶扔到坦克发动机、驾驶舱口、观瞄设等相对薄弱的部位,利用酒瓶破裂后流出的烈酒燃烧来破坏坦克;当然,战乱时能扔到坦克任何部位上就是胜利,至少坦克会燃烧,对坦克有毁损作用。

苏芬战争期间,面对滚滚而来的苏军坦克,缺乏坦克与之对垒的芬兰军队,就制作了大量燃烧瓶,用手掷或投石机等最原始的方式,大批焚毁了苏军的坦克和其他车辆,在苏芬战场上大显神威,成了苏军坦克兵的噩梦。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饱受芬兰人燃烧瓶袭击之苦的苏军,也如法炮制了和使用“莫洛托夫鸡尾酒”攻击德军坦克,对使用汽油的德军坦克,杀伤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残酷的巷战中,德军坦克就被这玩意烧的损失惨重。

由于燃烧瓶结构简单,原材料成本低,容易取得,便于制造,且使用时不受环境局限,燃烧的杀伤力大,成了战场上对付使用汽油坦克的绝佳武器。

当时的坦克,密封性能并不好,流动的液体渗进坦克内部,容易伤着坦克乘员,坦克零部件的润滑油一旦和燃烧瓶内的液体相遇会燃起熊熊烈焰,会灼伤和烟熏乘员,导致无法继续战斗,等于坦克就失去了战斗力。

据考证最早将燃烧瓶用来对付坦克的是在西班牙内战时,佛朗哥的士兵用燃烧瓶击退了共和军坦克纵队的攻击,自此这种简便易得的武器便风靡全世界,并率先在苏芬战争中被芬兰军队大量采纳,让苏军的坦克部队吃足苦头。

当然,用燃烧瓶对付坦克,也绝对不是万能的,是步兵在极度缺乏有效对付坦克武器的背景下不得不采用的无奈办法,如同步兵用炸药包和爆破筒去炸坦克没什么区别,要冒非常高的风险。

因为步兵一定伴随坦克行动,既靠坦克掩护进攻,同时也是对坦克的有效保护,防止敌方步兵用燃烧瓶、炸药包、爆破筒等简易武器破坏坦克。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坦克是战斗机器,依靠发动机驱动,因而要留有散热的较外露部位。燃烧瓶投向机器散热处,引发燃烧和爆炸,坦克就会死火并毁掉。问题是,靠近投放不容易,风险大。现代战争坦克,更是不让敌人靠近。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庞然大物也有弱点,坦克依靠强大的心脏发动机来提供巨大的动力,当然动力换来了坦克的飞驰,但同时散热一直是坦克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这也是坦克最致命的弱点。

燃烧瓶制作简单,尤其是二战时的西方军队,酒是战斗力,很容易找到的酒瓶就成为了击毁坦克的偏方利器,将酒瓶内灌满汽油,用棉布塞严实,使用时点燃棉布对准坦克后面的发动机散热格栅,在击中的瞬间瓶子粉碎,四射的汽油也就被瞬间引燃,而这些火焰就是坦克的致命毒素。

本来就散热困难的发动机再遇到极速燃烧的汽油瓶,瞬间发动机温度骤升,烧红外壳发动机彻底崩溃,失去动力的坦克成为了一辆固定目标,然而这一切并未结束,火焰继续🔥燃烧,高温下汽油管道泄露,爆炸成为了最后的唯一的选项。如果运气好直接扔到打开塔盖的坦克内部,那可真就成为了人间炼狱。

而这一切的发生从汽油瓶从手中扔出到接触坦克再到发动机停工到爆炸基本就在两分钟之内,甚至时间更短,因此燃烧瓶的威力足以令陆上猛兽坦克彻底趴窝、燃烧爆炸,坦克乘员也是更加的悲催!

二战时期,小小的燃烧瓶是如何攻克坦克的?

燃烧瓶又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最初是苏联人在西班牙内战时发明的,就是将各种易燃品装在玻璃瓶里,对付狭窄与相对密闭空间的敌人非常有用,但是让燃烧瓶大放异彩却是在苏芬战争中,芬兰人用苏联人发明的武器对付入侵的苏联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但是这玩意又在之后的苏联卫国战争对付德国人。

在早期各国的坦克都是使用汽油发动机,而汽油有着易挥发、易爆的特点,所以燃烧瓶就有着很大的作用,一般都是将燃烧瓶投掷到坦克发动机的位置,这样很容易自爆坦克发动机。但是到了二战期间除了德国其他国家都换装不易燃的柴油发动机,所以这玩意对柴油发动机的坦克作用不大。但是对于德国坦克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为什么苏联人喜欢用燃烧瓶对付德国坦克。

如果燃烧瓶直接扔到坦克身上燃烧是没有什么伤害的,因为燃烧瓶对付的是坦克乘员,除非是坦克的舱盖打开扔进去,不然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但是要是半封闭的坦克歼击车或者装甲车就不一样了,一个燃烧瓶就可以报废一辆车,不过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燃料,要知道无论是燃烧瓶的主要燃料是汽油,这玩意在战争时期可是很珍贵的,除非向苏联家里有油田或者有着很强大的后勤保障,不然就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