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采用钢制子弹而不是铜制子弹呢?
战争和军事装备,从来都需要进行成本的考量,钢壳子弹就是基于战争经济性的一种战略。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一颗NATO的5.56mmSS109弹总重12.5克,钢芯铜被甲弹头重4克,发射药为1.63克,我们不算弹头铜,那么:
12.5-4.0-1.63=6.87克。
底火重量我就不算了,就当一颗北约子弹用铜6克,1000发子弹就是6千克。
这个数字,一个士兵轻轻松松打出去。按照美军米尼米班用机枪的射速,仅5分钟就能喷出700到1000发弹药。也就是说,一个士兵5分钟仅弹壳就消耗了6公斤左右的铜。
这要是打一天呢?打一个月呢?
参考下今天的每吨铜价,谁说这打的不是血?有多少人一天赚的不够这5分钟子弹钱的?嗯,你说够?那就打60分钟。
所以说战争别光盯着那些飞机大炮导弹,小小的轻武器一样是巨大的消耗品。
虽然中国现在不缺铜,造子弹和打仗的铜与工业用铜比起来只是冰山上小小的一角,每年用在电网建设上的铜都是天文数字,但每一颗子弹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想要军事现代化,想要挤出资金搞建设,想要维持部队训练的经济可持续,不在弹药成本上下点手怎么行?
我们必须承认,真正促使中国发展钢壳弹技术,就是因为当年用不起铜。铜一直比较昂贵,国计民生方方面面都需要节省资金,部队的弹药方面既然有钢壳弹技术,那么自然会勒紧裤腰带,使用廉价技术。
话说回来,战场上的消耗是个无底洞概念,多少资源敢在战争面前说“够”?连当今“不差钱”的美军都在训练上大规模采用复装子弹,谁也没真把豆包不当干粮。你要说他们没问题?没问题那些M16步枪怎么吵吵嚷嚷节省子弹一会儿三连发一会儿全自动?
我国使用钢壳弹技术是一种很睿智的选择,趁着装备的更新换代,不断在磨合中使用和提取经验,升级改进钢壳弹工艺,力争将子弹这种消耗的代价降到最小。
与铜壳弹比起来,钢壳弹的劣势的确有不少,生锈、脆性高、抛壳力度大、缺乏铜的自润性...但老王不想过度探讨战术性能,在国家的战略面前一切战术都是次要的。
放到大战场上,源源不断的钢弹与昂贵且日渐枯竭的铜弹哪个更具优势?何况钢壳弹没有达到不堪用的程度吧?只是对比铜壳弹性能时会出现一些小情况。作为弹药,它表现并不差;你的铜壳弹性能良好粒粒是黄金,我的钢壳弹差那么一点但瞎甩起来上下全都不心疼,数量和成本足以支撑形成战略优势。
7.92x57的毛瑟钢壳弹 MG42的弹药之一
现有的钢壳技术应该分为两种——覆铜钢、涂漆钢,它是一种源于世界大战的科技,资源短缺的德国与快速扩充的苏联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这些技术,后来经过苏联被我国继承和发扬。
7.62x39的苏联钢壳弹 SKS、AK47大量使用
早期我国使用的是覆铜钢技术,当前我国和俄罗斯等国使用的都是涂漆钢技术。这些涂漆子弹在西方市场卖的还不错,便宜量大管饱。当然你要是复装子弹爱好者那还是算了,钢壳不提倡复装。
美国用铜壳弹其实也是有苦自己知,这东西应付现今的小规模战争算是够用,但拿来打大仗完全是烧得慌啊。一场伊拉克战争,不算大也不算小,中不溜秋的高烈度地区战争,美国单方面压着伊军暴抽,抽完了一算成本,伊军2.4万人死亡,美军消耗子弹60亿发。
哈,60亿发,这其中被导弹、炮弹、炸弹弄死的不计其数,真正轮到被子弹打死的人才有多少?难怪美国的国会老爷们认为步枪三连发点射比全自动好。还好是靠凯恩斯经济学刺激需求,不然照这么整谁打谁亡国。
我们再看看二战是子弹怎么生产的:
德国——210亿发
苏联——170亿发
英国——93亿发
中国——17.3亿发
美国——呵呵...1942年98亿发、1943年197亿发、1944年65亿发。
我琢磨着,这丢原子弹一定也有子弹消耗的原因,再这么打几年,美军怕也要转产钢壳子弹,否则再加上那么多要援助的盟国,玩脱了山穷水尽,难道拿砍刀去拼?(开个玩笑)
对了,还忘了小鬼子,日本从1939年到1945年,一共生产了18亿发子弹,消耗了13亿发。数目如此之少全怪海军马鹿把资源全拿去造船了,陆军连个冲锋枪都不敢用。
(日军170个师团实际参战70个,装备50万支轻武器枪械,平均每枪2600发子弹,不少)
面对如此大的耗资,我国将全铜子弹技术转入到钢制弹壳子弹技术方向是非常英明的。不这样做,军事现代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量的资源将耗费在和平时期不会使用、战时又疯狂过度消耗的铜壳子弹上。
所以说,放在战略的高度上,正是因为这些钢壳子弹技术节省了大批的资金和资源,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国家腾飞到更高的台阶。那些下饺子的画面背后,何尝没有一颗颗银色的钢弹在闪烁?
中国为何采用钢制子弹而不是铜制子弹呢?
对于子弹的材质选择上来说铜为最好的选择,因为铜作为子弹的材料来说有以下优点。
1.铜材质比较软容易加工;
2.铜也有很好的延展性能;
3.铜这种材质气密性良好,不容易断裂;其四,铜不容易生锈,更容易保存。
所以铜就成为制造子弹的首选材料。不过铜制作的子弹成本会高,会增加成本,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因为经济实力较强,所以使用铜作为子弹原材料。
相比较而言我国初期经济不太好,铜制子弹成本又高,无奈只能选用钢作为子弹原材料。不过钢的延展性不太好,会导致出现出壳不顺畅的现象,甚至是会出现炸膛的现象。不过目前,我国研制出的新的子弹材料有覆铜钢和漆壳钢,虽然性能没有铜的那么好,但是使用时还是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中国为何采用钢制子弹而不是铜制子弹呢?
因为我国铜产量不高,有时候还需要进口,所以才使用钢制子弹
中国为何采用钢制子弹而不是铜制子弹呢?
唯一原因,缺铜。为什么缺铜,第一储量不高,第二矿藏品味不好,第三,这一点最主要,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使用金属,基本就是从铜开始,从开始的青铜器,武器,到后来朝代的铜钱,这作为货币来说,量太大了,而且明朝时期,铜钱大量出口,东南亚,日本,琉球,大量进口,加剧了铜的流失。到现代军事,枪弹弹壳,炮弹壳,数量动辄就是以亿来计算,需求量就更吓人了。这种资源,大家都知道,肯定不会大量出口给我们,,还好,找到覆铜钢的工艺,能最大程度节约铜
中国为何采用钢制子弹而不是铜制子弹呢?
这个问题?太不专业。首先,弹头不同作用的弹头,应该都有不同作用的材质。表面披铜基本不变。这个问题可能是想问弹壳材质为什么用钢。首先铜比钢贵,铜资源我过并不富余,所以当钢能满足要求时,肯定用钢替代。钢蛋壳表面涂层里添加了铯化钼,滑,赖磨。就是为了弥补钢没有黄铜滑的缺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