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表面的亚光黑色是用什么处理造成的?这种技术难吗?
枪械表面的黑色主要是发黑处理,这种技术现在已经是很普遍的工艺了,民用发黑技术比比皆是,生活中许多金属物体都采用了这种发黑手段。而枪发黑技术则标准要高不少。
一般来说,其实所谓的“发黑”就是高温氧化处理,让枪械外表的钢零件上形成一层氧化层,从而避免生锈。常见的黑色螺栓、锯条发蓝等等,都是一种技术深浅不同罢了。
军规的枪发黑、发蓝技术是一样的,只是配方和工艺不同。采用发黑/发蓝工艺的氧化层比民用品的氧化层要厚,因此也具备一定的耐磨性。
这个氧化层我们也很熟悉,就是Fe3O4,化学式为Fe₃O₄4即FeO·(Fe2O3),说人话就是四氧化三铁,俗称“吸铁石”。
没错,就是我们玩的那个吸铁石,它不仅仅是制作磁铁的原料,还能制作磁带,同时还是很好的磨料和涂料,工业中还被拿来做刹车片。枪械发黑,原理就是使用烧碱等反应,让钢铁产生氧化,在表面形成四氧化三铁层,达到防锈和耐磨的目的。
普通发蓝发黑做法很简单,主要是放到专门配置的“发黑液”中进行浸泡。这些液体有许多不同的配方,但得到的表面效果是差不多的。比较普遍的配方是氢氧化钠加磷酸三钠、亚硝酸钠和水,配置成复合碱性溶液。或者采用硫酸、盐酸、硝酸、氯化铁加水做成复合酸性溶液。
不过这些都属于早期比较简单的过时技术,现代军规要求的“发黑”严格和科学的多,虽然大致配方差不多,但工艺方面的差别就大了。民用发蓝只需要10多个小时的盐水检测试验就能合格,而枪用发蓝工艺还要求有一定厚度和耐磨,需要在400度左右的高温氧化处理工艺进行复合处理,指标高于民品10倍以上。
不过说起来复杂,这种表面实用氧化层工艺可并不难,大体的工艺流程就是专用“发黑剂”的应用。像一般普通件的发黑处理,使用专用的工业用发黑剂煮沸,加热到140度,再进行零件浸煮就可以得到黑色的氧化表面。这个过程也称为煮黑。
当然,表面工艺不止这一种,还有表面磷化处理,这种技术比发黑/发蓝技术还要早一些,但是磷化工艺做不了太黑的表面,只能做出深灰或者银灰的表面,有些比较粗糙的磷化工艺还会在表面形成污渍一样的痕迹,不如发黑美观。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说法,现代的磷化处理一样能得到深黑的颜色,并不比发黑工艺要差多少。
磷化工艺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其技术工艺与发黑高度近似,需要专门的热磷缸进行辅助,使用磷酸盐溶液进行化学处理。其分为高温、中温、常温磷化,表面形成的也是磷酸盐保护层而非四氧化三铁层。
此外世界上还有表面喷涂工艺和电弧氧化工艺、塑料着色等不同的技术手段对枪支进行表面保护,只是发黑技术显得更多些罢了。
枪械表面的亚光黑色是用什么处理造成的?这种技术难吗?
很多枪械的整体色调呈哑黑色,看起来很有力量感,这个色调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要将东方枪械和西方枪械两种分来而论。对东方枪械来说,出现这个色调的主要原因是防锈。现代枪械的主体零件还是铁制品,而铁是会生锈的,为铁制品做防锈处理就成了枪械制造中的重要一环。防锈处理主要有涂漆/油和表面处理两个方面,表面处理又分为氧化处理和磷化处理两种,其中的氧化处理就能产生像这样的哑黑色。这种技术操作简单,在家也可以试着做一下。
氧化处理是用化学试剂的氧化作用,在钢铁表面产生一层薄而致密的Fe4O3薄膜,而这层膜呈黑色,处理后的钢铁表面就呈黑色。我国枪械处理主要采用二段碱氧法,分为预备槽处理和基本槽处理两部分,先将零件表面处理干净,然后放入预备槽(NaOH 500-600g/L,NaNO2 180-220g/L,NaNO3 50-70g/L,温度136°-140°)中处理半小时,完成后放入基本槽(NaOH 600-700g/L,温度140°-146°,其他同上)处理半小时,完成后将其用冷水洗涤净,再用沸水煮十分钟,最后在肥皂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既可。
化学磷化处理是东西方枪械都采用的工艺,它的防锈性能比前者好,还有润滑效果,但比较难看,所以主要用在内部零件处理上。这种工艺主要是把零件在磷酸二氧锰铁盐和ZnNO3.6H2O溶液(温度97°-99°)中处理10-20分钟,就能得到灰白色的磷化薄膜。西方枪械的钢铁部件的处理和东方差不多,但西方枪械多用铝件,主要使用阳极氧化处理成黑色或像我国95式那样处理后染成黑色,这是将制品放在电解质液中,导入电流后在其表面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坚固薄膜,性质有很大提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