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产用来攻击英国本土的V-2火箭到底有没有用?威力有多大?

说实话,V2飞弹只能算是个新概念武器,理念虽然先进,但技术上还是差了那么一层纸。虽然V2飞弹带给了英国人民不少恐惧,但对比起英德之间残酷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算不了什么。

这种武器战术能力无限接近于0,所以不要指望它能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战绩。但战略攻击能力又因为TNT弹头杀伤力过小而收到掣肘——除非纳粹研发出核武器或者敢使用毒气。

德国人其实也没指望V2飞弹能真正给对英轰炸带来什么实质的战果,相反,有时候V2飞弹不断打歪,反而让英国人民产生出一种鄙夷的感觉,士气大振。只是这种弹道导弹当真不是开玩笑,由于无法预警,伦敦市民忍受不住担惊受怕的生活,约有150万伦敦人跑到了乡下避难。

德国人二战最头痛的事之一就是啃不动英国这块又臭又硬还不消停的臭骨头。希特勒从战略上希望英国人能屈服,但约翰牛楞起来脸比谁都大。惨烈的不列颠空战令德国人也熬不住了,V1和V2飞弹就是他们选取的替代方案,用以代替轰炸机实施对英国的武力压服。

对英的打击不能停止,否则德国就等于输了这场大战。之前的V1飞弹对英国的打击也不是很好,巡航导弹太容易被拦截,反而增长了英国人的士气。

但弹道式的V2飞弹就不一样了,它能以4马赫的速度打击目标,高达300公里的射程只需要8分钟就能飞到,多恩伯格与冯布劳恩研发的这种武器在当年堪称神话。上图是一颗V2飞弹末端轰炸的照片,这幅场景对战争中的人而言就是地狱。

不过超前科技必然受生产能力限制,1942年就已经成功的V2飞弹,硬是修修补补到1944年才大规模投产。

其中有也有盟军的的功劳,盟军轰炸机从一开始就对第三帝国的火箭科技关照有加,1943年8月,英国派出近600架兰开斯特持续轰炸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投下了2000吨炸弹,迫使德国将飞弹研究转入了更隐蔽的地方。

V2的缺点也很大,弹道导弹一直到今天制导依靠的都是计算机强力运算,要知道那年代的机械计算器可达不到要求,要么像中国人一样拿人和算盘堆,要么像后来美国那样用电子计算器打卡。所以每次V2飞弹出击一次,背后都凝聚了第三帝国无数汗水与精力,从前沿的情报人员到后方的计算人员再到发射台上的官兵,发射好一次V2可不容易。

要不怎么说科技超前不是好事呢?科技树这玩意儿在现实中部点开 一片根本没法用。现代弹道导弹根据计算机指令自动控制启燃,二战靠的是机械计数器卡燃料,这一点点区别就是导弹上千米的圆心误差。俗话说:千米内靠打,千米外靠接,三千米随缘,一万米靠人品,V2能打中目标已经算是看命了。

所以大部分时刻的V2都是找个概略城市乱炸一通而已,只能战略使用,无法战术打击;大约75%的V2飞弹落到了目标30公里内,45%落在10公里内。

到1944年9月,急火攻心的德国纳粹已经日薄西山,V2这种本不太被看好的武器迅速的成了救命稻草,戈培尔博士亲自取名“复仇者V2”,大批量的被制造并送上战场。

战后统计,德军从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总共射出3745发V2,其中1115枚砸到了英国,破坏了很多建筑物并杀死了2724人,重伤6476人。2050枚攻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等盟军要地,杀死了6500人,重伤数万。

可以说这个战果算是辉煌的,V2飞弹1吨的装药足够一炮毁掉一个街区,前提是你能炸到。但如果不是二战无底线的无差别轰炸给了它许多杀死平民的理由,说战果是0也没毛病。

这是一种在老百姓身上横的武器;随着德国越来越多的V2发射,它已经成为法西斯为自己的战争垫背的工具。由于无法预警,无法逃亡躲藏,伦敦市民对V2飞弹的恐惧比轰炸机大的多。伦敦市民最后有150万市民逃出城市,以躲避V2的“飞来横祸”,而这个时候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

不过英国二战平民伤亡、失踪60595人(其中伦敦29890人),死亡才2万多人;“复仇者V2”占了10分之一的杀伤,难怪伦敦人扛了4、5年还要跑,也算是可以了。

另外,V2飞弹的生产使用了大量的奴工,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折磨死,不少受害者愤怒的指责美国为冯布劳恩脱罪。

所以,这种武器也难怪戈培尔给取名“复仇者”,战场上干不掉对方一座军港、一辆坦克,拉平民落水倒是一把手,美其名曰“打击战争潜力”嘛。还是顶那么一点用的。

德国生产用来攻击英国本土的V-2火箭到底有没有用?威力有多大?

1944年9月8日傍晚,伦敦上空一道闪光划破天空,泰晤士河畔的发电站被不明飞行物击中爆炸。值班参谋说是从荷兰方向射来一枚奇怪的炮弹。不可能,什么炮弹能打这么远?盟军司令部里无人相信他的话。后来英国人才知道,这是德国人研制出的新型武器——V2弹道式火箭导弹。

领导V2火箭研制的是德国天才科学家冯·布劳恩。冯·布劳恩从小对天文和火箭感兴趣。13岁那年,曾将6支特大焰火绑在滑板车上,导火索点燃后,滑板车失控飞出,并发生巨大爆炸,冯·布劳恩被警察当场抓住。

长大后,冯·布劳恩成为火箭专家,帮助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导弹——V2火箭。

为了设计火箭,1932年20岁的布劳恩同德国陆军签约,在德国陆军领导下继续研究火箭技术。1936年,德国军方按冯·布劳恩的建议投入巨资在佩纳明德修建了一处导弹试验基地,供他在这里设计V2火箭。

1943年7月7日,希特勒在帝国空军元帅戈林的推荐下,在东普鲁士接见了多恩伯格和布劳恩博士,并且观看了导弹发射的纪录片和模型。元首对导弹的研究相当满意,授予布劳恩博士名誉教授的头衔,并且下令加大投入。

但是,这些情况已经被盟国潜伏的情报人员掌握。1943年8月,盟军出动570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对佩内明德试验场进行突袭和大规模持续轰炸。共投弹2000多吨,炸死基地工人和技术人员700多人,毁坏了大部分设备。

此举大大出乎德国军方的预料,也严重阻碍了V2火箭的生产。研发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和山中工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1944年才将生产提到一定的规模。

尽管V2经常被称作火箭,但实际上它使用了导弹的所有元素。作为一种新技术成果,V2及其后续计划,成为二战后很多导弹的鼻祖。比如V2后续计划中的A9,这是一种安装了后掠机翼的有翼版V2,该型火箭配备了用于巡航的冲压发动机,就成了后来一些空天飞行器的雏形。

然而,V2火箭的投入与使用在战场上并未收到太多的回报。

V2火箭真正投入使用的大概三千多枚,一共造成了大约五千多人的死伤。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再把这数字放大十倍当做五万,如果五万人的伤亡放到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可以直接告诉你什么叫“无视”。即便是放到惜命如金的英国人哪里,丘吉尔应该可以平静地告诉你:这个我早淡漠了。

如果说V1火箭是巡航导弹的鼻祖,那V2火箭就是弹道导弹的先驱了。作为一种在二战末期推出的全新武器,V2火箭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对盟国造成了多大的伤亡,而在于它们的出现宣告着战争史上的导弹时代已经来临,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了。

二战中在希特勒的直接间接授意下,德国大约秘密研发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十数种高科技武器。只不过,这些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的高科技武器无一例外地都打上了希特勒个人喜好的烙印,都无一例外地在实用中收效甚微。

当一个国家的方向被一个人的意志所主导的时候,失败应该早已成了时间的问题。

尴尬的是V2火箭的技术,最终成为了苏联和美国航天技术研发的基础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