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坦克没有垂稳?

为什么二战德国坦克没有垂稳?这个问题你得问元首才知道标准答案。二战的德国坦克压根就没有开发垂稳技术,你让那堆虎豹豺狼哪里去用呢?

实际上,二战期间的垂稳还是苏联人最先搞出来的,应用在T28坦克上。不过这个垂稳与后世通过电子系统稳定的机构不同,它是个很粗糙的机械结构,功能很差。下图T-28的蓝圈圈位置就是垂稳,可以看到,只是个机械结构。

在没有自动化控制之前,垂稳都只是浮云。二战的垂稳技术比较鸡肋,它并不提供坦克的行进间射击能力,作用仅仅是坦克停车射击时让炮口不那么晃,能更快瞄准目标并射击。所以,往往只有跑的快的坦克才安装这种东西。

苏系T系列的坦克都采用了这种防震稳定装置,到T54为止,苏联人开始安装双稳,彻底取缔了单垂稳。

德国坦克并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技术,他们更强调坦克本身的稳定性。比如虎式豹式虎王坦克那种内外多层的交错负重轮设计,完全可以让坦克平稳的停车射击。换句话说,德国坦克优良的悬挂设计,让同时代的垂稳机构显得比较多余。

美国人倒是也搞了垂稳,M4坦克就安装了这东西。

德国人的坦克研发思想里,光学瞄具与炮的性能占比非常高,这或许也是他们忽略了垂稳机构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动辄2000米的坦克射击距离,确实让垂稳显得非常多余。

车重也是原因之一,元首喜欢开大车打大炮,这些超重的坦克虽然最大行进速度指标都很不错,但实际多是匀速爬行,炮身的 摇晃实在不值一提。

再说,后期许多防御战任务中,已经无所谓什么炮口稳定性了,反正坦克又不打算挪窝。生死看淡,蹲坑就干。

那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与老王交流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