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干面被不少网友吐槽,你怎么看?
吐槽很正常,谁叫这个年代里热干面并不讨好呢?
芝麻酱、萝卜头、机制油面,这老三样几乎构成了热干面的主体,再怎么变,热干面也在这三样中打转转。
这让我想起《食神》中唐牛的一句台词:黯什么然销什么魂饭,别装模作样了小子,叉烧饭就叉烧饭加个荷包蛋最多值二十几块钱一碗…
唐牛后来虽然让食神的这碗黯然销魂饭击倒了,但他说的道理其实一点都不糙,食物就是这样,你不要指望拿萝卜干和芝麻酱做出鲍参翅肚的味道。
更何况制作热干面的只是一帮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娘,他们有些人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能在味觉上真的有什么突破么?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厚道和认真,让热干面始终能开启着追行者们记忆里那些泪点。
当今的热干面确实与几十年前的区别太大了,我记得中学那时候的热干面也不似现在这个样子。
那个年代,总会找几个腿脚快又肯出力气的同学,用下早自习后宝贵的10分钟冲出校门去买热干面。其实我们明明更喜欢吃牛肉粉,只是那东西不好带着跑,对学生而言也显得奢侈。
热干面进到教室的时候,往往上课铃便响起了,这样它只能在我们猥琐的传递下被藏到抽屉里或窗台上。遇到激情燃烧的老师,中间不下课,这热干面就会放凉,浓浓的麻酱让它变成硬邦邦的一坨,非的开水才能划开。
现在包括在蔡林记、蔡明纬、长青九村、麦香园等买到的热干面,都不会产生那种麻酱凝固的现象了,相反一些老巷子里的老店还能继承这一点,我想,这应该就是某些人念念不忘老巷子里的热干面比街上好吃的原因之一吧。
我已经记不起第一口热干面是什么时候了,只隐约记得是一条晨光中充满氤氲的宁静老街,那些氤氲大多来自于两旁烫热干面的铺子。
如今同样想不起那时候热干面的味道,只是通过入口后的好恶来评判“地不地道”。似乎不少东西都随着岁月流逝了,渴盼的只是那一夕的晨光与宁静。
对于武汉人而言,这就是热干面应有的样子,也是始终在追寻的味道。如同食神的那碗黯然销魂饭一样,加个蛋也就二十多块钱,哪怕加了洋葱又真的能把人吃哭么?
不过是睹物思情,醉翁之意不在酒里罢了。这碗热干面再难吃,到我远离它的时候,仍然会毒瘾一样的想念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