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有懂行情的可以分析分析吗?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今天是4月18日,现在已经进入4月下旬了,而现在的生猪价格依然处于跌宕起伏的阶段。当4月初,全国的生猪价格跌落到9~10元左右一斤的最低价时候,终于在4月中旬出现了上涨,其价格也从10元一斤左右,上涨到现在的11~12元。

但是来说,正当众多养猪户为最近生猪价格的上涨欢呼雀跃的时候,在今日4月18日,全国的生猪价格又出现了下滑的局面。可以说,在进入2021年之后,全国的养猪户基本上处于养猪薄利,甚至赔钱的阶段。

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全国众多的养猪户,都是希望全国的生猪价格“翘首四起”,以获得较高的养猪利润。但是来说,养殖生猪和养殖肉鸡一样,由于繁殖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原因,这生猪价格自然也是有“猪周期”的存在,比如在2018年的时候,猪价降落到最低的5元一斤,在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猪价又上升到20元一斤。

但是又进入到2021年的时候,全国的猪价又从18~20元一斤的最高价,又下滑到现在的11元一斤左右。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生猪价格还是持续跌宕起伏的阶段,而全国的生猪价格会不会回升呢?李子作为一个农村养殖人员,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最近的生猪价格:

根据数据统计,今日4月18日,全国瘦肉型的生猪均价为11.90元/斤,较昨日下跌0.16元/斤。而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范围内,具体来看,今日有27个省市出现下跌,1个省市出现上涨,另外有0个省市保持不变,呈现“一片飘绿”的状态出现。

而从目前来看,全国的生猪最高价为海南,目前的生猪价格为14.10~14.6元/斤,较昨日上涨0.05元/斤。而全国最低价为新疆,目前价格为11.10~11.60元/斤,较昨日下跌涨0.15元/斤。

而从今日南北地区的生猪价格来看,北方地区的猪价,虽然在今日出现了下跌势头,可是和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差异变小,从原来的2.5~3元一斤,下滑到现在的1.5~2.5元一斤。

而北方地区的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其今日价格在10.5~11.6元一斤,而这价格也从昨日的10.6~11.8元一斤下滑0.2元,但是较上周的10.6元一斤下滑0.3元一斤左右。至于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其现在的猪价在11.2~12元一斤,这价格相比昨日的11.3~12.2元一斤下滑了0.12元一斤,相对于上周的12元一斤下滑了0.2元一斤左右。

还有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陕西、青海等四省,其现在的猪价在10.2~11.4元一斤,而这价格相对于作死的10.6~11.6元一斤下滑0.2元,相对于上周的11.2元一斤仅仅下滑了0.13元一斤左右。

而我们从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来看,其中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其目前的猪价在12~14.6元一斤,相对于昨日的12.6~14.3元一斤下滑了0.13元,相对于上周的13.6元一斤下滑0.2元,但是来说,现在海南的猪价在今日却出现了上涨。

而中南地区的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省,其现在的猪价在11.5~12.6元一斤,而目前的生猪价格,相对于昨日下滑0.16元一斤,相对于上周的的12.3元一斤下滑0.13元一斤。还有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四省,其目前的猪价在11.7~12.6元一斤,这价格相比昨日的12.3~12.7元一斤下滑0.19元,相对于上周的12.9元一斤下滑0.23元左右。

而华东地区的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六省,其目前的猪价在11.5~12.8元一斤,这价格相对于昨日下滑0.13元一斤,相对于上周的12.9元一斤下滑0.3元一斤左右。

所以从综上的猪价来看,由于4月份生猪调运令的禁止,其目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猪价依然处于下滑的姿态运行。

从今日的猪价来看,今日猪价还是在11~12元一斤的价格价位上,那么这生猪的价格会不会回升呢,李子认为,以后生猪价格的回声可能性并不大,其具体原因有几方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为什么现在的生猪价格会下滑,我认为主要有几点原因。

1,4月份的生猪禁令实行,使的南北地区的猪价呈现下滑状态。

在前段时间的“北猪南运”后,由于“小飞”零星的不断,加速了一些病毒的传播,使的一些地区的生猪出现了养猪难的情况。因此,农业农村部,也在4月1日逐步设立了禁运令的节点,而4月份的生猪调运令的生成,也是成为全国生猪价格的转折点。

而在“北猪南运”禁止令生成后,一些北方地区的主产区,因为消费量小于供求量的原因,使的北方地区的猪价大大回落。但是南方地区的猪价,因为“北猪南运”的禁止令出现,而使的南方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因为消费量加大,而使的现在的猪价则出现了上涨的情况。但是从综合来看,现在的生猪价格下跌是和4月份的生猪调运令禁止是有很大关系的。

2,进入4月份以后,也是进入了猪肉消费的淡季,在猪肉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现在的猪价出现下滑也是正常的。

这生猪价格是有大周期,也是有小周期的,而从生猪的大周期来看,一般在2~3年出现一个周期,就是“一年上涨,一年持平,一年下滑”的模式运行。

而从猪价的小周期来看,一年中生猪和猪肉的价格也是分为淡季和旺季的,而从历年的生猪周期来看,一般每年的3~4月份、7~9月份,11~1月份,都是猪肉的消费淡季。而每年的5~6月份,10月份左右,2月份因节假日的原因,其猪肉的消费则增加了很多。

因此来说,在进入每年的3~4月份的时候,由于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其蔬菜和一些水果已经下市,在加上南方地区的消费者们,由于去年囤积的腊肉还没有消费完毕。所以现在也就导致了,此时的生猪价格出现了下滑的势头。

第二,而我认为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生猪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其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进入2021年以后,全国的生猪存量迅速增加,这导致生猪的价格回升出现出现困难。

不得不说,现在养猪的红利已经过去,而养猪户在进入2021年以后将会进入困难的时期。

由于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年末这个阶段,由于非洲猪瘟原因导致的全国生猪存栏量出现缺口,这就使的在2019年年末,全国的猪价从正常的10来元一斤一路上涨,比出现了18~20元一斤的情况。而养猪户在这价格下,达到每出栏一头猪就有几千元的养猪利润。

也就是如此原因,在养猪的高利润驱使下,很多人也是纷纷加入养猪这一行业。而由于生猪的繁殖力和生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在2020年,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的阶段,全国的生猪产能迅速恢复,接近2017年年末92%的存栏水准。

而根据有关数据消息,在进入2021年以后,全国的生猪产能更是恢复的厉害。而根据4月16日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21年一季度,全国的猪牛羊禽肉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1.9%;其中一季度的生猪产能显著恢复,在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增长27.7%。

所以来看,在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生猪和其它肉类恢复的同时,届时全国的生猪价格,要想获得回升也是十分困难的。

2,进入2021年以后,进口肉类的不断增加的冲击下,这使的2021年的生猪价格回升也很是困难。

进入2020年、2021年以后,进口猪肉也是不断的冲击着国内的生猪和猪肉市场。由于国外一些国家的生猪养殖成本很低,其消费需求量也是不高,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猪肉的消费量大市场,而根据统计,现在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据着全球猪肉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因此来说,在国内猪肉市场需求庞大,以及国外猪肉价格很低的叠加因素下,而我国也就不断加大了进口猪肉。而根据数据统计,在2020年全年的时间里,我国进口的猪肉进口量达到43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07%;而肉类及杂碎进口量达到991.2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史无前例地逼近千万吨大关。而根据最近海关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份,全国的肉类及杂碎进口量高达102.4万吨,同比增长11.4%,较2月环比增长44.2%,也创历史的进口猪肉新高。

所以来说,在进入2021年以后,如果按照现在的进口猪肉趋势发展,这猪肉进口量超过2020年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进口猪肉进口下,其生猪价格要想回升,自然也是难上加难。

综上来看:

所以我们通过上述情况来说,进入2021年四月份以后,全国的生猪价格在经过了几天的上涨后,又出现了跌宕起伏的局面。

至于现在的生猪价格会不会回升,我认为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在进口猪肉不断增加,以及全国的生猪产能迅速恢复等双重因素下,全国的生猪价格回升的可能性并不大。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生猪价格很快就会回升的,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我认为根据目前养猪业的情况分析,肥猪价很快就会止跌回升的。今年肥猪价格长时间的下跌,引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都是非洲猪瘟惹的祸,2019年6月份后,由于疫病的危害,国内肥猪资源严重不足,国内各个地方发生了猪肉价格暴涨,就是我们这里猪肉价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养猪已经进入了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养能繁母猪一头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养猪人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在养猪红利时期,育肥仔猪销售价曾经一头超过2500元的天价,但是当时是高进高出,只有赚钱的,没有亏本的。为鼓励养猪,政府出台养猪优惠政策,一是建养猪场最高补助500万。二是2019年实施生猪良种补贴,补贴标准是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不超过40元;三是加大生猪生产农机装备购置补贴。大量的企业跨界投资养猪,就是经济效益一直不错的房地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空调制造、网络企业的热钱都涌入养猪业。农村也掀起了养猪热潮,国内生猪养殖数量迅速恢复,去年年底生猪养殖数量超过30%,市场上肥猪供应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这次肥猪价格的持续下降,每斤销售价由18元左右下跌到现在的9元左右,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本500元以上。引起这次肥猪持续下跌的因素主要是新鲜跨界投资养猪企业按照工业生产模式养殖肥猪,一是在不适宜出栏的季节仍然大量出栏肥猪,使市场肥猪长期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都知道,春节后到端午节是一年中猪肉消费的淡季,也是一年中猪肉价格最便宜的季节,一般都要控制在这段时间内的肥猪出栏数,尽量减少肥猪的出栏。今年春节后在这段时间内新投资跨界养猪企业争先恐后大量出栏肥猪,造成肥猪在猪肉消费淡季大量出栏上市,形成了肥猪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肥猪价格长期萎靡不振。二是养殖企业人为地增加猪肉消费淡季的猪肉供应量,一些养殖企业在春节后发现市场的肥猪价格持续下降,他们按照工业生产方法囤积可以出栏的肥猪进行继续养殖,渴望在二次育肥期间肥猪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知道大肥猪的出肉量比正常出栏的肥猪多,一般是两头大肥猪的出肉量相当于三头正常出栏肥猪的出肉量,二次育肥使猪肉供大于求,价格就会持续下降。本来春节后就是猪肉的消费淡季,养殖企业的这个不当操作使萎靡不振的猪肉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三是生产没有计划,盲目扩产,盲目竞争导致肥猪的出栏数量大增。四是猪肉的消费量没有增加,销售量不增,出栏肥猪大增,市场上猪肉价长期维持在高价位上,餐饮业被迫维持原来的销售价格,导致猪肉消费量维持不变。

生猪价格很快就会回升的。一是存栏的大肥猪已经出栏差不多了,等待出栏的肥猪数量并不多。二是进入端午节和中秋节就开始进入猪肉的消费旺季了,猪肉消费量开始增加,猪肉会持续供不应求的状况。三是近期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也大幅度减少,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四是国内屠宰企业也开始抓紧趁肥猪价格低的时期冷贮猪肉以供应激。国内存栏的大肥猪已经所剩无几了,五是现在国内生猪养殖数量仍然不足,根据统计,现在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2017年的95%左右,而正常情况下我国每年生猪的正常递增速度是5%左右,三年累计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应该在20%左右,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由于一些新跨界投资养殖的企业不了解生猪养殖的自然规律,仍然按照工业生产的方式组织生猪生产,不适宜出栏的季节仍然大量出栏肥猪,而且在肥猪价持续下跌时按照工业生产方法囤积可以出栏的肥猪进行继续养殖,造成肥猪出栏过多,出现虚假的肥猪过剩现象。六是一些养殖企业亏本惨重,有的已经没有能力继续从事于养猪,在这次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从事于原来的产业,热钱将大量撤出养猪业,养猪业将出现新的稳定。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个人觉得生猪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不会低于13元一斤,价格高点应该在5月1日劳动节前后。

虽然目前多地毛猪价格跌至13-14元一斤,但是这是由于养猪户集中在节前清栏造成的短期供大于求,而不是真正的生猪产能过剩。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养猪户过于期待节前消费市场,以致压栏大猪和正常体重的集中大量上市,而消费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婚丧嫁娶简办、饭店歇业、民工就地过年、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等出现消费乏力,无法充分消化短期内快过增长的猪肉供应量,而出现屠宰场等压价。有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上涨的时候,人们会持货待价而沽;而一旦连续下降,便又担心还会降价,反而会考虑积极出手。但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很多养猪户沉不住气的“炸弹”--部分地区再现非洲猪瘟疫情。与其继续提心吊担,不如先拿回一些钱来“落袋为安”。其实有这种担忧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那些猪体尚在二百斤以下的,应该没有必要那么急于出手。虽然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生猪存栏已超4亿头,达到常年水平的92%,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恢复!真正恢复得到下半年。即便是生猪存栏恢复至正常水平,也不等于生猪和猪肉价格降至常年水平。毕竟目前的生猪生产成本较2017年时增加了近60%,即使自繁自养的,毛猪生产成本也在8元,而外购仔猪育肥的达到11-12元。而且消费者已接受了较高的猪肉价格,价格下降些怎么可能反而不接受?

个人觉得春节后有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有价无市,但到了“五一”会出现一个消费高峰期。届时生猪价格可能会高于目前价格。因为节前猪肉价格存在虚高成份(成了销售端的利润),所以那时的猪肉价格未必比现在高。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我们这一片年前生猪,包括母猪仔猪,育肥猪,有很多都闹病了。淘汰不少,往后猪少了价格会涨。

养殖规模三五百头的也逃不掉。有的空圈了。短期不敢进猪。

养猪人太难了。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从大周期上来看,猪基本在高峰期。但高峰期不意味着,是直线下降,它会是一个震荡的顶逐步的下移。随着国际环境的逐步好转,自己国内诸多资本介入的养猪进入到实际运营的阶段,猪价会有缓慢的回落,大概率呈一个曲线状态回落。

生猪价格会回升吗?

今年生猪价格是否还会回升,要看国家怎么来订价,另外也不知,去年猪病会不会反弹,在正常的情况,应该不会上升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