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王朝的臣子踊跃募捐,吴三桂前来救驾支援能否打败李自成?
有个问题值得反思一下,李自成之前被明军打败了多少次?为什么每次都能又聚拢起来一批起义军,转战全国多省始终无法完全剿灭呢。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都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加上天灾和朝廷财政困难救灾不给力的情况。农户们要么就是饿死,要么造反打仗死或者造反失败了被官府抓住了砍头,横竖都是死,他们当然愿意跟着李自成当起义军,毕竟之前有过成功案例。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不也是没活路的农户么。起义成功的案例近在眼前,李自成只要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快就会一呼百应,再次聚拢起来一批人。
这就像是一个人脚上受伤,感染很严重,脚上长了很多脓疱,你除掉了一个很快又出来了另一个,非得割肉放血,刮骨疗毒不可,这时候让吴三桂或者其他的将军带兵打仗,也只是相当于去除了脓包,不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感染的地方会再次长出脓包并且逐渐蔓延到全身。
不仅吴三桂指望不上,官僚集团更加不可能积极捐钱救国。
明朝后期党争不断,地方上的官僚集团,士绅集团对于中央已经失去了向心力,东林党们更多的只是在乎自己的权位,反正皇帝也不一定是老朱家的人来才能做,新皇帝来了士人集团一样继续做官,财主一样可以享受他们的财富。
所以说他们是不可能积极捐钱的,对于中央的征兵征缴粮饷也是出工不出力,应付应付一下。
后面过渡到清朝,除了少数几个反抗一下,大部分士绅集团都可以给清朝统治者交皇粮,对于他们来说。交给朱家李家,爱新觉罗家都是一样的交皇粮,皇帝谁当不是当呢。
如果大明王朝的臣子踊跃募捐,吴三桂前来救驾支援能否打败李自成?
难,其实吴三桂已经在路上了,但是他不只是带着军队回来的,随行的还有大量的家眷百姓,他放弃了关外宁远孤城,也不打算回去了。
而且吴三桂主力只有三万人,正面肯定拼不过李自成,只能采取迂回骚扰或是预设战场的模式,这就等于重复了当年袁崇焕的战术,怕是还没打李自成,吴三桂就先让崇祯给砍了。
最后,关宁军此时早就没有当年报效家国的热情了,如果真赢了李自成,失去了宁远的吴三桂该何去何从?关宁军该何去何从?八成也会被朝廷逼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