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要从你们在密切接触时,是否做好了个人防护?才能说清楚。
1、做好了绝对安全的个人防护。我想这种情况,就类似我们所有传染病的医务人员一样,都是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看病交流、取病人气道或咽部样本或护理、治疗新型病毒感染者。但因为大家做好了充分的个人防护,并且按照标准的院感防控要求,进行工作的每一步。所以实际上也是非常安全的。
2、如果你与新冠病毒感染者之间密切接触时,是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时。比如:家里有一个新冠病毒肺炎病人,但一家人都没做任何个人防护,相互之间还有密切接触,基本上你被感染的机会就有100%的可能,这也正是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出现家庭聚集感染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流行来说,除粪口传播途径外,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染都未做到阻断,还在不太通风的家里密切接触,并且还是长时间的密切接触,自然相互感染的比率非常高。
总之,你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完全取决于相互之间的防护隔离做得是否到位,可以不会感染,也可能有100%的机会传染。
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染途径比较多,如飞沫传播、粪口传播、接触传播等,实在是让人们防不胜防。加上人们普遍易感,所以说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密切接触者几乎都会被传染而发病,并且在病毒潜伏期还有传染性,还会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其他人,这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比较可怕和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感染的原因所在。
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人不论接触者是否有症状或确诊,首先应该告诉社区医学观察人员并保持联系,并单独居家医学观察至少24天,观察期间自测体温、佩戴口罩、避免和其他人近距离接触、紫外线居室消毒(紫外线、过氧乙酸配制液)、注意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流涕、流泪、乏力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在观察期间出现以上症状时立即联系社区医学观察人员,听从安排尽早到发热门诊就诊。个人还要注意以下生活细节,避免病毒传染给身边的人。
1.主动将自己隔离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内,并且要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确保公共区域(厨房、浴室等)定时通风,并且每天消毒。
2.尽量避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都应该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接触和调整口罩位置。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和酒精消毒。
3.个人应该在饭前便后清洁消毒双手,使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4.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纸捂住口鼻,手纸直接丢弃,并或正确清洗双手(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5.家属应尽量不要接触和使用你的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物品。餐具也要单独使用,使用后自己清洗消毒后独立放置。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目前并没有感染率,也很难统计出来感染率,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患病的风险也不相同,有的人,接触15秒就会被传染,而有的人密切接触很久都不会有事。
不过多数人,密切接触以后都会被感染的。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密切接触患者感染情况需要看防护程度以伟大的医护者举例,目前他们都是冲锋在前线的人,每天都会密切的接触防护患者,这类人防护措施很好,因此患病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但不管如何防护,还是有一定患病的风险,因此,不管是佩戴什么口罩,还是防护服,都有一定的风险,最好的预防就是不出门…
免疫力不同,感染情况也不同人体的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第一关,有的人免疫力强,对抗病毒的能力就强,因此对于这类人,普通的感染率是不适用的。
目前感染率是不知道的,相信也很难统计,但病死率是可以知道的,湖北省的病死率是3.1%,武汉市是4.9%,其他省份是0.16%。
目前大部分因为新冠肺炎而死的人,都是湖北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97%,主要也是因为湖北省患病的人数比较多导致的。
最好的防疫方法还是宅在家里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在家,亲戚朋友什么的都不要见,因为目前感染大部分都是因为聚会导致的,所以最好聚会也不要,等疫情过去以后,随便聚…
在家的话,也要注意勤通风,这样也有助于预防疾病。外出回家的话,有条件的可以给鞋底也做一下消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这样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预防感染。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根据目前的研究,所有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而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改善生活质量。
根据报道,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与其他人接触15秒后,就引起了其他人感染的发生,虽然这是个例,但也可以足以证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染性很强。所以,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避免减少接触感染者的几率很重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特别是儿童和青壮年,少有重症病例,但对于老年人群和已有慢性疾病者,发生重症的概率就会很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者,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引起感染的发生。据统计,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潜伏期在1~14天,以3~7天最为常见,但并不是说超过14天就不会感染了,目前已知潜伏期最久的患者高达24天。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请大家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以减少接触感染者的概率,最大限度预防感染的发生,这也是战胜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一环。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根据目前的研究,所有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易感,而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传染性较强。截至2月16日14时,全国确诊人数已超过68000人,而这个数字每天都还在攀升。
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目前尚未可知,这取决于密切接触者自身的免疫力情况、接触时是否做好防护措施等因素。
一、免疫力不同,感染情况不同人体的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第一关,有的人免疫力强,对抗病毒的能力就强。很多的新冠病毒重症患者都是年龄较大,且本身有多种疾病缠身的人,这些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所以也比较容易被感染。
二、防护措施不同,感染情况不同以医护人员为例,他们都是冲在战役最前线的人,每天都会密切接触新冠病毒患者,他们的感染情况如何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1716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其中湖北全省占了近九成,共1502例,武汉一线有1102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在1716名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中,有6人不幸殉职。
这些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大部分是在防护措施不足的情况下感染的。
被感染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林婷,在1月初接诊过来自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5名患者,她当时的防护措施几乎为零,她戴着两层外科口罩,穿着一件蓝色的隔离服,和几位被感染的患者共处一室,待了整整一晚。而医护人员接触新冠病毒患者,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面屏是标配。
随着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防护措施到位,后期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只要做好防护,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其实很低,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
三、普通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一)有密切接触史的人
如果你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不论你是否有症状或确诊,首先应该告诉社区医学观察人员并保持联系,并单独居家医学观察至少24天。
观察期间自测体温、佩戴口罩,避免和其他人近距离接触,紫外线居室消毒(紫外线、过氧乙酸配制液)。
注意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流涕、流泪、乏力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在观察期间出现以上症状时立即联系社区医学观察人员,听从安排尽早到发热门诊就诊。
(二)无密切接触史的人
1、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没有N95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也可以,佩带口罩虽然不能阻止纳米级的病毒颗粒的吸入,但可以阻挡含病毒颗粒的飞沫,减少病毒的感染风险。
2、一定要勤洗手。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及各种按钮等,可能会有病毒附着物体,所以在外面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口、鼻、眼等病毒易感染部位。
外出后要用流动的清水或使用肥皂洗手,搓手不少于20秒,有条件也可以使用含70%—80%的酒精免洗洗手液。
关注@罗医生健康说,收获更多权威健康科普,读懂更多感人故事。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把我推介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话题。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几率是多少?
如果感染者擦肩而过,没有带口罩情况下。最快12秒内就可以被传播,这可是官方报道的数据。几率非常高。现在传播途径一个是空气中飞沫传播,一个就是感染者接触过东西传播,还有一个就是大便。但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属于比较症状较轻患者,治愈率非常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