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农民种一辈子田都不够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被榨的就剩一张皮 没死都活埋唉😔
“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后天就是母亲节,此时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残酷。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以后,习惯性的转发到了家族群里。妈妈看到后回复说:“以后我老了,要是不行了,你也把我埋了吧……老了就不中用了!”
我知道老妈是在开玩笑,但是玩笑里也透露着无奈。在农村活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依然严重!
1、农村发展,压力不减:我的老家位于豫东平原的普通农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讨日子。爸爸七十年代出生,15岁背井离乡跟着亲戚去西安打工,到现在四十多岁了还和妈妈在外操劳。
不得不说,这几年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从播种到收割,农业生产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家里冰箱、空调、网络应有尽有,甚至有些人家还买了车。
但是条件提高了不代表幸福感就有所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多大增产,反而增加了成本。种植一亩地玉米,刨去种子费、犁地播种费、打药钱、收割费……纯利润连2000元都很难达到。而家电、汽车的添置,往往是和儿子结婚挂钩。
所以说农村老人,压力并没有随着农村发展而减轻。
2、害怕生病,大病返贫:现在的农村老人,特别是50年代60年代那一辈人,可以说是最苦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最贫瘠的童年岁月,年纪轻轻就要外出打工。
由于没有什么学历,只能在外从事体力劳动。泥瓦工、钢筋工、粉刷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早早的透支了他们的身体。一般的农民工,腰都不会太好,再有就是不稳定饮食引起的胃病与血压问题。
不打工就没有收入,靠着土地吃饭是不可能满足支出。哪里有点不舒服,进个医院检查检查就要几百块钱,都说医改药改,也没见实际支出有所下降。如果有个家庭成员生了大病,那养老问题就更困难了!
3、农村老人没有退休保险金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好像有所补助,到这不是退休金,甚至不足有些人退休金的十分之一。
所以现在有不少城里人疑惑,为什么农村老人60岁了不在家享清福,却还要外出到城里工作上打工赚钱?
他们不知道的是,农村老人到了60岁可没有退休金,更没有养老保险。看了以后就只能靠存款过日子,有许多老人还要支援孩子。要知道现在农村出去的年轻人,想要在城里扎根生活有多难。
趁自己还能看懂,能多挣一分钱是一分钱。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老人七八十岁了,都还要下地干活。因为他们想着多干活,给孩子减轻点压力。
农村养老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不是那个畜牲“埋母”的理由。但是如果要想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国家必须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我认为,提高农村老人养老补助金势在必行。不用太高,能有城里人退休金一半就行。难道农村老人就比城里退休的老干部付出少吗?难道社会齿轮转动之下,没有农村人的汗水吗?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别在让人“活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行不行?
“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希望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再是空话,农民也是中国人,他们的苦难牵扯亿万人民的心!
年纪大了,儿女自己都顾不了自己的家庭,再加上两个老人,可想而知压力多么大,如果老人每个人都有养老保险几千元,不用儿女负担,不可能出现这个埋母这件事,城里人退休金一月七八千,上万元,天天跳舞旅游,不用儿女操心,但是农村老人老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这是不是和社会养老体系也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的农村都是多子多福,而正因为儿女多,更容易在养老问题上出现不和谐。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我老家的邻居老太太就是这样,家里三个儿子,可是谁都不愿意养,她年纪已经70岁了还要自己挑水,自己做饭,由于没有养老金,都是省吃俭用的。
近期有一个学者王福重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批评,他说中国必须消灭农民,农民对这个社会没有贡献,我想说的是在古代就是依靠农民,三皇五帝就是农民,没有农民就无法发现五谷,发现医药。在现代,我们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数农村人都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
农村老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到他们老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重活没法干,做脑力劳动又没有文化水平,更加需要国家的帮助。
“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明天是母亲节,就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5月5日,陕西发生了青儿埋大案,让人愤怒!令人震惊!
但由此也反映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人不得不再一次回头审视农村养老,分析其中的原因,思考农村养老的问题。
首先,对活埋亲母的马某,以及社会上林林总总的马某们献上最真挚的痛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人非畜生,自当敬养跪送,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应忘记母生父养之恩,活埋生母,天理不容!(此处省略千万字)。
其次,农村养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1.中国的老龄化已经到来,老人基数越来越大。
2.人均寿命快速稳步上升。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均寿命稳步且快速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平均人均寿命为76.34岁,高于世界人口人均寿命的71.60岁,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
3.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巨大。一双独生子女夫妻,除了要养育孩子,一个家庭要面对约4~8位老人。
4.农村老人养老人的情况增加,压力巨大。逐渐失去劳动能力、正日渐步入老年的老年人,面对耄耋之年的父母,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再者,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的农民,赡养与被赡养矛盾日益突出。1.单靠一亩薄田,一年不足2000元的收入,除了自身的生活,很难承受住多年赡养老人的责任。
2.农民没有养老金,收入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而一斤小麦换不来一瓶水的畸形市场状况,让渐渐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在面对老人时产生绝望的心态。
3.老人容易患病,“大病返贫”和“长病返贫”的问题,是很多农村老人谈病色变,生不起病,更不敢生病,面对卧床生病的时候,绝望的心态会进一步加重。
第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1.政策上给予重视。
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政策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引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才能引导各种资源正确配置,从而指明发展的方向。
2.资源上给予倾斜。
农村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城乡资源配置失衡的状态,使这一矛盾日益加深,所以社会资源的调整迫在眉睫。
3.宣传上予以引导。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爱老优良传统,强化尊老意识,扶正祛邪,树立榜样,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家庭资源对老人的倾斜。
4.经济上予以帮助。
养老补贴有待提高;农民养老金的问题不该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农民生病返贫问题亟需解决。
5.法律上严格界定。
单纯以道德层面处理养老问题,已经难以适合养老状况,应该从法律层将养老地带的模糊空间清晰界定出来。
四年前,我推掉一切,专门在家侍候了母亲四年,对此三角颇深,因此有以上分析。
最后祝愿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关注乡村滋味,一起为三农发声、加油!“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民间又出了一个败类,真是大逆不道,氓人性,不理不养的人也有,但活埋的人很少,望国家发楊民间道德,依法重判。
“埋母”案的发生,能否引起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话,那社会的细胞就有两种,一种是城市家庭细胞,另一种也是农村家庭细胞。无论哪一种细胞缺少活力和健康发展能力,整个社会都会呈现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
陕西省靖边县58岁男子活埋亲生母亲案,因为太过极端,所以才更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关注和关心整个农村的养老问题。
根据央视财经2019年11月21日的报道,截至2018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这当中,农村老龄人口至少应该占到一半以上。应当说,限于农村发展的现状,相比于城市,农村在公共养老资金的投入、养老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相关养老服务上可以说都是相对落后的。眼下的广大农村主要还是在以家庭绝对为主的形式,依靠儿女为自家老人养老送终。一旦家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变故,所谓的家庭养老就会难以完成。多数家庭只能在变故出现后穷困潦倒,艰难度日,“养”字就不能提了。
虽说现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如今都有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绝大多数每月也只有一二百元的收入,单靠这点资金养老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一二百元可能连挂三四天吊瓶都不够。更别说有什么慢性病或者是其他什么大病大灾了。
每每网上有人建议为农村老人提高一些养老金,都会引来一些强烈反对的声音,如今更是出了一位什么叫王福重的著名经济学家,说什么“农民不值得尊重”,把农民说了个一文不值,扁了个臭死。总有类似这样的所谓专家伸脚使绊,农民想要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的愿望就更加难以实现了。
说农民没有贡献,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昧着良心高喊不能给农民涨养老金的人,根本就是无视过去农民上交粮食充当税负以及普遍缴纳“三提五统”的客观事实。在国家已经日益强盛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要反对回馈农民,为6岁以上农村老人上涨部分养老金呢。没有适度的资金做支撑,农村人养老的艰难现状又如何能够改变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