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军首领,是非常了解人间的疾苦的。他打下天下后,为了国家良好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他所谓的残忍,是对那些贪官污吏进行了严厉打击。不管过去战功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甚至是战场上的过命兄弟、生死战友,只要损害到他的王朝和百姓的利益,他一概痛下杀手,无情无义。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作为封建帝王来说,有时打击面过大、过滥,不分青红皂白,牵涉到了许多无辜的人们。
朱元璋几乎杀尽了开国大将,才有了"火烧功臣阁"之说。
做为皇帝守天下,对大臣勋将自然会严加防范,不能小心度日,而胆敢肆意妄为、贪赃枉法,肯定会遭到朱元璋铁面无情的打击。朱元璋没有"杯酒释兵权",却有"火烧功臣阁",自然就会背上残暴之君的骂名。
伴君如伴虎,功臣勋将也概莫能外。朱元璋性格比其他开国皇帝更暴烈,才给人感觉是暴君。其实,对待黎民百姓,他还是深有感触的。治国安民,他还是有一套的。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他又没杀百姓,何来残忍?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朱元璋的人生经历造就了那残忍嗜杀的性格。
古今帝王,心性之坚,多疑猜忌,狠毒残暴,铁腕掌权。朱元璋绝对算一号人物。他的心理历程决定了他的残忍。但他的残忍只对外人,对亲情他看的是极为重要。
朱元璋是从底层尸山血海,人心险恶里爬出来的乞丐皇帝。出身贫苦,做过很多职业,当过乞丐,和尚,小兵,将军,皇帝。在成长的历程中说不定还短暂做过其他一些职业,例如小偷,杂役等不光彩的职业。
在他的成长路上,还很幼小的他见识过最险恶的人心,了解虚伪贪婪的人性,很多次临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没有一个长辈去教导他,去给他做心理辅导,安慰他。
朱元璋后来的行为证明他在那条孤独无助刀山火海,明争暗斗的路上一个人走过来了,从而造就了他对外人的铁石心肠,以及多疑猜忌的性格。和对杀戮的依赖。
骨子里,朱元璋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但他对世道了解的太过透彻,知道人性多诈。只有用杀戮和残暴才能让他们屈服,臣服。他可不会相信“仁恕之道”,即使知道那有用,他也不会尝试。因为杀戮实在太好用了,也很省事。这是政治家的决断,是他多年来的依靠。和试炼出来的。
他还知道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些猫腻,明白万事只能靠自己,文臣武将都不可靠。
朱元璋在位时,废除了宰相制度,把皇权推到一个高峰,是真正的家天下。
元朝末年,官府腐烂。汉人地位本来就低,百姓民不聊生。16岁的朱元璋一天好日子没过过,大哥以及父母相继离世,死时,连下葬的土地都没有。
朱重八开始了漂泊之旅,在流浪期间可以说是饱受欺压。在家人离世之后,遇见马皇后之前,可以说是生命中很少有温情存在。
因此,他对亲情看的是无比重要,那些孤苦无依的日子里靠着16岁之前与家人聚少离多,艰苦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他坚持下来。
在这期间,他看到世道艰难,逐渐懂得道理。并认为他父母大哥的死都是那些贪官污吏,奸商巨贾造成的。看到了底层百姓被欺压,镇压,剥削,欺骗,有苦难言。
渐渐的,朱元璋觉悟了。鲁迅的名句“勇者愤怒,抽刃向更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朱元璋是一窍通百窍通。他明白了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做虎,不要做羊。
如果有一天,让你打通任督二脉,那还不飞龙上天哪。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好吗?
年轻的朱元璋重重点了下头“嗯”。
“金箍带上之后,你就再也不是一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不能沾半点。”
朱元璋此时除了小时候的玩伴和家人兄弟。在他眼中,对弱小的百姓只有同情怜悯,对酷吏奸商只有愤恨厌恶。他开始走上了帝王之路,芸芸众生以后就再也不是他的同类,残忍一词也不能用在他身上了。
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他朱家的大明天下千秋万代,为了心中百姓能过上好生活,成就他幼时的梦想,和觉悟者的使命感。
老朱开始残忍的杀戮。他的心性已经不把自己当做人类。他杀贪官,杀旧臣,杀昔日的朋友,杀潜在的威胁,杀犯法的百姓。
他现在只管做事,谁挡路了,或是将来可能挡路,那就杀了,最简洁的方法。
朱元璋是了解人间疾苦,但他更知道法不容情。他最看重的是朱家天下,谁对朱家天下有威胁,谁阻拦了他改造全天下的心愿,他就杀谁。
那为什么其他皇帝不用杀的方法,朱元璋用呢?
因为老朱已经心如磐石,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不是那么强烈了。
他对自己狠,对别人也更狠。而且不会愧疚,因为在他的思想里这是自然的。
而杀戮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他就残忍的嗜杀。
洪武皇帝镇楼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水平低,为了维持朱家天下谁都能杀,刘伯温退休后都被搞死了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为什么会那么残忍?
他是个有良心的皇帝,杀那么多,有平民百姓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