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假设陈宫一直跟随曹,在危难之中救过曹操,其恩大于常人,将来不仅跻入谋士之列,而且很有可能出将入相。

荀彧是曹操头号谋士,但因反对曹操强逼汉帝封己为魏国公,加九锡。曹操连夜送个空盒子给荀彧,荀彧看了,长収一声,却拔剑自刎了。原来曹操是暗讥目中无人。荀彧是大丈夫可杀不可辱。

那末,曾经的县官加救命恩人,一路追随无怨无悔的陈宫,可能会被曹操破格提抜,成为曹氏集团官方新闻发言人,成为魏国公府中魏相人物。

这样,陈宫是曹操创业的老谋旧臣,坐上了首席辅弼之位,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曹植的家教和托孤之臣。在陈宫鼎力帮助下,曹植取代曹丕继承了曹操衣钵成为魏国帝。

这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失去了机会。对蜀汉的诸葛亮来说,或许却是一大转机,敢于采纳魏延之计"斜穿子午谷",两路大军会师洛阳的"隆中对",曙光初现!

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影响,陈宫留给读者的印象一般是正面的。但正史中的陈宫,却很不咋地。

就其能力而言,或许与贾诩、郭嘉、荀彧差距不大,属于级别很高的谋士,也得到了曹操非常的信任和器重。但其行为与贾诩、郭嘉、荀彧也有相似之处,但本质却差距很大。

不可否认,陈宫也是一等一的谋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

《捉放曹》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陈留,董卓画了曹操的像,在全国缉捕。曹操路过中牟县被逮住了,后被县令释放。这个县令说是陈宫,而且陈宫辞掉县令,欲追随曹操。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陈宫就离开了曹操。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史实,但陈宫这个桥段没有史料具体佐证,那个中牟县不清楚是谁,但绝不是陈宫。

陈宫出仕,是在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期间,是否曹操举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陈宫一出仕,就替曹操办了一件大事。

初平三年(192年),陈宫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等人的支持,积极运作,让曹操得到了兖州刺史的职位。

曹操对此非常满意,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对其也很信任。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亲征徐州牧陶谦,让陈宫留守东郡守备。

东郡是曹操最稳固的根据地,曹操把这一重任委托给陈宫,可见陈宫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由此可知,陈宫的能力并不差,这与郭嘉、荀彧投奔曹操后,得到的待遇差不多,都是曹操非常倚重的人。

当时,曹操的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手下的谋士、战将还都不是很显贵,郭嘉、贾诩还没有投奔曹操。

曹操领兖州牧后,被封镇东将军,夏侯惇被任命为东郡太守,荀彧以司马身份跟随曹操征战,程昱被辟为寿张县令。由此看来,陈宫这个东郡守备职位,还是非常举足轻重的。

也就是说,此时陈宫与夏侯惇、荀彧、程昱,在曹操那里混的都不差,是曹操核心智囊团成员。

陈宫反叛曹操,投奔吕布

陈宫作为东郡守备,趁曹操东征陶谦时,联络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发动了叛乱。

据《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

太祖、袁绍皆与邈友。

曹操、袁绍、张邈都是好基友。哥仨一起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作为盟主,时常表现出骄傲自负的神色。

张邈看不下去,就义正辞严地责备袁绍。袁绍感觉很不爽,就让曹操杀掉张邈。

曹操责备袁绍说:

“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张邈,字孟卓。曹操认为,张邈是我们的亲友,有不对的地方也应该宽容他。如今天下未定,我们不应该自相残杀。

张邈得知此事后,对于曹操更加感激。

曹操因为陶谦杀死了他的父亲曹嵩,东征陶谦,就对家人们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就去投奔孟卓。”

曹操誓死报仇,把身后之事都委托给了张邈。

后来,曹操从徐州回来,见到张邈,二人相对而泣。

由此可知,二人的关系是多么亲密。

吕布被董卓部将李傕、郭祀击败后投奔了袁绍。但因为袁绍的疑忌,就逃走欲投奔张扬。路过陈留,与张邈相见,二人手拉着手告别,发誓永结盟友。

由于曹操与袁绍正打得火热,张邈担心曹操最终会因为袁绍的缘故,攻击自己,心中惶惶不安。

陈宫就趁机劝说张邈:

“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陈宫的意思是,您也是一方豪杰,坐拥千里之众,何必受制于人呢?现在曹操率领州里的大军征伐徐州,后方空虚。吕布又是天下的壮士,如果把他请来,一起管理兖州,坐观天下局势,一样可以称雄一时。

这么好的事,张邈就心动了,一起反叛了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虽然是陈宫一张利嘴的挑唆,但张邈这事做得很不仗义。

除了夏侯惇、荀彧、程昱誓死把守的鄄城及范、东阿二县,整个兖州都被吕布占据。

曹操狼狈到几乎当裤子的地步,差点就把老婆孩子当给袁绍,幸亏程昱力谏,才没有投靠袁绍。

贾诩被称作“天下第一毒士”,但陈宫这一毒计,与贾诩也相差无几。一夜之间,几乎让曹操回到解放前。

陈宫与贾诩、荀彧还是有所不同

吕布最终被曹操击败,陈宫、张邈跟随吕布,逃亡徐州投奔了代替陶谦领徐州牧的刘备。但张超等人都被曹操诛杀,被夷灭三族。张邈到袁术那里请求援救,还没有到达就其部下杀死。

吕布鸠占鹊巢,击败刘备占据徐州,陈宫一定是出了许多的力。但陈宫又联络吕布部将郝萌等背叛吕布,欲投奔袁术,致使郝萌被杀。

据裴松之注《吕布张邈臧洪传》引《英雄记》记载: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郝萌反叛吕布,吕布询问曹性除了郝萌还有谁参与了谋反。曹性说还有陈宫,当时陈宫就坐在吕布身边,面红耳赤,很不自在,所有人都看到了。

吕布因为陈宫是大将,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可见,陈宫也是一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人,这给人的感觉与贾诩差不多。

贾诩从挑唆李傕、郭祀杀入长安,诛杀王允、赶走吕布,后投奔张绣,反复劝说张绣投奔曹操,旋而反叛,致使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士典韦战死。官渡之战前,又鼓动张绣投靠曹操。

看似贾诩也是不定性之人,其实不然。贾诩是有明确的目标,就他自己所言,杀入长安是为了自保。反叛曹操是因为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封赏,卖身总得价钱合适才行。曹操不出大价钱,就只能付出大代价。

但贾诩最终投奔了曹操,也得到了很好的归属。

荀彧最终也与曹操分道扬镳,被曹操勒令自尽。站在曹操角度看,是荀彧背叛了曹操。

但站在献帝的角度来看,荀彧是曲线救国,也就不是背叛,反而是大忠。

而陈宫,背叛曹操,还有曹操是奸雄这个芝麻粒垫着屁股。但背叛吕布,投奔叛逆称帝的袁术,就大跌眼界啦。

《三国演义》中陈宫曾被刘晔评价为“陈宫多计”;荀攸评其为“有谋而迟”。

尽管是小说,但豹眼认为,老罗的观点还是非常中肯的。

建安四年(199年),陈宫跟吕布一起被曹操俘获,一同被杀。

如果陈宫投降曹操,曹操一定不计前嫌,会重用陈宫。

曹操也曾经劝说陈宫投降,但陈宫肯定觉得自己做得那些事,很不地道。或许没有脸面再混下去,或许惧怕曹操以后加害,于是选择了拒绝投降。

陈宫拒绝投降曹操,并非说明他多么忠义,其实他就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毫无道义可言。

出于褒刘贬曹的需要,罗贯中把陈宫塑造为一个对抗奸雄曹操的正面形象,这与史实出入很大。

从曹操对陈宫的器重来看,陈宫绝对是有能力的,如果他投降曹操,一定会得到贾诩、郭嘉、荀彧一样的重用,也一样会成为顶级的谋士。

但最终陈宫的结局如何,恐怕很难说。曹操不秋后算账,曹丕也不会善待他。

不过呢,贾诩除掉了曹丕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昂,而且在立储问题上,帮曹丕说了话,不仅位列三公,而且得以善终。

就陈宫不断折腾的劲头来看,在立储的问题上也不会甘于寂寞。如果站在曹丕的立场上,或许是不错的结局。

但就陈宫的本性来看,更可能会与曹植搞到一块,其结局会很惨。曹丕新账旧账一起算,估计陈宫不会有啥好果子吃。

但这是假如,历史是没有假如的。

因此,在豹眼看来,陈宫的能力,与贾诩、郭嘉、荀彧相比,可能不相上下,或许能够并列。但就结局而言,不会像贾诩、郭嘉一样,得到曹魏集团的始终肯定;也不能像荀彧一样留下美好的名声。大概率而言,恐怕死得很惨,而且名声更臭。

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陈宫虽然是吕布的谋士,但他可曹操认识早于吕布,他最早其实选择的是曹操,只因为曹操的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思想让陈宫心寒,所以至此就和曹操分道扬镳,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本打算跟吕布干一番事业,结果跟错了人,吕布是一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和曹操之间争斗时,刚愎自用,不听智囊陈宫的。表现出很弱的军事头脑,致使被曹操所灭,陈宫也被曹擒获。

  • 陈宫是一位智谋超群的谋略家,他给吕布谋划的战略部局,局局都严谨老练,无懈可击,可让曹操吃尽了苦头,曹操也深知陈宫的本事,处处都小心谨慎。才在数次和吕布大战中保存实力,不被灭了。
  • 陈宫的智谋在三国时代不亚于贾诩,郭图,曹操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灭吕布之时。不惜一切的想劝陈宫,为自己所用。但陈宫不为所动,决心赴死,一代谋臣就此陨落。
  • 陈宫在下邳如果投降曹操,加之曹操知人善用,那就如虎添翼,谋取天下指日可待,加快曹操征服天下的进程,
  • 如果陈宫能长寿,那他一定是辅助曹魏的三世老臣,一定是曹魏谋略中原首席
  • 陈宫有旷世之才,本来他可以辅佐曹操,建立不朽功勋,只因看不惯曹操的杀伐征服人心策略而分道扬镳,无奈之时选择了当时极负盛名吕布,本想和曹操对抗到底,谁知吕布胸无大志,致使一代名天下谋臣发挥不出来,吕布不能对陈宫言听计从,刚愎自用,贪图富贵,遭之失败。
综上所述,陈宫如果投降曹,那他就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臣,他智略超群,位置定在曹操智囊团郭嘉,贾诩,荀彧之上,谋略也在他们之上,加之和曹操一起出道的关系,位极人臣。

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在下邳的时候,陈宫是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因为他拉不下来这个脸。

其实陈宫与曹操是老相识了,早在下邳之战中,二人就有过生死之交,曹操早期能够坐稳兖州,就是陈宫的功劳。

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这个事描述为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出逃,为陈宫所救,后来陈宫因曹操痛杀吕伯奢一家的行为感到不满,离曹操而去。

在真实的历史,陈宫其实要更厉害一些,曹操在出逃洛阳后不久,就参加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大军,但是当时曹操实力有限,在追击董卓军队的时候败北。

关东联盟解散后,曹操在东郡剿黄巾有功,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当时青州黄巾军暴乱杀死兖州刺史刘岱,陈宫通过外交手段,为曹操争取鲍信的支持,从而使得曹操能够取得无主状态下的兖州,后来担任兖州刺史。

能当东郡太守是曹操崛起的开始,但是在东汉末年,仅仅一个太守想要成事还是很难,只有刺史或者州牧才有称霸的资格,其实从汉武帝设置刺史以来,都是位卑权重,级别并不高,但是东汉末年为了剿灭黄巾贼,就任命有威望的人担任州牧,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一个地区的领导如刘表这样厉害一点就是荆州牧,要是如之前刘岱这样就是兖州刺史。

曹操也从担任兖州刺史开始,瞬间成为东汉末年强大的诸侯,这个事是陈宫办的,所以曹操对陈宫很是信任,公元194年曹操率军攻打徐州陶谦时,任命陈宫为东郡守备,由此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

但是陈宫并不为其感动,在曹操出征期间,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兄弟,以及兖州名士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兖州,直接夺了曹操的大本营,并且一度击败曹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宫在兖州的号召力还是很强大的,这也是曹操对其依赖的原因,但是其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实在是太过戏剧性,后世史学家曾想考证,最终也没有结果,最终只得出一个推测,曹操曾经下令处死兖州的名士,而这些名士中可能有陈宫的朋友。

其实兖州这一片的人注重情义倒是真的,但是迎接吕布叛主的这个行为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吕布这个人其实就是有勇无谋,而且人品也不太好,相比之下,还不如曹操。

反正陈宫与曹操之间的翻脸,应该也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是陈宫这一手好牌就算是浪费了,跟随吕布后应该也是郁郁不得志,在吕布部将郝萌造反的时候,有人说陈宫参与了此事,此事吕布认为离不开陈宫的辅助,并没有追究,可见陈宫这个人就是个搅屎棍。

可以说,如果当初陈宫不背叛曹操,单纯以资历和贡献来说,妥妥一线谋士,甚至比谋士还要厉害的人物。

但是如果以谋士的角度来评价的话,陈宫的智谋到底如何,抛开资历和贡献,他在曹操阵营下又会排到多少呢?

陈宫在迎娶曹操和吕布入主兖州的时候,都不算智囊的表现,只能算作是以威望和外交取得的成功,在真正用计的,能够体现陈宫智谋的地方是在下邳之围时,陈宫建议吕布跟曹操打游击战,提议吕布率军在城外骚扰,而自己在城内抵挡曹操,两相骚扰,曹操必然疲于困乏,然后再进行反击。

碍于陈宫的人品,吕布最终没有同意,但是以事实来说,感觉有一点道理,实则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曹操包围下邳,来一个围点打援,吕布率众出城其实就跟丧家之犬一样,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更无法与曹操进行作战。

当时的情况,并非吕布占有地利,曹操孤军远征,不占地利,恰恰相反,下邳原来就不是吕布的地盘,是从刘备手里抢过去的,此时曹操协同刘备前来夺下邳,远比吕布更受欢迎。

对于陈宫,郭嘉评价说“虽有智谋,但是机变不够”,也是未把陈宫放在眼里。

对于一个谋士而言,“良禽择木而栖”才是硬道理啊!如果连识别主公是否为明主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去谈智谋呢?

单凭这一点来说,郭嘉和荀彧都曾经在袁绍帐下待过,以袁绍四世三公的号召力,他们却认为袁绍不足以托付终身,于是弃袁绍而走,投靠曹操。

贾诩的才能也很厉害,早先为董卓部将,在董卓战败的时候,曾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来成为张绣的谋士,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两次击败曹操。

在官渡之战前,张绣在投靠袁绍和曹操之间不能决定,当时很多人都看好袁绍,然而贾诩却认为不如投降曹操,最后与张绣一块投降曹操,官渡之战时,曹操大破袁绍,也证明贾诩的眼光之高。

可以说,单凭郭嘉、荀彧、贾诩在识主公这方面就已经甩了陈宫不知道多少条街了。

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这个很难说。

曹操深有谋略,为人狡诈,平生疑心很重,以自已的喜恶为做事想事情的出发点,所以,对帐下文臣武将也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加以对待和处置。

如荀彧老臣,曹操一直加以重用,言听计从。一生为曹操效力,只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而被曹操赐死。

陈宫也不例外,虽然陈宫和曹操关系密切,但陈宫并不喜欢曹操的性格和为人,陈宫认为自已不是曹操的一路人。所以,尽管曹操一直要陈宫到他那里去效力,可陈宫宁可选择吕布,也不愿意去曹操那里。

如果下邳陈宫降曹,受任官职肯定的,而且不会低,但是否重用?那要看曹操了。

陈宫是个有谋略的人,曹操一定会加以防备,就象曹操临终前关照他的孩子要防司马懿一样,他对陈宫不会放手信任的。

如果陈宫在下邳投降曹操,在其手下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可以和贾诩郭嘉荀彧等并列吗?

一、陈宫只能勉强与贾诩和荀彧并列,属于二流谋士。

陈宫:长于“战术”,短于“战略”。综合指数:★★★

贾诩:长于“谋略”,短于“冒险”。综合指数:★★★★

荀彧:长于“战略”,也长于“战术”,但短于“冒险”。综合指数:★★★★

郭嘉:长于“战略”,长于“战术”,也长于“冒险”。综合指数:★★★★★

所以,如果陈宫投降曹操,在曹操手下,相当于二流的谋士,略低于荀彧和贾诩的水平。

这也是吕布败亡的一个原因,即:陈宫的谋略水平干不过曹操手下的谋士,所以,吕布自然也就干不过曹操。

耿直陈宫,慷慨赴死,明公送别......

二、郭嘉属于一流的谋士,这也是曹操“三哭郭嘉”的原因:

一哭:北征乌桓时,郭嘉病重。曹操泣曰:奉孝呀,都怪我呀,想扫平沙漠,使得你一路鞍马劳顿,以至于染此重病,我内心不安呀。

二哭:北征乌桓胜利,回师到达易州,郭嘉病亡。曹操大哭,对荀攸等谋士说:大家的岁数,都与我相仿,只有奉孝年龄最小。我本来想着等到天下平定,我等老去之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奉孝,唉,谁知他却中年夭折,这难道是天命吗?

三哭: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面对众谋士,哀哭曰:唉,要是郭奉孝还在,肯定不会让我遭此失败。

曹操哭奉孝:此乃天丧我也......

六福雅士评曰:在吕布麾下,陈宫是“一枝独秀,独孤求败”。

如果在曹操账下,谋士如云:

若闲时小酌,大家则豪情万丈,纵论天下;

若帐前议事,大家则旁征博引,唇枪舌剑。

如此的“智囊团队”,如此的“超级峰会”,陈宫何等聪明,他一定会:

从郭嘉那里汲取到“冒险”的思想;

从荀彧那里汲取到“战略”的思想;

从贾诩那里汲取到“谋略”的思想;

那么,“可爱、可敬又可悲”的陈宫,何尝不会成长为一个“超级的谋士”?

如此,在三国的历史进程当中,应该会有更多的“精彩华章”......

每读三国,常常为陈宫之时运不济而扼腕叹息!

一位仁义而耿直,一位残暴而多疑,两位英雄,就此分道扬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