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被“泼冷水”,学生和家长为何没有因此舍弃课外培训?
我刚刚写过一篇文章。
教育部对课外辅导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奥数,或者说是课外辅导班纹丝不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这么几条?
第一奥数运行几十年,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他作为一个无形的品牌,还是被老百姓很认可。
第二学校招生政策的不稳定性是直接导致家长不敢放松孩子,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虽然说不把这个东西作为参考,但是家长还是担心,学校可能对奥数取得好成绩的人直接入取。因为这种现象一直都有。第三家长输不起。减负减不下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输不起,虽然你告诉他这些东西都不列入考试,但是家长就会在想,难保哪一天学校又拿回来了,到时候我的孩子怎么办?
这跟房价,买房者的心态差不多,你得给他一个确切的预期,就是从此之后这些比赛就不可能有任何作用,只有那样课外辅导班才为降温,否则的话效果为零。起伏不定的规定,才是辅导班越来越火的根源。
奥数热被“泼冷水”,学生和家长为何没有因此舍弃课外培训?
课外培训风生水起,关键还在于指挥棒!要小升初、初升高,甚至考大学,不参加培训怎么办?哪来的成绩?
奥数在小学阶段现在不提奥数,取而代之的是思维训练一类的说法,但实际上很多重点中学招生,依然是以奥数来选拔学生。有没有参加过这类奥数培训的,从校内考试成绩上看,差别不大,但是一旦在这种小升初考试中,那可谓“天壤之别”,有的人八九十分,而没有参加奥数学习的,可能只能30多分。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去年小学毕业,然而初中却只能接受划片,选择了一所很一般的中学。朋友家的是一个女孩子,她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小学,朋友一家的观念是希望孩子快乐学习,觉得学校学那点东西就够了,特别是他家里老人特别反对孩子补课,所以,就这样,从四五岁还上上舞蹈、画画的兴趣班,到后面干脆什么班都不上了。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种处于中等,这一点也很让他们家人安慰,觉得也没上什么课外辅导班,这不挺好的吗?
但是,到了小升初的时候,他家就慌了,几乎所有重点初中都要求学生提交个人资料,而报名的大部分都提交了奥数获奖证书、作文获奖证书等,他家孩子一个都没有,到好几个学校都交了资料,但一个学校都没通知她去考试…… 而他们同班的同学,有些成绩还不如她(指的半期、期末考试成绩),但是人家就收到了学校的通知去考试,而且陆续上岸(被学校录取)了,此时,他们非常后悔!觉得之前这种所谓快乐教育的观念害了自己,不报辅导报,真心付出了大代价。
以上只是众多案例的中的两个,其实想一想,当过父母的都不难理解:
首先,小学学习的内容都比较简单,你考98,他考97,最优秀的考100,你说能看出多大的差距呢?所以,重点中学只能通过一些奥数等提高内容来进行选拔!尽管不叫奥数题,说是什么思维训练,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其中的道道儿!
其次,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以理解和记忆为主,综合性应用,创新的内容还是占比很低,这种情况下,谁通过课外辅导班,进行了相应训练,包括思维和记忆的训练,谁就占上风,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
最后,奉劝各位家长,从过来人的角度与你分享,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些,大家都在抢,你不做准备,那就没你的份,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