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大型军事活动,既使是冷兵器时代,也不会简单划一的单挑,这不等于是打群架了吗?
战争,有双方的军事力量,就有严明的军规和军事规范。它首先有主帅丶副帅,有连排长和士兵。任何进退都是在令旗下或鼓声中进行的。否者,就是一盘散沙,散兵游勇是不会打胜仗的。
战争,一般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是将领带着战士冲锋陷阵,防守方将士全线防卫。这里没有单挑。
而有的是双方遭遇战,两边对峙,都不退却,形成均衡态势。要么一方或双方向前肉搏大战丶拼刀枪。要么想气势上压倒对方,通常才有将领的对杀,假如一方感觉单打独斗没有把握,决不会以卵击石。比如虎牢关吕布单挑,刘关张三人来夹击,打败敌手是战争第一法则。
孙子兵法上就说战争就是诡之道,兵不厌诈,能怎样取胜就怎样去打。而戏剧丶演义和评话,为了让战事呈精彩纷呈,才会突出将领比试武艺的桥段。真实的三国,关羽没有关大刀,张飞没有张蛇矛,都是后人添加的兵家神器。
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是三千江东子弟兵敢死队般杀入秦营,一举击溃数十万大军,盖是秦兵先营崩塌,一泄千里,后营不知明里,才造成全线崩溃。如果用单挑的话,强龙难压地头蛇,项羽不一定会取胜。
韩信背水一战,将士们没有退路了,只能冒死决战,本身是一场赌博,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单挑,只有混战。
古代战事中,有的主将并不是死在对方主将下,都是在乱军中被冷箭射杀。
有的主将自恃武艺高强,总是冲杀在前,比如项羽万夫莫当,但最后垓下一战全军覆没。勇则勇矣,但史学家论定其只是一介匹夫之勇。
历史上大军事家,如姜太公丶孙武丶诸葛亮等,虽都是一身好武艺,但决不都是顶级将帅,不都依赖武艺丶而是用谋略来取胜。兵仙韩信也主要依赖机动作战丶以巧制胜。
战争都是讲究兵贵神速,一般不会优雅比武,古代的箭术也不是吃素的,轮不到将士赛马就要被万箭穿心。
总之,两军相遇勇则胜,而双方擒贼先擒王丶射人先射马,都是在进入射杀范程中就要展开惨烈的大搏杀,容不得一丝优雅和坦然。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这是古时候打仗的一个策略。双方对垒,冲击的一方必然遭到弓弩的阻击,损失巨大,而且谁也不知道混战的结果。但如果打败了敌将乘胜追击,一来气势上压制对方,二来对方弓弩投鼠忌器,三来将官都跑了或者败了,士兵后退无法追究责任。总之,阵前都将是古代的一种很有策略的战术,可以将大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绝对不是。不要被评书骗了。列队、将军出战,通报姓名,鸣金换将。高挂免战牌,讨敌骂阵!太像运动会了。还不许使用暗器。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