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今天人们为什么会赞颂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在是高明的一招。不要急于求成,过早称王称霸,就会让将士过早迷醉于花天酒地之中,不再会像以前打天下那般舍生忘死的拼杀,而会像霸王丶闯王的部下,竟相为了自己辖地丶财富而贪得无厌。

霸王自据,大封天下王侯,造成了众王侯割据一方,各怀异心。

闯王打下京都,纵容将士抢夺财富,个个成了守财奴,结果一遇清兵,竟成了散沙一盘,连战连败,一溃到底。

天王占据金陵称帝,大封王侯,贪图享受,到头来锐气全无,陷于防守挨打之境。

而朱元璋缓称王,才能保持锐气,集中精力攻伐,只有天下荡平,方可安心守土八方。

霍去病"天下未定,何以家为",都是一种事业为重丶大局至上的正确态度。

只有那些骄傲自大的人,才会贪图虚名,浮夸成风,躺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才会露出破绽,给对手可乘之机。

霸王丶闯王丶天王,叫得再响亮,胜利冲昏了头脑,妄乎所以。可惜都浪得虚名,最后都功亏一篑。

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这“三王”的共性严格来说就是没有确立建立政权的目的。

霸王的个人主义,闯王的享乐主义,天王的权力主义,他们无不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想独步天下,称人间第一人也的自私自利的想法。从有史以来看,凡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观点的朝代或者是帝王,在其统治之下的时间里,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权建立在“私权”之上,采用专制专政的手段来统治人民。

一个伟人已经用历史的经验总结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论断,这个已经告诉我们“三王”失败的根源!

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历史是按照它自有规律向前发展的,任何人的个人意志是阻挡不了的。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霸王有勇无谋,典型的二杆子还不听谋士们的进言。以鸿沟为界给刘邦划了条界线,刘邦何许人也?一个乡野村庄里成长的泼皮,能将这条鸿沟当会事?经过喘息之后重整旗鼓,聚集人马,打得楚霸王到了乌江边上,别了虞姬,自吻乌江岸边。

霸王兵多将广,人强马壮,眼看到手的江山被刘邦给夺走了。霸王不是被刘邦给打败的,是个人打败了自己。楚霸王吃亏就是不老实,没有乘胜追击将刘邦给消灭掉,而是狂傲自大。伟人曾有诗为证:“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然规模最大的当属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由南向北所向披靡,时间不长就打进了京城,逼得明朝末代皇帝崇桢吊死在宫墙外的眉山歪脖槐树上。李闯王大功告成,坐上了紫禁城的金銮宝殿中的龙椅上。好不威风、好不自在,沉浸在美女群拥的香榻上。只可惜好景不长,李自成仅仅潇洒了四十二天,由吴三桂所引导、由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兵就将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可悲可叹!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从河北省的平山县西柏坡村进京的时候,戏称之为赶考。并且还拿李自成为例,不学李自成,伟人用多个“务必”号召全党,并戏称要争取考及格。可见李自成的失败决非偶然的,郭沫若在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京之前,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中心思想就是依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为什么仅仅只存在四十多天?

伟人有言在先,告诫全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谨慎,不骄不燥”,充分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得新生的政权不仅在京城站稳了脚跟,而且以风扫残云之势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全中国。

李自成的失败就在于农民起义军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从上到下的官员们贪图享乐。政权尚未立足站稳,放松了警惕性,让吴三桂勾结关外清兵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至于天王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尚未成气侯就开始享乐,简止就是胸无大志的具体表现。洪秀全的农民起义,还没有对清朝政府伤筋动骨,伤着元气。被大清王朝所收买的湖南曾国藩兄弟给剿灭了。洪秀全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包括由他所建立的小朝廷如同流星般划过历史的长空。

针对题目所点出的:“霸王、闯王和天王”在争夺大位时“快要成功了,最后都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还是这三个人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出谋划策的班子。个人一意孤行,贪图享乐。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现象。(原创于:2021/11/12)

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赶考进京,不及格。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当单凭夺没夺取江山,坐没坐“金銮殿”论英雄也有失公允。

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天意难违啊!这三个王火气太重,不过他们英名永存了。

霸王,闯王,天王都快要成功了,可最后却为何失败了呢?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从毛泽东的这两句诗就可以看出项羽的弱点及其失败的原因。由于贪图虚名,放纵了敌人而造成自己的失败。鸿门宴上没有按照谋士范增的按排,放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刘邦。在人才录用上也不如刘邦,刘邦能大胆的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如韩信等。在战略决策方面刘邦有萧何、张良、郦食其、陈平等人。而项羽则没有这样一个团队,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闯王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开始纪律严明,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贫民的拥护。但进入京城,建立了大顺政权以后,部分将领开始堕落腐化,寻欢作乐,丧失了战斗力。清兵入关以后,无力抵抗,只能退出京城。退出后又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只能边战边退,一败涂地。

再说洪秀全自金田起义一路北上,占据武汉后沿江东进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国,自立为天王。也制定了政治纲领,频布了《天朝田亩制》。声势浩大,席卷了半个中国。在这大好形势下,胜利冲昏了头脑,派出两路军北伐与西征,由于是孤军作战,很快失败了。由于权力之争也引起了内部分裂,相互残杀。再加上石达开的出走,更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最后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