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三国演义,蒋干盗书,最为滑稽。明知道周瑜精明,怎能轻易毛遂自荐,拍胸膊要搞定周瑜,给果稀里糊涂搞到了假情报,害得曹操也不分皂白杀了水军都督,替周瑜消除了水上劲敌。最大的糊涂虫还数三姓家奴吕布,先是为了赤兔马就杀了义父丁原,复为了一个貂蝉杀了义父董卓,为了活命求刘备丶曹操开恩。堂堂三国第一号大将,竟不念恩义,自折头号声名。贪生怕死,更毁了英雄气节。虚有头号盛名,枉为天下一哥,被人指着脊粱骨耻笑。

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三国演义》里面,糊涂虫很多,很多人都犯过糊涂,关羽关云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东汉末年,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大家纷纷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加强关系。比如,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把侄女(就是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曹操把女儿嫁给了皇上,还是三个女儿一起嫁给了皇上。

等等,不胜枚举。

关羽驻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想和关羽套近乎,派诸葛瑾来向关羽提亲,想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你就是不愿意,也要好好的和诸葛瑾说啊。结果,关羽不仅不同意,还把诸葛瑾大骂了一通,还说“虎女焉能嫁犬子”,如此这般看不起孙权。

你说孙权听了这话怎么能不生气?怎么会不大怒?人家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啊,你是英雄,人家也是英雄啊。你是虎,凭什么就认为别人是犬?怎么就配不上你家女儿?真是欺人太甚,顿时就起了杀心了。

于是派吕蒙和陆逊暗中准备偷袭关羽。而关羽还傻乎乎的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陆逊到了陆口,就给关羽写信,在信里面用谦卑的语气吹捧关羽,说自己对他非常的仰慕,是他的粉丝,并且表示绝对不会与关羽为敌的。

关羽看到信之后,非常轻视陆逊,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对东吴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把留守后方、所有的军队都调到前线去对付曹操了。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关羽走了麦城,全军覆没,荆州也没了,父子二人在临沮被斩!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也不知道,关羽的老婆和女儿有没有被俘虏。女儿最后嫁给了谁?没有记载了。这时候,别说想嫁给孙权的儿子了,就是给孙权儿子做女婢,可能都不会要了。

关羽不仅轻视孙权,对刘备的小舅子糜芳也非常轻视。

糜芳不仅妹妹嫁给刘备,而且和哥哥糜竺一起抛家舍业,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吃尽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也属于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了,关羽不仅轻视他和傅士仁,还威胁他们,说回来要治他们的罪。让他们心中恐惧不安,被引诱投降东吴。糜芳如果不是被关羽长期轻视慢待是不会投降的。应该是对关羽失望透顶了。

由于关羽的盲目自负,得罪糜芳和傅士仁、连部下与自己离心离德了还不知道。无端轻视吴主孙权,还以为不会有后果。他不仅瞧不起吕蒙,陆逊写封信拍一下他的马屁,他还更瞧不起陆逊了。他的身边已经危机四伏,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这不是糊涂是什么呢?

由于关羽的糊涂和自负,不仅害死了自己父子,还间接害死了张飞,并使蜀国遭受重创,刘备被陆逊羞辱,火烧连营七百里,狼狈逃回白帝城,不久病亡了。刘备的恢复汉室、称霸天下的计划终究灰飞烟灭。真是英雄气短。

试想,如果关羽和孙权联姻了,女儿好歹也是个王妃,只要关羽守荆州,孙权多少有所顾忌,要给三分薄面,不会偷袭。就算发生了冲突,拿住了关羽,至少不至于斩首吧。

如果往好的方向发展,吴蜀两家真心联手攻曹,后面的形势可能就更好了。因为曹操很快就要死了,曹丕比曹操还是要差很多的。刘备的复国大业说不定还真有希望呢。所以说,关羽真是个糊涂虫。

朱元璋评价关羽:有勇无谋

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

毛泽东评价关羽:并不高明

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糊涂虫很多。许攸、杨修看起来很聪明,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你们跟曹操耍心眼,曹操是那么好糊弄的吗?你们不知道曹操疑心重吗?结果,丢了性命。蒋干盗书,想看在和周瑜同乡的份上谋取情报。周瑜何等聪明,骗你没商量。曹爽糊涂虫,无法猜透司马懿心思,以为司马懿不会害自己,主动交出兵权,也交出了性命。马谡糊涂虫,叫你守街亭,不用脑子想想周围的地势在哪里更好守护?还不听王平建议,固执己见。害得蜀军大败,诸葛亮自贬官三级,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论名声最大的糊涂虫非刘禅莫属。看糊涂虫的级别,就要从糊涂言行以及其所造成后果严重程度来分析。

知子莫若父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弥留之际执诸葛亮之手泣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可能有各种腹黑的解释,笼络之言,诛心之语等等,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就是假若刘禅是聪慧无比的天纵英才,刘备此言就会是明指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啦,肯定是阿斗确实智商不在线的主,知子莫若父,呵呵,刘备知人之能可是享誉三国首屈一指啊,看看对马谡的精确判断,诸葛亮应该是心服口服吧。刘备此言,最大可能是最终作为一个老父亲在确认自己儿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糊涂虫时,无奈的悲哀绝望而绝望之语。“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句俗语应该由此而来,定调了刘禅“糊涂虫”的基调,差点皇位不保

白帝城托孤

崇信宦官黄皓

在姜维北伐节节胜利,并困住魏军大将邓艾(就是此人之后孤军深入,千里奇袭覆灭的的西蜀)之时,阿斗听信黄皓谗言:“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一日三道诏,催促姜维班师回汉中,之后姜维听取却正之言,效仿诸葛武侯屯田沓中避祸。这件糊涂事或许直接导致君臣离心,西蜀灭亡。糊涂指数绝对满级,直接自毁长城。

刘禅

向孤军邓艾投降

当邓艾孤军深入,人困马乏,破绵竹,攻成都之时,姜维数十万大军仍扼守剑阁,对抗钟会。刘禅儿子刘谌请求背城一战,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不许,最终 向邓艾军投降。这糊涂虫无能指数估计都要爆表了吧,关门打狗都不会啊,直接送了国家

纳降

乐不思蜀

此间乐,不思蜀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或许有人以为这是刘禅装糊涂以自保的巅峰之作,但是结合此君过往表现,或为真情流露之余的即兴之作吧。此糊涂虫之表现足可以传世不朽啊。

总结:刘禅是三国演义中糊涂虫的代表人物,也堪称上下五千年来糊涂界的领军人物,正式跻身大宗师级别,祝贺祝贺,恭喜恭喜!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三国演义中,可被称作糊涂虫的人确实不少,我认为最大的糊涂虫是曹操!为什么说曹操是最大的糊涂虫呢?从四件事情上可以说明,这四件事情都发生在赤壁之战的时候。

曹操像

一、蒋干盗书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扫平东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大战在即,一触即发。

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周瑜设下计策,使蒋干盗得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假冒降书。蒋干献书于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因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但已经晚了。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此为曹操糊涂之一。

蒋干盗书

二、庞统献连环计

曹操又派蒋干来东吴探听消息,周瑜与庞统将计就计,让蒋干向曹操引荐了庞统。庞统以曹操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用铁索相连,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那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了。此为曹操糊涂之二。

三、草船借箭

赤壁大战时,孙权、刘备联手抵挡曹操。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到第三天,诸葛亮和鲁肃率领20只船,乘着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的时候,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诸葛亮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就这样,诸葛亮轻轻松松就获得了总数远远超过十万支的箭。此为曹操糊涂之三。

草船借箭

四、黄盖诈降计

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带领载满了易燃物的船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曹操作为一位深通军事谋略的统帅,又是生性多疑的人,为什么就相信了黄盖投降这件事?何况是像黄盖这样的三朝元老。此为曹操糊涂之四。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虽然精通兵法,但生性多疑。在一场战争中(赤壁之战),犯了许多错误,导致了战争的最终失败。因此我说曹操是最糊涂的人。

三国演义,谁是糊涂虫?

三国演义里面很多地方是通过反面人物的糊涂,来衬托正面人物的机智,因此一时糊涂的人有很多,但是如果讨论谁最糊涂,那就非何进莫属。

何进本来是屠夫出身,因为妹妹入宫做了皇后,才做了大将军。恰逢十常侍为祸,何进想要除掉,无奈受到了妹妹何太后的阻拦,于是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结果拒狼迎虎,招来了西凉董卓进京,祸乱宫闱,不但何进自己被杀,连皇帝都让人给费了。

其实说起来,皇宫里面宦官为祸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大太监看似飞扬跋扈,气焰嚣张,但是从根上说,也不过是皇家的一介家奴,其权利的根源来自于皇家的宠幸。一旦失去了皇家的撑腰,其权势自然慢慢就消减了。

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九百岁,权势滔天,天启皇帝去世之后,还是得巴结新皇帝崇祯,最后崇祯几乎不费什么功夫就把魏忠贤势力给打掉了。

要除掉十常侍只需要说服何太后和皇帝,派几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最后却搞成了天下大乱,这还不是糊涂透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