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兴汉三杰,张良首先功成身退,以寻找恩师黄石公名义,告假抽身而去。
而萧何故意贪财置地,让刘邦一笑置之。
唯有韩信发牢骚,刘邦听从陈平之计,云游梦泽,突然袭击,夺回了韩信兵权。
韩信身边谋士曾劝过其起事,韩信并不采纳。但功高震主,吕后担忧韩信会谋反,和萧何一起诱杀了韩信。
吕后事先并没有告之刘邦,刘邦闻讯之时还是吃惊不小。
韩信厄运,失之于口无遮拦,不低调行事,居功自傲,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死于吕后之手,不知伴君如伴虎,而吕后有野心,手段毒辣。
一代战神韩信,惜成刀下囚丶冤下鬼!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谢谢邀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功劳太大,一国的军事主帅,吕后、萧何害怕韩信谋反,所以密谋擒获,加上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虽然说是背着刘邦,刘邦心中也是有数的。刘邦、吕后对待张良和对别人就不同了,刘邦就是用张良的谋略才成就了霸业,每走一步都离不了张良的谋略。鸿门宴脱险、下邑画策、借箸代筹、定都长安这些功劳,使刘邦对张良格外器重,若杀张良,今后就难以找到像张良这样的忠臣献策了,何况张良是文官,不掌军权。萧何也是文官,没有军权,但他和吕后关系亲密,刘邦要杀萧何,吕后也不同意。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汉初三杰,只有韩信被除掉,个人看法是:
1,萧何丶张良是文人,不直接掌控军队,也就是说他们两位对汉高祖的帝位威胁很小。而韩信手握军权,直接掌控军队,对汉高祖帝位的威胁要大得多。
2,自古以来军人对将帅比对皇帝要忠诚得多。同生共死丶以命换命得来的情谊要远高于所谓的权势。
韩信是统帅,为汉朝立下不朽的功勋,所以三军敬畏他,部下信任他,很多将士对他的尊崇要高过对汉高祖的尊崇。
自古以来谋朝篡位者,多数在三军将士中有威望,而且手握重兵。韩信不但在军中有威望,同时也手握重兵,与军中将领关系不错,在朝中也有不错的人脉,还是开国功臣。因此说韩信是悬在汉朝头上的一把铡刀,也不为过。
汉高祖对韩信起杀心,一是韩信狂妄而不知回备,二是韩信既是开国功臣,而且手握重兵。
后来韩信死后,汉高祖又对樊哙起了杀心,樊哙是汉高祖的连襟加好友,也是大汉开国功臣。若不是陈平游滑,恐怕樊哙也难逃一劫。
相对而言萧何、张良虽有才能,但是在军中的威望、人脉都不够,不太可能造反,所以汉高祖并没有除掉两人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韩信之死,有一定的必然性。汉高祖虽然有点不光彩,但是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汉高祖只是在信义与江山难以两全之时,选择了弃信义保江山。
关于防止将帅政变这个问题,历代王朝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设计出了文官制度,并且传之于世,为当今世界各国防止军事政变,维系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因为韓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和能力,而且功高盖主。必为主人所忌,所以被杀。在加上大臣们的馋言忌妒,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这个问题太复杂,山野老人分别从韩信、张良、萧何等三人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韩信必须除掉是必然的!
有人以为韩信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有这样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韩信必须除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韩信是异性王,在劫难逃。
刘邦称帝之初,先后有九个异姓王存在,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赵王张傲、韩王信、燕王臧荼,燕王卢绾、吴王吴芮等,这九个异姓王不但占据大量土地,还手握兵权,还享有部分官员的任免权力。
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威胁西汉朝廷的生存,刘邦为了西汉王朝的安全,是不会允许异姓王长期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楚王韩信在劫难逃!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刘邦最后对这九个异姓王都采取了措施。
仅仅是吴王吴芮因为实力弱才幸免;只因为张傲是刘邦的女婿,才留下性命。
第二,韩信为人不地道,自作自受。
韩信是军事天才,但是人品不咋的。
成名之前的胯下之辱等故事,韩信就让人诟病。
投靠刘邦之后,得到刘邦信任,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为刘邦攻城略地,战功显赫,显示了韩信军事家的天才。
从做人的角度看,韩信为人不地道。
韩信占领齐国后,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盼望韩信带兵救援。
此时韩信却威胁刘邦,要刘邦分封他为齐国代理国王。
刘邦无奈,只好违心分封韩信为齐国国王。
之后,刘邦在追歼项羽过程中,命令韩信与彭越带兵围歼项羽。
韩信与彭越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致使刘邦被项羽痛揍了一顿。
刘邦躲在山沟里,问身边的张良:“我与韩信、彭越约好了的,让他们带兵围歼项羽,他们为什么按兵不动?”
张良说:“他们要土地?”
刘邦为了歼灭项羽,不得不划出一大片土地给这两人。
由此这些,刘邦早已对韩信心怀不满,恨之入骨!
韩信要挟刘邦册封他为齐国国王的时候,刘邦就想除掉韩信,只是刘邦当时没有这个能力。
第三,韩信最终还是反了,非死不可!
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处于胶着状态,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希望韩信倒向项羽,或中立;后来齐国人蒯通也游说韩信中立,韩信都严词拒绝了。
理由是刘邦对他太好了,自己不会变叛刘邦。
尽管韩信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变叛刘邦。
刘邦对韩信十分不信任,先后四次对韩信敲响警钟,一次比一次严厉。
刘邦从项羽包围的荥阳逃出来之后,偷偷来到赵国。
此时韩信正在赵国,手里有不少军队。
刘邦趁韩信不知情的情况下,夺走了韩信的军队。
在乌江边上,韩信歼灭项羽后,刘邦独自一人闯进韩信军营,剥夺了韩信的军权。
之后韩信回到齐国,刘邦又以韩信是楚国人,熟悉楚国情况,将韩信从齐国调到楚国,由齐王变成楚王。
韩信回到楚国不久,刘邦以韩信有反叛之心,设计抓捕韩信,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尽管如此,韩信还是执迷不悟。
韩信以为自己是军事天才,为刘邦夺取天下,功勋卓著,刘邦不会把他怎么样!
尽管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刘邦对韩信还是不放手。
有一天,刘邦忙完公务,去韩信那里,一探究竟!
韩信还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军事天才。
韩信夸耀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刘邦顶多只能指挥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
刘邦反唇相讥,既然这样,你怎么被我抓住了呢?
此时,韩信意识到自己闯祸了,连忙解释说:“自己是将兵,陛下是将将”
之后,韩信一直惴惴不安。
后来,陈豨被刘邦派往代国,担任代国相国,统领代国、赵国边防军队。
陈豨临行前来见韩信。
韩信抓住机会,与陈豨合谋造反。
最后事情暴露,吕后联手萧何,处置了韩信。
二,张良也没有善终!
张良与韩信比,早就意识到,刘邦登基后,一定会诛灭功臣。
刘邦评功行赏时,张良没有称王的欲望,也没有财富的欲望,只要求刘邦将留县封给他,做个留侯,以此纪念他与刘邦第一次相见的缘分。
尽管如此,张良还以寻仙问道为理由,离开官场。
由此,刘邦没有对张良采取任何措施。
在更换太子的问题上,张良背着刘邦,帮助吕后,刘邦也没有追究张良的责任。
因为刘邦知道,自己对张良手下留情,吕后不会手下留情。
刘邦死后,吕后召回张良。
张良此时追求成仙,饮食很节制。
吕后对张良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何苦要对自己过不去呢?”并强迫张良加大饮食,最后张良由此忧愤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
三,萧何日子也过得很煎熬!
对于萧何,刘邦其实是很不放心的,多次对萧何进行试探,刁难,都被萧何巧妙化解了。
尽管如此,刘邦后来还是找到借口,关了萧何的禁闭。
读者如对此感兴趣,可以去翻阅史书。
综上所述,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最关键的一点,是韩信“念栈”,贪念权势;萧何与张良对此看得很淡薄i!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古云:成亦萧何,败亦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了刘邦大业...
功高震主,刘邦降低韩信职务,反使其心存谋反之心...
吕后最忌韩信,唆萧何诱韩信入宫杀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