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靠武力征服天下的秦始皇,最大功绩是统一,统一江山丶统一思想,统一文字丶统一习俗。
山东是儒家发源地,是孔夫子家乡,祭奠孔夫子当然要到山东。而泰山是五岳之首,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秦制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等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要巩固华夏九州,历代都一脉相承。刘邦本是草莽出身,建立大汉,仍然继承秦皇衣钵。等到汉武中兴,横扫匈奴,建立强大帝国,索性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泰山祭奠更成了国策。
对外振军扬武,对内兴学倡儒,教化天下。数千年来,华夏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儒家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强大动力,推动着中国发展。无论内忧外患,最后总被儒家文化所融化。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东方大国一枝独秀,长盛不衰。
泰山精神已在司马迁"史记“熠熠生辉:人终有一死,为国为民则重于泰山,否则轻于鸿毛。激励历代王朝和国君,登临泰山抒发豪情!
抗战中,沙家浜的三十六个新四军将士,高歌一曲: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中华民族英勇抗战,决不屈服!
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泰山,鼎立天下,雄峙东方,威镇中华,独尊中原。
泰山,拔地通天,仙乡圣居,泰安华夏,风光殊胜。
泰山,东方龙族之炎黄子孙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千古一帝秦始皇先祖秦人之聚居发源地。秦人先祖亦谓东夷人。
泰山,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
列位看官,泰山就是这么牛!它完全有资格就是这么牛!它是中华国山,亦谓中央山,岱山,岱宗,岱岳,岳山,泰岳,誉满神州,五岳独尊。
这就是泰山牛气冲天的原因。
锦绣河山,星罗棋布,神州大地,各领风骚。放眼华夏,名山大川比比皆是,为什么帝王封禅都选择去泰山呢?
因为泰山雄奇壮丽,因为泰山“直通帝座”,因为泰山是仙乡圣境,是神山。帝王是天子,当山河一统,国泰民安,盛世太平时,天子奉天承运,典礼封禅,昭告天地。泰山,是不二之选。
泰山封禅,礼规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创帝制。为报答天恩,于是沐浴斋戒,亲携文武百官诚赴东泰岳山,于玉皇顶祭天祀地,首开封禅大典。
“泰山安,四海皆安。”秦始皇藉此封禅,图千秋万世帝业也。
秦始皇先祖秦人当时就是在泰山脚下聚居生息的,故于公于私,“五岳独尊”是其封禅的至佳之选。
自秦始皇开先河,后世如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太宗及宋真宗等德高望重之大帝,亦君命神受,封禅泰山。
其实,帝王泰山封禅,有其极其严苛的制度的,不是一般帝君能有此荣幸呢。
必须是统一中国,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百祥献瑞,天下景仰之圣君天子,方可封禅大典。
我泱泱华夏,东方巨龙,国运昌隆,正如巍巍泰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这是因为在古代华夏民族统治的中原地区,泰山位于中原版图的最东边,而太阳从东边升起为人们带来光明,加上阴阳五行的说法,还有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对泰山孜孜不倦的宣传,于是泰山就成了帝王封禅,宣示自己受命于天,昭示国家统一,彰显国泰民安的最佳选择。于是,几乎每个皇帝即位后,都想上泰山封禅.
但是,想封禅是一回事,能不能封禅又是一回事,因为封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那么想封禅需要什么资格呢?
其实泰山变成妻子父亲的尊称也和泰山封禅有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唐玄宗时候的泰山封禅了,当时唐玄宗任命张说(yuè)为封禅使,全权负责封禅大典的准备工作和各种仪式。唐玄宗封禅是为了庆祝自己开创了开元盛世,于是就决定封禅后朝中所有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可以升迁一级。张说的女婿郑召本来是九品官,按说应该升迁为八品官。可是张说大权在手,就趁机将女婿升为五品官。在封禅结束的宴会的上,唐玄宗看到郑召官职上升飞速,感到奇怪,就问他是何原因,郑召心里有鬼,支支吾吾答不上话来。旁边的黄旛绰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说了句“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意思是郑召的升迁是借助封禅泰山的机会,被张说跨级提拔的,一语双关。从此之后,男子就把妻子的父亲称为“泰山”,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也称为“岳父”。现在我们去泰山,还可以看到玉皇顶盘路东侧的大观峰上还刻有唐玄宗亲手撰书的《纪泰山铭》。
泰山封禅大典是古代帝王一生中最重要、最盛大的典礼,隆重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帝的登基大典。听我这么说,您是不是心里对没机会见识古代封禅大典的盛大场面而感到遗憾?其实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在古代,平民老百姓是没有机会参与封禅大典的,而参加封禅大点的官员不仅要跟着皇帝爬泰山,在典礼上还得不停地各种跪拜...
但是今天,当我们去泰山旅游,可以在泰山东麓的天烛峰欣赏以泰山为背景的实景山水演出,现场感受封禅文化的魅力。今天我们的科学和认知已经帮助我们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古代人民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再也不需要因为对自然现象的不解而感到恐惧,即便还有暂时无法解释的问题,我们也已经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些问题的背后必然会有科学的解释,认知决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只要相信科学,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泰山在中国五岳中虽然不算是最高的山,却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尊”(五岳之宗)之称,是古代帝王心目中离天最近的山,这是帝王到泰山封禅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
一是泰山海拔高度不算高,但相对高度较高(中国地势是东低西高),从气势上显得高大雄伟。
二是泰山的地理位置优越。泰山大体处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中心地带,这块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即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秦岭(华山、嵩山属于秦岭山系)、大巴山,南有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东南是山东泰山和大海。这个广大的区域,就是上古史上的中原(中国)所在。在这个“中国”之中,泰山是较为居中的一座大山,被称为“中央之山”。
三是泰山位于神州大陆的东方。东方之“东”,从日从木,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东方主青主木:草木葱绿、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无疑就是主生啦。
四是泰山有厚重的文化。在“五岳制”形成之前,秦皇汉武已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国立大事在祀与我”有资格承载国家的旷世大典,实际上就是“国山“了。
五是古代皇帝到泰山上的“封“就是泰山顶上筑坛,借泰山之高以祭天;禅就是泰山下的小山这祭地,报天地之功德。这是原始意义的封禅,后来演变成为有作为帝王向天帝报告工作,由祭天祭地演变成祭祀泰山神的味道。
当然,古时帝王封禅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谁想来封禅就可以封禅的。必须“受命于天“要大功德的帝王,诸如”易姓而王“,四海统一,天下太平才行;再是要有祥瑞出现,诸凤凰来仪,麒麟频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行。真正的泰山封禅是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219年);然后是秦二世(公元前209年);再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计8次;还有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恒、安帝刘祜,隋文帝刘坚,唐高宗(含武则天)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公元1008年)等。
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泰山这事主要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当初只祭祀了泰山。
祭祀山岳,源于上古的山神崇拜。古人认为,位置重要、形态险峻的高山具有神性,因此各地诸侯都要定期祭祀本国境内的大山,祈求保佑农业收成、宗室平安以及战争胜利。
作为最早的岳山,泰山的「泰」字即通假「太」、「大」,泰山就是大山的意思。先秦时期,其他各国也有自己的「太山」,例如华山是「华大山」,霍山是「霍太山」。
据《礼记》记载,帝王需五年一巡狩,视察诸侯守御的各地,经过一系列礼仪后,巡狩在封禅活动中达到高潮,也就是在山顶和山下分别祭天祀地。在这种仪式中,大山就是君王与天地沟通的媒介。
泰山因为有秦始皇封禅的加持而成为五岳至尊,历代帝王封禅也最为密集,共有七位皇帝在泰山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
其中,除了宋真宗是在澶渊之盟受辱后靠封禅来争面子,其余的封禅活动都颇有道路自信。
其他帝王也不乏梦想封禅泰山者,只是因国土不全,不符合儒生们的封禅条件而难以如愿。
北魏孝文帝即是此类典型,至北魏末年,朝不保夕的节闵帝也依旧保留着这一梦想,让词臣做了一篇《封禅书》。高齐代魏之后,封禅泰山的愿望仍未消逝,只得在多位君王的墓志上留下遗憾。
为什么泰山这么牛?帝王都到泰山去封禅?
泰山地位这么重要是由于远古时期新石器时期人们生活轨迹决定的。有确切记载的封禅大典是从秦始皇开始,而传说中在秦始皇之前已有72位帝王曾到泰山封禅,年代不可考。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泰山周边的淄博济南泰安菏泽等等远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从一万年前的扁扁洞文化开始,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整个过程从未中断,在国内各地来说,都属罕见。
从后世的禹贡九州图可以看出,在泰山周围狭小的区域内,被分成了青兖徐三州。从区域划分的一般规律来看,同级单位划分越密集,此地人口越稠密。这可以间接证明了此地人口稠密。人烟稠密是能够形成传统习俗,并能够将习俗传播开来的前提。
远古的众多名人的活动区域也在泰山周围。传说之中伏羲出生于雷泽,今菏泽,黄帝出生于寿丘,今曲阜,舜出生于历山。这些著名人物被认为是后世人的祖先,他们的习俗势必随着他们部落的迁徙散步到全国各地。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极其依赖于太阳,因此极易形成太阳崇拜。在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均已经发现了太阳崇拜的文化遗迹。崇拜太阳就会想拥抱太阳,接触太阳。而大山既是人们去近距离接近太阳的最佳选择,同时大山又能给原始人提供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因此太阳崇拜就会演变为大山崇拜。崇拜大山最有可能就是找最高的大山去崇拜。伏羲部落位于泰山以西,人们一抬头,看见的最高峰是泰山;黄帝部落位于泰山以南,人们一抬头看见的最高峰还是泰山;舜的部落位于泰山以北,抬头看见的最高峰仍是泰山。这样很容易在人们脑海中形成共识,泰山就是最靠近太阳的地方。因此太阳崇拜就会转变为大山崇拜,泰山崇拜。
后世由于人口增长或者战争原因,很多部族远离了泰山,但仍然保留了祖先的泰山崇拜。传说之中远古时代已有众多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封禅泰山。
春秋战国以后,诸子百家争鸣,因为儒家文化发源于曲阜,因此泰山在儒家文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封建帝制下的思想统治基础。随之而来泰山的地位就越发重要了。《史记》中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也就是说能封禅泰山的都是受命于天的合格帝王,功绩足够才能封禅。自从秦始皇泰山封禅后,封禅泰山就成了帝王彰显自己功绩的一种仪式。后世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先后进行了封禅大典。
在数千年泰山崇拜之中,出现了很多与泰山有关的神话故事和成语典故,如泰山石敢当,重于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等,甚至以前人们称呼自己的岳父都是老泰山,这无不显示了泰山在于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前些年的中华名山评选中,泰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华第一名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