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因为没有研究过韵律,古今韵差异在哪儿?个人以为生活在今天以现代的韵律为好,不会出错。也许会出现什么古香古色之类观点,真的是吗?时移境迁,如何能古也?还原不了古景古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所以与时俱进吧!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如果说在创作方面肯定支持新韵,因为新韵源于汉语标准语普通话,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中规范韵音基础,尤其是对我们初学者很适用,至于古韵我当然不反对,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深入欣赏~~~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谢邀;
创作格律诗还是旧韵入味,新韵是民国时期在传承旧韵基础上推陈出新。
不过作诗看每个人喜爱,我才学习用的新韵。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本人以为中华诗词学会倡导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四个用韵方针是正确的。
其实,新韵就是拓宽了的平水韵。就是把平水韵韵部的邻韵集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韵部。一首诗的好坏不在于用新韵和旧韵,关键是整篇诗作意境的优劣,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立意与表达的技巧。
写诗是需要天赋的,天赋是不可求的。有了天赋也需生活的历练,诗来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萃取养分,才能有灵感的爆发。有了丰富的灵感才能水到渠成,才能情满境现,才没有闭门造车,为寻诗句強说愁的痕迹。
诗词是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不仅要深入生活体验,也需要多读书,来积蓄文学底蕴,更需要去思考,去发现其中的奥妙。
诗以言志,抒发情怀。真正的诗人都是有家国情怀的,只有大我中才能出高境界的作品。只是人的风格不同,眼界不同,审美观点不同,都能体现在诗作中,这就是各俱特色,比如豪放派和婉约派。
至于支持新韵和旧韵,我是支持平水韵的,平水韵是集几百年来诗的研究成果,是一代代学者的理论结晶。新韵相比平水韵韵宽多了,读起来有一种拗口的感觉,平水韵比新韵较窄,但是,在窄韵中能把一首表达到位需要一定的功力,古代不是推敲的典故吗,越宽越就失去了推敲的意义,新韵再宽就成了口语了,诗还有艺术可言吗?
另外,再说一下平仄。写格律诗就应遵循平仄的规则,突破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律不害意也许是对的,也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你当成了习惯,经常天马行空不就是不求甚解了。学无止境,不要把律不害意当成浅薄的借口,那样你永远也不会进步,不如去学现代诗更好,只是现代诗也有现代诗要求。如果随心所欲那就令人无语了。
至于你怎么写,别人无权过问,自己高兴就好,能守住底线就好。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首先我们应确定什么叫格律诗?我们从王力先生的论述中,知道:五绝丶五律丶七绝丶七律。各四种标准格式,及排律,都是押平声韵的。其中必须合:替丶对丶粘。(准律句有特殊句例(即旧称“鲤鱼翻波”句)忌:三平尾丶孤平。从押韵上讲:除首句可押邻韵外,余皆必须一韵到底。从这些条件讲,必须用平水韵
平水韵,是宋人总结唐朝诗人用韵的情况,所创作的韵书,所以以对照唐诗(包括古体诗丶格律诗,平仄丶押韵皆符合条件。直至清朝,或是科考,或是民间,已俗成约定写诗用平水韵。民国推广白话后,那些白话先驱:胡适,鲁迅,陈独秀,郭沫若……写古体诗丶格律诗都是用平水韵,只有写现代诗才用“新韵”。
近三四十年,才有人主张用新韵从18/14/16韵部。由于普通话消灭入声字,从平水韵106韵部变为新韵之16韵部。失去了押韵的本义及平仄的定义(16韵部中,不少用普通话读都不押韵的)格律诗是极严谨的文学艺术,就如京剧改为革命样板戏样,当年全民唱样板戏,今又如何?格律诗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瑰宝,唯中华民族才会有的语言丶文字表达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一一格律诗。我们把他变成四不象的所谓格律诗呢?还是学习丶传承发扬正宗的格律诗!
网上曾有现任教授道出真心话:在国外交流格律诗是以平水韵。在国内则新韵,古韵都兼顾。我认为,用新韵的格律诗就如用化工颜料制成的唐三彩,虽说鲜艳,只可以叫仿冒。平水韵我仍是小学生,但我习作中标了古体诗丶格律诗,我必定遵守此用平水韵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你支持用新韵还是用旧韵?
我特别支持新韵,因为新韵不论在诗词上还是对联里都很规范,省去了古韵这一个麻烦,新手入门省力好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