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意淫何进要是听了曹操的,东汉的情况?

东汉末年以黄巾起义,大将军何进允许地方征兵御敌群雄兴起为标志开始,后黄巾之乱几乎平定何进听信袁绍之言引董卓进京,何进被宦官所杀,曹操言“乱天下者,必何进也”。何进要是听曹操的没有召董卓进京,而是重用这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呢?

何进是外戚干政,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就是听信曹操之言,不召董卓进京,也无能力把控天下局面。在群情汹汹的天下大乱,将面对内外交困,而曹操也是久不甘居人后的一代枭雄。一旦时机成熟,除掉何进比董卓要容易的多。

而曹操过早冒尖,面对董卓虎狼之师和常怀异心的袁绍集团,并无一定必胜的把握。枪打出头鸟,曹操过早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袁绍的号召力和四方大开杀戒,要比对付董卓还要容易(董卓的西凉军可是最强盛的)。

至少,董卓不进京,曹操过早介入汉室,天下大乱的局面的发展,更加扑溯迷离,动荡不安。有没有三国丶四国,历史不可预测。

请大家意淫何进要是听了曹操的,东汉的情况?

首先声明,每次都声明,本人只从史书分析,不谈小说。

一、首先,地方群雄崛起,并不是何进的原因,在何进当大将军时代,地方上并无什么群雄。

黄巾爆发前,184年,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弟弟何苗为车骑将军,兄弟两人,全部屯守在京都洛阳,并没有带兵攻打黄巾军。同时,剿灭黄巾,乃至收伏白波、黑山等贼之后,地方上并无群雄,地方官员,郡太守、州刺史等,没有兵权,都可以被朝廷随意调动,没有一个人敢有意见,更别说去当群雄了。最后,在地方上,是“贼”、“寇”或“黄巾余贼”在闹事,而不是地方官员成为什么群雄。

二、何进召董卓入京,不是袁绍的意见,恰恰是大将军何进不相信袁绍等人。

汉灵帝去世,何进拥立汉少帝为皇帝,而此时的何太后,主要是依靠太监,“永乐太后与诸常侍专通财利”,何太后不依靠自己哥哥何进,却去依靠太监,挺奇异的。

袁绍等人劝何进杀太监,“(袁)绍使(门)客张津说(何)进”,“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诸阉官”,何进也想杀太监了,但是,何太后不同意。

何进似乎不相信袁绍等人的实力,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去地方上招募兵马,派出张杨、张辽、鲍信、王匡等人去地方上招募人马;另一方面,就招集董卓入京。

三、地方群雄或二次黄巾,与何进没关系。

真正造成地方群雄的,是董卓。关东义兵反董卓,这是地方势力对抗中央的开始,而这些义兵的带头人,刘岱、孔伷、韩馥、张邈、袁绍等,正是由董卓外从中央放到地方上去的。而这些地方群雄得以生存沿续,恰恰是中央派董卓的剿杀不力引起的。

至于二次黄巾(青徐黄巾),也是趁着关东义兵反董卓而趁机爆发的。

东汉末年,地方势力或地方群雄崛起,不是何进的原因,而是在于董卓,是董卓把这些人放到地方上当官,而这些人举兵反董卓,形成对抗中央朝廷的地方实力派,而最终,中央派的董卓,并没有去彻底剿灭地方实力,才使得地方实力得以继续发展,从而最终抗衡于中央实力。

请大家意淫何进要是听了曹操的,东汉的情况?

东汉的情况只会推迟,不会改变。

一、汉末的黄巾起义,汉朝无力平定,放权给地方,各地诸侯纷纷崛起。为诸侯混战埋下伏笔。董卓入京只是给各路诸侯争权争地盘提供借口,没有董卓只会推迟,等诸侯实力强大起来,就会蹦出另一个董卓,来引导历史原有走向。

二、何进和十常侍的争斗,都是为了自己争权,不管谁取得最后的胜利,都不会还权给皇帝,并且都没有能力用铁腕手段,重新收权于诸侯,只会加速诸侯纷乱。

三、黄巾起义就说明,东汉朝廷经过多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天灾,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经失去民心,农民起义不断,东汉朝庭不思改变,覆灭是必然的。

请大家意淫何进要是听了曹操的,东汉的情况?

假如何进要是重用曹操没准东汉会覆没的更早。

曹操不光是治世能臣,同样也是乱世奸雄,曹操野心是很大的必然不甘心屈居人下尤其这些人还没什么能耐,所以假如何进重用曹操以何进的能耐肯定迟早会被曹操夺权。

此时地方割据,群雄并起,如果曹操大权在握的话那就不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很有可能变成十九路诸侯共同灭操了。以曹操的能力白手起家最后都可以独霸一方如果大权在握的话很可能会提早完成一统大业,东汉的灭亡在所难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