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本身同窗之谊,而庞涓视孙膑如仇敌。因为庞涓极端自私,才华不及孙膑,所以借故废了孙膑双腿,不让他出仕。根本原因是想废了孙膑,就可以独步天下。
事与愿违。在马陵一战(前343年),齐孙膑用增灶丶减灶之法迷惑魏军,庞涓见齐军从十万灶丶八万灶丶五万灶天天往下减,以为齐军军心已乱,人员减半。马下丢下步兵,亲率轻骑策马狂追。
大军马不停蹄,追到一山前,一棵大树上大写"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一惊,发觉中计,落入包围圈中。
坐在轮椅上的孙膑,指着庞涓大骂:势力小人,恶贯满盈,今日葬无之地!
庞涓跪下求饶,看在鬼谷子先生面上,网开一面。孙膑说:无德之徒,留于何用。令旗一指,万箭穿心。庞涓体无完肤,喂了野狗。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导读:嫉妒会导致失去人性,欲望会蒙蔽良知,庞涓与孙膑本是同窗好友,但是由于庞涓的猜忌,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孙膑与庞涓的关系孙庞二人是同窗之谊,两人一起上的学,鬼谷子是两人的导师,上学期间两人友谊甚是浓厚,一起打个游戏,翻个墙的事还是时有发生,两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对着天对着地行了八拜之礼,结为异姓兄弟。
学习生涯是枯燥无味的,魏国国君魏惠王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英才,庞涓心里燃起了希望的烈焰,学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求得荣华富贵,于是积极投了简历,只等一声召唤,庞涓就如出笼小鸟,展翅高飞了。
孙膑毕竟稳重一些,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学习一点,于是修完本科,打算继续考个研,但是庞涓还是想谋个富贵荣华,于是拜别了导师鬼谷子,也对师兄孙膑say good bye。
庞涓走之前,还和孙膑喝了一顿离别酒,他对师兄孙膑说,哥啊,你放心,等我在魏国飞黄腾达了,一定把你也接来享福,凭咱俩这才干,联起手来,天下无敌。孙膑很感动啊,还是我师弟对俺好。两人的友谊瞬间升华,一种革命情谊在二人之间荡漾开来,他们紧握双手,一起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庞涓与孙膑的感情一开始应该还是美好而纯洁的,两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把世界想得太美好。
庞涓到了魏国很受重视,在拥有了鲜花掌声后,他未必想得起当初“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庞涓在魏国递了简历,大boss魏王亲自面试的,大boss问了庞涓一些关于企业怎么长治久安,怎么统筹作战的问题,庞涓毕竟师从鬼谷子,也确实有几分本事,虽然是中途辍学,但是这些企业管理的知识还是学了个七七八八,面试完毕后,大boss很是满意。
庞涓看到大boss面露喜色,趁热打铁,就像魏王讨了一个将军的头衔,他对着大boss拍胸脯保证,您用我做事一定不会后悔,横行天下,兼并六国尽在掌握之中,反正一高兴,庞涓就把牛吹下了。
庞涓口若悬河,把大boss魏王都说得激动不已,便任命他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庞涓上任初始,发奋图强,从不要加班费,很是任劳任怨,他扩张帝国版图,收购了周边几个小公司,宋、鲁、卫、郑的大boss,纷纷表示愿意被魏国并购。
这些都是一些小成就,他还策划了一个很牛的案例,打败了当时已非常强大的齐国有限公司,魏国集团就此名声大噪,这一战,庞涓被推上了魏国的神坛,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此时庞涓在魏国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庞涓也逐渐膨胀起来,一个籍籍无名的纯洁孩子,在经历了荣誉,金钱,地位的侵蚀后,心理自然是有变化的,他也是凡人,没有足够的定力来抵挡这些诱惑。
当庞涓享受这些来自外界的鲜花,掌声时,他已经忘了当初信誓旦旦的要接师兄共同建功立业的誓言,这应该是人性,共患难,却难享富贵。
孙膑的出山,让庞涓忌惮不已在庞涓享受鲜花掌声的时候,孙膑还在读研,他还在继续求学,夯实基础,完成毕业论文。
导师鬼谷子见他为人诚恳,是一个做学问之人,再加上他系出名门,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嫡系后人,出生加上品性,有些人注定被上天眷顾,他的导师鬼谷子就把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授于他,此时的孙膑就像闭关的武林高手,即将出世。
魏王大boss亲自派人事部经理接孙膑下山,孙膑毕竟还是信任庞涓的,以为是师弟“苟富贵,莫相忘”,临行前,他的导师给他算了一卦,卦相富贵无比,但是命中有一劫难,然后给了他一个锦囊。
先不说这鬼谷子是不是真可以算出前程,但是从他和孙膑,庞涓相处的那么久来推测,谁人的品性他还能不了如指掌吗?一个高人不仅仅是才学出众,识人辩物更是高超无匹。
孙膑到了魏国,第一时间去拜会师弟庞涓,可能还拉着庞涓的手,很是兴奋的说,好久不见,格外想念。孙膑还是那个纯洁的孩子,而此时的庞涓已经是享受过荣誉、掌声、金钱、地位的世俗之人了,哪里能真心对待初出茅庐的孙膑,知道你牛,也知道你才华横溢,但是我在这里干得好好的,你来难道就是上天派来的灭霸,要来灭我的威风?庞涓是不能答应的。
更何况,孙膑还读了研,学历比自己高不说,本事还比自己大,导师鬼谷子把毕生绝学都传授于他,这人留着后患无穷,他不但要抢走我的富贵,更会抢走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此时的庞涓在欲望的怂恿下,变得狭隘嫉妒。
大boss魏王知道孙膑的才干,于是就对庞涓说,寡人想封孙膑先生为副军师,与卿同掌兵权,卿以为如何?庞涓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心惊肉跳,这是要夺我权利了。于是他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不能要他做我的副手,不合适可以先拜为客卿,等他拿到大项目的时候,有了资源,再让他名正言顺的做正职。
办公室斗争就这么开始了,庞涓毕竟是经历过职场的老油条,处处算计,步步为营。
庞涓陷害孙膑,除了嫉妒心作祟,应该还觊觎师兄手里的《孙子兵法》庞涓曾经无数次问过孙膑,那本天下至宝《孙子兵法》在哪里?有不有副本之类的,可不可以一起观赏一下,孙膑说:“此书经先生讲解后,只让我看了三天,就收了回去,并无手本在此。”
对于兵书的渴望,也让庞涓丧心病狂,他以为得到这本书,就可以巩固荣誉,稳定地位。他问孙膑可否全部记忆下来,毕竟一起同过窗,对于师兄的学习成绩,他还是有所了解的,没想到孙膑说,差不多都可以背下来。
孙膑是一个学霸,偏偏没有防人之心,社会阅历尚浅,他不知道庞涓此时看到他,就像看到一个天下至宝的承载物,脑海里的《孙子兵法》就是宝藏,他在心里窃喜。
在他设计除掉孙膑之时,还没有忘记要孙膑把《孙子兵法》给默写出来,但是孙膑已经对他有了深深的怀疑,虽然庞涓说是大boss要他的命,孙膑也明白了一切,他知道当他默写完兵法之日,就是他的死期,于是他拆开了导师鬼谷子给他的锦囊,里面两个字“装疯”。
孙膑“装疯”成功逃脱,而庞涓最后自刎而死,不得善终,假如当初庞涓接纳孙膑,不这样做,魏国会不会有更好的结局,他们是不是会实现双剑合璧,未有可之。
庞涓除了嫉妒外,更多的是对于孙膑的防范,他担心到手的富贵被孙膑所夺去,在鲜花掌声面前,庞涓人性中的丑陋被暴露无遗。嫉妒之外,他更是垂涎导师鬼谷子授予孙膑的《孙子兵法》,他认为得到此书,就可以巩固地位,稳固得来的荣誉。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都想独霸江山,(孙膑减灶杀庞涓)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l年)庞涓率领魏,赵联军侵犯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把大臣们召来,商议对策说,对韩国应该早救还是晚救,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韩弱魏强,不如早点去救。孙膑则认为韩魏两国刚刚交战,我国如果现在救援,等于是我们替韩国承受了魏国的进功压力,而且还得不到韩国应有的感激。魏国有吞灭韩国的野心,一定会尽全力进功,韩国眼看要被灭亡,必然到齐国来哭诉求援,我们应该等这个时侯再出兵,既能救韩国于危难之际,还可以趁魏军疲惫捡个大便宜,这样既有双重的好处,还能获得好名声。
齐威王听完大加㬱赏。于是私下里答应韩国使者出兵,然后送他回国,韩国仗着齐国许下的出兵诺言,就大胆出击,与魏军交战。结果5次连战连败,只好往东依附齐国。
齐国抓住时机出兵,派田忌田婴带领军队,孙膑为军师,径直向魏国都城攻击,来解救韩国的危机。庞涓听说后,慌忙回师驰援,魏国国内也发动全国兵力,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以抵御田忌大军。
孙膑对田忌说,韩赵魏三国的军队向来骁勇彪悍,以为齐国男儿怯战,故瞧不起齐军。会打仗的人应该因势利导,(孙子兵法)亦有云从一百里外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奔袭,只有一半士兵能到达。
因此在进入魏地以后,田忌便命令士兵逐渐减灶,第一天筑Ⅰ0万口灶,第二筑5万口第三天只筑2万口。
庞涓数着三日里齐军逐渐减灶少的灶台,走越来越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逃走的就超过一半了。于是便留下步兵,自己挑选了骑兵精锐,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推算庞涓的行程,到达马陵附近差不多也就傍晚了。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地势险要,便于埋伏,于是他让土兵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树皮上写下一行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派齐军里擅长射箭的人,带一万张弓弩埋伏在道路两旁,并传下令去,只要看到火把燃起,就一齐向火光处射箭。
当天夜里,庞涓果然到达马陵,经过那棵大树时,隐约看到上有字,因天黑看不真切,就点起火把去照,6个字还没读完,周遭的齐军伏兵万弩齐发,箭如雨下,魏军顿时大乱,争相逃命,一下子就溃散了。
庞涓心知已经没有转園的余地,于是自刎而死,临死前还不甘心地说,没想到竟成就了那小子的名声。齐军乖胜大败魏军,还活捉了魏太子申。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想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已的才能和谋略比孙膑高,同时也想要得到老师给孙膑的谋略。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都是师从鬼谷子,一个是光明磊落虚心好学道德高尚,一个是忌妒很强道德败坏的势利小人。庞涓的目的就把孙膑害死,这样就没有人会超过他的才能,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棱谷被孙膑的大军乱箭射死!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却为何屡屡设计陷害孙膑?除了忌惮师兄之才,还有其他原因吗?
孙庞斗智或者说孙庞互害的故事很多人都讲过了,紧扣题主的问题来回答一下吧。
古代这种戏剧性很强的故事往往都有传奇和神话的成分,庞涓为什么非要置同门师兄孙膑于死地?原因有三:
一来是嫉贤妒能的偏执病态心理。这个在武侠小说里比较常见,不把比自己强的高手灭掉,就算是老子是天下第二也是寝食难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史记》)
二来是各为其主,必须将敌方的贤达彻底消灭,才能保证己方的强势地位。不至于以后被对方灭掉。虽说两人开始都在魏国,但战国时代“人才流动”那么厉害,很难说哪天会不会突然变成对手,不如先下手为强。
三来是宿命因果,也就是神话和超现实的原因。这里主要说这点。
在庞大的评书话本体系当中,很多重要人物都有前世今身,三生因果。孙膑和庞涓都是有前身的,他们的前身就是一对冤家。
孙膑的前身是姜子牙,庞涓的前身是申公豹。
在《封神榜》故事中,姜子牙和申公豹就是同门师兄弟,同为元始天尊的徒弟,本来应该一起去保周天子去和商纣王作战,但申公豹这人心胸狭窄,天生有异心,脑后长了根反骨,他不甘屈居姜子牙之下,所以叛变师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商朝军队作战,但四处游说各路神仙鬼怪,让他们助纣为虐。特别是策反了本该投奔周朝的殷郊殷洪两位前殷商太子,给周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后在姜子牙封神时,把他填塞入北海眼,封为分水将军,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
按照民间评书艺人的说法,后来申公豹和姜子牙又都转世了,依然是这种相爱相杀的状态,就变成了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二人:孙膑与庞涓。
庞涓身上前世的记忆依然蠢蠢欲动,或许仇恨还更深了,所以他才对无冤无仇的孙膑下毒手,将他的膝盖剜掉,要不是孙膑后来装疯卖傻,性命也难保了。
评书给出的这个背景今天看着有些荒诞,但在过去却是必不可少,深入人心。宿命论和轮回转世之说古人深信不疑,特别是对于孙膑庞涓这种有慧根的人来说,属于一次次地渡劫,直至两人的业债消除为止。
而且这个说法,从文学功能上来说也是必要的,它解决了一个情节上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庞涓对孙膑的到达极致的歹毒到底出于什么原因?以前并没有偏执病态心理这种说法,只有用业债孽缘来解释方才显得合理。
此外,申公豹还有前世,他的前世是贪婪的怪兽饕餮。如果按这种说法,那么庞涓的性格特点也有了依托,他极度渴望富贵,总是追求名望与地位的极致,贪功无厌嫉贤妒能,这些不都是贪得无厌的饕餮身上的特性吗?
孙膑庞涓死后,二人继续投胎缠斗,有种说法是说二人又托生为诸葛亮和司马懿。直至后来到《升仙传》这部书中,姜子牙又托生为明代的济小唐,在与严嵩奸党斗争后升入仙班,成为道教的下八仙之一。
(关于姜子牙申公豹轮回转世说,可参考梁彦评书《封神演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