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赤壁大战终结了曹操之梦,三国鼎足而立。互为犄角,互相牵制。
曹操仰天长叹,孙吴有长江天险,刘汉有蜀道地险,希望寄托于曹丕。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做了魏皇帝,可才逊于曹操,无大作为。曹丕病故,子更差,权扫司马氏。
蜀汉虽人少地寡,依靠贤相诸葛,精兵简政,却继曹操之后成了主角,六伐中原,最后殉职五丈原。后继者姜维九伐中原,未能成功。
诸葛之后,司马氏成了主角。魏国皇帝巳成傀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两路人马攻蜀,邓艾冒死爬山翻岭偷袭阴平关得手,一路直趋,竟入无人之境,诸葛长子长孙先后战亡,兵临成都,刘禅投降。三国已无蜀汉,华夏已无汉。
司马昭欲学曹操,让儿子做周武王。
司马炎逼魏禅让,建立晋朝,全力攻伐东吴,统一天下。
战国有三家分晋,到了司马炎三国归于晋。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魏国曹操兴几十万大军想要踏平东吴,被东吴的周瑜一把大火🔥烧的全军覆灭,在华容道带领几百残兵败将被关羽埋伏的五百削刀手拦截,关羽念旧情把曹操放走了,不然曹操的小命都保不住了。曹操休养几年后带兵攻打蜀国的汉中被刘备率领的大将赵云、张飞、黄忠、魏延等阻挡,是进不得退不得,最后被黄忠一箭差点把他射死,无耐只得退兵。当时的情况是蜀国东吴都是历史的鼎盛时刻,魏国曹操是无法战胜的所以就谈不上统一?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谢邀。
魏国的确非常强大,曹操本人雄才大略,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麾下智囊团奇谋迭出,号称良将千员、大军百万,统一了北方,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势力。
如此强大,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呢?宏观上是由于孙刘联盟的存在,另外地理因素也是重要的一环。
1、孙刘联盟孙权、刘备任何一方都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两人联合一起,就不容小视了。孙刘联盟,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战略构想,是诸葛亮、鲁肃两位顶尖战略家促成的。
这其实和当初曹操平定河北类似。袁绍死后,曹操进军河北,其实一开始也不顺利,后来是袁谭、袁尚内讧,让曹操捡了便宜。同理,如果孙权和刘备同心协力,曹操很难占什么便宜。
曹操必须要等孙刘联盟出现裂隙,他才有机会,但可惜的是,孙刘之间爆发夷陵之战时,曹操已经去世了,继位的曹丕没敢轻举妄动,错过了这次最好的时机。
2、天险孙权有长江天险,蜀道更是崎岖难行。
曹操最有机会的一次,是赤壁之战。这会儿他占领荆州,可以顺流东下,孙权无法依仗长江天险,但这一战曹操败在了水军上面,他的马步军上了船,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战斗力。赤壁之战战败以后,曹操损失了兵马钱粮倒是小事,关键是刚到手的荆州丢了,这样,他再南下就很困难了。
孙刘两方各有天险,只要他们内部不出乱子,能够团结一致抗敌,曹操就很难突破防线。
所以说,曹操自然是一代雄主,但刘备、孙权也都是当世枭雄,他们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并不输给曹操,所以魏国很难统一中国。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1、“三国”的形成来自地方豪强膨胀,问题根本在东汉中枢不济,地方太强;换句话说,不光魏国强,吴国,蜀国也很强,统一难度大。2、民风彪悍,名士辈出,豪强之强:早在东汉光武帝开国,行“度田”(丈量土地)之事,地方豪强就敢拥立私兵,举事反抗,可见当时地方之强。一、纵向对比,巍巍三国,英雄时代
三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时代,魏蜀吴人才济济,吊打周边外族。所以内战,也让强大的魏国捉襟见肘,曹操、曹丕没能统一全国。
三国有多强?从我们最熟悉的蜀汉举例,可谓历代四川政权最强。新莽公孙述的成家、十六国李特的成汉、五代十国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明朝张献忠的大西,都是龟缩在天府之国,不思进取;只有刘备的蜀汉,实行威武自强战略,徐图从四川一隅,统一天下。
人们批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懂与民休息;可真要看看其他四川地区的政权,就知道蜀汉的可贵了。
(在历代四川政权中,刘备的蜀汉最强大)
到了东吴,不遑多让。六朝时代,孙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生子当生孙仲谋”的东吴。读五代十国历史,看“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的杨行密,都不能统一南方,才意识到孙坚、孙策、孙权父子的优秀杰出。乱世烽烟四起,谁都想当老大,东吴公元194年建国,200年一统江东,非后世一般军阀可比也。
(孙策三个阶段,快速统一江东)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豪强割据、英雄辈出的难忘时代,魏国的对手很强;曹魏、曹丕两代枭雄,都未与对手分出胜负,只能进行子孙辈的比拼;而结果,就是子孙不济,被司马氏篡权。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二、三国的地方豪强势大,来自刘秀时代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魏蜀吴地方政权,让统一难度如此大?我们需要从东汉开国找原因。
光武帝刘秀被网友称为“位面之子”,统一如开挂一般顺利,但这也导致他对地方渗透稍显不够。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于豪族形成,东汉的土地土地兼还剧烈,民风彪悍,军事上豪族又招募私兵、豢养名士,让刘秀统一后,地方豪族势力依旧庞大。
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刘秀要丈量土地,增加户口税收;这如同后来万历时期张居正丈量土地,增加明朝税收一样;可开国皇帝量土地,居然被地方反对,史载,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公开反对。这还没完,“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东汉耕种图)
这才刚刚天下统一啊。
刘秀毕竟是刘秀,自然在度田事件中武力镇压豪族,使得垦田、人口大幅增加;但光武帝、明帝、章帝能够抑制暗流,打压豪强,东汉中期、后期的皇帝可远远不行;最后黄巾起义起义被镇压,干脆成了地方豪强强大、割据的借口。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三、结论。
“汉独以强亡”。作为赐予汉族名字的朝代,汉朝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这种回忆,直到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曹操在三国,是幸事;但对于统一来讲,又不是幸事。我们只能感叹,感叹那个旗鼓相当、将帅辈出的英雄时代。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统一大局的政治经济条件和谋划!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这么强大还没有统一中国呢?
三国风流,中华英才辈出,江淮、河套、荆襄、华北、中原、河西等地都出现了众多人杰,各霸一方,割据称雄。
东汉王朝的灭亡,是世家大族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发展的世家大族,经历了东汉王朝,终于世家门阀登上历史舞台,中央集权开始遭到破坏,地方拥有了叫板中央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
黄巾起义与其说是张角等神棍借用宗教发动的反政府起义,不如说日渐增长的地方庄园经济对中央集权政治的不满而有意放纵这些神棍对中央王朝的反戈一击。不然,就凭着那些个神棍,就能在一瞬间掀起来遍布全国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的结果是摧毁了东汉王朝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取而代之的则是地方势力的勃兴。
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为了争夺世家大族的支持,对地方势力的发展采取了默认甚至推波助澜的政策,更加重了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最为显著的例子是,政府开始默认一些世家大族拥有部曲。所谓的部曲,其实就是荫附户口,不在政府的编民齐户范围内,是私人势力。这种情况在江东为甚,孙氏家族只是一个兵力占优的外来军阀,其他江东大姓,都有各自的部曲。如陆逊之子陆抗,仅仅是自家部曲就有数万人之多。所以,孙浩在吴国灭亡时哀叹不已,世家大族已经开始与晋朝合作,不再愿意帮他卖命了。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世家大族,凭着他只靠着本家势力就能组织起一支5000人的兵马,就可以看出曹操家族势力的强大。与其对比,刘备起家时只有300乡勇,还是用的张飞的风投资金。孙策起家时用传国玉玺质押,借了袁术1000兵马。因为曹操本身财大气粗,所以他在陈留时就不怎么待见世家,还杀了名士边让,结果被造反,争霸之路差点夭折。后来的曹操就改弦更张,大辟幕府,把地方才俊都给弄到丞相府里,如司马懿,采取了与世家大族既合作又斗争的策略。
孙权也是如此,他改变了孙策的高压政策,把江东的四大世家大族的子弟都给招募到府里来。刘备则是在徐州时,就得到了大盐商糜竺兄弟的支持,将家仆数千人都交给了刘备。刘备将之编成了自己的精锐部队白牦兵。这是刘备的杀手锏,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刘备性命。所以刘备得到了川蜀之地后对这个财主大舅子感恩戴德,哪怕没有什么才能,也给封了不管事的高官给恩养起来。
所以,三国时期,表面上是曹孙刘三家打的热火朝天,实际上是当时的世家大族选边站队。世家大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庄园经济,他们除了有政府公务,最大的利益来源是他们自己的庄园田产。既如此,那这些世家大族的政治诉求就不可能如孔子之教那样的“以天下为己任”了,相反他们可能会为了控制君主的权势过于膨胀而有意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比如司马炎统一东吴时,贾充就一万个不愿意,其背地里的考量不会是觉得兵凶战危,而是认为一旦成功,司马炎就会凭着军功建立威望而行中央集权从而危及自己的政治地位。
曹操每次出征,都要留神后方的世家大族们会不会串联造反。这些人未必一定要拥护汉献帝,而是曹操不能再建立旷世殊勋。曹操和刘备还算是好的,他们基本还能做到在军队里如臂使指,曹操为了不受制于世家大族,还开大了大量的无主荒地来军队垦荒,还设置了一个官儿叫做典农中郎将。名将邓艾就是这种体系里出来的将军,为世家大族不容才稀里糊涂送了命。
可是即使曹操是这样强,刘备和孙权那里的世家大族也不弱,他们把身家性命都押注到了刘备和孙权身上,虽然主动侵略倒不会,鼎力支持孙刘抵抗曹兵南下的动力还是有的。
所以,曹操不能统一三国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实不在军事,而是在政治,而政治的基础又是经济。正是西汉末年以来蓬勃发展的庄园经济使得世家大族的势力抬头,中央集权的能力减弱,才造成了汉末大乱。这种庄园经济的基础不被取缔,这种分裂的趋势就不可避免。
后来的西晋灭吴、隋灭陈等战争都是在政治上做出了让步,让江东的世家大族不受太大的经济损失才完成的统一。两宋时期,经过科举制度的洗礼,中央集权的趋势逐渐加深,贵族庄园地主已经很难再得到更多的政治特权,地方离心势力才被限制在最低限度,大一统的局面得以保持。
在曹操那个时代,他是没有办法取消这些世家大族的特权的,总不能把他们往孙权和刘备怀里推吧?曹操对世家大族既拉又打,到了曹丕时,他没有乃父的军功威望,只能散金养恩,抛出了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的势力更是不可收拾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